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昨日上午,在廣州海印公園江邊,一個女老闆指揮幾名男子將好幾個泡沫箱和鐵籠搬到江邊,放生了大量的烏龜、黃鱔等,知情人透露總價值數萬元。女老闆離開後不久,就有一批人聞訊而來開始大肆捕撈。[搜狐侃事] |
在珠江邊,已出現一些守株待兔等候別人放生的捕撈者。新快報記者 郗慧晶/攝 |
在珠江邊,目前已有一些守株待兔等候別人放生的捕撈者
統籌:新快報記者 張小奮
採寫:新快報記者 尹政軍 實習生 柯玉藝 王炳暉
攝影:新快報記者 郗慧晶
要將動物放生,今後最好找連個人影都見不著的地方。
昨日上午,有人從市場買來大批烏龜、鴿子和青蛙等動物在濱江路海印公園珠江邊放生。孰料動物剛被放生,就引來上百市民哄搶捕撈,部分放生動物在享受短暫自由後又重落魔掌。
多數放生動物再成囊中之物
昨日上午,本報熱線接到市民報料稱,海印公園珠江邊出現大批烏龜和青蛙,上百人正在哄搶捕撈。接報後,記者很快趕到現場,只見從海印橋往海印公園正門方向的江邊上,幾名手持巨大網兜的男子正在江邊四處查看,不少路人駐足探頭觀看。
「那裡一條,那裡一條!」順著一旁觀女子手指的方向,記者發現一條長約40釐米的生魚正浮出江面慵懶地遊動著。一左一右兩邊持網兜的兩名捕魚者見狀,迅速向中間位置集攏,並把網兜準確地朝生魚遊動的方向撲去。
「好大!起碼有1公斤重!」一名「幸運」的捕魚者將這條無辜的生魚捕獲後,臉上一臉興奮的神色;另一捕魚者則走開繼續另尋目標。
往中間的碼頭走去,記者發現捕撈者更多。水中時不時有龜、鱔或青蛙探出頭來,它們大多被人收入網中。在臨近水邊的一處堤岸邊捕撈者最多,10多人一字排開,靜觀水中動靜,個個都作出一副「戰鬥」狀!
放生的人剛走捕撈者就動手
珠江江面為何突然出現這麼多動物呢?據鍾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動物都是別人當天放生的。
知情者告訴記者,昨日上午8點多鐘,海印公園的江邊突然來了10多人,在一個老闆模樣的女子指揮下,幾名男子將好幾個泡沫箱和鐵籠搬到了江邊。「那女老闆的父母是信佛的,專門花大價錢從市場買來這些動物放生。」鍾先生說,「放生的動物總價值估計要好幾萬元。」「地上到處爬著烏龜,天上飛著密密麻麻的鴿子和麻雀,水裡遊著一條條生魚,當時有將近200人圍觀,場面非常壯觀。」鍾先生介紹,這次放生的品種包括近千隻麻雀和鴿子,還有大量的烏龜、黃鱔、泥鰍、青蛙以及生魚等。
據附近散步晨練的一些市民介紹,放生者原本是為了行善,可就在女老闆一群人離開後不久,就有一批人聞訊而來開始大肆捕撈。
意外 有人專門等候放生
新快報訊 記者昨天看到,在江邊停有20多輛自行車。而且,這些自行車的設置都頗為專業,前面籃中放著捕魚工具,後面是自製的可以裝水的塑料箱子。
有附近居民告訴記者,常有人來海印公園的江邊放生動物行善,但也有人專門等候有人放生後前來捕撈,將放生的動物捕撈回家或者拿去賣。
昨天,記者就見到一名男子撈起了十幾隻青蛙和烏龜。「這些是巴西龜,市場上能賣到20多元一公斤呢。」這名男子甚至毫不忌諱地告訴記者,他今天一天的收穫都過千元了。
至記者中午12時許離開時,仍有不少人在江邊仔細搜索捕撈。
議論 捕撈行為事關道德
新快報訊 關於海印公園的放生與「捉生」行為,眾多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市民劉小姐表達了對捕撈者的不滿:「別人是好心做善事來放生的,他們卻馬上將剛剛得到解救的動物捉回去了再拿回市場上賣,這太沒素質了。」她認為這種謀財方式非常不正當。
路人黃先生則認為有人放就有人捕撈,「那些捕撈者為了賺取一點小錢養家餬口嘛,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行為」。
還有部分市民則從生態這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有些行善者是好心做了『壞事』,他們不知道一些動物放到珠江裡就會對珠江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嚴重的破壞。」他們表示捕撈者的行為不大好,這關乎一個人的道德問題。
敬告 不可隨意放生動物
新快報訊 野生動植物保護專家連軍豪告訴記者,放生小動物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善舉,但是如果放生不當,就很可能給生態環境帶來破壞和隱患。他表示,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向來不提倡市民隨意的放生行為,尤其是巴西龜等外來物種,若被放任在我國的野外生存,很有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即使是放生本地物種,也最好先同相關單位聯繫,使放生對象接受相應的野化、康復訓練,經過檢疫手續,然後找到合適的地點放生,才最終不至於「好心做壞事」。
連軍豪告訴記者,如麻雀,因其被放生者由不法商販手中購得,未經檢疫,或許會傳播禽流感等病毒,且大半為生命力孱弱的麻雀,此等已不能獨自在野外生存的弱小生物,放生野外其實無異於是促其速死。在麓湖、荔灣湖均發生過因被放生導致數百隻麻雀死亡的悲慘事件。
而巴西龜屬於外來物種,多從日本進口,其繁殖迅速,在國內缺乏天敵,會侵佔本土龜種生存環境,導致生態鏈被破壞。因此業內也稱之為「日侵種」。外來生物品種幾乎沒有可適合被放生的,尤以水上外來生物破壞環境的程度最甚。新快報
(責任編輯:黃成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