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福建的美食,這個美食響徹大江南北,但是總有人對它有種誤解,它就是土筍凍。我在外地上學的時候,有同學總是會問我土筍凍好不好吃,我當然是回答好吃,然後將土筍凍的材料告訴他們,他們就此對它沒有了其他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土筍凍。
土筍凍,晶瑩剔透,爽口彈牙,像果凍一樣的口感,再配上土筍,口感清淡鮮美。你還可以往裡面搭配醋、醬油、芥末等等調味品,越說口水越往下掉。但是話說回來,土筍不是筍類,而是一種蟲子,它的學名叫做可口革囊星蟲,我們一般叫它土筍,它是長在海灘上的沙蟲,在福建沿海地區以及浙江沿海部分地區的沿海灘涂都有。它被譽為「動物人參」,因為它具有滋陰、補腎、去火的食療作用。
關於土筍凍的來歷,各有不同。有人說是戚繼光發明的,有人說是鄭成功發明的。先說戚繼光,戚繼光帶兵到安海抗倭的時候,糧食緊缺,將士們都餓著肚子,嚴重的影響了士兵的士氣和身體狀態。於是戚繼光派人到海邊捕捉一種叫海蚯蚓的蠕蟲來吃,也就是土筍。某次,戚繼光是最後一名用餐,然後發現海蚯蚓的湯凝結成凍,但是他也沒想太多,就直接挖起來吃,吃完一口然後覺得味道還不錯,甚至比湯還好喝,於是土筍凍就此誕生,廚廚師就將土筍的做法,將湯改為凍。
然後還有一個版本就是鄭成功了,說法也是大同小異。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時候,途徑泉州地帶,因為糧草不足所以還是派人去挖海蚯蚓,將挖來的海蚯蚓煮成湯,然後一次遲吃飯,就發現海蚯蚓湯變成海蚯蚓凍,有人說要幫鄭成功熱一下湯,結果被鄭成功拒絕了,覺得太麻煩了,還是直接吃吧。吃了一口發現凍比湯好喝,於是土筍凍也就被發明了出來。
其實究竟是誰發明出來的,一直也沒個結論,但我認為,現在有的吃就可以了,也沒有必要糾結那麼多,反正這兩名將士都是英雄,不管怎麼樣,都是要對他抱有一定的尊敬。
有關土筍凍的製作,其實也很麻煩。先將土筍挖出來,再將它泡在水中讓吐乾淨雜物和泥沙,再鋪到石板上碾壓破肚,然后土筍就會從黑色變成白色。接下來就是將變白的土筍凍拿來清洗,將破肚殘留的內臟和汙漬全部洗乾淨,然後倒入沸水熬煮,這個過程要進行兩次,才能使土筍凍變得晶瑩剔透,最後熬煮成功後,將它放在一旁冷卻,就變成土筍凍了。
土筍凍深受閩南人的喜愛,甚至還有一首歌就是唱它的,「土筍凍呀土筍凍,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腳(底)下,籠(全)都真稀罕,獨獨咱家鄉出這項……酸醋芥末芫菜香,雞鴨魚肉阮(我)都無稀罕,特別愛咱家鄉土筍凍,哇,哇,想做土筍凍」,所以來到福建一定要嘗一嘗土筍凍,只要撐過心理的排斥感,你就會挖掘到一樣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