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德· 舒爾茨曾在《將心注入》一書中寫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振奮起來,勇敢的追逐自己的夢想。如果你全心全意地投入你的工作和事業,將心注入,你就有可能實現在他人看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生活會因此變得更有意義。」
霍華德年少喪父進而奮發向上改變生活的故事,也同樣激勵著家境一般的李偉。他認為,對餐飲業,或者說對於生活,都要全心注入,而這個心,具體說就是恆心、孝心、愛心、公心。
砥礪前行有恆心
「恆心,就是我們所說的堅持,不管是從最初的學廚,還是後來的投資失敗,我都沒有放棄過,沒有想過離開這行。」
16歲隻身到哈爾濱從廚,21歲在哈爾濱鹿城花園大酒樓擔任廚師長,2005年自立門戶開「老道外」麵館,後陸續創立李家小館、假日小火鍋、隱廚、老佛爺銅爐蛙鍋等多個餐飲品牌,起落有之。李(禮)家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偉,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頑強打拼的創業故事。
「我們家在哈爾濱附近的農村,當時為了讓我上學,父親把家裡唯一一輛自行車給我騎。我很難受,就想不能跟我爸搶自行車了,我不上學了,出去賺錢吧。」一個樸素的想法,讓這個饞嘴的農村孩子一頭扎進了餐飲業。通過朋友的介紹,他到了黑龍江省公安廳招待所做學徒,學廚師,一個月賺50元。
李偉大方地透露;「學廚很苦很累,我當時跟我媽說,我死都死在哈爾濱,不會回農村了。很堅決。雖然苦,但我對餐飲還是熱愛的。從學徒到打荷、砧板、炒鍋,這種進步讓我開心。就像你研究一門東西,越研究越深奧,越研究越感興趣,也就越喜歡。到現在都喜歡。」
1999年,時年21歲的李偉就在哈爾濱鹿城花園大酒樓當上了廚師長,管60人。「當時手下的人都比我年紀大,我就說我29歲,一直說自己29,29了好多年。那時候就意識到,廚師長不僅要炒菜好,還要懂管理。」骨子裡愛張羅事的天賦讓李偉很快諳熟管理學,「我挺能籠絡人的,那時候結下的兄弟,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還跟著我做店。」
2005年,李偉的第一家麵館「老道外」開業了。「滷子不要錢,有點鹹」極富地域特色、接地氣的概念迅速火爆,100平方米的店,一天流水10000元。這是李偉掘到的第一桶金。
李偉說,2013年的時候自己陷入了一個怪圈,每天關注的是公司要賣到多少錢、要開多少店,是為了目標而實現目標,為了目標而開店。店鋪開得非常糙、非常粗。先後做的鍋司令、李家小飯堂都夭折了。
「我記得小飯堂關門那一天我都沒去,550萬元裝修的店,用大掛車拉走,就賣了20000元錢。」經歷這樣一個創傷以後,李偉發現自己不是萬能的,發現自己走錯了路,忘記了初心。2015年,李偉重新調整企業的戰略、量力而行。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失敗後的回歸本心,就沒有如今的李家餐飲。
經歷挫折的李偉出去考察了半個月,回來開始運作「隱廚」。「光是裝修就花了一年,試營業非常慘澹,三個月虧了195萬元,我覺得末日終於來了。但後來我看到了一點一點的增長,我們沒有做噱頭,沒有讓人發朋友圈,但是很多人到隱廚,他願意發一張朋友圈。隱廚也從試營業時的1000元日營業額,最高峰衝到了九萬多元。」
「後來,我們進軍北上廣。剛到北京時,我們找了好多場子,哪也不要我們,因為我們在北京沒有店,沒有背景,也沒人信我們。跟人家說,可以到我們那來看看哈爾濱的隱廚,也沒人來看我們。就像一個男孩找老婆,老婆家裡說你沒錢,就是那個感覺。最後選擇通盈中心那個場子,是因為當時沒人進。我們一賭氣,這個要我們,就進了。當時投資將近800萬元,通過3個月的運營,場子熱起來了。現在,中午、晚上都排隊。」
以德為先有孝心
獨特的「孝道」企業文化,也是「李家餐飲」逐漸發展壯大成為行業標杆的重要因素。
「我個人信奉儒家文化,信奉仁、義、理、智、信。」李偉表示,遵循孝道其實是一個洗心的過程,而我們卻做的遠遠不夠。「這麼多年以來我們也是處於在摸索的狀態。因為我想,這個傳承,會讓我們的員工更有孝心。畢竟孝道是中國的根。」
2009年,遵循孝道的李偉想為老李家在哈爾濱留下產業,就註冊了「李家小館」,做東北菜。兩年後,開了假日小火鍋。李家小館在哈爾濱有七八家直營店,在外地還有加盟店,總共有四十多家。
「我對孝道有七種解讀。一是對國家孝,二是對社會孝,三是對企業孝,四是對顧客孝,五是對身邊人孝,六是對父母孝,七是對自己孝。」在李家餐飲,每周一都會都會升國旗,對於李偉而言這是死規矩,不能更改,也不可更改。「一定要有愛國之心!本身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為自己的祖國來做些什麼。所以,我只能做一些自身所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發過誓,無論是發生了什麼。無論是到了哪一步,我都不會移民。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因為中國而自豪。」
嚴管善待有愛心
「愛心,小到對身邊人,大到對社會、對人類。跟孝順是一樣的,我們可能顧及不到那麼多人,就先從員工和顧客開始吧。」李家餐飲每天早上都會給每位員工發一袋牛奶。而這個「發奶文化」已經持續了十年之久。
「我就是想對我的孩子們好一點。我所追求的是讓員工快樂賺錢,打造一種快樂的氛圍,員工們也就自然和企業統一了思想。」在90後為社會的主力軍的時代,有些人抱怨這一代的員工太過「自我」,太過「難管」。而李偉卻有著不同的看法。「90後並不是不好帶,其實只要你用心待他,他是會感受到的。汝以真心予之,必以真心報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一直以來我的團隊都非常團結。對我們來說,這並不是一個難題。」李偉一直把自己的員工當做孩子一樣對待。他自己便是從一個小小的後廚學徒開始做起,這個經歷使他很容易將自身轉換到員工的角度去為員工設身處地的著想。「很多人都看不懂李家餐飲,但是沒關係。我們做好自己便可以了。」
不計私利有公心
不論是管理一個小團隊,還是經營一個大公司,最大的難題都是如何合理分配。李偉的經驗告訴我們,作為一個老闆,只有會「分」,才能「合」,這也是他所說的「公心」的體現。
李偉曾經將一家經營了兩年的店鋪,承包給廚師長和店長。年末核算時,他們只要上交經營指標即可,盈餘全歸他們自己。「這種承包首先實現的是『開源』。以前店裡營業到晚上9點,8點左右大家就開始盼著別來客人了,早下班早休息。現在不一樣了,大家主動要延長營業時間,而且沒有抱怨,因為他們都是在給自己做事。」
這樣的機制明顯地提升了餐廳的盈利,團隊成員的個人能力也得到了鍛鍊。李偉記得,那一年,承包人的年收入實現了翻倍增長。雙贏的結果讓餐企形成了良性增長、正向循環,更重要的是,這個結果能讓老闆、員工都開心。
走過了最艱難的初創業時期,現在的李偉有著更多的感觸和體會。李偉說,這幾年他感觸最深的是要回饋。「餐飲業能給出食客最好的回饋就是品質。我們對標優質的五星級酒店:比如北京的瑰麗酒店、各地的君悅酒店等,像君悅的1881、長安壹號等。在菜品過硬的同時提升顧客的就餐體驗,規規矩矩做好自己。這個行業走不了捷徑。先強後大,『方太』那句話我很認同:你不一定進500強,但要活500年。」
「對合作夥伴同樣要回饋。」2018年,李偉與領投雁合作創立「華爐·烤鴨火鍋」品牌,以特色「一鴨兩吃」為切入點打入市場。「餐飲人不能再單打獨鬥了。」李偉認為,太多的資本想擠進餐飲市場,蛋糕已經不夠瓜分了,最明智的辦法是去合縱連橫。在談起與領投雁的合作過程時,李偉非常直爽:「我們喝了一宿的酒,可謂是一拍即合。利益都是共享,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從合伙人模式中深入挖掘自身、汲取別家長處,給客戶更好的用餐體驗。」在全新品牌中,李偉依然貫徹古「禮」,「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糧必須傳承。」
「恆心、孝心、愛心、公心。不可丟,不能丟。任何時候都要專注餐飲的本心。」李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