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旗人生活,您還真不一定知道!

2020-08-30 骨言難盡

看到朋友圈大家都在祝賀父親節,才發現又是一年父親節了。

記得去年父親節寫了,連結​:

父親節,就是給女兒燒頓吃的陪她一起玩,然後告訴自己這是我這輩子的責任

今天發現老婆已經點了外賣了,完了,今年​連燒飯機會也被剝奪了。哈哈

其實,隨著女兒不斷的長大,她也已然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可愛,也不會黏黏的在我身邊撒嬌。隨著進入了初中,或是性格獨立,或是青春期的叛逆,溝通交流也沒有那麼的容易和順暢,有時說她些問題還會對我橫眉冷目。

​爸爸,好像開始當的沒有那麼容易了。

或許,父親的角色是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不斷改變的。

或許,今天沒有為你做頓飯(其實也是一直被你嫌棄的黑暗料理)

但是,希望你是一直快樂的心願是沒有改變的,​也是我努力能做和在做的。

在這個該快樂的節日中,還是一起來回憶那些我們一起經歷過的​辛苦和快樂。

圖片中的瞬間,​不管什麼時候看到。

都能尋回那刻​。。。。。

第一次遠行,在香格裡拉騎馬探尋當地村落

第一次馱你撫摸椰子樹

第一次從大海釣魚

第一次在大海中央吶喊

一起坐火車去看小貓咪

那時,你還是會想到分我一口好吃的,現在貌似一直就是​在吃你的剩飯了。哈哈哈哈

在仙本那的海上仰望藍天

在秋天的草原騎馬

在新加坡一起吃熊貓包子

一起第一次觸摸海豚

馱你記錄伊朗的圖案

在伊朗的傳統餐廳撒歡

一起在大石頭上留下我們到達的足跡

一起在家刷牆

一起在泰國自駕

第一次帶你把玩真槍

在老山村裡感受下打鐵

一起扒火車在斯裡蘭卡

菜一片錫蘭茶葉

攜手走過老車站

在農貿市場搬香蕉

在海邊散步走過

感受高蹺釣魚

在金字塔騎駱駝

在尼羅河楊帆

在神廟探尋古老的埃及

走過緬甸的街頭

在老皇宮一起拍照

走過蒲甘的平原

一起犁地

在佛塔頂上看日出日落

不錯過街頭的當地奶茶

在三亞曬腳丫

在四川高原看藍天白雲和雪山

住在海拔4000的藏民家中

一起在路邊幫人剝玉米

看色達佛學院

不懼自駕的艱辛

不能少了民族的體驗

一起在恆河許下心願

一起在恆河蕩起雙槳

給你帶一朵印度的小花

一起記錄印度的人生百態

一起走過印度的喧囂​。

一起在酷熱的印度等火車

一起在零下30度的貝加爾湖畔看日落

一起看藍冰

一起在結冰的湖面上吃一頓午餐

一起留著鼻涕拍攝氣泡冰

一起在山頭體驗寒風吹過如刀割

一起走過俄羅斯的老城

一起玩著玩著 ,玩出了一本書,記錄下我們旅行時的成長心歷

一起去分享我們的旅行

一起在大海尋找海豚

一起在馬爾地夫的海中鞦韆

一起海上運動

在馬累的魚市看大魚

做一頓熱帶美食

安靜的一起看看書

大雨中攀登玉龍雪山

裝扮下納西族父女

艱苦的攀登富士山

探尋蝙蝠洞

一起在加拿大的冰原中撒野

一起在亞布力滑雪場滑雪

一起在周末時小歇

在周末陪你舞蹈

一起潛水,探尋大海

一起感受下草原


一起策馬沒有 奔騰

一起在落日下走過草原的天路

一起破浪

攀巖

射箭

一起的波赫的咖啡館早餐

一起在塞拉耶佛的廣場餵鴿子

一起在吳哥窟的遺蹟

一起騎車拍照

一起跑步,徒步

教你攝影

帶你摩託

一起去看長頸族

一起走過墨西哥的老城

探尋古老的瑪雅文明

一起在廣場慵懶

合力擺脫被困雪地荒野

度過被困機場的艱難時刻

還是最懷念你在我懷中的時光

懷念一起做飯的日子,懷念你的撒嬌。

最後,我要放上我最喜歡的那張照片。

那時,你還在我懷中,還對我有無限的依賴,不會說話,但會看著我笑。

最主要是告訴你,你爹我也年輕過,不要現在​老是嫌棄我老。​哼。

相關焦點

  • 說起老北京的旗人生活,您真不一定全知道
    今兒咱來聊聊旗人!對吃的講究 旗人一日三餐都是非常講究的先說說每天的早點。在過去,旗人早晨起床漱口後,先沏上小葉茶或高碎高末,喝完茶才能做事,至今北京城老旗人家裡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執手禮:所用較廣,見面的雙方各自伸出右手相執,虛攏但不握緊。長幼之間、平輩之間、朋友之間、親屬之間均可使用。俗稱滿人「無作揖打恭之禮,相見則執手」。鞠躬禮:這是平日親朋之間相見的禮節。若是長幼之間,小輩要給長輩行鞠躬禮,或是平輩之間,對行此禮。碰肩大禮:通常是男主人和男賓之間的禮節。
  • 《旗人風華》:老北京旗人風俗全紀錄
    《旗人風華》是一本詳細介紹老北京旗人風俗的作品,由正白旗滿人羅信耀的英文版作品《小吳歷險記——一個北京人的生命周期》回譯而成。正因為這本書最初的目標讀者是外國人,所以羅信耀在介紹老北京人日常生活時非常仔細,甚至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幾乎涵蓋了老北京人生老病死、四季節慶、信仰活動、吃喝玩樂的全部細節。這樣不僅給當時的外國讀者全面展現了老北京生活的原貌,也給後人留下了當時北平日常生活的真實記錄。
  • 旗人不一定是滿人,但滿人一定是旗人
    自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到大清入主中原後,旗人的身份似乎就要比漢人高貴很多。也有很多特權。如在旗旗人由朝廷終身贍養。不需要付出任何的體力或腦力勞動。這一政策讓許多漢人羨慕不已。且不知漢人也是可以變為旗人的。
  • 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的日常生活的規矩
    您看,我今兒個就正經八百地糾正一個老堡子里流傳日久的一個錯誤說法,早前挺長一段時間,有一個說法,就是說旗人啊,當不了大官大將,說是有這個限制那個限制,其中就有一條,說是旗人受限制不讓當飛行員。就這話,我今兒個就認真地給予糾正。
  • 旗人&老北京餐桌文化
    記得老舍先生《正紅旗下》說:「二百多年積下的歷史塵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遣,也忘裡自勵。我們創造了一種獨具風格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生命就這麼沉浮在講究的一汪死水裡。」清代八旗貴族和旗人對於飲食特別講究和考究哪怕吃一個蘿蔔也得搞成四菜一湯,旗人早起必和早茶,起一個雅名叫「衝龍溝」。過去旗人吃飯講究、生活衛生、說話客氣,規矩禮節多,過去的旗人為人處世講究有理兒有面兒的。滿族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估計不少人都知道。
  • 老北京旗人的夏天美食
    每一次開袋的時候,都不知道它這次又會醜成什麼樣清香軟糯的糯米,裹著沙甜的豆餡,吃上一口棉軟不粘牙,沙甜而不膩口。小時候跟著大人出去買西瓜,還得學著大人的樣子拍拍西瓜,聽聽聲。暑湯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北京冰食,種類繁多。百姓家裡自己熬製的綠豆湯、街市上賣的冰鎮飲料或者什麼解暑的藥湯可是稱之為暑湯。如今所說的暑湯主要用中藥調配的,為的是清熱驅火祛暑散熱。
  • 您知道老北京的「燻雁翅」到底是什麼嗎?
    令人萬想不到的是,去年,在北京香山腳下的一家老北京飯館裡,我居然又吃到了闊別50多年的老北京食品——燻雁翅。
  • 老北京最愛的「滷煮」火燒,啥時候吃最好?聽聽旗人怎麼說
    曾聽一位老北京的旗人說:吃「滷煮」的最佳季節,必須得是在冬天,天上飄著雪花,飢腸轆轆的窮漢子們走在街上,老遠就聞見「滷煮火燒」的香味兒。滷煮的背景其實稍微懂些歷史的朋友,會發現老北京的這些吃食,大都與窮人脫不開關係:食材廉價,味道奇妙,例如炸醬麵、驢打滾、炸灌腸等。
  • 聽聽老北京旗人怎麼說,太有道理了
    曾聽一位老北京的旗人說:因為早年間的北方地區戰亂多發,北京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滿清時期,北京還被分為「南北城」。北城是滿人,不用幹活就能領俸祿,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南城是漢人,生活條件艱苦,甚至還有「吃上頓沒下頓」的。
  • 聽聽老北京旗人怎麼說,太有道理了
    不過北京也有一些美食是外地人很難接受的,比如在網上很火的北京「豆汁」,據說這種美食的味道非常奇怪,除了本地人之外大部分的人都喝不習慣。聽聽老北京旗人怎麼說,太有道理了。
  • 老北京平民的一日三餐還記得嗎?作為少數族群這種吃法已不多見
    當年的兩百多萬北京人,應該大部分是北京土著,其中就有一些滿清遺留下來的旗人,雖然許多旗人在清王朝垮臺後恥於或羞於承認自己是旗人,甚至為此更改了民族,但是,幾百年留下的生活習慣還是伴隨著他們,並影響著後代。而今,傳統意義的老北京人,在這座城市已經被稀釋得成為了「少數族群」。這些「少數族群」的許多習俗並沒有被湮滅在塵埃裡,它們還在影響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 老滿洲旗人講究的人情
    您鹽調的夠,味道那就自然厚,關鍵是在菜鍋裡的拿捏。至於您端上桌,一筷子入口,再說味道薄厚,那不過是評價廚子,內中原由實際個您自己個最知道。其實,撂筷子罵廚子,早前老滿洲旗人就不待見。薄也好,厚也好,您都是對著鏡子看自己兒。人情薄,那是您自己平日對人薄,人情厚,那也一定是捨得錢物,做的人情好。現在如今,有時候還會聽人言,說某某地方人重情義,風氣好。說某某地方人苛薄,不注重感情。這話在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故地不卑服,因為沒有那事兒。
  • 老北京人的念想,說說北京的那些過往
    別說南北城,就算是陶然亭和前門金魚池,說話也不一樣。當然了,外人聽不出來。十裡不同俗,三裡不同音,地域文化使然,沒辦法。02那,什麼人算是老北京呢?這還真不好瞎說,因為誰也沒給規定過。光看戶口本,那沒用。戶口在北京也不說明您就是老北京。依我看,現在四五十歲的人,上一代就在北京的,算是老北京也許說得過去。北京城自打元大都那時候起,到今天也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
  • 「老北京」被毀成什麼樣了!
    老北京臭豆腐,這應該是湖南風味,您說要是湘妹子們大老遠跑北京還吃的是家鄉口味,還不正宗,心裡肯定一萬句真想問問他,是哪位「老北京」傳授的這門手藝?
  • 老北京的故事:好娘的芥末墩兒
    好娘是地道的北京漢人,個子不高,瘦瘦小小的。幹起活兒來動作極其麻利。她一輩子生養了六個子女,還帶大了幾乎所有孫輩。從我有記憶始,她就每天不停地做著家務,洗全家的衣物、做一天三頓的飯菜、收拾屋子打掃衛生、縫縫補補、參加街道工作。
  • 《星夜故事》之旗門大爺 地道老北京的下酒菜
    英達:旗門大爺的奇葩「下酒菜」  一說起旗門大爺,我們腦海裡出現的形象一定是左手提一鳥籠,右手揉倆核桃,地道的老北京!這些旗門大爺平日裡喜歡泡茶館、侃大山、最愛的就是約上三兩知己喝上一盅。本期嘉賓英達就為我們講述了旗門大爺那幾種怪異的「下酒菜」,讓人不禁腦洞大開。您知道生了鏽的鐵釘子怎麼上了酒桌成為下酒菜嗎?
  • 老北京的春日市井生活
    書中按照「扎、糊、繪、放」四藝介紹了43種風箏,不但詳細闡述了風箏起放的原理、種類、以及扎糊、繪畫方法,還繪有骨架圖、彩圖,並配有扎糊訣和畫訣,圖文並茂,實屬罕見。按照這些設計圖樣扎出來的風箏,大者可達數丈,小者不到一寸,都能御風而起,不致傾覆,當時執掌皇家畫苑的名士董邦達,在讀了書稿後極為稱讚,欣然為之做序。
  • 從口述史中尋找老北京的風貌
    在這些年「懷舊熱」的潮流中,有關老北京的事物重又激起人們談論的興趣,比如胡同、遛鳥、茶館、廟會、鬥蟈蟈、琉璃廠、四合院、冰糖葫蘆等等,可是大多數談論往往停留在相對表層的符號層面,缺乏對老北京歷史內核的闡發與論述。當代人談論老北京,總會不自覺地帶有現實意識和情感,以致或多或少偏離真實境況,而要想講清楚老北京的歷史內核,某種程度上非真正的「老北京人」莫屬。
  • 你肯定不知道這些明星都是旗人出身
    大家對八旗子弟這個稱號一定不陌生。但你知道麼?娛樂圈有很多明星,也是八旗子弟之後呢。下面筆者就簡單列舉一些自己比較了解的。 瓜爾佳氏瓜爾佳氏出了康熙帝的敦怡皇貴妃,鰲拜,榮祿等知名歷史人物。大家都知道,關曉彤是瓜爾佳氏,但是你知道關之琳,周海媚,胡茵夢等也都是瓜爾佳氏麼? 可見瓜爾佳氏出美女這個傳聞是真的。2. 葉赫那拉葉赫那拉出過很多了不起的女性。如皇太極的生母,慈禧太后,隆裕太后,也有為我們熟知的納蘭明珠,納蘭容若等。
  • 老北京的重口味
    享盡美食的慈禧太后也好這一口兒,將其列為御膳小菜,因為覺得臭豆腐的名字不雅,還將它改為「青方」這個名字。臭豆腐拌麵這絕對算是老北京的黑暗料理了,臭豆腐本身有鹹味,適合拌麵,拌臭豆腐的麵條必須是鍋挑,也就是說麵條不能過涼水,要熱燙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