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善師開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究竟內涵

2020-12-19 淨土禪院往生心法

修道的過程就是不斷優化自我六根行持、不斷的矯正修持路徑,當達到徹法底源的覺知層面自然就與自性覺海感應道交;(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當遍觀萬相時,就會發現「佛佛道同,眾生平等」,一切境相皆是眾緣和合,即使入紅塵百事也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應無所住」是達實相入實相的境界層面。

迦葉尊者

自性時刻都能夠看透萬相背後的「共性」,也包括各相的差異和因緣甚至是三世因果;「看透了」也就不至於形成「自我知見」。往往「看不透」的時候才習慣加一個定式,這也是自我知見意識的生起因緣;只有「印證」之後,也就不會以「我」為中心了,修道人稱之為「覺照」。

看透每個物相中不同的生起因緣,自性覺照自然流露而且內心不會生起「定式」,這就是「無住相而生心」。遍見「成住壞空」之後,就會發現一切萬相都「無我」;也就是覺識無我才是「無住」的狀態;「生其心」的狀態就是牽扯這一生主流意識的導向的初發心,也叫報土的實現。

相關焦點

  • 淺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見於《六祖壇經》行由品所載:慧能在未參禮五祖以前,聞買柴的客人誦此經,「心中開悟」,後往黃梅參禮五祖,五祖為說本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句,慧能即大悟,由此得傳衣法。慧能弟子神會於北方傳法,尤特別推重本經,認為此經「最尊最勝」見《南宗定是非論》卷下,《神會和尚遺集》引。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名句賞析
    我們大家都知道,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聽五祖弘忍和尚講《金剛經》時,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後,就大徹大悟了,後面的都不用講了,他全明白了。當然,我們沒有六祖惠能的根器,也沒有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但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學習,多一點感悟,下面分享一下末學對這句話的理解。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
    關鍵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個心生出來的所有的這些念頭呀 ,不能住在上面。 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不能被他所轉, 不能跟著他跑 。什麼叫不能跟著他跑呢? 就是你不能起知見, 不能起判斷, 一有善惡美醜好壞的判斷,然後你就跟著這些知見和判斷一直胡思亂想下去, 那麼你就被他所轉。
  • 答問:請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
    網友提問:請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金剛經裡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理解的意思是應該沒有什麼所執著的,要有把一切功名利祿看淡的心,求詳解。那麼什麼是無所住而生其心,解釋再多,終歸都住在文字境界上,住在意識境界上,都不是那個真正的無所住。有句話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試試,自然知道!祝您早日成就!網友追問1問:請教師兄,我在打坐中感受到念頭冒出,一個兩個,一會又不見了,那個狀態算是頑空呢還是算契入空性呢?
  • 怎麼理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和見諸相非相?
    學員問:請師父給深入淺出的講一下平時怎麼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好嗎?上果下空禪師:這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們平時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他不是在平時能夠做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入定的時候,就說一切妄念都沒有了,那個時候才能入定。所以這句話講的就是當時這個菩薩開悟的經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們不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這樣是不可以的。那麼如果想把這句話應用在生活之中呢,只能是怎麼樣去看待。
  • 大乘般若《金剛經》破執思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與探討大乘般若《金剛經》中的破執思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主要是「住」和「心」兩個字。這裡的「住」指的就是人們對世俗的留戀和執著的程度;而這裡的「心」指的就是對佛理禪義的悟道。有就是說人應該對世俗物質,要無所執著,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的用意。
  • 妙善師開示:「一句佛號念到底」的客觀內涵
    「一句佛號念到底」的客觀內涵就是於一切時間空間範疇之內都要守住正念覺照;(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念到底」的支撐就是系統的人生規劃和成道格局,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人生規劃和成道格局就是「法侶財地」:「法」是方向,即專一無雜的安守住道心、專注行持,也是「念到底」的內涵之一;「侶」是映照自身的不足,突破自我的障礙,如是參照促使我們不斷向上勇猛精進,就好比阿彌陀佛成就極樂世界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當年六祖慧能大師,就是聽到這句話而大徹大悟的。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去「應無所住」?
    尤其現在年輕同學,喜歡講禪的,都找到了--《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地方就是無所著。怎麼去「應無所住」?你去體會,從這句話就可以找到「最勝無所著」,滅一切障礙住無上涅槃。那麼, 永明壽禪師一口氣引用那麼多經典,目的何在?要我們了解心意法門和生死的重要。他引經據典給我們參考,我們冒然一讀,不明白他引用那麼多經文幹什麼?
  • 慧能六祖和仁德上人的開示,闡明禪修玄機:不是有心,不是無心
    慧能六祖和仁德上人的開示,闡明禪修玄機:不是有心,不是無心 | 文 青衫文齋參禪修行的關鍵之處在於「妙用其心」,把每一個心念都用好,是每一個禪修之人必須把握的玄機。懷有慈悲心腸的高僧大德曾一再開示,想讓眾生有心不難,有為不難,讓眾生無心無為也不難,最難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道既非有心,更不能無心,有心即凡夫,無心成外道。因此,禪修到出入自在、隨緣妙用、無粘無縛、無取無舍決然不是一件易事。
  • 讀《金剛經》|金剛般若之心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段總結很重要,講的就是金剛般若的心法。佛陀說:「各位菩薩、大菩薩們,要如是生清淨心。其心不應住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上。應該無住於任何相,就能生出清淨心。」意思似乎懂,而境界我們很難想像。
  • 只有在定力強大到不生起任何念頭時 才能真正實現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一章我們來理解,佛陀為什麼要我們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要怎樣才能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所有熟悉金剛經的人,都知道的一句短語,是很多人都在努力求證和持守的解脫境界。我們首先來理解,如何才能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
  • 《金剛經》所說「無所住而生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等到機緣成熟,弘忍大師於三更親傳《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徹悟,留詩為證: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部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部經書怎麼可以這麼厲害?《金剛經》是以最直接方式表達空性的經典。
  • 妙善師開示:念佛何為「帶業」往生?
    禪定是最究竟圓滿的轉化主業識流而不是「石頭壓草」;相當於透過禪定功夫降伏業識流發起的因緣,禪定是無窮無盡的覺照,回歸當初業識流的本因;重新演繹使自己不在產生習氣做作或遺憾;所謂「神通」是由業相轉化為德相的自受用,不要小看禪定,整個佛法都可以總結為「戒定慧」。
  • 希遷禪師開示:執念就是背負的一堆柴,解脫靠自心
    希遷禪師開示:執念就是背負的一堆柴,解脫靠自心 | 文 青衫文齋眾生不自擾,煩惱便都在身外。佛學中的「諦」就是如是不顛倒,即是真理。「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從兩則禪宗故事,可以看出禪修的高僧是怎樣開示「解脫」的:隋唐高僧道信禪師第一次向僧璨禪師求法時說:大師慈悲,請您指點我解脫的方法。僧璨禪師微笑反問:誰把你綁了起來呢?
  • 讓慧能大師開悟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怎樣的解脫境界
    當六祖慧能大師,聽到無所住而生其心時,當下大悟,當下就徹悟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是讓六祖慧能大師徹底開悟的一句話,也是佛陀對當年,對須菩提長老所提的,如何實現正等正覺的問題的回答。這句話,出自佛陀在金剛經中說的,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開示—達照法師在山東省泰安市開元寺開示《吉祥經》圓滿
    達照法師拈香登法座達照法師講解《吉祥經》來自山東各地的四眾弟子近千人參加講經法會現場大眾認真聆聽佛教在線山東訊  2016年4月13日(農曆三月初七),浙江省溫州市妙果寺、安福寺、山東元音寺住持達照法師應邀赴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開元寺為大眾開示
  • 佛陀為什麼開示佛弟子禁食五辛?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開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應斷除五辛,生熟皆不可食用。那什麼是「五辛」呢?茭頭佛陀為什麼開示不能吃「五辛」呢?根據《楞嚴經》中開示;佛弟子是不應該食用的,包括蔥蒜的副產品,像蒜薹、蒜苗也都在內。
  • 古一大師開示「薩諾斯沒有死」
    過去許多網友好奇「彈指效應」(Snap)期間,「被消失」的人究竟是否死亡,如今一支古一大師開示的刪減畫面當中,已證明「薩諾斯沒有死」,不少網友預期他可能會復活。《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刪除畫面。(圖/翻攝自ScreenRant) 根據刪減畫面當中,古一大師向浩克開示,「彈指效應」不會造成任何人死亡,只是「非自願性消失」,畢竟死亡是永久性的,而彈指效應並非如此,也無法復活原本已死的人。這樣一來,可以解釋為何浩克後來彈指後,只有消失的人回來,而不是黑寡婦這些真實死亡的角色。薩諾斯恐怕沒有死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