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遊艇建造商海星遊艇正式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而在它身後,是中國遊艇行業看不到邊的發展紅海。
按照世界遊艇協會提出的觀點,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其國內的遊艇經濟就會開始萌芽;而當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時,此時的遊艇經濟將會步入發展階段。而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GDP達90.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若按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為6.6174元人民幣兌1美元計算,去年中國全國的GDP約為13.6萬億美元,人均GDP則約為9780美元。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今年年初曾預測,2019年中國名義GDP將會接近100萬億人民幣。若以美元計值,則接近15萬億美元,人均GDP亦將超過一萬美元。而按照2017年的統計數據,1萬美元的人均GDP比中等偏上收入地區的GDP均值還要高。
也即是說,預計從今年開始,從人均GDP上看,中國將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個時候,作為奢侈休閒消費品的遊艇將逐漸受到熱捧。而前日才遞交港交所創業板上市申請的海星遊艇自是有望受益於這波遊艇休閒產業的紅利。
遊艇建造業龍頭
海星遊艇作為中國境內遊艇建造商,已在行內以「海星」品牌經營超過十年。公司現時業務範圍包括研究、設計、開發、建造及銷售各種動力遊艇。海星遊艇曾獲中國(深圳)國際遊艇及設備展覽會選為2016年中國最佳遊艇品牌、遊艇協會評選的2017中國五大遊艇品牌及《Yacht Style Magazine》雜誌評選的2018年亞區最佳超級遊艇建造商。
按2018年收益計算,目前海星遊艇在中國遊艇建造商中排行第一。而按2018年在建或已訂船舶中全長80呎以上的遊艇的總長度計,海星在全球遊艇建造商中排名16。海星旗下產品除Asteria、Heysea、Zoom及Bayview四個系列的半定製動力遊艇外,還包括客船等其他類型船舶的全定製或半定製服務。客戶對象除來自中國大陸外,還有來自中國香港、美國、澳洲及馬來西亞的客戶。
(來源:海星遊艇招股書)
目前,海星在江門西江出海口擁有一造船廠,面積為43573平方米。另外,公司正計劃在珠海新建一總面積為29876平方米的新造船廠。
中國遊艇消費市場有多大?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遊艇」只是電影裡資產上千萬的富豪才會玩的高級消遣。但實際上,國內遊艇行業正加速向大眾化轉型。
2000年到2012年,國內遊艇產業快速發展,也令商業艇市場的發展陷入基本飽和。從2012年之後,遊艇產業開始進入轉型期,商務艇市場從高端定位向大眾化遊艇轉型。國家也出臺政策引導、支持遊艇產業的大眾化發展。
去年,海南省海防與口岸辦印發《推進遊艇特色小鎮建設建議》,計劃至2025年在全省沿海市縣建設大約8個遊艇特色小鎮,遊艇製造業規模較2018年增長300%以上,產業收入佔旅遊總收入10%以上。
除此之外,國務院早於2016年便已公布《旅遊發展十三五規劃》,當中載有有關海洋旅遊的發展規劃,如改善港口城市的郵輪及遊艇設施、促進遊艇租賃服務及遊艇專業培訓及發展等。粵港澳大灣區亦有提出開發國際免費遊艇港口及推出《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方案。
從政策面上看,得益於政府層面對行業的重視,中國遊艇建造行業未來將有望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
而從市場來看,目前與外國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擁有的船舶數量明顯偏低。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arine Industry Associations(ICOMIA)統計,2017年中國每11900人中才有一人擁有一艘船舶(包括帆船、動力船及充氣船)。而澳洲及美國均為每25人擁有一艘船舶,加拿大更是每四個便有一人擁有船舶。因此,在遊艇市場上,中國未來五年還有充量的增長空間。據預測,至2023年底,中國遊艇建造行業收益將達到11.29億元,2019年至2023年複合年增長率約為8.7%。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18年中國高淨值人士數量已超過160萬人,且2014年至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7.3%。預期未來,高淨值人士數量仍將維持高速增長。而該部分高淨值人士亦是遊艇建造商的目標客戶群體,將會帶動中國遊艇市場的擴張。
(來源:海星遊艇招股書)
另外,隨著遊艇原材料成本下降及遊艇質量提高帶來產品性價比優勢,預期海外國家對中國遊艇的市場需求亦會上升。至2023年年底,動力遊艇總出口價值將累計達到8500萬美元,2019年至2023年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2.3%。
(來源:海星遊艇招股書)
潛在負債風險
據公司披露的年度收益情況來看,2017年及2018年,海星遊艇兩年間分別取得收益7723.7萬元及1.33億元;年內溢利分別為1023.8萬元及1502.9萬元。兩年間毛利率均維持在約23.5%的水平。
(來源:海星遊艇招股書)
但值得留意的是,海星遊艇在2017年及2018年度的收益中分別有72.7%及89.5%來自前五大客戶,且公司造船合約主要通過個別訂單報價而訂立,故不會與主要客戶訂立長期合約。因此,海星遊艇在業務上存在失去主要客戶的風險。而一旦失去主要客戶,可預期將會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的影響。
另外,在以上兩個年度,海星遊艇亦分別錄得流動負債淨額3900萬元及3600萬元。該部分流動負債產生的原因是在兩個業績記錄期間發別撥付740萬元及820萬元用於購買物業及廠房設備。另外,2018年年內,公司還出資1040萬在珠海收購土地興建新船廠。該部分流動負債將對公司現金流造成負面影響。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海星的資產負債比率為3.1倍。
此外,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海星經營活動錄得現金淨流出890萬元。公司稱是由於該年度已大致完成四個造船訂單,並產生相應成本,但在業績記錄期間並未根據合約向客戶收取最後的階段付款,僅收取部分預付款導致。由於海星經營的業務性質,未來可能會生更多像此類已產生成本但未收取尾款的事件發生。若果需要通過融資滿足經營需要,則會對公司產生額外的融資成本,或造成有關的融資風險。
小結:
隨著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增加及普通百姓消費水平的提升,政府有關政策的引導,遊艇旅遊產業預期將引來又一波大眾化的普及。
而作為遊艇建造業的龍頭企業,海星遊艇固然將會受益於行業的發展。但是同樣需要留意到的是,從2018年營收1.33億元及年度16艘船的訂單規模來看,公司雖然已是行業的龍頭,但規模還是比較小。另外,由於新建船廠和購置設備的問題,公司目前有較高的負債。另外,由於造船分階段付款的業務性質,亦會對公司經營現金流造成一定的壓力,甚至可能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