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偉從河南大學畢業,此後6年,他先後做過公務員,幹過記者,甚至還開過電子遊戲廳,前前後後換了五六份工作。
後來李偉拿到了聯合利華河南總經銷的代理權,總部直接配送5輛冷凍車,並建造1000多方米的冷庫。生意好得一塌糊塗,李偉3個月就賺到了第一個100萬。
冬季冰淇淋銷售進入淡季,於是湯圓進入李偉的視野,冷庫是現成的,夏天賣冰淇淋,冬天賣湯圓,兩全其美。於是李偉把新公司取名思念,「寓意團團圓圓。」他還用高薪聘請了李晉洲。
李晉洲加入後,很快一款用溶質餡料代替傳統沙質餡料的湯圓問世,針對市場上流行的30克大湯圓,李偉的策略是改走小路線,消費者卻相當買帳。很快思念湯圓在鄭州市場立住了腳,春節最多一個月銷售流水達到60萬。
李偉決定走向全國,並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配方, 1997年公司全年營業額突破1000萬。為了擴大產品線,李偉瞄上了速凍水餃。他買來了灌湯包的秘方,用做灌湯包的方式做水餃。憑這款夏季水餃,李偉賺到了第一個5000萬。
2000年,李偉挺進上海,他想起了三全食品的陳澤民,「相互補臺,好戲連臺,聯手合作如何?」 於是當年10月,兩位河南老鄉一笑泯恩仇,從競爭走向合作。針對龍鳳、海霸王的大包裝,三全、思念眾志成城,一改品牌產品的傳統套路,賣起了散裝食品。
兩個名牌產品放在超市一起賣,價格還便宜,當然是1+1大於2,半年後,龍鳳、海霸王陣地被攻陷。
2004年11月,李偉在上海徐家溝開了第一家快餐店「一江兩岸」。2個月後,武漢漢江路出現了第2家,半年後,南京總統府出現了第三家......
2006年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上市,市值一度飆升45億。當年9月,思念更是成為北京奧運會的獨家供應商。
就在2012年上市6年的思念卻踏上了退市之路。不過,用20億的價錢賣出,用6億的價錢贖回,李偉的私有化方案,被專業人士稱為高手中的高手。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