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學子 留學北極——記求學斯瓦爾巴群島的中國西藏留學生

2020-12-17 央視網
  在地處北緯78度13分的挪威屬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有一座非常氣派的小紅樓,這是挪威4所大學於1994年在這裡開辦的大學部(UNIS),有來自挪威和世界其他國家的240多名學生在這裡學習。現代化的設備和良好的氛圍使小紅樓同外面荒涼的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最讓記者吃驚的是,在這裡我們碰到了4名來自中國西藏的留學生。

  普多旺、巴桑卓瑪、措加旺姆和才東都是來自西藏大學的教師,今年8月12日他們來到斯瓦爾巴大學部學習極地氣象遙感和地球物理等學科,半年或一年後將返回設在挪威大陸的卑爾根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由於才東忙於準備實驗報告,記者只見到了其他3位留學生。他們在和記者聚餐時都顯得非常高興,說想不到在北極居然能見到祖國的同胞。

  「在這裡我們有時候會碰到一些亞洲人,就忍不住多看幾眼,我做夢也不會想到今天能在北極見到來自祖國的親人,真是太高興了。」來自日喀則的年輕女教師卓瑪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海外留學的生活無疑是艱辛的,這幾位來自雪域高原的大學老師又都是第一次遠離家鄉到位於北極高緯度的斯瓦爾巴群島求學,其中的酸甜苦辣更是難以言表。

  普多旺的老家也在日喀則,他說在斯瓦爾巴大學部的學習非常緊張:「我們每天6點多就要起床,匆匆吃完早飯就要步行半個多小時到距離宿舍公寓3公裡的教室上課,中午只有15分鐘的用餐時間,一直要到下午6點下課,每天上課、自習的時間都要超過12個小時。」

  記者今天下午從斯瓦爾巴大學部教學樓出發步行去學生公寓尋訪這些西藏留學生時,由於朗伊爾城受到了強暴風雪襲擊,路上結冰,狂風夾帶著雪珠打在臉上生疼,3公裡的路走了快一個小時,而他們每天都要重複這樣的路程,辛苦可想而知。

  卓瑪和旺姆就有一次難忘的經歷,9月的一天,朗伊爾城突然颳起暴風雪,能見度只有一米多,她們倆在上學途中幾次被大風吹出路面,掉進溝裡,兩個人差點哭了,最後還是路過的當地人幫忙,用車把她們送到了學校。

  這裡的危險還不只是常見的暴風雪,更可怕的是北極熊有時候還會造訪朗伊爾賓,聽當地人和記者說,前些年這裡的一個小女孩就喪生熊口。來自藏北那曲的旺姆是一位靦腆的老師,她說,來到斯瓦爾巴學習的第一天,學校就對他們進行了野外生存訓練,每位學生都練習使用槍枝,並規定如果在島上遠行必須要向校方租借來復槍,以防萬一。「打靶時,我打的好幾發子彈全脫靶了。不過我心裡並不是太害怕。」她不好意思地笑起來。

  讓這些遠赴北極的中國留學生不習慣的還有這裡的語言環境。斯瓦爾巴大學部是世界北極研究的中心,全部課程均用英語授課,島上的居民使用挪威語,大部分人也能講一些英語。普多旺回憶他們剛來的那幾天,上課時什麼也聽不懂,平時和同學交流、買東西都有困難。不過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現在他們的英語口語和聽力已經得到很大提高,聽課基本沒有問題。記者在學生公寓見到普多旺時,他正和一名來自芬蘭的同學流利地用英語聊天。

  這3位西藏大學的老師感受最深的是這裡的教學方式。旺姆說,斯瓦爾巴大學部的教師注重啟發學生進行學術討論,大家可以充分發各自的見解,老師並不介意學生打斷授課提問,「因為他們認為,學生提的問題都不簡單」。

  留學海外,思念祖國和家鄉是不可避免的。卓瑪說,平時學習緊張得幾乎忘了想家,但每每夜深人靜時,才會思念起她那剛剛4歲的兒子。「這裡的電話費用挺貴的,我每兩周和家裡通一次電話,有時用電子郵件和朋友聯繫。上次我給家裡打電話,我兒子還鄭重地要求我好好學習呢。 」卓瑪笑著說。

  普多旺說,雖然在斯瓦爾巴德求學很辛苦,生活不習慣,「但在這裡我們可以學習到先進的知識和教學方法,等我們學成回到西藏,我們會把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教學和科研當中,報效祖國」。

  卓瑪和旺姆表示,來斯瓦爾巴群島留學的機會非常難得,儘管她們都是第一次出國留學,碰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不過在出國來之前就下決心要在學業上取得成就,並把在這裡學到的教學方式帶回西藏大學去。

  窗外暴風雪還在繼續,狂風不停地擊打著玻璃窗。看著餐桌上溫馨的燭光,遙想遠方的祖國,我們和眼前3位樸實勤奮的藏族留學生不禁同聲哼唱起那首膾炙人口的《青藏高原》。(裴劍容 張繼民)

相關焦點

  • 中國公民可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群島,須歸功北洋政府
    該條約是迄今為止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具有國際性的政府間的非軍事條約。儘管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但該條約規定,斯瓦爾巴群島「永遠不得為戰爭的目的所利用」,各個締約國、協約國公民,可以自由進入和逗留,只要不與挪威法律相牴觸,就可以在這裡從事生產、商業、科考等一切活動。 北洋政府為何在戰事混亂中去籤訂這樣一個協約呢?
  • 斯瓦爾巴群島算不算我國的飛地?我國到底有沒有「飛地」?
    但實際上,在遠在3千公裡之外的海外,中國還有一塊「土地」, 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這塊土地就是斯瓦爾巴群島。1920年2月《斯瓦爾巴條約》出爐,並約定五年以後生效。根據該條約,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歸屬挪威,但群島上的所有礦產資源歸各締約國共同所有。原本這些只是列強才有份,而且當時中國正處於混亂時期,各個軍閥都忙著打地盤。然而,在1925年法國卻派代表主動找到了段祺瑞,也想讓中國承認這個條約。
  • 中國人出國只有兩個地方不用籤證:除了南極,還有斯瓦爾巴群島
    由於我國與世界接軌的比較晚,造成了我國人民出國旅行的不方便 ,出了國很多地方處需要籤證,然而中國人出國,也有兩個地方是不用籤證的,一個是南極,而另一個是斯瓦爾巴群島。南極大家都知道,那麼斯瓦爾巴群島你可了解?
  • 旅行:關於中國人可免籤踏上的歐洲土地——斯瓦爾巴群島
    2004年7月28日,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正式成立。中國成為第8個在這裡建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黃河站也是中國繼長城站,中山站之後的第三個極地科考站。
  • 山西西藏學子返藏過新年:火車提速回家更快
    山西西藏學子返藏過新年:火車提速回家更快 2015-02-03 16:53: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太原
  • 斯瓦爾巴群島是一個位於北極圈北部的挪威小島
    斯瓦爾巴群島是一個位於北極圈北部的挪威小島; 大致位於挪威和北極之間,它擁有超過2.500名永久居民,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北部的居民區,我聽說這個群島的少數事情之一是天氣條件可能很惡劣,而惡性北極熊是最大的威脅,事實上,北極熊(3.500)的數量甚至超過了人類,那麼為什麼你會去斯瓦爾巴德
  • 挪威的北極群島遭遇創紀錄的高溫
    挪威氣象研究所說,周五,位於挪威大陸和北極之間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溫度達到了創紀錄的21.7攝氏度。挪威去年的一份報告說,北極島嶼的變暖速度比地球上幾乎任何地方都要快,這凸顯了從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亞的北極其他地區的風險。
  • 不用去芬蘭,斯瓦爾巴群島可看極光!三文魚帝王蟹管飽,2019免籤
    這裡就是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極地區和挪威大陸之間,是挪威最北的屬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壯美又神秘的風光。國人之所以無須籤證是因為中國政府於1925年籤署了由海牙國際法院主持的「斯瓦爾巴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所有籤字國的公民在斯瓦爾巴擁有平等的經商權。
  • 武漢西藏中學學子「觸摸」家鄉變化
    11月22日,「觸摸家鄉變化·傾聽黨的聲音」內地西藏班民族團結教育藏漢文化交流活動在武漢西藏中學舉行。由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宣講團走進該校,為學子們講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及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
  • 挪威領土最北端的群島,卻建有中國科考站,國人上島不需要籤證
    導語:挪威領土最北端的群島,卻建有中國科考站,國人上島不需要籤證。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旅遊來度假。在出國遊的目的地中,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近年來十分受歡迎,然而當我們踏足這片靠近北極的土地時,估計沒有人能想到,就在挪威領土最北端的群島上,卻建有中國科考站,國人上島不需要籤證,而且能夠想呆多久就呆多久。這片奇特的土地名叫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巴倫之海、格陵蘭海和北冰洋之間,在北極圈之內,因此6.1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中大多中年積雪,近代以前根本無人在此居住。
  • 【莘莘學子】他們來自遠方——專訪協和學院西藏籍學子
    今年,是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正式面向西藏招生的第二年。現如今,已有9名學子在協和求學與生活。
  • 人物|西藏籍學子:他們來自遠方,都說這是一場美麗的意外!
    今年,是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正式面向西藏招生的第二年。現如今,已有9名學子在協和求學與生活。
  • 北洋政府留給我們的外交遺產,中國在歐洲的自留地斯瓦爾巴群島
    中國歷史上的北洋政府一直為後人所詬病,北洋軍閥掌握這國家的軍事和政治權力,那時候的中國內部軍閥混戰,對外倍受西方列強的壓迫。 1925北洋政府籤署了《斯瓦爾巴條約》,為我們在歐洲大陸置辦 了一份豐厚的遺產,斯瓦爾巴群島。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自然資源非常的豐富,中國公民無需籤證,就可以到這裡旅遊。
  • 「觸摸家鄉變化·傾聽黨的聲音」內地西藏班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紀實
    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績都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懷與幫助,內地西藏班的優惠政策為我們西藏學子搭建起了良好的學習平臺。」當內地西藏班的學子們聽到內地西藏班優秀畢業生雲旦的成長經歷和奮鬥歷程時,臺下響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學生們紛紛表示,會以學長為榜樣,努力學習爭取優異成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建設美麗新西藏。
  • 留學中國成比利時學子新時尚 多為自費留學
    「我愛中國,一直盼望有機會去中國學習。」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系三年級學生培琳興奮地對本報記者說。 8月24日下午,中國駐比利時使館教育處在布魯塞爾為即將赴華留學的69名比利時學子舉行歡送會,他們都榮獲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培琳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員。 2010年,培琳在中國旅行了3個月。「北京讓我終生難忘,那裡高樓林立,非常現代化,歷史悠久、文化獨特。」
  • 2020出國留學:除了「難」,還有哪些關鍵詞說出了留學生的心聲
    在英國倫敦,發放給學子的「健康包」在外包裝上寫著「祖國永遠在你身邊」的話語。「楓華溫情,眾志成城」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健康包也給身在異鄉的留學生送去了溫暖。「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義大利留學生侯躍男在發放中國使館派發的健康包時,手寫了230份詩句紙條隨健康包一起發放,打動了很多同學。
  • 巴西學子不熱衷出國留學 英語不過關成心理障礙
    巴西學子不熱衷出國留學 英語不過關成心理障礙   留學歐美在中國早已成為年輕學子求學的一種時尚。為此,巴西政府和企業去年底宣布在今後5年內將往國外派遣10萬名留學生,全部攻讀自然科學。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這一計劃現在碰到了不少困難和障礙——在巴西,年輕學子對出國留學似乎並不怎麼感興趣。
  • 西藏的西藏,阿里!
    經歷了苦行僧般的艱難險阻,只為成就這部——《西藏以西》。這裡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是人類生理極限所能達到的最高點因而阿里繼北極、南極之後又被稱為"地球第三極"星羅棋布的湖泊阿里地區有大小河流湖面海拔4613米,湖水面積1023平方千米,是西藏第三大湖。入湖河道 主要有措勤藏布、達龍藏布兩條。扎日南木錯的美全在她的溼地,站在高處,遠眺達果雪山下扎日南木錯的溼地,美得令人窒息!班公錯藏語意為「長脖子天鵝」,是一個國際性湖泊,東部在阿里日土縣境內。有趣的是,雖然同屬一湖,在中國境內的是淡水,清澈甘甜,魚蝦肥美。
  • 留學丹麥學子回國記:「您們辛苦了,我們回家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留學丹麥學子回國記:「您們辛苦了,我們回家了!」4月3日,我結束了14天的隔離期,也是我回國以來第一天吃到了媽媽親手做的炸醬麵,這是我這個北京姑娘留學海外5年以來每次回家的小儀式。面碗見底,我擦嘴的時候忍不住說了一句:「回家真好。」而回家這個念頭說起來已經伴隨著我將近1個月了。時間還要回到今年2月底,丹麥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時。
  • 100多年前法國強塞給中國一塊地,現在起了大作用!
    但實際上,在遠在3千公裡之外的海外,歐洲邊緣,北冰洋之上,中國還有一塊「土地」!價值巨大! 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  這塊土地就是位於北極圈內,歐洲邊緣的斯瓦爾巴群島。  斯瓦爾巴群島被巴倫支海、格陵蘭海和北冰洋包圍,從二三百年前起,該群島就是北極地理大發現的大本營。  斯瓦爾巴群島群島上的新奧爾松,更是人類進軍北極點的出發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