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泉州不知道,泉州的名小吃實在是太多,本期,走南闖北的大桔就帶大家走進福建泉州,了解一下泉州名小吃之一——土筍凍。
泉州,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世界宗教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人們悠閒漫步在古街巷屋簷下、仍能靜聽開元寺鐘聲的千年古城。
趕場不屬於泉州,她需要你停下來,就算每日只是看雲,也會心寧靜,內心安穩。
在這裡小吃遍地都吃,傍晚時分,大家都在悠閒的邊吃邊逛,這種生活狀態,是多少人羨慕的啊。
1、土筍凍?人間美味也。
土筍凍?什麼東西?是一種筍嗎?前幾天有朋友來找大桔玩,在曾厝垵桔桔推薦了土筍凍,朋友吃得開心,但知道了土筍,還是被嚇了一跳呢。哈哈
外表晶瑩剔透,如果凍般清涼可口,澆上醋、醬油、芥末等獨具閩南風味的調料,咬一口,爽滑彈牙,這是充滿夏天的味道。
土筍又名塗筍,據《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於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土筍凍,起源於福建泉州沿海,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
相傳發明人是民族英雄鄭成功。 它含有膠質,主要原料是一種蠕蟲,沒錯,是蟲蟲~
這種可愛的蟲蟲屬於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長z/' 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食用時配上好醬油、永春陳醋、蒜蓉。非常養生,儘管長相不盡人意,但它的營養價值不容忽略。可口革囊星蟲富含滿滿的膠原蛋白,不僅美容養顏,還具有滋陰、補腎、去火的食療作用,被譽為「動物人參」。
如果在吃土筍凍之前見到了它的真身,大抵是吃不下的。
原始土筍凍的做法很麻煩,耗時耗力。明清時期,需要先將它洗淨,剁碎,加豬肉,進行長時間的熬煮,待到它內裡富含的膠質在湯水中自然冷卻,凝固成凍狀,便做成了。
現在就簡略了許多,無須剁碎,也不加豬肉,洗淨去內臟熬煮就好了。為了節省熬煮的時間,許多街邊小吃攤則會添加食用明膠來提高製作效率,味道自然大打折扣。
但是今天我們來到的這家店,可真是不一般。
2、正宗老味道,必來「珍豪呷」
夜晚,漫步在泉州老城區,很容易被這裡的建築感染,老老的簷角高聳,應該是閩南特有的文化肌理。鯉城區南俊路,我們找到了這間別有「閩南味」的餐廳。在這家名為「珍豪呷」的餐廳前,掛著一幅對聯「兩百年老範志,繼輝煌珍豪呷」。正當我們沉醉其特色裡,店主探出頭熱情招呼:「天氣熱,進來坐坐,喝杯芒果爽。」
「珍豪呷」店面積只有18平方米,除了小吃,還展現一些閩南特色的工藝品。處處彰顯了個人的創意,也是為了宣傳泉州文化,店內電視裡,正在介紹「珍豪呷」「海內外有三千多萬的泉籍鄉親華僑,他們下南洋闖關東,走遍各地,可是他們的根都在泉州。這是千年古城,文化底蘊在這邊。」
「珍豪呷」鎮店之寶—芒果爽和安海土筍凍
保持傳統的製作工藝,保證原汁原味的古早味。柴火熬煮的土筍凍入口回甘有嚼勁,這也讓無數饕餮者為之流連忘返。大桔覺得:「這家的土筍凍很好吃,非常的Q,很有膠質,口感非常好。這裡的裝潢也很特別,很多泉州特色的東西,老闆很熱情,味道也很好。」
店裡的特色還有魚蛋和芒果爽,因為之前吃飽了牛肉和四果湯,除了土筍凍,其餘這倆實在是吃不下了。
南人有一首用閩南語唱的名叫《哇,土筍凍》的歌曲,歌中唱道:「土筍凍呀土筍凍,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腳(底)下,籠(全)都真稀罕,獨獨咱家鄉出這項。」「酸醋芥末芫荽香,雞鴨魚肉阮(我)都無稀罕,特別愛咱家鄉土筍凍,哇,哇,想做土筍凍。」
在這裡,古樸美麗的民居、縱橫交錯的老街古巷、淳樸善良的居民······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畫作。
煙火裡穿行,風月也可伴身側。
下一站打卡四果湯哦,快來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