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誠意正心,在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2020-12-17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張仲景說這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時候恐怕也沒想到它對後世影響這麼大,這對大部分文人來說就是信仰。

懸壺濟世救人於生死本是無上的功德,這也成就了醫生的偉大,而在古代能當中醫最基本要求就是能識文斷字,之後才是號脈開方子,這也是文人為何能當醫生的緣由。

《紅樓夢》中也有這樣一位醫生,就是在秦可卿得病的時候,馮紫英向賈珍推薦了一位他幼時從學的先生,在家研究醫理非常透徹。這位張先生就是文人中的典型,而且他在給秦可卿號脈的時候說出來的症狀有模有樣的並且開的藥方也是有理有據,也向賈珍賈蓉保證了如果秦可卿能熬過冬天就有望痊癒,然而秦可卿還是躲不過一命歸西的命運。

人的生老病死是天道法則,醫生也不是萬能的,命數到了誰也無能為力。其實張先生還算有本事的,至少他號脈沒有問題,而且他應該也救活過挺多人的,要不神武將軍的兒子馮紫英也不會把他推薦給賈珍。

古人講誠意正心,也是明白良相能救國良醫能就人,而一切的源頭是心要正意要誠。張大夫的案例在古代不是個案,在現代也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那學習些醫理就敢給人看病,有更甚者把自己包裝一下就是華佗再世了。隨著國家生活富裕,對健康的追求就更加迫切了,而這時也是別有用心之人鑽空子的最佳時間,在古書上找個藥方並包裝一下就成了什麼病都能治神藥了。

中醫為什麼還停留在千年前的水準,不是中醫沒有進步,是中醫的水太深,想成為一個好大夫十年八年根本做不到,這也就形成了大多數大夫都是拿著古代的方子招搖撞騙,致使中醫的形象一落千丈。

相關焦點

  • 從「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一話,談中國古人的核心思想:為國為民
    東漢醫聖張仲景也曾提到:「救世救民,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所著《千金要方 候診》有云:「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廣事類賦 》記錄宋代大家範仲淹有句名言:「吾不能為良相,必為良醫,以醫可以救人也。 」 為什麼將良相、良醫相提並論,放在一起?
  • 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是什麼了?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1),先治其國(2);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3);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5);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6);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7);致知在格物(8)。
  • 感知日照|以「正心」促誠信,以「誠意」求清朗
    如今,很多人每天過著手機不離手的生活,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既帶來了行業變革,也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從全球範圍看,在網絡技術的加持下,虛擬的網絡空間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滲透趨勢越來越明顯,正成為公眾匯集的「大廣場」、數據交互的「大樞紐」、各行各業競爭的「主戰場」。
  • 誠意正心,信守家國
    誠信之德的第二層內涵是誠,即誠意正心。儒家非常重視「誠」,《中庸》裡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又說:「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質之終始,無誠不物。」誠首先是不自欺。《大學》裡直接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陸九淵也說:「慎獨即不自欺。」所謂君子閒居獨處時,仍保有敬畏之心。
  • 正人先正己 正己先正心
    人生就是單行道,在人生的列車上,只有時時刻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列車才終歸平安抵達、幸福抵達終點。  黨員領導幹部要想在工作中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尊重和支持,必須堅決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所謂「正人先正己」,通俗講就是,若是想讓別人先做到,自己就要首先帶頭做到,這是最基本最起碼的道理。「正己」的前提是「正心」。
  • 正人先正心
    袁某的轉變是我省社區服刑人員「正心行動」啟動以來,眾多社區服刑人員轉化成功案例中的一個典型。2018年以來,藉助「正心行動」,我省4萬餘名社區服刑人員順利解矯、回歸社會,「正心行動」結出了累累碩果。
  • 想要過好人生,從「正心」開始
    今天我們接著之前「誠意」的話題,來聊一聊「誠意」的下一環節「正心」。「正心」是儒家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最中間的一環。我們可以發現,「正心」之前的三個環節「格物、致知、誠意」論述的是人內在「心性」方面的功夫學養。
  • 他說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紀念張仲景,冬至吃餃子話團圓
    相傳,東漢時期,張仲景行醫救人,著寫了《傷寒雜病論》,還曾留下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可是大夫能治人的病,卻治不了社會的病。他看到那些為生活所迫,流離失所,在冬日裡還衣不遮體的百姓,好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情急之下,他叫人架起大鐵鍋,開始熬藥給大家治病禦寒。
  • 中醫為什麼講就正心?
    十餘年來我每天都在寫作,從生命與健康的各個角度來談養生,談醫療,也講了很多中醫的道理。其實,我所講的歸結成一句話,就是從自己內心做起。心生則種種法生,我們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也完全能做到。我們可以把外境理解為健康、事業、家庭、財富、人生等等,要想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家庭幸福、財富增長、人生成就……那麼,非生出善的念頭不可。我們再回到此篇的題目:為什麼要正心?
  • 修行,正心,修身,治病
    有的人自認為學會了,開始為別人治病收費了,有的人自作聰明的認為,取眾家之長,融為一體,其實道無法傳,更無法偷,道為本源,師為船,看微博只是一個說明書一樣,讓人從迷到明,明白了也不等於你真正的明白掌握了,掌握了也不等於你擁有了,擁有了也不等於你成為了,太多太多的人看了幾天微博,幾個月微博,幾年微博就認為真的懂了。其實在修行上,如同開車回家。
  • 從天幹地支解釋為何今年端午為21世紀最晚?為何今年閏四月?
    馬上端午節就要到了,今年有一條關於端午的新聞是: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的端午節。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狀況呢?萬物都有因果,我從天幹地支的角度給大家解答一下這件事情出現的原因。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的端午節為什麼端午節為21世紀最晚?其實很簡單,因為前面有一個月不老實,插隊了。就是閏四月了。
  • 王陽明:心能誠意,事上磨練,要做到事上磨,根本還是在「誠意」
    國學大師錢穆曾說: 陽明言工夫,要在事上磨,而主於誠意,亦曰謹獨,亦曰立志,其實皆求能「誠意」耳。誠意之極,即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則即是「誠意」也。意思是說:想要成就心學,除了做到事上磨,根本還是在「誠意」。
  • 正心修身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
    張伯行歷任福建巡撫、江蘇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為官二十餘年,從不接受別人的饋贈,也不帶家眷赴任,始終以清廉剛直著稱。他去世後,朝廷賜予他「清恪」的諡號,意思是為官清廉,恪盡職守,精確地概括了張伯行持躬清介的一生,這是對清官的最高褒獎,給我們留下的是永恆的敬仰。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內正其身,外正其容。」
  • 範仲淹: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既不能當良相,那就作良醫吧。」良相、良醫雖然地位懸殊,但都以造福百姓為宗旨。小小年紀,他就有了一顆濟蒼生的心。於是,他披衣起身,繼續夜讀。當時,範仲淹在應天府為母守喪。應天府知府晏殊早就聽說過範仲淹的才名,就邀請他到府學任職,執掌應天書院教席。範仲淹一聽回母校任職,便愉快地答應了。期間,他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創導時事政論,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
  • 正心智能創始人寧狐衝為你解答為何做五穀雜糧自動售賣機
    2020年初的疫情衝擊,使得無人零售行業再次急速升溫,人們對無人零售行業的認同感提升,消費習慣逐步形成、為無人零售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回顧這些年無人零售行業的發展,再次證明市場需求會倒逼技術、產品的持續突破,倒逼所有的無人零售從業者去反省和思考所做的事情為市場創造了什麼樣的價值,而只有有價值的產品才能存活下來。
  • 洗頭不能根治「油頭」 360良醫為脂溢性皮炎患者支妙招
    據360良醫疾病詞條介紹,脂溢性皮炎是發生在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一種慢性丘疹鱗屑性炎症皮膚病,病因未明。脂溢性皮炎主要出現在頭皮、眉弓、鼻唇溝、面頰、耳後、上胸、肩胛間區、臍周、外陰和腹股溝等部位,患者患病皮膚與周圍皮膚界限清楚,略泛黃色或暗紅色,患者會自覺瘙癢。
  • 《良醫》第二季人事變動 多人被提升為常規角色
    ABC的《良醫 The Good Doctor》已獲續訂第二季,而劇組宣布新季有人事變動,首先Will Yun Lee﹑Fiona Gubelmann﹑Christina Chang及Paige Spara在首季為多集角色
  • 校園文化|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校訓:正心 明志 勵學 揚善
    【校訓】正心 明志 勵學 揚善【校訓解讀】正心。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云:「吾聞古聖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無論學習還是處事,正心修身都至關重要。修身必先正心,正心才能修身。《傅子·正心篇》有云:「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指出立德最根本的是要使自己的心地純正,也即「修身在正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正心、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為學者,只有先修煉內心、鍛造品格,將正心修身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成為國之棟梁。
  • 「習近平談核心價值觀」——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
    他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內涵非常豐富,把黨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提到一個新的高度,為踐行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遵循。 鑑於此,本報將用3個整版,從核心價值觀是什麼、核心價值觀從哪裡來和如何傳播好核心價值觀三個方面,聆聽「習近平談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