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也能搏出「致富路」|從江縣丙妹鎮大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管老吉

2020-12-17 天眼新聞

我叫管老吉,今年49歲,在從江縣丙妹鎮大洞村發展養殖業。大家都說我是殘疾人,但我不這麼認為。

手不能動,只是身體上的差距;能否明白我要幹什麼、要怎麼幹、要幹成什麼樣,才是真正的差距,我認為,身體上的差距可以縮短,思想上的差距無法彌補。  1977年冬天,那年我7歲,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導致身體左側殘疾,造成了諸多困難。但我克服了身體上的不便,扛下了精神上的打擊,用知識豐富頭腦,一路求學到初中畢業。  1997年,我組建了自己的家庭,2000年,家中迎來了新生命的降臨,過了幾年幸福日子。但接下來的幾年,卻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階段,2005年,妻子離我而去,2010年父親因意外肢體殘疾,我孤身一人扛下了所有的苦楚。  生活遭遇的不幸是我不能控制的,但精神上的幸運我可以自己創造,我堅決不能坐以待斃!  2014年,我被評為貧困戶,我告訴自己:「身患殘疾不打緊,有一隻手不能動也不打緊,只要我還有一隻手,只要我掌握技能,一隻手也能拼出好日子」,那一年我全身心投入技能學習中。  2014年開始,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紛至沓來,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2015年,我申請了育肥豬項目,因技術尚未成熟,我抑制住迫切發展產業之心,先養兩頭豬來熟悉肉豬養殖的技術。2015年年底時,我養的兩頭豬終於出欄了,收穫了4000多元。我捧著第一把「血汗錢」喜極而泣。

在那之後,我相繼申請了百香果、稻魚鴨、小香雞等扶貧項目,均得到不錯的收益。但我想脫貧致富,想過上好生活,我必須為自己規劃一條適合的、穩定的產業致富之路。  乘著黨的惠民政策之風,2018年,我有了自己的養殖場,開始二代繁育肉豬養殖,2019年底,肉豬出欄20頭,我的純收入達到20000餘元,養殖人均收入達到5000餘元。現在我的養殖場擴大了養殖品種和發展規模,裡面不僅有二代繁育肉豬,還有雞、鴨、鵝等,在鎮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的關心支持下,保障了養殖銷路,還進一步拓寬了產業類型,我實現了致富夢,日子過得充實、滿足。

患病和殘疾,使我失去了一隻手,但不能改變我的生活,更沒有讓我失去拼搏的心,我感謝父母沒有放棄年幼的我,也感謝黨和政府為群眾決策那麼多優惠政策,更要感謝曾經努力走出困境沒有退縮的自己。我體驗過最快的速度是高鐵的速度,我想,我乘著的是「高鐵速度」般的優惠政策,奔馳在人生的「致富路」上,勇往直前……

通訊員 賀欣芝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周文君

相關焦點

  • 從江縣西山鎮:林下經濟引領脫貧,綠殼雞蛋助貧困戶增收
    時下,當你走進從江縣西山鎮小丑村松內和松鳳流的「黨建扶貧e貸」林下蛋雞養殖基地,遠遠就能看到成群的烏骨雞在林下奔跑覓食,嘰嘰喳喳的聲音不絕於耳,烏骨雞飛上飛下,甚是熱鬧,養殖戶笑容滿面地給雞餵食和到林下拾綠殼雞蛋。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從江椪柑飄清香 果農採摘笑開顏
    近日,丙妹鎮大塘村椪柑園裡,一串串飽滿金黃的椪柑壓彎枝條,忙著採摘的果農也笑開了花,果框裝了一個又一個,果棚滿了一棚又一棚。群眾包果「我家是在原雍裡鄉黨委政府的動員下發展起來的,目前共種植20多畝,今年的果子結很多,果子很大個,今年要發財咯。」果農申群才說。
  • 霑益菱角鄉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發放豬仔和雞苗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扶貧對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至關重要。為此,菱角鄉在深入走訪貧困戶的基礎上,精準施策,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發放「扶貧豬」和「扶貧雞」,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助力他們早日脫貧。考慮到舊屋魯和黎山兩個村有貧困戶是回族同胞,菱角鄉黨委政府為他們考慮了「扶貧雞」,其餘貧困戶則發放扶貧豬。領豬現場,林林青的飼養技術員對前來領取豬仔和雞苗的貧困戶進行了簡單的養殖技術培訓,讓廣大貧困戶採取科學養殖的方法,力促早日養成上市力促脫貧。
  • 宜賓江安養殖戶楊福洪: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小鵪鶉託起...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日,在江安縣陽春鎮興旺社區村洪祥養殖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歐大波將自家養殖的鵪鶉蛋裝車準備發往成都。歐大波說:「現在楊叔給我技術和銷路,我養了一萬隻左右,每天產兩百斤左右的蛋,有兩百元左右的純收入,每個月有六千元左右的收入,在楊叔的帶領下我在家裡面就可以掙錢了。」
  • 柘榮:建檔立卡貧困戶 春茶不怕「凍」
    日前,柘榮縣政府與柘榮縣人壽財產保險公司舉行精準扶貧「茶葉低溫指數保險」籤約儀式,為全縣57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風險保障。楮坪鄉坑頭村茶葉種植戶吳發通種有10畝茶葉,每年春天天氣寒冷時,就擔驚受怕,怕茶葉受凍,影響價格。吳發通的擔憂不是個例。
  • 先富帶後富 這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贊!
    先富帶後富 這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贊!35歲的鄒飛雲曾是零陽鎮亮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一家人搬遷到零陽鎮工業園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在家門口成立了建築裝飾公司,不僅自己脫了貧致了富,還帶動安置點的貧困戶就近就業,為當地百姓樹立了勤勞致富、先富帶後富的榜樣
  • 從迷茫到憧憬從貧困到致富——嘉蔭縣紅光鄉新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嘉蔭縣紅光鄉新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胡殿華看到記者時激動地說。今年37歲的胡殿華家中只有1口人,由於先天原因身材較為矮小,需要常年服藥,花銷較大,生活十分拮据。一個窮字讓他的心理很脆弱,生活迷茫而消沉。2016年,他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堅持入戶走訪、情感慰藉、生活幫助,為他送去溫暖和信心,也為他的生活帶來了轉機。
  • 【暖心故事】「河口4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向湖北捐贈香蕉」 的新聞...
    2月3日,一則「河口93戶村民給湖北捐贈22噸香蕉 ,47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的新聞,刷爆了國內各大新聞媒體。人民網、新華網、環球網、中國日報、中新網、新京報、澎湃新聞等幾十家媒體競相轉載,而「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當天爆屏的關鍵詞,「摩託車山路運送香蕉」的視頻更是在微博熱搜及微信朋友圈中熱傳,點擊量高達幾百萬。此消息發出後,受到國務院扶貧辦關注,於2月5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轉發了此消息。
  • 從江:合作社裡的「香禾糯」,讓群眾端起「金飯碗」
    在丙妹鎮丙梅二村有一家農民合作社,成立於2016年3月,以「為耕者謀福祉為糧者造收益」為初衷,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搶抓電商發展、產業發展等優惠政策,帶領群眾發展本地香禾糯為主的稻米種植產業,這家合作社就是從江縣侗族生態大米專業合作社。
  • 益陽大通湖區:11個省級貧困村 980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帽」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徐鋼)「益陽大通湖區11個省級貧困村,3962戶9801人建檔立卡省級貧困戶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3.7%下降為0。」該區不斷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2016年來,累計培訓致富帶頭人129人次、貧困勞動力1053人次;支持有意願、有條件的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6252萬元。河壩鎮大力發展臍橙產業 780戶建檔立卡省級貧困戶全部脫貧。把握行業保障「基本線」。
  • 遼寧省興城市鹼廠鄉多種模式幫扶貧困戶共闖致富路
    鄉黨委、政府幫助鹼廠村設計了「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的扶貧模式,經過反覆論證,企業、村黨支部、村民之間形成了股份制協議,即由村委會成立公司,全村720戶建檔立卡戶佔股49%,村委會代表全體村民佔股51%,公司利潤按持股比例向建檔立卡戶進行分紅。同時,用工優先考慮建檔立卡戶勞動人口。
  • 陳長紅: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天的公司掌舵人
    近年來,他靠養殖走上致富路,並成立公司,帶動其他貧困戶和殘疾人一起致富,榮獲「宣城好人」「安徽好人」等稱號,被授予2018年度宣城市文明市民和宣城市2018年度「自強脫貧戶」。6月下旬,全國殘疾人脫貧和助殘扶貧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走進湖南長沙,作為報告人之一,陳長紅以《有一種倔強叫我不怕輸》為題,講述了自己身殘志堅、奮力脫貧的心路歷程,感動全場。
  • 小康路上的巾幗力量丨巧手編出致富路
    小康路上的巾幗力量丨巧手編出致富路 2020-09-23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資料】郟縣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上學「零支出」
    原標題:郟縣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上學「零支出」   「老叔,你的孫女今年在我們學校七(2)班,按照規定,她今年應該享受『兩免一補』和『營養餐』,縣裡將在近期向咱家發放700元,這樣小孩上學就等於『零支出』了。」11月12日,郟縣堂街鎮一中教師樊國廷向該鎮小謝莊村民張自乾耐心地講解郟縣教育扶貧政策。
  • 天眼新聞:「我的扶貧故事」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丨從江縣丙妹鎮...
    我叫廖鑫,2019年4月,受組織選派,到丙妹鎮丙梅三村任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丙梅三村可利用土地資源有限,要想盤活村集體經濟,組建合作社是有效的辦法。針對這一問題,我日思夜想,走村串戶徵求群眾意見,最終明確了「三手抓」思路,「一抓外出務工推動工作,二抓縣城就業平臺搭建,三抓因人施策推動青年就業創業熱情」。在這裡不得不提村裡42歲的潘老伍,他是三級智力殘疾人,身強體壯,願意吃苦,因智力障礙無人錄用。
  • 「貴妃雞」闖出產業扶貧新路子——貴州省從江縣黨翁村發展林下...
    2019年7月3日,在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當翁村貴妃雞養殖場,王志德在給貴妃雞餵飼料。(吳德軍攝)7月1日,在貴州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省委書記孫志剛點名表揚了黨翁村支部書記王志德,並獲得了「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稱號,迎來了榮譽和掌聲。
  • 9月2日,《貴州新聞聯播》用5分37秒關注從江縣大歹村脫貧攻堅報導
    從江縣丙妹鎮大歹村駐村第一書記唐雋永說:「現在還不願出去,去兩三個月就回來了。」大歹村村民潘寫祥說:「沒人在家,主要是還有三頭牛要喂。」一個勸出門,一個不肯走,為了外出務工這件事,唐雋永和潘寫祥已經這樣來回拉鋸好幾回了。從江縣丙妹鎮大歹村駐村第一書記唐雋永說:「多掙點錢你腰杆都挺得硬點。」
  • 溪南村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喜提新電視機
    點擊「同心揭陽」 關注我們11月29日上午,普寧市梅塘鎮溪南村黨群服務中心前的廣場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致公黨揭陽市支部委員會向溪南村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捐贈電視機」儀式在這裡舉行。近年來,在溪南村舉辦的扶貧慰問活動不少,但與以往送油送米不同的是,這次送的是配套完善的液晶電視機和「地面波機頂盒」以及「天線」,為貧困戶送去「精神食糧」。貧困戶代表從工作人員手中領取新電視機,臉上綻放出如花般的笑容。溪南村一位建檔立卡的貧困老人聽說村委會在當天10點鐘要發放電視機,他8點鐘就提前到來,興奮地在現場等待。
  • 辣椒棚裡開啟致富路 ——高安市上湖鄉貧困戶王愛擁的脫貧故事
    「脫貧不等不靠,致富敢闖敢冒」「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走進高安市上湖鄉赤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條通俗易懂的勵志宣傳標語和一幅幅生動形象的脫貧攻堅漫畫。
  • 義勒力特鎮團結嘎查:「金融扶貧」助推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團結嘎查積極探索新時期「金融扶貧」工作新路徑,以「金融扶貧」後勁兒助推貧困戶產業大發展,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