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說這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時候恐怕也沒想到它對後世影響這麼大,這對大部分文人來說就是信仰。
懸壺濟世救人於生死本是無上的功德,這也成就了醫生的偉大,而在古代能當中醫最基本要求就是能識文斷字,之後才是號脈開方子,這也是文人為何能當醫生的緣由。
《紅樓夢》中也有這樣一位醫生,就是在秦可卿得病的時候,馮紫英向賈珍推薦了一位他幼時從學的先生,在家研究醫理非常透徹。這位張先生就是文人中的典型,而且他在給秦可卿號脈的時候說出來的症狀有模有樣的並且開的藥方也是有理有據,也向賈珍賈蓉保證了如果秦可卿能熬過冬天就有望痊癒,然而秦可卿還是躲不過一命歸西的命運。
人的生老病死是天道法則,醫生也不是萬能的,命數到了誰也無能為力。其實張先生還算有本事的,至少他號脈沒有問題,而且他應該也救活過挺多人的,要不神武將軍的兒子馮紫英也不會把他推薦給賈珍。
古人講誠意正心,也是明白良相能救國良醫能就人,而一切的源頭是心要正意要誠。張大夫的案例在古代不是個案,在現代也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那學習些醫理就敢給人看病,有更甚者把自己包裝一下就是華佗再世了。隨著國家生活富裕,對健康的追求就更加迫切了,而這時也是別有用心之人鑽空子的最佳時間,在古書上找個藥方並包裝一下就成了什麼病都能治神藥了。
中醫為什麼還停留在千年前的水準,不是中醫沒有進步,是中醫的水太深,想成為一個好大夫十年八年根本做不到,這也就形成了大多數大夫都是拿著古代的方子招搖撞騙,致使中醫的形象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