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名菜,三不沾

2021-01-13 東北人在瀋陽

2019年新的一天,大家好。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道名菜,三不沾。

三不沾源於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遊玩期間在河南省,途徑彰德府時,知府獻膳,其中就有一道三不沾。

三不沾又名桂花蛋。是以不沾盤,不沾鍋,不沾牙得名。三不沾由雞蛋黃,白糖,水澱粉混合炒至而成。下面我給大家帶來詳細做法。

一, 雞蛋黃5個,白糖150克,水澱粉40克,清水150克,玉米油適量。

二,將雞蛋黃,白糖,水澱粉攪拌均勻,再加清水攪拌均勻。

三,起鍋燒油,將油炙熱後倒出,把蛋液倒入,並持手勺不停攪拌,過程中將玉米油分3至4次淋入,並不停攪拌,直至完全成型,不再粘鍋即可。

以上就是三不沾教程,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不明白的可以關注我,我會一一解答。

相關焦點

  • 中國菜——北京十大名菜之三不沾三不沾的簡單做法
    (中國菜之北京十大名菜之一【三不沾】) 三不沾的美食故事 三不沾這道美食,你別看它名字不起眼,它卻是清朝皇宮的一道御菜,它這平凡的名字,還有著不平凡的故事。 乾隆下江南,路過安陽,安陽縣令讓廚師炒了一盤桂花蛋獻給乾隆品嘗,乾隆唱過之後,很是喜歡,因其不沾筷,不沾盤,不沾牙,賜名「三不沾」,也讓人記錄下三不沾的做法,自此,三不沾傳入皇宮,成為御用美食。
  • 這道宮廷御膳美食「三不沾」不沾盤的美味點心,很多人都沒吃過
    像清朝那些的古裝劇大多都是讓我們了解到以前的歷史,但是現在的朋友在看劇的時候不僅喜歡看劇情之外,還喜歡看宮廷裡的美食。說到這宮廷御膳美食,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估計了解的也不多。這道宮廷御膳美食「三不沾」不沾盤的美味點心,很多人都沒吃過。
  • 中國菜——北京十大名菜之「三不沾」(家常版)三不沾的簡單做法
    (中國菜之北京十大名菜之一【三不沾】)三不沾的美食故事三不沾這道美食,你別看它名字不起眼,它卻是清朝皇宮的一道御菜,它這平凡的名字,還有著不平凡的故事。乾隆下江南,路過安陽,安陽縣令讓廚師炒了一盤桂花蛋獻給乾隆品嘗,乾隆唱過之後,很是喜歡,因其不沾筷,不沾盤,不沾牙,賜名「三不沾」,也讓人記錄下三不沾的做法,自此,三不沾傳入皇宮,成為御用美食。
  • 同和居創新綠色三不沾
    張汀「三不沾」是老字號同和居的鎮店名菜,這道菜以雞蛋黃、糖和綠豆粉為原料,攪拌後倒入熱油鍋炒制,邊炒、邊攪、邊放油,手不離鍋,勺不離火,經過三百多次的攪炒,直至狀如凝脂,形如滿月,出鍋時色澤金黃,香味撲鼻。
  • 叫「三不沾」的安陽名菜,到底有多好吃,為何乾隆念念不忘
    好久不見,各位觀眾朋友們,今天小編我要給大家帶來一種叫「三不沾」的安陽名菜,別名也叫「桂花蛋」。它的創始者到如今早已不可考查。相傳在清朝乾隆皇帝南下時曾路過漳德府。當地官員上供御膳,其中就包括了「三不沾」。乾隆嘗完這道菜後,立刻叫人把這道菜的做法記錄下來。
  • 宮廷名菜盤點:揭秘美味的奢侈
    宮廷一詞對普通人來說,總是具有幾分神秘的色彩。我們都知道,凡是和宮廷兩個字搭上邊的,便幾乎等同於特殊和高貴。在古代,什麼宮廷貢品,宮廷御用藥方,宮廷御賜之物都是全國範圍內最頂級的東西。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幾道宮廷美食,領略一下貴人們的吃喝之道。
  • 這是一道以豆腐為主食材的經典魯菜,也是你看完就會做的宮廷名菜
    這是一道以豆腐為主食材的經典魯菜,也是你看完就會做的宮廷名菜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除了歷史悠久之外我國的美食也是相當的豐富。根據地理、習俗、氣候、特產等方面的不同,我國每個地方的風味也都多少存在些差異。
  • 遼寧名菜「鍋包肉」:由民間走進宮廷(圖)
    遼寧名菜「鍋包肉」:由民間走進宮廷(圖)   風靡全國的一道遼寧名菜「鍋包肉」,在遼瀋地區以及東北各地,無論是鄉間小飯館、還是星級大酒店,這道菜都是人們特別喜愛吃的。
  • 民間小吃桂花蛋,乾隆親嘗後成宮中名菜,另改名叫做「三不沾」
    民間小吃桂花蛋,乾隆親嘗後成宮中名菜,另改名叫做「三不沾」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有幾千年的底蘊。並且中國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習俗,就拿南北人平常吃的主食來說。北方人喜歡吃麵,而南方人喜歡吃米。並且每個地域都產生了非常多的美食。
  • 老北京,砂鍋居三不沾
    這個店兒是乾隆六年正式開張的,其實之前都有,他是賣砂鍋白肉的,過去皇家祭天剩下的那個豬肉,基本上處理到這兒,讓他自個吃也吃不了嘛,然後就拿出來賣。菜越做越好,還有經營魯菜,最後開了一個飯莊,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砂鍋居,這就是俗稱,以前人家叫合順居,是有正式字號的,也是北京的八大居之一。
  • 同和居早年只是個小飯鋪,如何做出了名動京城「三不沾」?
    據說「三不沾」本就是宮廷御膳房研製的菜品,直到袁祥福入了同和居的後廚,才算第一次將這一佳餚傳入了民間。不過筆者在《舊京人物與風情》一書中,看到一則曾經在著名飯莊承華園學徒的孫洪權先生寫的回憶錄,內中提及「三不沾」,別有一種說法。
  • 「鍋塌豆腐」——乾隆年間宮廷名菜,抵抗不了的軟嫩酥香!
    它起源於明代山東的它,憑藉著軟嫩酥香的口感和鹹鮮微甜的味道到了清朝乾隆年代瞬間榮升為了宮廷名菜!它就是魯菜菜系裡面的一道最為經典的特色美食——「鍋塌豆腐」啦!有朋友可能會問「鍋塌」是啥意思呢?它其實是代表著滷菜獨有的一種烹調方法。將食材裹上蛋液和澱粉之後先煎的表面酥脆,隨後再用水或者高湯煨軟,兩種烹調技法混合使用即稱之為「鍋塌」。
  • 傳統工藝精工細作 不沾鍋不沾勺不沾牙 乾隆超愛的三不沾是什麼?
    耳邊迴響著服務員報出的菜名:三不沾。細看著金黃色的一坨,質地有些像是西餐的布丁,也有點像雞蛋羹。趕緊順著「三不沾」外沿舀起一小勺放進嘴裡,舌尖首先感覺到濃濃的蛋香,蛋香後面藏著濃鬱的甜,這種甜帶著絲滑,入口即化,非常圓潤,從舌尖一直延伸到我的胃。整個人好像都要融化在這有點難以琢磨的美味中,很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北京有名的300年老字號,鎮店名菜砂鍋白肉,肉薄如紙吃著過癮
    北京有名的300年老字號,鎮店名菜砂鍋白肉,肉薄如紙吃著過癮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帶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像長城、天壇、故宮等都是享譽世界的名勝古蹟,而在北京也有很多特色美食是歷史悠久的,就拿驢打滾和豌豆黃來說,在以前可是宮廷御宴小吃,深受慈谿太后的喜歡
  • 18道宮廷失傳名菜現身廣東惠州 道道有故事
    裙邊宴宮廷18道菜其中的一道,名為「金剛掌八方」。 康孝娟 攝  中新網惠州8月22日電(記者 康孝娟)失傳的清朝宮廷家宴——裙邊宴18道菜近日在廣東惠州重現,因歷史傳承和佳餚美味,在當地受到青睞。22日,記者來到位於惠州三環路的梅花廚藥膳餐廳,聽老闆鄭緒彬講述恢復這18道古方名菜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乾隆皇帝都愛吃的「三不沾」
    三不沾,又叫桂花蛋(食材中沒有桂花,不知為何叫桂花蛋),豫菜傳統名菜之一。用蛋黃、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制。色澤金黃,味道甜美。乾隆皇帝賜名「三不粘」,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三不沾 圖片來自網絡民間傳說 清朝乾隆年間,
  • 同和居早年間只是個小飯鋪,民國初年「三不沾」名震天下,妙在哪?
    據說「三不沾」本就是宮廷御膳房研製的菜品,直到袁祥福入了同和居的後廚,才算第一次將這一佳餚傳入了民間。不過筆者在《舊京人物與風情》一書中,看到一則曾經在著名飯莊承華園學徒的孫洪權先生寫的回憶錄,內中提及「三不沾」,別有一種說法。
  • 三不沾的做法 三不沾怎麼做
    三不沾怎麼做  食材:  雞蛋5個、白糖100克、澱粉200克、豬油適量  三不沾的做法:  1、雞蛋蛋黃和蛋清分離,蛋黃中加入白糖,攪拌均勻;  2、碗中加澱粉,再倒入水,攪拌均勻,再把水澱粉倒入裝有蛋黃的大碗中,
  • 中國宮廷十大名菜 看看老佛爺慈禧古時候喜歡吃啥
    民以食為天,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們每一天的奔波都離不開「吃」這個字,中國歷史悠久,菜文化也傳承了幾千年,這些名菜大都有它各自發展的歷史,不僅體現了精湛的傳統技藝,還有種種優美動人的傳說或典故,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今日小編就盤點古代宮廷十道名菜,來看看老佛爺慈禧都喜歡吃啥。1.佛跳牆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當地名菜,屬閩菜系。
  • 三不沾鬆散不成團?看魯菜大廚如何操作,光滑圓潤不緊不散有訣竅
    廚師的最高境界莫過於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動人的餐品,三不沾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三不沾是一道源於河南安陽的地方特色名菜,由於種種原因現歸屬於魯菜菜系。成菜菜品色澤金黃,形態圓潤,口感沙甜,是唯一一道入選滿漢全席的河南甜點!因其成菜不沾碗碟、不沾筷箸、不沾唇齒,故得名三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