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鐵壺幾十萬天價不奇怪 國產鐵壺借價格優勢崛起

2020-12-15 廣東頻道

原標題:國產鐵壺借價格優勢崛起

國產鐵壺。

龍文堂的日本老鐵壺。

「日本鐵壺經臺灣傳往中國內地,沒想到短短十來年就拉動了一個這麼大規模的新興產業。」日前,在南方日報記者面前,收藏家高鵬飛回憶起15年前在廣州芳村市場買日本鐵壺時一臉感慨。

常年往返於中日兩地的日東產業株式會社海外部負責人巖城先生,也告訴記者:國產鐵壺就興起於6年前或更早些,仗著價格便宜,這些年飛速發展,不過,這不僅沒有搶走日本鐵壺的生氣,反而在市場越發推高了它的人氣。

拍賣市場上,一把日本老鐵壺賣幾萬元很平常,拍到幾十萬元的也不少見,甚至還出現過近百萬元一把的天價壺。就算是當代新產的日本手工壺,一把賣價也在5000元以上。相比之下,國產壺卻只能賣幾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同為鐵壺,為何區別那麼大?

鐵壺之鄉曾長期停產

根據史家研究,日本鐵壺從文化淵源上來講,是對中國唐宋時期盛行的一種煮水器具鐵釜(時名為湯釜)的傳承。

老鐵壺起源於日本江戶中期(1780年代),明治時期開始廣為流傳。

日本老鐵壺,最有名的當屬京都三條釜座、山形鑄物、長濱的晴壽堂、京都的龍文堂與南部鐵器。

不過,作為一個傳統產業,日本的鐵器工廠在戰後飽受自然災害侵擾,長期停產。南部地區雖然一直在持續製造鐵壺的工藝,但市場出現了鋁壺、不鏽鋼壺等更為輕便的煮水工具,對南部鐵壺的需求大為減少。在2003年前,許多工坊都停業,或轉做市場有一定需求的風鈴、文鎮等鐵器。直到日本頒布《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後,在政府的扶持下,市場才開始有起色。以巖手縣盛岡市與水澤市為中心,從事鐵器生產的企業發展到了80家,從業者亦發展到近千名。但是京都地區一些歷史上有名的堂號,如龍文堂、金壽堂等,至今已無製造,仍有製造的龜文堂元氣亦遠未恢復到歷史繁榮期,而屬皇室御用釜師的藏六一系,仍有傳人在世。

記者從專業玩家處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流傳最多的老鐵壺,是昭和(1925)前後的作品。只要有80年左右歷史的鐵壺,在臺灣就有藏家當作古董品來收藏了。不過在日本,所謂古董鐵壺是一種早期家庭用具,至少要推到江戶(1868年)前後。「目前中國內地一些玩家狂熱追逐的高端老鐵壺即為這類古董。收藏日本老鐵壺,其實跟收藏古陶瓷、古字畫是一樣的套路,玩的就是一種文化。它的商業價值也體現了藏家對某種傳統文化的認可感和情節。」對當前國內掀起的日本老鐵壺收藏熱,高鵬飛一言以蔽之。

老鐵壺為何賣得貴

長年往返於中日兩國的巖城先生,雖然做南部鐵壺的生意只有短短三年的時間,但是,每年經過他的手從日本帶到中國的日本鐵壺,在350-380把之間,買主遍及全國各地。

據巖城先生介紹,目前中國內地市場流通的鐵壺,至少來源三個不同的產地:日本、中國臺灣和內地。

在2000年左右,日本老鐵壺率先進入臺灣市場。據一些臺灣玩家的介紹,老鐵壺的提溫和保溫效果明顯,而且煮出來的水,相對一般煮水器較柔甜,因而很快受到臺灣茶友的追捧,這剛好是宜興紫砂壺在臺灣市場的熱度達到頂峰後開始消退的時間。

「2001年,我到芳村茶葉市場逛,那時賣日本鐵壺的商家屈指可數。由於這種煮水工具還不是當時市場消費的熱點,所以市面上看到的日本老鐵壺很少仿照的,賣價也不高,花幾千元就能賣到名家手制的老壺。」高鵬飛回憶道,一年後,廣州市場才陸續出現一些臺灣廠商仿照的日本鐵壺。加上福建茶商聯手推廣,鐵壺作為日本茶道文化的載體,很快在內地的商業精英階層流行起來。

在巖城先生看來,國人對老鐵壺的關注時間雖然並不長,大概只有六七年的時間,但那種鍾愛的強烈程度卻足以讓每個商人感到吃驚。就拿近幾年來看,國內的鐵壺製造產業在臺灣鐵壺的帶動下飛速發展起來,由於規模大,價格低,迅速地佔領了市場。但是,這絲毫沒有拉低日本鐵壺在中國市場的人氣。這個從價格就可以看出來,國產鐵壺普遍只能賣到1000元左右或更低的價格,但是日本新產的手工鐵壺卻能夠賣到5000元以上。

老鐵壺的市場價格就更高。據廣州玩家黎宇宇介紹,老鐵壺在內地市場興起沒幾年,一把普通的老鐵壺就已經可以賣到1萬元,而精品名家老鐵壺,賣到上10萬元也不奇怪。

而如今,一把名家手工老鐵壺,價格比五六年前已經翻了好幾倍,有的甚至達到了幾十倍。由於歷史上許多知名的堂口已經停產,老鐵壺的資源實際已經處於枯竭,越是稀缺的老鐵壺,市場價格就越貴。

近年來,不管是在廣州藝博會、深圳文博會、各地茶博會等大型展會上,還是在北上廣的大型茶器市場上,鐵壺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南方日報記者今年走訪市場發現,鐵壺在國內市場的熱度不遜色於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浙江青瓷、福建天目、河南鈞瓷、汝瓷等中國傳統熱門茶器。在廣州藝博會上,一位來自廈門的商家,一口氣在自己的攤位上擺出了幾百把不同款式的鐵壺,既有高仿日本鐵壺,也有明標國產自創品牌,價格從一百多元到上萬元不等。前往觀摩的顧客可以說洛繹不絕。

國產壺目前處在模仿階段

那麼,不同產地的鐵壺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區別呢?

據業人士介紹,臺灣地區早期一直有製造鐵器的工坊,因而,其制壺技術相較國內如浙江、天津、福建等地的工藝更為成熟,其工藝技術在中日臺三個產地中,僅次於日本。而國內的鐵壺製造業,近幾年才剛剛起步,主要產地集中在江浙地區,工藝外形有日系風格,只是目前還比較追求量產和規模化,工藝和細節處理上相對落後。不過,隨著鐵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也有一些廠家也開始重視聘請日本技師來傳授傳統工藝,提高國產鐵壺的工藝水平,相信未來會越做越好。

不可否認,當前中國已經成為日本鐵壺最重要的市場。巖城先生認為,與日本鐵壺相比,中國國內產的鐵壺目前總體上還處在模仿日本的階段,從市場上流通的產品來看,有些模仿得非常像,價格也便宜,所以,在大眾市場上比較受歡迎。日本的手工鐵壺,設計比較簡潔,平衡感好,消費體驗上更舒服。

據巖城先生介紹,在市場的帶動下,現在日本實際上也開始出現了量產鐵壺,但其主要主要銷售市場卻不在中國。「原因是買得起好壺的,都不差錢。買不起好壺的,直接就找國產鐵壺了,日本量產鐵壺進來中國成本高,自然沒有競爭優勢。」

至於國產鐵壺在材質上有什麼不一樣?巖城先生指出,新聞上時有報導說,國內的鐵壺廠家常常用回收的廢鐵來鑄造鐵壺。據他所知,日本的鐵壺都是用生鐵來鑄造的。「其實鐵礦石也好,廢鐵也好,都可以熔成鐵水,使用者拿到成品是無法判斷的。每個製造者都會按照自己的規定和規矩來選擇原料,市場的信息是不對稱的,消費者可能對廢鐵有心理牴觸,認為它是來歷不明的東西,這跟他們購買食品的心態是一樣的。但從技術上,他們確實無法從成品上去區分材質,因而,唯有選擇找那些信用好的賣家來避免風險。

據「鐵壺會」的文章介紹,現在國內的老鐵壺藏家主要集中在京滬兩方,北京地區文化沉澱深厚,對老鐵壺此一類工藝品更具有欣賞能力,所以精品老鐵壺較多,壺身浮雕完美,金工得趣。而上海地區作為中國金融中心,文化較為開放,流入的日本老鐵壺普(素壺)壺較多。東北地區如遼寧吉林二省也有分布部分老鐵壺,華南廣東品茗氛圍好,老鐵壺愛好者也不少。

「老鐵壺的壺身浮雕技藝,具有唯一性,如京都龍文堂系統,龜文堂系統,金壽堂系統等的蠟鑄法的失傳,更使老鐵壺有不可複製的特性。」高鵬飛說,對專業收藏家來說,他們買一把鐵壺當然不只是用來煮水泡烏龍茶、普洱茶那麼簡單,而更看重的是它的文化價值。

■爭議

如何看待鐵壺特殊功能

一些商家在推銷鐵壺的過程中,經常提到鐵壺具有其它茶具所不具有的特殊功效,譬如:能夠提高水溫,而且蓄熱能力強;一般情況下用老鐵壺燒水可以達到97℃以上,可以充分軟化水質,特別適合泡老茶或煮茶使用,尤其是普洱茶,而一般不鏽鋼隨手泡只能達到93℃;能夠形成山泉效應,使水口感厚實、飽滿順滑,泡茶可有效去除茶中的黴味,鐵壺受熱後會釋放出大量的二價鐵,與茶中的單寧酸、茶多酚等作用,能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元素。

對於以上特殊功能,網絡也有玩家從科學的角度給予了反駁,理由如下:

首先,最直接影響燒水溫度的是當地水的沸點,而水的沸點又由當地大氣壓決定,與水壺的材質關係不大。根據熱力學理論,雖然水中大量存在的溶解物,也可能提升沸點,但僅靠從鐵壺遷移到水裡的那點微不足道的鐵,實在距離影響沸點還有千萬裡遠。而蓄熱能力取決於壺的傳熱係數和厚度。鐵與玻璃、陶瓷等材料相比,傳熱係數要更大。換言之,假使壺壁是同樣的厚度,鐵壺散熱比玻璃壺和陶瓷壺都要快。

其次,水的軟硬由其中的鈣鎂離子決定,任何軟化水的操作,都是去除鈣鎂離子。而鐵離子的引入,絲毫無助於它們的減少,也就不可能「軟化水質」。至於「山泉效應」,且不說鐵壺能放出多少鐵離子,即使它能放出足夠的量,也無法起到這兩種作用。

再者,「受熱後放出大量二價鐵」的「大量」到底是多大,即使放出來了,也很難被人體吸收。茶中有大量的丹寧與茶多酚等多酚化合物,會與二價鐵離子結合,形成「鐵-多酚複合物」。在複合物中,二價鐵被氧化成三價鐵。不僅它自己不能被吸收,還連累了多酚化合物。本來,通常說的那些「茶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酚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如果鐵壺真的能釋放出「大量二價鐵」,結果卻是「不僅鐵不能被吸收,還把本來的活性成分給拐帶跑了」。

當然,這位玩家稱,鐵壺燒水多少會有一些鐵離子遷移到水中。這些鐵離子對於茶,也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它本身可以促進多酚化合物的氧化,從而改變茶水的顏色和味道。這對於茶是好是壞,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感受和偏好,並不能用科學標準來評判。

不過,巖城先生提醒,網絡上各種不同聲音都有,消費者和藏家不必偏信哪一家的說法,最好是自己買一把真正的日本鐵壺,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其中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馮善書)

(責編:鍾哲、張海燕)

相關焦點

  • 玩壺多年,還分不清國產和日本鐵壺?
    03 壺身日本蠟鑄復刻壺除砂鐵之外,基本都有鑲嵌金銀。04 落款無落款或落款不清晰的新壺,基本可判定為國產。一個落款代表了該鐵壺的出處、年代、堂口及作者,無落款或落款不清晰的新壺極有可能不是純正的日本鐵壺,為其他非日本地區所產的高仿鐵壺比重比較大。
  • 日本老鐵壺—下篇
    老鐵壺的製作技法,參照學習了商州時期「青銅器」的脫蠟法,脫蠟法則是陶器模具的演變。一把好的鐵壺是難得的珍品,如果是老鐵壺的話更是獨一無,無論是工藝還是鐵壺本身材質,都不可能會有一模一樣的;那麼在使用鐵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來保養鐵壺。【一】煮粥,老鐵壺的鏽,可以通過煮粥,把鏽除掉,然後再煮清水,等煮出來的水沒有異雜味了就可以煮水喝了。
  • 日本老鐵壺—上篇
    歷史背景:日本老鐵壺分為京鐵和南鐵。京鐵壺:德川家康的江戶時期,首都為京都(後遷徙到東京),此時鐵壺盛行並非主流,著名的鐵壺名家,也均出自京都,所以鐵壺乃老鐵壺的代表。爾後南部鐵器引進京鐵名家發展鑄物業,自成一格。
  • 用鐵壺煮茶能補鐵嗎?介紹鐵壺的發展史!
    不得不說的就是關於日本老鐵壺的事兒。今天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了解一下關於鐵壺的知識。本著科學認真的態度~日本鐵壺的堂口什麼是堂口呢?收藏日本老壺,所謂「堂」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作坊或是公司。在龍文堂鼎盛時期,一年所造鐵壺也不超過150把,其稀有性由此可見。鐵壺可以補鐵嗎? 答:民間有個說法是鐵鍋炒菜能補鐵。那鐵壺煮茶能補鐵嗎?鍋壁上的鐵在鏟子的刮蹭下,會有微量碎屑脫落,在遇到食物中的酸性物質之後,這些碎屑會變成鐵離子混入食物當中,從而增加其鐵含量。
  • 龜壽堂鐵壺,純正京都風韻的日本鐵壺!
    (原標題:龜壽堂鐵壺,純正京都風韻的日本鐵壺!)近年來日本鐵壺一躍成為中國收藏市場的寵兒,茶友、玩友中流傳著一句話「水為茶之母,鐵壺增喉蘊」,其受青睞程度可見一斑。 日本鐵壺的出現,要從日本茶文化講起。
  • 鐵壺之日本鐵壺流派簡介,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
    關於日本鐵壺流派,最廣為人知的就事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了。雖然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不代表日本鐵壺的全部,但也基本包含了日本大辦以上鐵壺行業和歷史。因為當地擁有較為豐富砂鐵、巖鐵等優質鐵礦資源,加上還有川砂、粘土、漆、碳等鑄鐵業等先天優勢資源,「南部信直」開始思考鐵砂的利用和茶道的結合,請來了「鑄物師」鈴木縫和「釜師」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開啟了南部釡的起源和之後鐵壺的生產製作。開啟了一個長達400年完整傳承,不斷進步的「南部鐵器」史!
  • 日本鐵壺三大產地的鐵壺各有什麼特點?
    日本的茶道鐵器發展應以蘆屋釜為開端,繼而是京都鐵器的崛起並延續至今。蘆屋茶釜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但隨著南部番與山形縣相繼發現了豐富的鐵礦礦藏,南部鐵器與山形鑄物繼而發展起來了。盛岡盛產砂鐵、巖鐵等優質的鐵資源,以及川砂、粘土、漆、碳等原材料,這對鑄物業來說,這些先天優勢條件是再好不過的了。南部信直請來了鑄物師鈴木縫,和釜師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從此開啟了盛岡的鐵器製造歷史。
  • 日本鐵壺是煮水器!為什麼卻有人用來泡茶?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日本鐵壺變成了茶器中的寵兒。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日本鐵壺變成了價格高昂的奢侈品。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日本鐵壺變成了碰不得、摸不得甚至說不得的茶器。 我只是講講日本鐵壺的始末由來,就有不少朋友跳出來指責我。
  • 【壺天日月】鐵壺的拙趣
    【鐵壺之家】一個懂生活的公眾號 鐵壺之所如此風靡 是因為鐵壺的本身 尋求一種融合了道家思想境界的
  • 坦白說,真的不要使用日本鐵壺,因為……
    坦白說,真的不要使用日本鐵壺,此話何解?讓大唐君在這十條濃縮「罪狀」中告訴你。這樣一來,你會發現你迷上了各種鐵壺,茶具,百買不厭! 5 具有收藏價值 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亦是一件帶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水器。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件日常煮水器來養生,或是一件藝術品來欣賞,日本老鐵壺的藏量已經越來越少,導致其價格一路飆升。
  • 鐵壺燒水泡茶能補鐵?
    對於很多愛茶人士來說,用鐵壺煮水泡茶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不少商家更給它賦予了營養保健的作用,「軟化水質」「補充鐵元素」等功能聽起來非常誘人。對此,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專門對老鐵壺燒水的一些傳言進行了解釋。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中也了解到,所謂的「鐵壺補鐵」並不可信,「還不如用鐵鍋炒菜補的鐵。」
  • 關於日本鐵壺新壺的開壺方法與開壺的正確認知
    正確答案是不需要!隨便的在網上搜索一下,就看到很多介紹鐵壺開壺的知識和方法,有反覆煮水的,有多次煮茶的,有煮檸檬水的,還有煮竹葉的,步驟反覆次數不等,耗時少則幾十分鐘多則半個月的應有盡有。老師的回答是,統統不需要!
  • 收藏:日本鐵壺的開壺方法及日常保養
    日本鐵壺如何開壺?1. 鐵壺第一次使用,先將一小杯茶葉用布包好放入鐵壺內加水蒸煮約10分鐘(另外也可用檸檬片直接放入鐵壺內去除異味)。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份,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將更不容易生鏽。
  • 關於日本鐵壺,你會遇到的8個問題
    日本鐵壺最早可追溯至江戶時期,在昭和期間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變而斷絕,幾乎每家每戶都會使用鐵壺。如今,製作精美的鐵壺還經常作為高貴的禮物在親朋好友間贈送。對於新手,想入手一把日本鐵壺,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問題1:為什麼有的鐵壺是銅蓋子,有的是鐵蓋子,有的提梁是卡死不能動?答:人們把日本鐵壺分京都鐵壺和南部鐵壺,京都鐵壺現在大規模已經沒有生產,有小堂口還在做,在日本山形縣訂製,或者在中國代工。京都壺一般都是銅蓋子,提梁可以左右活動。
  • 日本鐵壺製作工序,68道……
    日本鐵壺製作,一般68道以上工序,釜師需要修業15年以上。 「釜師們始終堅守著最傳統的鑄造工藝,並沒有為了追求利益而採取捷徑的做法。正是這種堅持,傳統的文化得以駐留,才能展現在人們面前。」
  • 盛虎堂鐵壺,你聽說過嗎
    盛堂日本鐵壺鐵壺源自中國,唐代傳入日本。在日本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兩大流派:關西鐵壺(又稱京都鐵壺)和南部鐵壺。關西鐵壺由於其壺蓋、壺鈕、提梁採用金銀銅等貴金屬製作以及金銀錯瓖嵌技法處理,在19世紀逐步進入日本中上層社會。
  • 用鐵壺泡茶的好處--改變水質
    剛開始接觸茶不久,一個朋友介紹給我一種黑色的日本鐵壺,我立刻被那種古樸的味道所吸引。但是我不知道使用它的好處,而且鐵壺太重了,隨著我對茶具和茶道知識的逐漸了解,慢慢知道了這種鐵壺泡茶的好處真的是太棒了!鐵壺的好在於能充分改善水質,提高茶的醇香感。
  • 為什麼現在流行用鐵壺煮茶?
    鐵壺一經問世就廣受歡迎,因南部盛岡地區在日本東北部,此地自古以來便以出產砂鐵、巖鐵等良質鐵礦聞名,鐵壺作為比當時民眾家中的陶壺更耐用也更實用的器具,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 在2000年左右,日本老鐵壺進入臺灣市場。
  • 詳解:日本鐵壺上的金銀鑲嵌工藝
    日本鐵壺上常用的金銀措技法有布目鑲嵌、平錯鑲嵌與高肉鑲嵌三種。荒井工房 金銀鑲嵌梅花紋鐵壺(10號)在日本金銀錯技術被叫做高肉鑲嵌和布目鑲嵌,高肉鑲嵌是必須把材料嵌在壺身上或其它器皿身上,然後再雕刻這塊材料的一種傳統工藝。
  • 你只知日本鐵壺今生的璀璨,可知其前世的衰落!
    在介紹鐵壺歷史時,小編有介紹日本鐵壺的興衰起落大致分5個時期,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鐵壺的衰落期。鐵壺衰落期: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日本的全部精力都投入戰爭,鐵壺業一落千丈,基本可以用停滯來形容。既是人類的災難,也是日本鐵壺的橫禍,鐵壺史在這時出現了空白,鐵壺工藝的輝煌從此不再。在戰爭中發生的事情,因為不能盡力完全的回憶出來的原因。現將其中的二、三件加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