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鐵壺流派,最廣為人知的就事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了。雖然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不代表日本鐵壺的全部,但也基本包含了日本大辦以上鐵壺行業和歷史。
比較有意思的是,南部鐵器其實並不是指日本南部生產的鐵器,恰恰相反,南部鐵器的產地位於日本的東北部,南部其實一個姓氏,是指日本東北地方大藩藩主的姓氏,江戶幕府時代,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經濟繁榮,南部藩主光重直公愛上了由中國唐宋時代傳入的茶道,從此為之入迷尋求著茶道的進步和發展。
因為當地擁有較為豐富砂鐵、巖鐵等優質鐵礦資源,加上還有川砂、粘土、漆、碳等鑄鐵業等先天優勢資源,「南部信直」開始思考鐵砂的利用和茶道的結合,請來了「鑄物師」鈴木縫和「釜師」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開啟了南部釡的起源和之後鐵壺的生產製作。開啟了一個長達400年完整傳承,不斷進步的「南部鐵器」史!
因為社會穩定的因素,一代代南部家主都衷愛於茶道,從鐵釡到鐵瓶,從御用宣傳到皇子巡查拜訪,南部鐵器最終名躁天下!
相比較於南部鐵器的普及打盛名,京都鐵壺相對而言就顯得更加精緻和完美,相對於南部鐵器遍地開花和產量巨大,京都鐵壺製作的工藝更顯繁複,雕琢更加細膩精湛。
因為當時相對於北部,京都地區更顯繁華,加上九州和大阪這兩個重要進出口口岸的臨近,京都鐵壺的手藝人多是堂口的主人,更多的服務於上流社會和出口,其產品深受日本本土乃至歐洲上層貴族社會的喜愛。
被譽為天下第一堂的龍文堂和一時與其為瑜亮的金壽堂,加上光玉堂、龜文堂,一度被外界稱為「京都四大堂口」。加上大國壽朗、安之介(二代)、上田照房、井上、波多野正平、藏六,湧現了一大批代表當時同時代最高技藝的優秀匠人大家,京都鐵壺堂口林立,百家爭鳴,影響日本鐵壺製作長達百餘年。
其實除了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也有一些其他分類,比如山形鑄物,康平年間,源賴義軍隊中的鑄物師發現流經山形市內之馬見崎河原所產的鐵砂質地優良,很適合做鐵器鑄物。於是,熱火朝天的鑄鐵業就發展起來了。 這就是「山形鑄物」的起源。
因為其獨有的「薄肉鑄物技術」,可以做出精緻的手工製品。可以說兼具了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器的優點,又別樹一格。一度在日本,山形鑄物逐漸成為了中高端鐵器的代表,更是指定的國家傳統工藝品。
鐵壺作為日本傳統工藝傳承至今,使用鐵壺煮水泡茶成為復古風尚,了解更多鐵壺知識,讓你入手鐵壺不在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