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訊 提起這幾年的致富心得,家住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新壩鎮許三灣村的農民丁尚愛嘿嘿一笑,「多虧了柴在軍的大漠紫光,我才能因為種植黑番茄脫貧啊!」
2010年之前,丁尚愛在他家那十幾畝沙地裡種的都是小麥、玉米、油菜籽等農作物,雖說生活不成問題,但一畝地一年收入不到1000塊錢,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地。
在看到周圍的個別鄰居和柴在軍的大漠紫光公司籤訂了種植黑番茄的協議後確實手頭有了錢,老丁心動了。但他膽小,加之連「黑番茄」見都沒見過,所以第一年只小心翼翼地種了兩畝地實驗了一下,沒想到當年就收入了6000多塊錢。嘗到甜頭的老丁幹勁十足,自此之後黑番茄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一年下來腰包裡揣個十幾萬完全不成問題。
和老丁一樣與大漠紫光籤訂協議種植黑番茄的農戶目前已有2000多戶,總種植面積達5000畝,當地初步形成了黑番茄種植與採購、食品加工、分銷、品牌推廣、銷售等多個環節構成的產業鏈條,黑番茄成為了高臺及周邊地區富民增收的特色產業,參與其中的農民無一不腰包鼓鼓、豪情滿懷。
那老丁口中的「柴在軍」何許人也?「黑番茄」、「大漠紫光」又是何方神聖?
上世紀90年代初,有個人從部隊轉業到家鄉高臺縣工作。他一直打算創業,但在做地產還是搞礦產之間舉棋不定。終有一個春季,連續一周的沙塵天氣讓他徹底滅絕了曾經的想法,轉而下決心治沙治窮,要把茫茫戈壁變美、變綠、變富,為家鄉人民做點貢獻……於是,他毅然辭掉鐵飯碗,帶領鄉親們幹了起來,這個人就是柴在軍。
「人家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當時就想,面對這滿眼黃沙、茫茫戈壁,我們能吃到啥啊?」提及當年,柴在軍笑意盈盈。
他是農民的兒子,對土地有著深刻的眷戀,面對生他養他的這片戈壁灘,他是既愛又恨。在苦讀了很多關於農業的科技書籍並多次向專家學習取經後,他被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多採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沙產業理論所啟發,終於找到了將戈壁沙漠變害為寶的可行辦法,在2000年3月註冊成立了甘肅三鑫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治沙和發展戈壁農業當中。
戈壁農產業也被稱作「沙產業」,主要通過滴灌、地膜、溫室等技術,種植適宜荒漠地區生長的特色林果,在有效利用沙漠戈壁地區充足陽光的同時,大量節約稀缺的水資源。
同時,他也獨具慧眼地把目光放到了喜光耐旱、好管理、用水少的「黑番茄」的身上。
黑番茄原產南美洲,因果實顏色而得名,其番茄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7倍,並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維c、維e、葉酸、煙酸且有高鈣低鈉、低糖等特徵,是不可多得的營養果品;後經美國、德國研究開發,成為高端時尚消費的營養果品而風靡全球、供不應求,曾被歐美譽為天然「植物腎寶」。
柴在軍通過與美國專家的技術合作,歷時5年潛心研究培育,2008年,在光照充足、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年積溫高的高臺縣沙嘴墩一舉將黑番茄培育成功,中國從此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後第三個標準化生產黑番茄的基地。三鑫農林培育出的黑番茄由祁連山雪融水澆灌,北緯38度陽光照射,果實品質明顯高於美國和德國。曾被評為第二屆中國國際果蔬博覽會「優質果品獎」、「第五屆中國-東協博覽會農村先進適用技術既高新技術展優秀參展項目獎」,並為2008奧運會特供,曾供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
2010年12月,大漠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所以起名「大漠紫光」,柴在軍這樣解釋:「我們培育的黑番茄紅裡帶紫、紫中透黑,酷似黑珍珠,是它給了這片土地重振的希望,讓風沙肆虐的戈壁荒漠變為絲綢之路上的綠洲農田。」的確,黑番茄比桌球稍小,紅得發黑的顏色和透亮的光澤毫不遜色於黑珍珠,摘一個放口中輕輕一嚼,果漿立刻爆滿口腔, 一股濃鬱的酸甜滋味蔓延開來。
近年來,大漠紫光以「發展沙漠特色產業經濟、專注黑色營養科技,拓展中高端市場」為使命,先後累計總投資近2億元,以沙漠適生的黑番茄、黑枸杞、黑桑葚等特色品種為主產品,開展以育種培育、試驗示範、種植推廣、生產加工、市場營銷全產業鏈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先後被認定為「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
「企業能發展到今天的勢頭,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啊!」柴在軍深有感觸。的確,高臺縣稅務局為支持戈壁農業企業持續穩定健康成長,近年來對該公司車間生產及黑番茄種植開展了一系列稅法宣傳和輔導工作,普及稅收政策、聽取企業需求,最大限度幫助企業防範風險、享受涉農優惠。
2018年,受農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等諸多問題的影響,加之市場對產品的質量要求提高,導致企業產品積壓嚴重,大漠紫光被迫停產。為解決危機,企業做出了生產線改造和企業轉型的艱難決定。但是,資金問題讓柴在軍左右為難:要購買設備就沒錢為職工發工資,發了工資就無法購買設備。正在一籌莫展之際,高臺縣稅務局南華稅務分局給企業送來了「及時雨」——該公司更換生產加工線的375萬元符合「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政策條件,可以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就可以少繳企業所得稅54.7萬元。柴在軍聽後高興地說,「這50多萬解決了我公司的燃眉之急,職工們的工資有著落了!」
2019年,嘗到減稅降費「甜頭」的大漠紫光將目光對準國際市場,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品牌,對生產線再次升級改造。截止目前,該企業共投資1560.8萬元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全部設備均滿足一次性扣除優惠政策,累計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218.2萬元。
10月16日,大漠紫光財務人員陳建濤接到稅務幹部打來的退稅電話。原來,按照今年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大漠紫光可享受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經稅務部門核實,該公司2019年3月期末留抵稅額192.2萬元,9月期末留抵稅額304.3萬元,應退稅額67.2萬元。
「國家一波又一波的稅收優惠,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筆又一筆的真金白銀啊!這不但讓我們企業更加信心滿滿,勁頭十足,做得更大更強,同時還會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民走向發家致富的道路。」公司董事長柴在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及大健康產業被列入國家基本國策的背景下,他將企業的發展與農民的收益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各種方式不斷開發適合本地生長的優良品種,帶領農民摒棄原有的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實現訂單農業模式,帶動河西走廊中部3縣的16個乾旱沙區鄉鎮農戶發展沙漠特色產業,為農民創收,每畝產值收入從原來的2000-3000元左右提高到5000-8000元,而耗水僅為小麥、玉米的45%左右,使周邊農民走上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文明與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據悉,大漠紫光目前已與浙江百e國際達成戰略合作,擬進軍以甘肅本土特色農產品為主的電子商務品牌孵化與產品包裝、供銷國內外的銷售領域,真正使黑番茄成為「一帶一路」甘肅段的沙漠「黃金」產業。搭載著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順風車」,享受著國家減稅降費的「大禮包」,「傳統特色農業+電子商務」的全新商業模式必將讓大漠紫光熠熠生輝。目前,大漠紫光種植和生產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擴建中,其中黑番茄加工項目建設佔地30畝,總投資6700萬元,種植面積1萬畝,預計產生經濟效益6.6億左右。
而戈壁農業,現在也已經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的聚寶盆。不獨黑番茄,目前河西戈壁灘上出產的沙蔥、葡萄、肉蓯蓉等貼著甘肅標籤的土特產,已走上了全世界的餐桌。同時,在戈壁沙漠裡培育的黑番茄、黑桑葚、黑加侖還被選定為神九、神十航天食品的合格原料。
而像丁尚愛一樣的河西走廊的農民兄弟們,這幾年靠發展戈壁農產業,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每家每戶不僅有汽車、小康住宅樓,大部分還在城裡買了新樓房。
作者:張掖市稅務局 盛曉英、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