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點魚泡不斷,窩子裡魚花四濺,就是沒有魚咬鉤,這是什麼回事

2020-12-04 愚者論漁

天氣越來越熱,魚的活性也是越來越好,尤其是連續的升溫,讓釣魚人簡直按捺不住出門的欲望,對魚來說,升溫,就是活性十足、胃口大開的必要條件,對釣魚人來說,升溫,就是連杆爆護的前奏;

奈何不少釣友卻會在實戰中發現,在春末夏初之際,要說鯽魚、白條等小體型魚,上鉤並不難,但是鯉草之類,體型稍微大點的魚,卻並不好釣;

尤其是,當我們把目標魚,改為鯉草等大體型魚時,卻總是出現,釣點浮漂附近,時有魚泡浮起,甚至魚花、魚星也是左右開弓,就差魚不停地在浮漂附近躍水了;

但是,除了浮漂輕微的點動、晃動,等很久都沒有魚給口,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已經有發窩跡象,那必然是餌料、釣點沒有出問題,但是魚就是不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釣魚,不怕浮漂亂動不好判斷,最怕就是浮漂紋絲不動,既然浮漂有漂訊,水面有魚星、魚泡來輔證,那就說明魚已經進窩了,那麼,我們需要判斷,到底是魚的問題,還是的餌的問題;

而只要有魚進窩而不給口,其實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原因,大多數情況,不是魚找不到,要麼就是魚不想吃,而這歸根結底,大體上也就分為兩大類,一類,魚的問題,另一類,餌的問題;

第一類,魚的問題

只要魚進窩子裡,而不開口吃餌,除開魚不想吃這種原因,那多半就是魚找不到餌,或者說吃不到餌,所以才覓著餌料的香味進窩,但是怎麼也找不到食物,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性:

1、餌料陷入到泥底、草底、石縫裡,這是野釣最常見的情況,因為沒有精準找底,僅僅是確定了釣點,也就是鉤餌落點的水深,但是,釣餌、窩料,都陷入到了泥弟、草底、石峰裡;

魚自然是圍著我點附近不停打轉,但是找不到吃的,自然就談不上給口,我們能做的,就是重新找一下底即可;

2、餌料霧化太好,釣目太低,鉤餌沒到底就溶散完了;這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多見於新手使用商品餌做釣,因為調漂的方式,是調平水釣1~2目,釣目做得比較小;

但是,因為不能很好的把控餌料的溶散,所以沒等到鉤餌落地,餌料就已經脫落完了,僅僅是空鉤在水底,那進窩的魚,肯定是只會進食窩子裡的窩料,對空鉤視若無睹;

建議:野釣也好,坑釣也罷,精準找底的意義非常大,別看以上是兩種可能性,但是說白了,都是因為沒有靜準找底,對鉤餌落底之後的情況,沒法做到精準判斷,如果我們靜準找底了,那必然會在找底過程發現水底的情況,亦或者是餌料溶散、脫落了,釣目是會有明顯變化的;所以,靜準找底,靜準找底,靜準找底,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記住;

第二類、餌的問題

什麼是餌的問題,釣友們在配餌時,經常會有一個常識性誤差,就是嗅覺和味覺是等同的,比如,我們開出的餌料,是薯香味的,那這個薯香味,其實指的是嗅覺;

我們吃過紅薯、地瓜,吃進嘴裡的紅薯,其實是甜味十足的;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調配的薯香味的餌料,是不是一定就是紅薯口味的呢?

如果是不添加藥酒、小藥的時候,因為生產工藝、原材料成本等原因,那薯香味的餌料,大部分的口感,必然也是紅薯的甜味,但是一旦加了藥酒、小藥,而且比例不當,那必然不是什么正常味道;

這就好比,我們都知道香水可以調配成我們任何喜歡的味型,而且我們也願意聞到這些適宜的香味,但是絕對沒有人想著喝上幾口香水;

添加了藥酒、小藥的餌料,實際情況和這種情況是很類似的,因為香味濃鬱,所以釣點附近的魚群,很快就被吸引進窩了,但是,味型太香、太濃,對野外的魚來說,這就是香味和香水之間的區別了;

而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死窩,也就是因為香味太過於濃鬱,吸引了大量的進窩魚,但是因為餌料實在太香濃,所以魚又不敢吃,只好一直駐留在窩子附近來回巡遊;

建議:野釣可以用酒,但是不建議用藥酒,更不建議用小藥,因為酒是糧食釀造,進水之後,不管有多濃鬱,都會被水給稀釋掉;但是藥酒的香味,不僅僅有乙醇的味型,更多的還有藥材的異香,其效果到底有多好,不太好說;

而出現了死窩現象,建議在原窩點附近5~8米左右的位置,開個新釣點,不要加藥酒、小藥,再次打窩,釣餌做得更素淡一些,做到濃引淡釣,那麼很多就會有魚給口了;

最後:

除了以上這兩大類原因,在實戰中,會不會有其他的原因呢?當然也有,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氣溫驟升驟降,亦或者天氣悶熱時垂釣;

體型略大一些的鯉魚、草魚、鯽魚多半都不在水底,但是我們打的窩子正好在魚道附近,也會導致這種情況,但是只要對比一下時間段,我們錯開高溫的午間,改為清晨、夜間出釣,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那麼除此之外,基本上也不會有額外的原因,導致這樣的現象,所以,回到我們開篇所言,釣魚這個事,不怕魚口詭異,不怕魚情複雜,只要漂有動作、有訊號,那不是魚的事,就是餌的事,解決之後,就沒有問題了!

相關焦點

  • 野釣的時候,窩子裡有一大串魚泡,但就是不吃鉤的原因在此
    遇到問題中的情景,所謂的「魚泡」能夠判斷為真實魚星的話,那就恭喜你了,你的窩子裡已經打成了。這個時候,出現魚兒不咬鉤,只要找出原因針對性的調整,很大機率上可以避免「空軍」的。判斷「魚泡」是否為真實魚星魚不是通過肺呼吸的,是通過口腔不斷地吸水,當水流經過鰓絲,由鰓小片上的毛細血管來攝取水中的氧氣,並把體內的二氧化碳通過鰓小片排入水中,從而完成呼吸過程。
  • 窩子裡明明有魚卻不咬鉤,原因是什麼?看看釣友都是怎麼做的
    廣大釣友朋友們在釣魚過程中,肯定都會遇到一種怪現象,那就是魚窩裡面一直冒魚星,但魚漂卻好似定海神針,一動不動,很少有魚咬鉤。遇到這種情況,釣友往往是很苦惱,換了各種魚餌,各種辦法都嘗試了,還是無法有效解決。
  • 窩子裡有魚卻不咬鉤?無非就是這5個原因,解決後魚就不難釣了
    在自然水域釣魚,魚情變化是最多的,常常會因為各種外界因素的幹擾而讓魚情發生變化。有時候同樣的餌料,同樣的釣位,昨天和今天的魚口都有很大的區別。明明感覺今天和昨天的溫度也沒有太大變化,可就是沒魚吃餌,有時候甚至感覺到窩子裡有魚,可浮漂就是不動。
  • 明明有魚在窩子裡「轉悠」,就是沒魚口,不妨調整下面幾點試試
    窩子裡有魚,不咬鉤是讓釣魚人很遺憾的現在正值夏天,魚兒的活性已經恢復,大面積覓食了。也就是說,出現這種情況(窩子有魚不咬鉤)的機率已經明顯的多起來了(上周釣魚我就遇到這種情況)。這完全可以作為判斷窩子裡是否有魚的依據。
  • 窩子魚冒泡不吃餌,教你九個處理技巧!
    窩子魚冒泡不吃餌,教你九個處理技巧! 我們在釣魚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釣點魚一直冒泡,但是就是不見魚吃餌,一般釣魚處理的辦法有九種,一起學習下:
  • 野釣沒魚咬鉤怎麼辦?教你5個技巧輕鬆上魚,從此告別空軍!
    這就有很多種可能,可能是餌料味道不對路,可能是窩子打太多了,可能是小魚搶食等。如果能確定是哪一種原因,自然就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了,不空再說說5個常見的應對方法:1、打頻率或者開一份散炮。這是針對沒有魚進窩的情況,既然直接手拋窩沒有效果,就試試用誘魚效果更好的散炮吧。
  • 同樣是咬鉤,大魚咬鉤和小魚到底有什麼不同?區別都在這些細節上
    很多人都說自己喜歡在自然水域釣魚,因為自然水域的魚種豐富個體懸殊,你根本不知道下一刻是什麼魚咬鉤。但是有些老釣友說,我雖然不一定知道水裡是什麼魚咬鉤,但我能分辨出是大魚咬鉤還是小魚咬鉤。關於這點,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路人甲要說大魚咬鉤和小魚咬鉤真的區別挺大的,掌握了訣竅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首先,大魚進窩的跡象很明顯。在自然水域釣魚平常都是以小魚為主,一旦大魚進窩很容易從一些跡象上看出來。比如說水裡突然安靜下來,原來的小雜魚不咬鉤了。再比如說窩子裡魚星四起,兇猛魚類進窩的時候一些小魚小蝦甚至會跳起來。
  • 魚總是在窩邊翻,不下底、不吃鉤?試試這種釣法,命中率極高!
    不知道釣友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找好釣位,打完窩子,作釣一段時間後窩子裡明顯來魚了,時不時的冒個泡,有的甚至直接翻出水面來,可就是不吃鉤?昨天小飛收到了一位釣友的私信,他正是遇到了這種情況。明明魚就在窩子裡翻可是不咬鉤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是魚餌的誘惑力不夠?
  • 窩子裡鯽魚泡很多,卻釣不上來?教你這樣調整,效果很明顯
    很多人都說秋季是個釣魚的黃金季節,但路人甲總覺得那要看釣什麼魚,如果目標魚是鯽魚,那麼在秋末和初冬才是最好釣的。因為鯽魚耐寒能力比較好,即使溫度略低一些它們也會開口覓食,大不了就是吃餌的動作輕一些,但這時候小雜魚鬧窩的機率卻比以往低很多。
  • 魚星四起,魚卻不咬鉤,著急解決不了問題,搞懂誘因方能化解
    什麼情況啊,釣點魚星四起,就是釣不到魚啊,看著都讓人著急。經常在水邊聽到此類的聲音,咋咋呼呼的讓人聽著心酸。經常釣魚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釣點魚星四起,窩內明明有魚,可偏偏就是釣不到。雖然可以感受到魚的存在,但浮漂就是一動不動。遇到這種情況,就會促使釣友著急。
  • 水庫釣魚該怎麼避開小魚,窩裡有魚泡但是大魚不吃鉤怎麼辦?
    我把水庫中鬧鉤的小魚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小雜魚,包括小白魚、麥穗子、船釘子之類的,還有一種是目標魚的幼魚,像小鯉魚、小鯽魚之類的。大多數水庫都是小雜魚鬧窩,解決的辦法比較簡單:夜釣。最難的解決的是目標魚的幼魚鬧窩。這些小魚苗和它們的長輩們食性一樣,它們長輩愛吃的東西,它們也愛吃,哪怕用嫩玉米也躲不開它們。它們還有一個它們的長輩所不具備的特點——進食動作更兇猛粗魯。所以,想通過調釣過濾掉它們的信號是不可能的,過濾掉的只能是成年魚的信號。
  • 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所有的釣魚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判斷窩子裡究竟有沒有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魚泡從水下冒出,而且魚泡越大說明進窩的魚體型越大。但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窩子裡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魚泡還非常多,很明顯窩子裡有很多魚,但就是釣不到,面對這種情況釣魚人只能幹著急。
  • 為什麼你開的搓餌總是無魚咬鉤?記住這4點,搓餌比拉餌效果更好
    ,因此就形成了一種「假象「:拉餌比搓餌更好用為什麼你開的搓餌總是無魚咬鉤?記住這4點,搓餌比拉餌效果更好我經常聽到身邊的釣魚吐槽:使用搓餌誘魚太慢,往往等半天浮漂都沒有信號;總是有口打不到、而換上拉餌立刻中魚等等拉餌有拉餌的好處,搓餌也有搓餌的優勢。
  • 有魚咬鉤提竿不中魚 了解各種魚類進食習慣和漂相 值得學習收藏
    魚咬鉤什麼時候提竿能中魚?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釣的是什麼魚?不同的魚咬鉤漂相是不一樣的。還有一個就是漂要調對,調靈,不然的話魚兒在下面把你的魚餌吃完你的漂也沒動靜。所以提竿中魚和調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調漂的目的就是靈敏度比較高,容易中魚。當然看你釣什麼魚,如果小魚鬧窩,那你調漂適當調鈍一點,要學會隨機應變,釣魚不是一成不變的。老李一般性習慣空鉤調漂,半水留5~6目,然後底鉤掛單餌,看餌料能把浮漂拉沉剩幾目,一般情況小漂,單餌完全可以將漂全部沉下去,找到底,然後調到露出3目,再掛上雙餌,調至露出2目即可,想釣鈍一點,可露4目也行,根據個人平時的習慣調漂,這東西沒有絕對性的。
  • 沒魚咬鉤真不一定是水裡沒魚,想要魚口變好,可以試著這樣調整
    好不容易出門釣一次魚卻沒啥收穫甚至空手回家,我想大家對這種情況應該很熟悉了。為啥釣不到魚,很多釣友都會說水裡沒魚,這固然是一個原因,但如果同行的釣友有人釣得好呢?你還會不會說這是水裡沒魚?2,窩料打得多就誘魚多,誘魚快大家都知道打窩的目的是為了誘魚,但窩量真不是越大越好,打多大的窩量,用什麼打窩,顆粒和霧化怎樣配比這都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的。比如說水裡魚多就要打大窩,魚少就要打小窩,甚至只需要抽窩即可。
  • 水裡有魚卻不咬鉤的謎團,5種最常見的原因,搞清楚就能避開!
    釣友們常打趣說:水裡魚多空鉤都能釣,水裡沒魚你就是掛人肉都沒用!這話真箇是話糙理不糙,常常被釣友提起。但是說真的,沒魚的水咱們釣魚人一眼就看得出來,也不能夠去沒魚的水裡。釣魚難就難在,明明水裡有魚,但就是釣不到,怎麼折騰就是不咬鉤,這才是最讓人頭痛的!
  • 秋釣魚不咬鉤?普遍是以下2種情況,這樣搭配窩料立馬改善
    秋天這個涼爽的季節裡,很多人都會想著要來釣魚,但是秋季釣魚有個問題大家發現了沒有?那就是明明打了窩子,但是當窩點出現連串的魚泡,自己習慣性地拋投鉤餌作釣時,卻並沒有魚咬鉤;或者浮漂有動靜,但提竿又沒魚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 如何判斷大魚是否進魚窩了,看到這三個信號,就要做好準備了
    眾所周知冬天釣魚非常難,特別是在野外釣魚,水域大,魚情水情都不清楚,但只要了解了相關情況還是有上魚機會的。因為冬天的氣溫很低,魚類的活性也就降低了,但對於體型比較大的魚類還是影響不大,因為他們大都具有禦寒能力。有不少人就是為了大板鯽而在冬天釣魚的,水裡活動的一般都是大魚,還省去了小魚鬧窩的麻煩。
  • 補窩補的好,魚才會越釣越多!什麼情況該補窩呢?
    3、快速上魚、窩內魚兒比較少魚情就很差,也就達不到快速上魚的目的,想要快速上魚,窩內的魚就要有一定的數量,窩內有魚才能快速上魚。誘魚的目的、留魚的目的都是為了快速上魚。只有把魚類誘進窩內,讓魚兒留在窩內,魚兒在窩內停留時間越長,才有機會吃到魚鉤上的餌料,才能快速上魚。窩子裡沒有食物,魚類進窩後吃不到食物,時間長了就會離開,也就達不到快速上魚的目的,這3點是相輔相成的。
  • 魚不咬鉤就只能幹瞪眼?記牢幾個小技巧,魚口馬上就有改善
    很多人都說釣魚是個需要靈活變通的活動,因為影響魚情的因素很多,而這些因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釣魚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沒魚咬鉤。特別是對一些一星期才能釣一次的釣友來說,如果這次機會把握不好那就要等下星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