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陳小芳 馬俊傑 文/圖
本報訊 在莆田當地的宴席上,「土筍凍」作為冷盤必不可少,已經成為了莆仙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土筍凍採用的原料是來自灘涂的星蟲,經過熬煮冷卻後,湯汁凝結成一塊塊晶瑩剔透的水晶體,星蟲在晶體中清晰可見。今天,記者帶您走進涵江區三江口鎮,探究美味的哆頭土筍凍。
配料簡單只用鹽和味精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涵江區三江口鎮哆中村,村民鄭愛容展示了土筍凍的製作過程。據介紹,土筍凍又稱土丘凍,原料是海底的土丘,學名為星蟲,「購買土丘時,要是本地的、活的,一斤大概30多元。」
清洗時,用剪刀將星蟲的肚子剪開,或用石墩反覆碾壓,將土丘的內臟及海泥擠出,而後用水搓洗三遍。鄭愛容說,土丘要洗到內臟全無為止,要不食用時會有苦味。清洗完畢後,將土丘倒入開水中熬煮,加入適當的鹽和味精,水一開立即撈出,整個過程大概只需3分鐘。土丘出鍋後,開水變成渾濁的濃汁。隨後將土丘倒入竹籃內,用粗竹篾篩反覆摩擦,使其表皮蛻去,露出白嫩的細肉。
被蛻去的皮殘留在濃汁中,因其本身含有膠質,可以使濃汁凝固。鄭愛容將濃汁分舀在小碗內,再往裡加入數條土丘。如果放入冰箱,凝固需3個小時左右;自然凝固則需要一晚上。凝結成晶瑩的圓扁體後,從碗裡拿出來便成為土筍凍。鄭愛容告訴記者,土筍凍不能太透明,晶體軟軟的,但要有彈性。記者現場品嘗了一塊,入口即化,星蟲嚼勁十足。
涼而不寒具有藥用價值
鄭愛容說,買回家的土筍凍一般只能在冰箱內保存兩天。如果放在室外,夏天只要幾分鐘就化了。現在,鄭愛容每天凌晨4點就要起床,製作數百塊土筍凍,除預訂的外,其他的便拿到市場上叫賣。「逢年過節,莆田人都要吃土筍凍。」鄭愛容說,年底時每天銷售的土筍凍可以達到上萬塊,往往供不應求。
據了解,土筍凍十分清涼,許多人喜歡在夏天食用。涼而不寒,老人小孩也可多吃。鄭愛容說,土筍凍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喉嚨疼痛時,吃下土筍凍,症狀可以明顯好轉。
據鄭愛容介紹,哆中村以前叫哆頭村,所以這兒的土筍凍俗稱哆頭土筍凍。後來因為行政村分化,哆頭村便分成了好幾個村。據了解,從哆頭灘涂出現開始,哆頭人就做起了土筍凍,世代相傳,歷經上百年。38歲的鄭愛容從父親手中接過土筍凍的製作經營,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
製作小竅門
1.星蟲用剪刀剪開,擠出內臟和海泥,清洗三遍;
2.倒入開水中煮3分鐘,加入鹽和味精,出鍋後脫皮;
3.濃汁倒入小碟內,放入星蟲,放在冰箱中凝固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