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凌晨2點半,麗水供應商搬運知了中
又到了吃知了的季節。據不完全統計,麗水人一個夏天要吃掉上億隻知了。
近幾年,本地知了已經供不應求,衢州甚至江西的知了也會運到麗水人的餐桌上。
7月3日凌晨2點半,麗水知了供應商鍾麗莉正忙著卸貨,她當晚收購了一批來自衢州的知了,凌晨抵達麗水。
鍾麗莉說,現在剛進入盛夏,每天可以賣500斤左右的知了,到了旺季,一天賣2000斤不是問題。像她這樣的知了供應商麗水還有很多,整整一個夏季,麗水人的餐桌上都不會少了知了。
為知了代言。大概是美女與「野獸」
那麼,知了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吃?
浙江大學昆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莫建初告訴我們,知了跟魚、蝦一樣,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食用的話對人體是有益的,但目前市場銷售的野生知了難免攜帶寄生蟲,務必煮透食用。
他還提醒,極個別人可能對蛋白質過敏,這些人就不適合吃知了。
以及,麗水人這麼愛吃知了 ,會對生態造成破壞嗎?
「問題不大。」莫建初說,昆蟲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態系統,自然界會自動調節數量進行平衡,而且知了的繁殖量大,現在甚至出現了人工繁殖,所以麗水、衢州等地的知了捕捉還不會對當地種群造成影響。
下面。
炒制好的知了
聽聽一隻知了的自白。
2018.07.04
一隻知了的自白。
我是一隻蟬,生長在浙江麗水。在土裡沉睡了三年,只為燦爛一個夏天。
有人嫌我煩,也是,聒噪就是形容我的嘛。
但麗水人是不嫌棄我的,他們特別愛……吃我的肉。你看,他們來抓我了。
白天的時候,他們一手拿網兜,一手持長竹竿,竹竿頂部安了個粘球。
哇,這個球可厲害了,一旦粘住我的翅膀,我只能「束手就擒」,無法掙脫。
我親眼見到兄弟姐妹們被粘住,然後落入了老饕們的網兜。
還好我爬得高,一般人粘不到。
專業的「老饕」,知道我在什麼時候最肥美。就是現在這段時間了。
夜幕降臨,更多「捕蟬手」出動了。
夜晚裝備略有不同,他們帶來了強光手電筒。車子的大燈有時候也有點用。
喏,有人在樹下放了個籮筐,手電筒就在裡面閃著強光。
夜完全黑了,籮筐成為方圓幾裡唯一的光亮。
他們開始晃動大樹,樹枝抖了三抖,兄弟姐妹們受到了驚嚇,撲稜著翅膀尋找新的藏身之所。
「啊,那兒有光!」大家都知道,我們喜歡光亮。
愚蠢的兄弟姐妹們蜂擁而去,齊刷刷撲向手電筒,如雨點般摔在籮筐裡。
明知道是個圈套,但兄弟們就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你們怎麼這麼蠢!」我躲在樹兒的最高處暗自嘆氣。
我還是太天真了。
以為躲得高就完事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捕蟬手」帶來了新武器。喏,某寶上面有賣。
我待的這棵樹有三層樓這麼高。可是人家這個「專業捕蟬杆」,足足可以伸長到16米,輕硬竿身,強勁腰力,還有防滑手把和精美烤漆!
一隻知了的自白
(服了服了)
防不勝防。
在一個炎炎夏日的傍晚。我被一個穿襯衫的大哥,輕鬆收入囊中。
網兜裡的兄弟們還在叫,大概是絕望的哀嚎。
姐妹們倒是很淡定,爬到高處看過風景,不枉蟬生。
我跟大概100多隻知了被裝在同一個網兜裡,被賣到了市場。
眼前這個中年男子掂量了我們一眼,搖晃幾下網兜,確認我們是否還活著。兄弟們很配合地叫了幾聲。
男子眉毛一挑,說,「我全要了」。
於是,我進入了一個滿是冰塊的泡沫箱。
哐的一聲,泡沫箱被蓋上了。在黑暗和寒冷的雙重打擊下,我沉沉睡了過去。
不知道過了多久,終於重見天日。
接下來是個殘忍的畫面。睡我上鋪的兄弟被一位大姐拿起,掐頭去尾,扯掉翅膀,只剩下了中部。
嗚,不敢看。聽天由命吧。
輪到我了,沒有想像的這麼痛苦。之後我還要混著辣椒、青椒、油鹽醬醋,接受高溫燒制,來到我最後的歸宿——餐桌。
不能安然老死,那麼為食客們奉獻一下吧。
其實,我一點也不害怕,因為,我是只雌蟬,被捕前,我剛在樹枝上打下了幾十個孔,產了400枚卵。 (完)
圖片來自網絡
浙江新聞+
好了,沒騙大家,知了的繁殖能力確實驚人。
當然,麗水人民消費知了的能力也很驚人。
你生活的地方也會吃知了嗎?愛吃這種蟲子嗎?
小編的一位四川同學說,「可怕!你們是廣東人的後裔嗎???」
「呵呵!我們廣東人才不吃知了!」廣東同學馬上反駁了。
難道就只有麗水人這麼熱愛知了麼?你生活的地方有人吃知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