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

2020-12-14 詩文書畫匯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本篇為民間俗語之第043期

人活一世,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坎坷會有,困難也會不斷出現,我們翻過一山又一水,度過重重難關,只為實現心中的那份夢想。最後的目的也不過是餘生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不管波谷也好,波峰也罷,我們這一生勢必都要經歷。而古人千百之前就已經總結過很多經驗俗語,目的就是告誡世人:在窮困、富有兩種人生不同階段,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就像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句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便是古人對後人的忠告。

誠然,我們不能照搬古人的原意,畢竟時代已過千百年,很多經驗教訓有些與現時代不相符,但多少了解一下古人的俗語,對於我們也沒有壞處可言。

在我們身處困境之時,古人為什麼會有「窮不行遠路」的俗語總結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窮不行遠路」,古人有何顧忌?

1、路途遙遠

因為營生、餬口,而去遙遠的地方謀生,古人是不建議的。因為這路途遙遠,半路上要住店、吃飯,花銷肯定會增多。到了目的地,還要花錢,我們畢竟處於窮困境地,這無疑是讓我們雪上加霜的事。

再者說,在外面,人生地不熟的,無論辦什麼事都會受阻,所以古人是不建議我們行遠路的。

2、兵荒馬亂

在古代,經常有戰亂。有戰亂肯定會殃及無辜百姓,在兵荒馬亂的異鄉謀生,這是何等危險之事。再者說,即便沒有遇到戰火,不過在兵荒馬亂的古代,不管是住店還是夜宿破廟,一旦遇到了惡人,會危及我們的生命和錢財。

3、不遠行

俗話說:「家有老母不遠行」。過去的古代,人們格外重視孝道。將父母贍養好,這是做兒女的一份責任。就算我們在外面發了大財,而遠在家鄉的父母卻無人照顧,別人的風言風語不說,這可是不孝的表現,古人是非常忌諱這個的。

即便到了現在,不到萬不得已的份上,還是離著父母近一些,雖然「男兒志在四方」,這話本沒錯,但也別冷落了年邁的父母,千萬別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處境才後悔莫及!

說完人生低谷期,我們再來看看處於富有時的這句俗語「富不住大屋」是什麼意思。

「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

按理說,富有了,住進了大屋這不是好事嗎?而且現今社會中,人們手裡有了錢,都會給自己置辦豪宅,那屋子越大越氣派,怎麼到了古人口裡卻說「富不住大屋」呢?其實古人所說的大屋,指的是臥室,並非整體宅院。

宅院千頃,臥榻之地也不過十幾平米。在古人封建觀念中,臥室不求大,小一些這樣人的陽氣充盈其中,對於人們的健康來說有很大的好處。如果臥室太大,難免會空蕩蕩,不但陽氣得不到充盈,而且更會招來汙濁、晦氣之氣,這樣不僅會危及人們的健康,還會影響運勢,所以古人才有如此之說。

總結:

不過,如今的社會也沒有古代那麼亂了。很多人選擇背井離鄉,在他鄉務工拼搏,為的也是趁年輕時多賺些錢,以安享晚年。

如今的我們買房子還是希望能夠大一些,這樣親戚朋友來了也能住下。所以對於古人的這些俗語,我們大體了解一下便可,切莫照搬,畢竟時代已經不同了,我們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對!

相關焦點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卻不能住大房子?憑什麼!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中國人對房子有執念,現代人儘管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卻也會拿出幾代人的全部積蓄,背上幾十年的債,去買一套房,似乎在一個城市,只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才算在這個城市真正地站住了腳。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的年代已經很久了,已經不能按照單純的字面意思去理解這段話了。「富不住大屋」如果單從字面理解,實際上是違背常識的。因為古人掙了錢回家就是買地、蓋房子,三進三出,四合院不夠,一代代人還要不斷增加擴建,然後修得越來越大,大家族幾代人都聚居一起。「富不住大屋」如果按照字面理解,就不存在「喬家大院」、「皇城相府」了。賺了錢不住豪宅,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所以「富不住大屋」的意思,並不是不住大房子的意思。而是不住「大臥室」的意思。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有詩詞歌賦的絢爛多彩,有書法繪畫的精妙神奇,有陶瓷器具的精美多姿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便是出自民間的俗語,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最廣大的群體,他們通過自己生活經驗和日常總結,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古代人生活,還能夠看出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後一句更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農村口口相傳的俗語不少,內容也涵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用來指導農民的農業生產,有的描述的是民俗文化,更多的還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忠告和勸誡,雖然時間久遠,可是不能否認,有一些俗語就算放到今天都還有一定的道理。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的產生有著悠久的歷史,很多俗語的產生就是來源於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通過不斷觀察和總結出來的一些哲理論斷,並且通過民間的口口相傳,一直流傳到今天。向人們不斷地揭示真理和傳授經驗。所以老不洩殘精是指人到晚年儘量不要去做一些傷心費神的事情,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要求,要做到清心寡欲,順其自然才能避免自己的身體受到損害。而少不食壯火的說法是年輕人正是身體健康,精力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不應該過度的食用和進補,避免吃一些上火火大補的東西,以免造成過猶不及,對身體造成不好的損耗。
  • 張平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的大智慧,絕了!
    然而這種做法其實並不可取,老祖宗們甚至還因此而將其與其它的事件並列,稱其為「人生四忌之首」,並且總結提煉成為了極其簡單的俗語,前兩句我們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留下智慧
    且不說吃住有多好,只要溫馨、舒適,有自己的家人在身邊,就足夠了。如今有錢人喜歡買大房子,往往是幾百平方獨棟別墅,到處投資房地產。事實上如果你買了這麼多房子,你就會住在這麼大的地方,也許是因為富人的想法和普通人的想法不同。不過,大房子似乎很有格調,這也是事實,人們一看到房子,就會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殷實家庭。
  • 老祖宗告誡: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好就不知道節制地放縱自己,為所欲為去吃一些大補的東西,住大房子,要學會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人。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需要我們在日常中注意:節制房事;不過勞,不參與大量的體力勞動,不流大汗;不與人爭執,不動怒;不妄言妄語;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徒傷脾胃之精;不貪圖富貴享樂,對現有的生活狀態感到滿意;不做任何有悖於道德之事;不遠行,不輕易改變生活環境。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
    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農村地區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勸人向善的,有些則是教人為人處世的道理。其中便有一句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俗語,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講:「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出門在外銘記於心
    老祖宗講:「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出門在外銘記於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生活的權利,所以我們才能決定自己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其實很多人或許都不懂生活是什麼,但是無一例外都想要更好的生活。而現在,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最大的差距就是貧富差距,所以在選擇上也會有很大差異。
  • 農村「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
    農村老話「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簡短易懂,又富含深意,聽老人言則身體倍棒,健康長壽,如果不聽老人言,那可能就是要吃虧了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句老話的意思。老了之後就不能太放肆了,要有所節制,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少不食壯火:年少的時候可是跟老的時候不一樣,人年輕的時候火力很旺,精力充沛。這個時候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已經很好了,如果再吃什麼滋陰壯陽的大補之物,那不光不能起到補充的作用,反而會對身體不好。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農村俗話的意義便在於此,我們不能因為它通俗易懂就覺得很土,朗朗上口和簡單明了才是最難的,一堆詞堆砌在一起,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並不是什麼好句子。
  • 古人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下半句同樣經典,少有人知
    古人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下半句同樣經典,少有人知現在很多人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每天都加班加點,吃也吃不好,而他們之所以這樣努力的工作,就是想要多掙點錢買個大房子,或者是掙錢換個大一點的房子。
  • 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半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
    可見這個工程有多麼龐大,也可見得秦始皇對於「大屋」的執念有多麼強烈,這個房子還沒有修築成功的時候,就已經是「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可見這個房子已經有多大,但是秦始皇以及他的後世子孫並沒有住入這個房子,阿房宮的歸宿也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老祖宗的話總結太在理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意思是說,即便是非常富有了,也不要住大房子,不必擁有豪宅別墅,保留勤儉持家、艱苦奮鬥的好傳統作風,才能讓子孫後代福蔭長存。一、古人為何說「富不住大屋」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越大的房子住著越舒服,越小的房子住的越不舒服,所以說現代人普遍覺得掙了錢,發達之後就應該住大屋。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老不洩殘精」其實這裡講的就是一個人的精氣神,因為我們都知道男人的精氣神往往都是跟腎相關的,精氣神好不好跟腎是相關聯的,如果腎不好的話,那麼男人看起來就會無精打採的,但如果腎功能強大的,即使是中老年人看起來也會神清氣爽,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人一旦上了年紀了,那麼精力往往就大不如從前了
  • 古人講「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一句少有人知,古人經驗
    我們燦爛的古典文化中除了經史子集唐詩宋詞外還有就是最具有濃厚傳統文化特點的民間俗語了。這些俗語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一定聽過的吃飯俗語「民以食為天」或者「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也一定聽過「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等等。
  • 「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古人不是保守,道理其實藏在下一句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放到如今的社會,就算是富人也是會有富人的煩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實人性的欲望是無止盡的。但對於這種人性的缺失,古人早就有了對應的告誡,甚至有一些屬於他們智慧的結晶。「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其實這一句古語大家都有可能聽到過,但真正能理解它背後含意的人並不多。它主要講的有二層意思,而且算是老祖宗們對後人生活的一種告誡吧。誰都想要讓自己的生活能夠過得好一些,先不說農村受累受苦,過著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講的是啥?有何講究
    俗語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年齡層,而俗語並不是長篇大論,通常是短短幾句,裡面的講究多,道理也深,今天講到的一句俗語是「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講的是啥?又有什麼講究?路途遠不遠?要是走上兩三天,人力有限,家中的所有東西能不能全部搬走?要是不能,以後要怎麼生活?本來家境狀況就不好,這還要捨棄部分東西,就造成了更大的負擔。「富不遷墳」,在古人看來就是風水忌諱了,因為重視家族,家族越旺盛,生活也會越好,這要是富起來遷了祖墳,難免要影響到家庭的事業,家族也就會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