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管老吉,今年49歲,在從江縣丙妹鎮大洞村發展養殖業。大家都說我是殘疾人,但我不這麼認為。
手不能動,只是身體上的差距;能否明白我要幹什麼、要怎麼幹、要幹成什麼樣,才是真正的差距,我認為,身體上的差距可以縮短,思想上的差距無法彌補。 1977年冬天,那年我7歲,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導致身體左側殘疾,造成了諸多困難。但我克服了身體上的不便,扛下了精神上的打擊,用知識豐富頭腦,一路求學到初中畢業。 1997年,我組建了自己的家庭,2000年,家中迎來了新生命的降臨,過了幾年幸福日子。但接下來的幾年,卻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階段,2005年,妻子離我而去,2010年父親因意外肢體殘疾,我孤身一人扛下了所有的苦楚。 生活遭遇的不幸是我不能控制的,但精神上的幸運我可以自己創造,我堅決不能坐以待斃! 2014年,我被評為貧困戶,我告訴自己:「身患殘疾不打緊,有一隻手不能動也不打緊,只要我還有一隻手,只要我掌握技能,一隻手也能拼出好日子」,那一年我全身心投入技能學習中。 2014年開始,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紛至沓來,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2015年,我申請了育肥豬項目,因技術尚未成熟,我抑制住迫切發展產業之心,先養兩頭豬來熟悉肉豬養殖的技術。2015年年底時,我養的兩頭豬終於出欄了,收穫了4000多元。我捧著第一把「血汗錢」喜極而泣。
在那之後,我相繼申請了百香果、稻魚鴨、小香雞等扶貧項目,均得到不錯的收益。但我想脫貧致富,想過上好生活,我必須為自己規劃一條適合的、穩定的產業致富之路。 乘著黨的惠民政策之風,2018年,我有了自己的養殖場,開始二代繁育肉豬養殖,2019年底,肉豬出欄20頭,我的純收入達到20000餘元,養殖人均收入達到5000餘元。現在我的養殖場擴大了養殖品種和發展規模,裡面不僅有二代繁育肉豬,還有雞、鴨、鵝等,在鎮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的關心支持下,保障了養殖銷路,還進一步拓寬了產業類型,我實現了致富夢,日子過得充實、滿足。
患病和殘疾,使我失去了一隻手,但不能改變我的生活,更沒有讓我失去拼搏的心,我感謝父母沒有放棄年幼的我,也感謝黨和政府為群眾決策那麼多優惠政策,更要感謝曾經努力走出困境沒有退縮的自己。我體驗過最快的速度是高鐵的速度,我想,我乘著的是「高鐵速度」般的優惠政策,奔馳在人生的「致富路」上,勇往直前……
通訊員 賀欣芝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