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是杭州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小編,習慣工作到深夜時分。外賣讓她加班時續命,也讓她周末省去買菜的時間,順利當一個宅女。
她的手機裡,存著好幾個外賣平臺的APP:美團、餓了麼,「以前百度外賣還在的時候,我手機裡還有百度外賣的APP。」
工作3年來,她已經點了1000多份外賣。但她不知道的是,所有外賣平臺送餐小哥用的保溫箱,都曾來自同一家工廠。
外賣小哥哭了
何陳東是餓了麼的一名配送員。去年,他那間開了8年的10平方米大小的小店倒閉了,於是,他決定轉行做外賣員。
開自己的餐館時,何陳東每天自己也會送幾單外賣,他在網上買了一個白色的泡沫箱,安在電動車的後座。「冬天半小時就涼了,有時候送到了還要賠給人家錢。」
做外賣員後,何陳東直接用了公司配給的保溫箱。「食物容易涼的問題解決了。」
但不久後,他就面臨著新的問題。
他一共丟過2次外賣。
第一次是他剛入行沒多久,正中午,他在杭州餘杭區的一個小區送外賣,要給顧客送到14樓,結果電梯壞了,他飛快地跑上樓,送到後,連跑帶跳地下樓梯,一箱子外賣還是沒了。「賠了200多,很受打擊,甚至想要不要繼續幹下去。」
前幾天的一個傍晚,他給寫字樓的顧客送晚餐,送完那單,還有4單,他就準備下班了。正是晚飯時間,下來吃飯的人很多,他等了好一會電梯,下來時,4份外賣沒了。「我以為寫字樓的白領,素質會高一些。」
外賣被偷的事情,發生在很多外賣員身上。
前不久,上海一個00後餓了麼小哥蹲在路邊哭泣,原因是在他送餐的時候,自己的一箱子外賣全被偷了。他總共賠了190多元錢,相當於他一天的工錢。
網友將他蹲著哭泣的視頻傳到網上,餓了麼官方看到後,給他送去了一個能自動上鎖的智能餐箱。
生產這個智能餐箱樣箱的,是蘇州好樂康環保材料有限公司。
改變命運的「肯德基」訂單
江蘇崑山的一個工廠裡,全自動機器24小時不停運轉著。這裡一天生產著3600個外賣保溫箱,大貨車每天下午守在廠房門口,在天黑之前,工人要裝上1000多個保溫箱,運往全國。
何陳東的外賣箱,就是在這間廠房誕生的。
2009年,老闆廖志剛和幾個朋友合夥,租了一間1000平方米的廠房,用一臺設備,開始用「EPP材料」做電子產品的外包裝。
靠在1688上接單,廖志剛的廠房勉強運營著。
2011年,肯德基的採購員在1688上找到廖志剛。他們需要定製一批環保、又保溫的外賣箱,發給全國的宅急送配送員。
肯德基一開始就認定了EPP材料,採購員在1688上檢索「EPP」,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廖志剛的公司。「當時,整個1688的,也沒有幾家。」
第一筆訂單,肯德基要了幾百個箱子。這是廖志剛第一次接到食品領域客戶的訂單。肯德基的要求也高。「光打樣就打了10多次,每次打樣都要重建模型。」
箱子被肯德基方推翻了10多次,堆在倉庫的瑕疵品,足足有800多個。「說是瑕疵品,其實只是尺寸多了、或者少了1釐米,顏色沒有調均勻。」
這一單,廖志剛算了一帳,「幾乎沒掙錢,算上時間成本,或許還虧了。」但如今回想起來,肯德基的一單,卻是改變他公司命運的一單。
因為肯德基,廖志剛的箱子被外賣行業的大佬們看上了。
站在巨頭身後的保溫箱工廠
「從2013年開始,美團和餓了麼的競爭不斷,2014年,百度外賣也進來了。但他們都不知道,他們送外賣的箱子,都是我做的。」廖志剛笑了笑。
跟肯德基合作後,廖志剛把800多個庫存掛到了1688店裡,成本在100多元一個的箱子,他虧本賣幾十元。
識貨的「外麥王」看到了。這是一家專門做外賣用品的淘寶店。早期的餓了麼,就是從外麥王這裡定的外賣箱。
在那時,市面上的外賣箱,只有一層牛津布,裡面沒有EPP內膽。廖志剛把800多隻保溫箱賣給了外麥王,保溫箱到了餓了麼外賣員手上,送餐的體驗感瞬間提升了。
之後,餓了麼的外賣箱全都改成了有內膽的保溫箱。
2013年,美團入局送餐行業,巧的是,他們也找了外麥王做箱子。此後的幾年,外賣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站在外麥王背後的廖志剛,接的訂單越來越多。
那幾年,廖志剛的公司不斷傳來「捷報」,廠裡每年的訂單都在10萬隻以上。
「餓了麼又下了5萬個箱子。」
「美團跟了2000個!」
「百度也下了1000個!」
翻滾著的訂單數,背後是外賣行業的興盛崛起。
2014年之後,餓了麼、美團「你追我趕」地不斷融資。前腳,餓了麼宣布D輪獲得8000萬美元的融資。後腳,美團就說C輪已經實現了3億元的C輪融資。那段時間,杭州的河坊街上,美食小店密密麻麻地排成一排,他們店門口都貼著「美團」「餓了麼」已入駐的標籤。
外賣市場不斷在擴大,他們需要更多的外賣箱。
到2014年,廖志剛的工廠就已經跟不上進度了。他換了一間8000平方米的廠房,增加了5條全自動生產線,開始24小時不停生產。一天能出3600個箱子。
廖志剛也不再滿足於手頭上的固定大客戶,他做過調查,EPP保溫箱在學校、餐飲店都有使用需求。為了引起這些客戶的注意,今年,廖志剛加入了1688的「年框產品」,讓自己的店鋪浮現在首頁。不久後,一些學校、餐飲店也開始從1688上找到廖志剛。「他們的返單率相當高,基本每個月都有訂單。」
保溫箱的這十年
在餐飲行業的近十年來,何陳東見證了國內餐飲箱的升級改造。
以前,中國人習慣使用白色的泡沫箱,但那不保溫,也不環保,永遠不能被降解。使用壽命也只有十幾天。用EPP材料生產外賣箱後,食物可以保險、保溫幾小時。
2013年以後,國內的外賣行業進入了大爆發時期。大佬們之間的競爭,也體現在了外賣箱子上。
這一點,廖志剛的感受最明顯:比如,餓了麼的採購計劃很嚴謹;美團的採購頻率更快;百度最沒有「要求」。
「那幾年,餓了麼是按照季度採購外賣箱的,每次都要了5萬個箱子。」每隔3個月,廖志剛都能接到一筆餓了麼的採購訂單。
美團每個月都來下單,「每次補進2000個外賣箱」。百度外賣的採購是沒有規律的。「有時候一個月,有時候兩個月,每次要1000多個。」
百度外賣APP剛上線的時候,他們的預算不多,對箱子的要求也比較低。「他們要求降低箱體材料的密度,以此節約成本。」
今年,廖志剛還參與了餓了麼智能箱的樣箱開發。「我們在工廠做好樣箱,餓了麼再和智能鎖公司合作,在箱子上裝鎖。」
這幾年,廖志剛的保溫箱的技術越來越「人性化」,在兩側加上把手,方便外賣員搬運箱子;將蓋子做成可以摺疊的「合頁蓋」,然後在蓋子上安裝小搭扣,把搭扣關上,箱子就不那麼容易被人打開。
現在,何陳東每次送貨,總是會把箱子蓋上的搭扣關上,他再也不怕外賣被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