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道鐵器發展應以蘆屋釜為開端,繼而是京都鐵器的崛起並延續至今。蘆屋茶釜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但隨著南部番與山形縣相繼發現了豐富的鐵礦礦藏,南部鐵器與山形鑄物繼而發展起來了。

南部鐵器
南部鐵器的「南部」兩字約來自四百年前,戰國武將南部信直修築了盛岡城,作為藩主的他,開始擁有了這片土地。盛岡盛產砂鐵、巖鐵等優質的鐵資源,以及川砂、粘土、漆、碳等原材料,這對鑄物業來說,這些先天優勢條件是再好不過的了。南部信直請來了鑄物師鈴木縫,和釜師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從此開啟了盛岡的鐵器製造歷史。

南部鐵器特點
南部是鐵瓶的發祥地,御釜屋三代仁左衛門將「手取釜」改造成鐵瓶,並固定了這種形式。因而,從南部鐵瓶中可以明顯地看到茶釜的樣子。南部鐵器追求古奧深沉的特點,大多以黑色來裝飾鐵瓶的表面,以期達成如長期受炭火燻燎的樣子。另外,南部鐵器大多使用鐵蓋,幾乎是鐵製蓋的鐵瓶就是出自南部藩的。
南部鐵器著名堂號
御釜屋、 鈴木盛久、田山鐵瓶工房、 薰山工房、虎山工房、藤枝工房、鈴木主善堂等。

京都鐵瓶
舊時京都是日本出產最高品級鐵器的地方,眾多的堂號雲集於此。京都最初只製作鐵製的茶釜,並不生產鐵瓶。當時的大西家是「千家十職」之一,專為茶道大師千立休製作茶釜,並以此帶動了京都茶釜的產業。
後來有很多奈良地區的鑄物師聞名聚集於京都,而釜師的聚集地則被稱為釜座。京都開始生產鐵瓶是從一百多年前開始的,當時的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等四大堂號都是名極一時的鐵瓶工坊。

京都鐵器特點
京都鐵器相較於南部鐵器質地更為細膩,色澤更接近濃茶色。同時京都的鐵器師常會使用金銀鑲嵌的技法,讓鐵器顯得更為繁複。另外,京都鐵瓶的蓋大多是銅製的,同時配上一個可以活動的銀摘。京都鐵瓶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瓶鳴,在煮水過程中,鐵瓶的聲響有的像風吹松的聲音,有時是拍打撞擊巖石的海浪,或是吹拂竹林的風雨,它的旋律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聲音,輕閉雙眸感受騰波鼓浪後那撥動心弦的低鳴。
京都鐵器著名堂號
高木治良兵衛、雲色堂、平安松壽堂、大西清右衛門等

山形鑄物
「山形鑄物」的起源遠自康平年間源賴義所率軍隊的鑄物師發現流經山形市內之馬見崎河原所產的鐵砂質地優良,極適合製作鐵器鑄物。這項傳統精緻的鐵器手工藝創作,自當時起傳襲至今已逾九百餘年。昭和四十九年四月,日本政府制定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山形鑄物」因其使傳統手工技術得以延續,且具有豐富陶冶人們生活的藝術性,因而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優良傳統工藝品。

山形鑄物特點
「山形鑄物」承襲傳統鑄造法以及久遠以來的古樸外型,完全使用手工打造,是一種結合優良的鑄鐵和古老傳統技術的鐵器。其古典的鐵肌及樸素的型態被當成是一種純日式的創作,在日本相當受重視。「山形鑄物」所獨有的「薄肉鑄物技術」,可以製作出精緻的手工鐵製品,故而一直以來得到人們廣泛的使用和崇高的評價,聲名響徹全國。山形鑄物博採眾長,兼具京都和南部優點,又獨樹一幟,逐漸成為中高端鐵壺的主流。
山形鑄物著名堂號
清光堂、菊地保壽堂、荒井工房、藏王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