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中國家常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一道菜,有人喜歡鹹口的紅燒肉,有人喜歡紅亮的醬肘子,有人熱愛一碗熱乾麵,有人偏好清蒸海鮮。家常菜之所以稱呼為「家常」二字,正是因為這菜沒有等級限制,只要願意學,就能學會,而且用料簡單,烹飪簡單,家庭主婦都能做出來。
但有一道菜,似乎和「家常」二字相去甚遠,可是在中國大部分家庭裡,這道菜又是餐桌上的常見菜。人們貪戀它的營養價值,卻又苦於它的賣相實在不好,想要做出傳說中的「賣相」,顯得困難重重。甚至即便是星級大廚,或是在廚房裡工作十多年的廚師,也做不成這道菜。
這道菜,便是「泥鰍鑽豆腐」。傳說泥鰍鑽豆腐這道菜,和古代四大美人中的貂蟬有關,將貂蟬比喻成豆腐,將董卓比喻成泥鰍。董卓為人狡猾,泥鰍身軟滑溜,很難抓住。貂蟬貌美如花,有一身好武藝和好智慧,宛如豆腐一般白白嫩嫩。當泥鰍感受到熱源,會情不自禁鑽入冰涼的豆腐裡,正像《三國》故事中,董卓在貂蟬身上栽了跟頭。
當然了,這泥鰍鑽豆腐和貂蟬強行聯繫起來,不過是增加一點趣味罷了。真要做出泥鰍鑽豆腐這道菜,可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無論你怎麼嘗試,怎麼加熱鍋裡的泥鰍,你都會發現泥鰍不會鑽入豆腐裡,只會在豆腐的邊沿徘徊。
為什麼我們自己做泥鰍鑽豆腐這道菜的時候,泥鰍沒有像傳說那樣,感受到熱源後鑽入豆腐內呢?事實上,並非我們這些廚房小白有這個問題,就連大廚們常年燒出來的菜,也只能叫「泥鰍燉豆腐」,沒辦法用到動詞「鑽」這個字。
那麼有沒有辦法真的能做到「泥鰍鑽豆腐」這道菜出來,而不是泥鰍燉豆腐呢?還真的有,經過無數吃貨和廚師的研究,總結出三個做法,就能做出泥鰍鑽豆腐這道菜。
1、自家做豆腐,點完滷水,趁著豆腐還未成型的時候,就將洗乾淨吐完泥沙的泥鰍放進豆腐裡。然後將混入泥鰍的豆腐放入模具中壓緊壓實,豆腐成型。做好的豆腐放到鍋裡燒制,出鍋前再修飾一下,看起來就像泥鰍鑽進豆腐裡的樣子。
2、按照泥鰍燉豆腐的步驟,將一鍋濃鬱的豆腐湯燒好。將泥鰍和豆腐挑出來,用手指將豆腐戳出孔,然後把已經燉熟了的泥鰍塞進豆腐裡,偽造出泥鰍鑽入豆腐的場景。
3、將泥鰍和豆腐倒入水中,大火燒開,發現泥鰍躁動不安的時候立刻蓋上鍋蓋,防止泥鰍跳出來。這時候,掌握火候很關鍵,火大了,泥鰍會被直接煮熟,最好立刻轉為小火,讓水的溫度保持在慢慢燜熟泥鰍,但是泥鰍又能適應的範圍內。這時候的泥鰍,很有可能會鑽入豆腐中。
事實上,上面提到的3個方法,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第二種,第一種的成本較高,很少人會這麼做,而第三種的做法成功率並不高,即使是資深大廚都不敢說自己做得出來。所以泥鰍鑽豆腐這道菜,並不是所有人能做出來的,不明真相的人還在傻做呢。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