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夏季是吃海鮮的季節,其實不然,冬季的海鮮因水涼,經過夏季的繁殖期後,肉質變得緊實細膩,味道更加鮮美。此時,雖然眾多漁船因氣候原因減少出海,市面上地產海魚減少,但品種豐富的大連海鮮依然能讓市民吃到爽。大連冬季有哪些海鮮?怎麼吃?昨日,記者來到本市玉華市場進行了一番探尋,並通過網絡紅人「海鮮哥」講述,領略了一番海鮮如何吃才更美味。
嘎巴蝦
靠海吃海的大連人對種類多、鮮活的小海鮮特別情有獨鍾,再就著小酒,簡直賽過活神仙。被大連人稱作嘎巴蝦的鼓蝦,開始大量上市,因其經濟實惠,火爆程度完全趕超蝦爬子。玉華市場裡,每個海鮮攤幾乎都在銷售活蹦亂跳的嘎巴蝦,平均每斤15元,也有用調料醃製好的,每斤20元。今年,嘎巴蝦的整體品質都還不錯,同比價格平穩。身體呈淡紅色的小嘎巴蝦數量較多,個頭大的「花腰」卻極少。郝增在介紹說,大連海域的嘎巴蝦全部是野生的,在小漁船捕魚時跟魚蝦蟹一起撈上來,數量不多,極受大連人的喜愛。「嘎巴蝦最好吃還是在冬天,夏天氣溫高不好存活。 」郝增在認為,「花腰」肉質相對緊實,別看紅色的嘎巴蝦個頭小,但細嫩鮮溜更好吃,辣炒遠不及生拌的新鮮口感。
怎麼吃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有不同的生拌方法,銷售海鮮近10年的郝增在生拌嘎巴蝦有自己的一絕。選擇鮮活的嘎巴蝦洗淨,加入切成絲的蔥、姜、麻油、辣椒段、生抽、醋精、白糖、鹽、白酒,醃製10分鐘以上就可吃了,因為紅色嘎巴蝦個頭小肉質軟,所以入味快,口感鮮、辣、酸,回味無窮,而「花腰」入味慢,生拌需醃製20分鐘以上。
黃海膽
價格:四兩重的55元一斤天冷水涼最肥美但不便宜
眼下,是海膽最肥美的季節。記者看到,玉華市場的海膽個頭大,每個基本在半斤以上,身體呈現淡紅褐色。據了解,目前大連市面上有兩種海膽交替上市,當下冬季主打黃海膽,海膽黃肥美,卵黃細膩香滑,入口即化。而紫海膽外殼顏色偏黑,海膽黃呈金黃色,每年6月份開始逐漸上市,一直賣到10月份,與黃海膽營養價值沒什麼差別。另外,記者還在市場見到了大連海域的馬糞海膽,個頭小圓溜溜的,刺短,味道鮮美,不過由於是純野生的,市場上數量極少。
海膽好吃,但價格相對高端不太親民,郝增在介紹說,今年海膽的整體價格偏高,四兩重的 55元一斤,半斤重的60~70元不等,去年平均價格在45~50元之間。「可能是產量越來越少造成的。 」
怎麼吃
郝增在告訴記者,挑選海膽方法很簡單,黃海膽的刺要越粗越好,刺的根部越粗海膽黃越肥。活的海膽每一根刺是根根立起來的,放置一會兒會微微擺動,說明很新鮮,如果海膽拿在手裡身上的刺就倒下來了,也不蠕動,說明海膽是死的或者不新鮮了。自己開海膽很簡單,剪掉長刺,把剪刀插進海膽帶小孔的頂端,緊貼頂端慢慢剪開一圈,把上面部分的殼挑掉,不會破壞海膽黃的形狀,食用時要避開黑褐色的內臟。
海蠣子肉
價格:每斤30元左右本地產的居多肥得不像話
冬天不吃海蠣子簡直不叫過冬,經常逛海鮮市場的市民會發現,幾乎處處都能看到嫻熟挖著海蠣子的攤主身影。大連海鮮商販挖海蠣子的手法特別嫻熟,用小刀等工具輕輕一挑,打開蠣殼,一塊完整飽滿的海蠣子肉呈現出來。玉華市場一位女攤主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摳海蠣子經驗,挑開蠣殼時猛一用力,很容易被尖銳的殼扎到手,蠣肉還容易殘留碎殼。
今年海蠣子肉的價格並不美麗。郝增在說,由於今年金州杏樹屯、莊河、長海縣部分產區出現大批海蠣子死亡的情況,導致終端零售市場蠣肉價格大幅上漲,每斤在30元左右,同比漲幅達10%。「市場銷售的主要是大連本地產的,尚沒有競爭對手,隨後山東等地的海蠣子進入大連市場,有可能會撼動整體價格。 」郝增在說。
怎麼吃
記者發現,市場上有一大一小兩種蠣肉,大個頭的海蠣子大部分來自長海縣等養殖區,小海蠣子為純野生,是從礁石上鑿出來的。兩種口感差不多,大蠣肉適合做成炸蠣黃,小海蠣子包包子很鮮美。
蝦怪
價格:大個的每斤60元左右敲殼聲此起彼伏成為一景
冬季大連的大個頭蝦怪如約而至,商販敲擊外殼,裡面的蝦怪脫殼而出,敲擊聲此起彼伏,成為市場裡獨有的一景。「大連人就好這一口,市場也隨之起來了。 」郝增在說,蝦怪不是蝦也不是怪物,是一種寄居蟹,很多人乍眼一看會退避三舍,但卻讓懂行的吃貨欲罷不能。這種寄居蟹寄居在海螺殼內,一旦受到驚嚇馬上就會縮回殼內,帶殼的蝦怪千萬不能生拉硬拽,不然會把肚子扯掉。
怎麼吃
「蝦怪肉不多,大鉗子和肚子部分可以吃,對於吃哪部分,還真有些分歧。 」郝增在說,有的人堅決不碰肚子,覺得裡面都是內臟太髒了,吃不慣,只吃鉗子,但有的人認為「精華」就是柔軟的肚子,特別香。我國沿海地區幾乎都有蝦怪生存,在大連,蝦怪一直供不應求。
蜆子
價格:花蜆子2斤15元頂替活魚冬季市場唱主角
「因為大部分蜆子生長在養殖戶承包的灘涂上,每年產量較為穩定,市場供應一直很穩定。 」郝增在說,經過夏秋養殖季節,冬季水涼,貝類又肥又鮮,由於受到低溫和大風等氣候因素影響,漁船出海數量減少,地產海鮮捕撈量銳減,大連市場上銷售的活魚種類和數量相對減少,貝類這時就成了主角。記者看到,花蜆子最便宜2斤15元,白蜆子每斤15~25元,朝鮮文貝和丹東黃蜆子每斤20元左右,莊河蛤叉最貴每斤35元。價格同比穩定,未有波動。
怎麼吃
不同的蜆子吃法也不一樣,郝增在介紹,貝類保持原有鮮味的做法就是蒸煮。作為莊河的特產蛤叉,產量較少,最著名的吃法是和玉米面做成的叉子一起做成湯或炒著吃,溜鮮。 「蛤叉特別適合煮湯,文貝、黃蜆子、白蜆子水分多,適合蒸煮。 」郝增在說,花蜆子因為含水量少,辣炒口感更嘉,但白蜆子等水分多的貝類就不適合了,反而破壞原有的鮮味。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肖崟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