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縣羊肉湯
單縣羊肉湯,單縣地處魯西南,單縣羊肉湯是山東菏澤市特色傳統名吃。在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華名食譜。最早創於1807年,當時由徐、竇、周三家聯手創建,故取名為「三義春」羊肉館。所創立的「三義春」羊肉館在當時那個時期的飲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日後「單縣羊肉湯」的揚名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淨,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的獨特風格,被載入中華名食譜。以湯入譜的,只有單縣羊肉湯。它被國人稱為「中華第一湯」。
單縣羊肉湯名目繁多,品種各異,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紅。天花湯健腦明目,適合老年人和神經衰弱者食用;口條湯壯身補血,最宜病癒大補;肚絲湯可細嚼慢飲,眼窩湯肉爛如泥,奶渣湯沙蘇帶甜,還有馬蜂窩湯、三孔橋湯、腰花湯、唧唧菜湯、肺葉湯、肥瘦湯等多種,各具風味。
單縣羊肉湯採用青山羊肉加白芷、桂皮、花椒燉煮乳湯。切碎熟羊肉,加乳湯、蒜苗、香辣油,趁熱食用。香辣鮮爽,不膩不羶,配油炸麵食,相得益彰。
1935年春,單縣羊肉湯的正宗傳人周永歧、呂運法、竇保德共同出資,在單縣劉隅開辦「三義春羊肉湯館」。因為其時在春天,《三國演義》中又有「桃園三結義」的典故,遂取字號為「三義春」。為使字號更加響亮,他們專門請當時曾留學日本,在單縣湖西一帶頗有名氣的文人陳布經先生在長三尺、寬六寸(意為「三人六六大順」)的花梨木牌匾上題寫了「三義春」三個隸書大字。三人還對招牌進行了淺雕、著漆、包銅角,以使其看上去更為醒目,易長期保存。遺憾的是,在「文革」中,牌匾被紅衛兵視為「四舊」砸毀。周永歧是徐家的徒弟,師承徐家羊肉湯第七代傳人徐東秀,他13歲就學制羊肉湯,不僅得到了徐家的真傳,後手藝不斷加以創新提高,逐漸闖出自己的獨特風味,在食客中有著很好的口碑。其調料齊全,色澤光亮,湯汁味美、營養豐富,在單縣及周邊地區迅速打響。當時所經營的湯種類花樣繁多,著名的「天花(羊腦)湯」,有健腦明目之功;「口條湯」,有壯身補血之能;另外還有三孔橋湯、馬蜂窩湯等共72個品種。再加上服務周到熱情,生意日漸興隆,也以其技藝之精湛而聲名遠播。周永歧又培養了王德田、劉允魁、韓令臣、謝成禮、毛獻文等。為單縣羊肉湯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肉爛湯甜,湯汁乳白,可飲湯食肉。羊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l、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鐵等。其性溫味首,溫中散寒,化滯,健腺益氣,溫補腎陽,對治療虛勞贏瘦,乳汁不下有一定功效。懷牛膝味苦酸,性平,有強筋骨,活血通經作用。此菜以羊肉為主料,配以多種中藥,有健胸作用。女性胸部平坦、乳房凹幹者多食此菜有益。
單縣油煎包
油煎包,當地人稱為水煎包,是單縣地方傳統名吃之一,數縣城劉隅首駱家的最好。它分葷素兩種。葷餡包以羊肉泥為主餡,配以各種輔料,包成月牙形。素餡包用韭菜、雞蛋、豆腐片調餡,包成橢圓形。葷素兩種包子,都是用發酵的面做皮。包好餡後,擺在平底鍋內,澆上水糊,用火燒開熬幹後,加上香油煎成,外表油光發亮,入口焦香酥軟。是單縣人最喜歡的地方小吃之一,和單縣芝麻燒餅、肉盒子、水踏餅、羊肉湯、農家羊肉湯、油茶、燒雞、雞湯、豆沫子齊名。
外表油光發亮,入口焦香酥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