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漁民捕怪異長翅深海魚 盤點十大可怕的深海魚類!(2)

2020-12-22 海峽網

5、Gulper Eel(吞噬鰻)

吞噬鰻

寬咽魚

英文名:Gulper Eel(吞噬鰻)或者Umbrellamouth Gulper(傘嘴吞噬者)

拉丁名: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大小:一種可以長到6英尺(1.8米),另外一種只能長到30英寸(75釐米)

棲息範圍:世界性

棲息深度:最深至5,000-6,000英尺(1,524-1,829米)

這種異形怪魚屬於囊鰓鰻目、寬咽魚科。

這種典型的深海魚是大洋深處樣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大嘴,這種鰻魚沒有可以活動的上頜,而巨大的下頜松松垮垮地連在頭部,從 來不合嘴,當它張大嘴後,可以很輕鬆地吞下比它還大的動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傘嘴吞噬者」的名稱,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寬咽魚」。被吞的獵物就如同被鵜鶘 吞進的魚一樣被放到下頜的袋子裡,所以在西方也有人叫它鵜鶘鰻。這種鰻魚沒有肋骨,它的胃伸縮性非常大,可以撐大放下獵物。不過不要因此誤會它以吃大動物 為主,其實它最主要的食品還是緩慢遊動的小魚小蝦等,吃大餐的時候還是少數。

這些鰻魚在世界各大洋的深海中生存,棲息深度是3,000-6,000英尺(914-1,829米),也有資料說它們棲息在5,000- 9,000英尺(1,500 to 2,750 米)的深度,但可以確信的是深層帶是它們的家園。由於深層帶非常黑暗,視力並不重要,所以它們的眼睛非常小。這種鰻魚還有一個長長的鞭狀的尾巴,那些被拖 網撈到海面的寬咽魚經常會被發現尾巴被它們自己打了好幾個結。

同許多深海魚一樣,它們也在尾巴尖上有個發光器,可以發出紅光,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可能常把尾巴舉在口前來當誘餌引誘獵物。對它們的觀察發現它們喜歡繞圈遊,也許是想追逐那些追它們尾巴的的獵物,或者是用它們的長尾巴把獵物纏住。

幼年的寬咽魚生活在100米到200米深度的光合作用帶,成年後則遊向海底。成年的雄性寬咽魚身體上會有一些變化,包括嗅覺器官增大,牙齒和下頜退化,雌性的寬咽魚則不發生變化。

6、巨型魷魚(Giant Squid)

巨型魷魚

英文名:Giant Squid(巨型魷魚)

拉丁文學名:Architeuthis dux

大小:40-60英尺(12.2-18.3米)

棲息範圍:全世界

棲息深度:深及10,000英尺(3048米)

這種巨型魷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屬於頭足綱、槍形目、巨型魷魚科,許多中文文章裡也把它稱為「大王烏賊」。其實魷 魚與烏賊是有區別的,就普通大小的魷魚和烏賊而言,它們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顯的不同:魷魚身體狹長,有點像標槍的槍頭,所以又叫槍烏賊。

魷魚的觸手沒有烏賊的觸手長,而且不能全部縮到身體內。不過由於大王烏賊這個詞彙用得比較久,所以許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見,大概也算合法名稱了。

對於這種動物科學家知道得還不多,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從沒見過野生的活體,我們所了解到的東西都來自衝到海灘上的巨魷屍體,更多的是來自漁民拖 網中的屍體。它們是食肉動物,根據對它們胃中食物的研究,它們應該不是挑剔的食客,幾乎什麼都往肚子裡塞。它們有進化完善的大眼睛,視力相當好,而它們生 存的深層帶中有大量生物是發光的,這些巨魷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輕而易舉地捕獵。

這是科學家見到的第一個活體,它是巨魷的幼體這種巨型動物是許多古代海怪傳說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有沉船的船員報告說他們的難 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這些生物吃掉,也有報導說有巨魷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進大海。儘管所有的那些報導都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在許多圖畫中它們都被畫成 可怕而強大的掠食者。

7、巨型深海大蝨(Giant Isopod)

巨型深海大蝨

英文名:Giant Isopod(巨型等足蟲)

拉丁名:Bathynomus

大小:大約12-16英寸(30.5-40.6釐米)

棲息範圍:全世界

棲息深度:超過2,000英尺(610米)

巨型深海大蝨屬於甲殼綱等足目,是已知等足蟲類動物中最大的成員,而人們最熟悉的應該是它的小個子等足類同胞——潮蟲。

這種大個頭甲殼動物雖然不是吃素的,但並不是什麼兇猛動物,它們終生只是在洋底打掃動物屍體。

由於海洋深處食物缺乏,所以深海大蝨必須適應上邊掉下來什麼就吃什麼的生活。除了依靠天上掉餡餅外,它們還吃和它們居住在同一深度的小型無脊椎動物。

已知最大的巨型深海大蝨個頭在40釐米以上,是甲殼動物家族中最大的物種之一。這種動物的外貌看起來象是史前生物,而受到威脅時,行為則和潮蟲一樣,把身體蜷起來變成一個緊緊的球,讓背部堅硬的裝甲來保護自己。

相對於人類這樣簡單的嘴來說,它們的嘴部結構非常複雜,包括許多部件,能夠協同一致進行刺入、撕開、掏出內臟等動作。對於它們來說,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9攝氏度。而它們產的卵是已知所有海洋無脊椎動物中最大的。

圖中是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蝨(giant Antarctic isopod,拉丁文學名:Glyptonotus antarcticus)剛孵化的幼體,這種深海大蝨生活在北冰洋周邊島嶼和大陸附近,最深棲息深度在790米左右。幼體孵化後會把沒孵化的卵吃掉,而雌 性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蝨產卵後一般會死亡,個別能繼續生存下去再次生育。

8、科芬魚(Coffinfish)

科芬魚

俗稱蟾蜍魚或張口蛤蜊,屬單棘躄魚科。

科芬魚有一個柔軟的身體和一個長尾巴,周身都被小刺所覆蓋,科芬魚能夠長到10釐米長。這種生物能夠在中到東印度洋1320-1760米伸的海面下捕獲到。

9、吸血鬼烏賊(Vampire squid)

吸血鬼烏賊

英文名:Vampire Squid(吸血鬼魷魚,吸血鬼烏賊是普遍叫法)

拉丁文學名: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大小:大約6英寸(15.2釐米)

棲息範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1,800-3,500英尺(548.6-1066.8米)

這種頭足綱、幽靈蛸目的生物就象是從午夜科幻電影中遊出來的一樣,在它身體上長著兩隻大鰭,看起來和兩隻耳朵一樣;它的形態象膠凍樣,更象一個 水母而不象魷魚或者烏賊(本來也不是);而幽靈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個小動物,只有6英寸長(15.2釐米),球型的眼睛卻有一條大狗的眼睛那麼大。

幽靈蛸是一種發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和多數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手臂」上長著尖牙一樣的釘子,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有一對「手臂」變化 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觸手同其它短些的觸手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 就把觸手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遊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啟動後5秒內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來幾個急轉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遊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划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還能找到它。

10、長吻銀鮫(Lng-nosed Chimaera)

長吻銀鮫

銀鮫目(Chimaeriformes)

軟骨魚綱全頭亞綱的1目,本目有3科6屬約30種。體長60~200釐米,雌魚較大於雄魚。體延長側扁。吻短而圓錐形,或延長尖突,或延長平扁似葉 鉤狀,如黑線銀鮫。兩頜齒呈板型的喙狀物。背鰭棘活動,能豎垂,第二背鰭低而延長,或短而三角形。尾歪形,下葉比上葉大,尾椎軸稍上翹;或圓形,尾鰭上、 下葉約相等,尾椎軸平行;或線形。

體光滑,有時幼體頭及背上具盾鱗。雄體除鰭腳外,還具腹前鰭腳及額鰭腳。卵大,圓筒形或橢圓形。腸具3~3.5螺旋瓣。心臟的動脈圓椎具3列瓣膜。 鰓絲與鰓間隔幾等長。鰓裂4對,外被一膜狀鰓蓋,後具一總鰓孔。上頜與腦顱癒合。無椎體,脊索不分節地縊縮;腰帶的左、右兩半部分分離。無洩殖腔。體內受 精。呼吸時水流主流主要經鼻孔的鼻口溝至口內,口一般閉合。遊泳緩慢,依靠身體後部,第二背鰭和尾部波動前進。胸鰭起推進和平衡作用。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 洋,棲息於深海2600米或更深處。夜間較活動,出水即死亡。食貝類、甲殼類和小魚。肉可食,肝可制魚肝油。

葉鉤吻銀鮫科有1屬約4種,分布於南美、紐西蘭、南澳大利亞、南非等地的沿海。

銀鮫科有2屬20餘種,分布於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中國有2屬4種,分布於東海和南海。長吻銀鮫科有3屬:新尖吻銀鮫屬約有2種,分布於西非,加勒 比海南部;長吻銀鮫屬有6種,中國有太平洋長吻銀鮫;產南海;尖吻銀鮫屬分布於大西洋、日本、紐西蘭、美國沿海;中國有1種,產南海和東海

相關焦點

  • 俄漁民捕怪異長翅深海魚 盤點十大可怕的深海魚類!
    據英國《鏡報》3月2日報導,俄羅斯漁民羅曼?費多爾佐夫(Roman Fedortsov)因經常分享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照片而走紅網絡。近日,他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再次和網友們分享了自己捕獲的一隻「深海怪物」魚,受到廣泛關注。羅曼在俄羅斯西北部的一艘拖網漁船上工作。在捕魚的過程中,他經常會捕獲一些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並將它們的照片通過社交媒體與粉絲們分享。近日,他又分享了一張白色「深海怪物」魚的照片,這條魚不但長相怪異,而且生著一對「翅膀」,令眾多網友大開眼界。
  • 俄漁民捕獲長相怪異深海魚 長有一對「翅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3月2日報導,俄羅斯漁民羅曼?費多爾佐夫(Roman Fedortsov)因經常分享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照片而走紅網絡。近日,他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再次和網友們分享了自己捕獲的一隻「深海怪物」魚,受到廣泛關注。  羅曼在俄羅斯西北部的一艘拖網漁船上工作。在捕魚的過程中,他經常會捕獲一些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並將它們的照片通過社交媒體與粉絲們分享。近日,他又分享了一張白色「深海怪物」魚的照片,這條魚不但長相怪異,而且生著一對「翅膀」,令眾多網友大開眼界。
  • 深海魚長有翅膀 白色長翅深海魚什麼樣子?照片曝光
    漁民捕獲長相怪異深海魚  【深海魚長有翅膀】據英國《鏡報》3月2日報導,俄羅斯漁民羅曼·費多爾佐夫(Roman Fedortsov)因經常分享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照片而走紅網絡。近日,他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再次和網友們分享了自己捕獲的一隻「深海怪物」魚,受到廣泛關注。  羅曼在俄羅斯西北部的一艘拖網漁船上工作。
  • 俄漁民捕獲雙嘴深海怪魚 盤點世界上的怪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近日,俄羅斯漁民在俄羅斯東南部沿海的濱海邊疆區海域,捕獲了一條長相怪異的魚。這條魚形態醜陋,還長著兩張嘴。網友指責這可能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汙染了相關海域,導致魚類基因變異,才有了這樣的怪魚。
  • 全球十大存活至今的史前怪異魚類 不死水中怪物
    原標題:全球十大存活至今的史前怪異魚類 不死水中怪物 1、龍魚這種龍魚出現在侏羅紀時代,如今,它們被發現生長於亞馬遜河流域、非洲的部分地區、亞洲和澳洲。它們有時會被當做觀賞魚類,但是它們異常貪婪和兇猛,捕食小型動物,包括鳥類和蝙蝠,它們可以跳躍至2米左右的高空。在中國,龍魚因其外貌被稱為i「金龍魚」,它們還被看做是幸運的先兆。
  • 格陵蘭島海域發現38種怪異外來深海物種(組圖)
    事實上,這種魚並不像它看起來那樣恐怖,它其實只有17釐米長。  據位於哥本哈根的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彼德-穆勒介紹,這種魚是此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首次發現的38個外來物種之一。在這38種格陵蘭新物種中,有10種在科學上也是首次發現。所有38個新物種都是在自1992年開始的一項科考研究中發現的。
  • 多數人不知道的怪異深海物種,竟然還有眼睛長在腦袋內的魚?
    因此每當人類意外的碰到來自深海的訪客。往往被其罕見的外形或是特殊的身體構造所震撼。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幾個已經被人類發現的深海異獸。深海晰魚面目猙獰的深海怪物,平時生活在3500~6000米左右的深海,是食物鏈頂層的兇猛掠食者,深海晰魚外表像是電影裡小丑一般的血盆大口。
  • 天氣轉暖鱸魚仔魚洄遊深海 不法漁民偷捕被抓獲
    水母網4月7日訊(記者 憲臣 通訊員 宋賢成 李寧 趙威 王亮 京波攝影報導)天氣轉暖,成群的鱸魚仔魚開始從河口洄遊深海,在萊山區孔家灘、開發區夾河口等處近岸海域,遭遇個別不法漁民的小型定置網具或人工拉網偷捕。昨日,市海洋與漁業局執法檢查人員,對萊山、牟平等地進行突擊反偷捕行動,當場查獲違法捕撈案件5起,扣押網具3盤。
  • 深海怪魚,滿嘴獠牙的帆蜥魚,讓人覺得可怕不敢有食慾!
    帆蜥魚外形看起來非常嚇人,體型一般長達2米以上,最為明顯的就是魚嘴裡長滿了誇張的獠牙,密密麻麻的小牙齒,可見攻擊殺傷力有多強。除了魚嘴獠牙,還有就是這種魚的背鰭又長又高、呈帆狀,所以稱為帆蜥魚。很多人都會被帆蜥魚可怕的外形嚇倒,但是一般是很難發現遇見這種魚的,帆蜥魚主要生活在大西洋深海中,基本不會出現在淺水海域,不會來淺水區域活動,除非是生病或受傷的帆蜥魚,才會被海浪衝到岸邊,那時幾乎沒有殺傷攻擊力。
  • 漁民出海捕到「龍魚」,同伴看後大驚:龍你個大頭鬼,不要命了!
    漁民出海捕到「龍魚」,同伴看後大驚:龍你個大頭鬼,不要命了!海洋中有各種各樣的魚類,它們不僅維持了海洋生態的平衡,而且也為當地的漁民帶去了財富,當地的漁民每天都會捕魚來售賣,這天漁民們像往常一樣出海捕魚,當他們守望時卻有了大收穫。
  • 溫柔又喜歡惡作劇的調皮大魚,來自深海的小可愛,為何漁民都怕它
    而大海在人們的認知中一直都是可怕而神秘的。因為大海能夠最直接的展示出大自然的可怕之處。而海洋生物同樣讓人非常的著迷。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種來自深海的既溫柔又喜歡惡作劇的調皮大魚。但是不少漁民都非常害怕這種魚類,究竟是為何呢。話不多說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來著深海的小可愛吧。
  • 俄科學家曬深海怪魚照片 仿佛異星生物(組圖)
    羅曼展示的深海魚。這種紅魚來自300米至1000米的深海。其特點是會在體內受精後直接生產能夠自由活動的小魚,而不像多數魚類一樣產卵。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日報導,俄羅斯一位名叫羅曼·菲德特索夫(Roman Fedortsov)的科學家經常在推特上發布各種深海生物的圖片,在網絡上走紅。
  • 十大最不尋常的深海生物 模樣真是千奇百怪!
    在深海中有許多未知的和看不見的海洋生物,其中大部分尚未被探索,深海中有無數的植物和海洋生物,大多數新發現的深海生物看起來都很可怕,令人毛骨悚然和怪異,下面列出的是十大最不尋常的深海生物。6.蝰魚在深海中發現的最兇猛的掠食者之一是蝰蝰魚,它是最恐怖的十大深海生物之一,有著鋒利的尖牙,為了攻擊它的獵物,這個生物用它鋒利的牙齒高速撞擊它的獵物,長背脊椎骨上有一個發光的器官是它的另一個有趣的特徵。
  • 深海魚·蝦烹飪方法越簡單·越美味
    ·深海魚、蝦是高貴不貴·它血統高貴·但價格親民·它已經是我們老百姓都能接受的價格·我們要儘量多吃·對身體有好處。我經營海產冷庫近三十年了·深海魚、蝦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經營·以前 我對深海魚的印象只限於筆管魚·阿拉期加的蝶魚類的魚·青魚·水鱈魚·等這些進口魚·我經營的魚·蝦大部分都是漁民在近海捕撈的各類魚·蝦也是些小厲蝦·逢年過節才有大一點野生海捕蝦可賣·這些大點的蝦大部分產在我國的南部海蜮l·捕撈上岸的野生蝦不宜保存··那時的冷凍鏈也不行·消費水平也相對低·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集中買賣
  • 深海?野生?賣海鮮的套路有多深……
    儼然,不論是養殖的,還是野捕的普通海魚已經上不了臺面,必須得是「深海養殖或者深海捕撈的魚」。長相怪異的深海魚深海魚真正的面貌生活在深海環境裡,首先面對黑暗的環境,來自於四面八方的水壓,還有各種各樣的生存壓力。
  • 五種深海醜魚,這些魚長得也太隨心所欲了
    五種你聞所未聞的深海醜魚,個個長得隨心所欲,醜到爆炸,果然深海沒人去,這些魚就隨便長長啊!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於是小燈籠就成了鮟鱇魚引誘食物的利器。第三種:斧頭魚亦稱「星光魚」。深海星光魚科[Sternoptychidae]的一些魚類。屬硬骨魚類鮭形目、巨口魚亞目、星光魚科。體側扁而高,尾部較細小,形似斧頭,故名。眼大,口近垂直,腹側常有數群發光器。
  • 揭秘:深海裡生存的安康魚,漁民究竟是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
    提起安康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生存於深海之中的魚類,而且長相奇醜無比,在沿海城市的海鮮市場裡比較容易買到。問題在於很多網友好奇的是,這種深海魚居然可以買到?奇怪的是漁民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呢?
  • 馬宮漁民誤捕80斤海龜送回深海放生
    近年來,人們對於環境、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都有了提高,一些被無意捕捉到的野生動物,最後都會被放生,最近就有漁民捕捉到了一隻海龜。捕到這隻碩大的海龜的,是馬宮鹽町一村的漁民陳先生。據陳先生介紹,這隻海龜背殼長約70釐米,寬約60釐米,有80斤左右。海龜是代表長壽吉祥的生物,吸引了很多村民前來觀看。漁民 陳先生:搬起來要兩個人搬,很吃力,一個人搬的時候差不多要一個小時,搬它上船的時候。
  • 世界上最恐怖的深海魚合集 各個長得奇形怪狀
    可是人類對海洋的探索非常少,深海中有哪些生物是人類所不知道的呢?深海中還有多少秘密呢?下面獵奇家就給大家列出世界上樣子最恐怖的深海魚們,大家可不要被嚇到哦1.毒蛇魚毒蛇魚是最為奇特的深魚類之一,這種外形怪誕魚類的牙齒非常大,其嘴部無法裝配其牙齒,只能將牙齒暴露出來,顯出一副十分可怕的樣子,遊動時速度很快,能夠飛速地衝向獵物,並用牙齒牢牢地咬住它,牙齒像釘子一樣深深地插入其身體
  • 深海魚類真的是造物主的「失誤」?
    地球陽光對深海魚類的外貌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長觸手」、「歪嘴巴」、「骨骼外長」等等是深海魚類比較鮮明的特徵,這是因為深海沒有自然光線,為了生存它們進化出了特別強大的嗅覺於此相對的,它們的視覺退化的非常嚴重,所以很多深海魚類其實都是「瞎子」。深海魚類的大部分「長相」都是為了強化自己的除了視覺外的其它感覺器官,所以長的就「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