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親朋好友來廈門玩,我向他們推薦的美食中必然包括白灼章魚和土筍凍。不僅因為它們是非常有當地特色的美食代表,而且口感冰爽脆嫩,吃過的人幾乎都會愛上。
位於松柏嶼後南裡的銘聚章魚土筍凍,二十六年的社區老店,門臉不大,樸實無華,但老街坊們卻不會錯過,來來往往好幾撥,歸家途中,駐足幾分鐘買上幾兩章魚、土筍凍,晚飯添道菜或者下酒小酌。
這是一家以章魚、土筍凍為主打產品的街坊小店,當然還有一些小食(亦可稱為「下酒菜」),比如血蚶、牛肉、海蜇皮等等。老闆娘王姐正在店中忙碌,將章魚、土筍凍剪成小塊,裝盒,撒上蕪荽、蘿蔔酸,放入蘸料包,用塑膠袋打包好遞給顧客。
我們七七八八地點菜,一會兒就擺滿了一整桌。
白灼章魚,是廈門獨有的美食,白灼最能體現章魚的原味與鮮甜。製作白灼章魚的工序很多,也都有各自的講究。首先,做為原料的章魚必須新鮮,冷凍的章魚是不能白灼的,否則口感爛糊無法下咽。其次,磨章魚也是一道絕不可偷工減料地工序,好吃的章魚一定要用手揉搓,只有足夠的良心與耐心,才會有真正爽脆的口感。
白灼章魚的火候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經歷「冰火兩重天」的考驗,才能成就清脆彈牙的美味。炎炎夏日,正是食用白灼章魚的最佳時機,搭配芫荽、蘿蔔酸,再蘸點蒜蓉醬油醋,那滋味無可比擬。
如果看見章魚頭裡有這種形似大米一樣的東東,那你可算是撞上好運啦!那是章魚的卵,營養豐富,是人類大腦和骨髓的良好補充劑、滋長劑,可遇不可求。咬在嘴裡「咯吱咯吱」的,味道更加鮮美。
「土筍凍呀土筍凍,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腳(底)下,籠(全)都真稀罕,獨獨咱家鄉出這項。」就像這首閩南歌謠裡所唱的,土筍凍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美食,其原料竟然是學名為「可口革囊星蟲」的蠕蟲。
其實不必害怕,土筍生長於海濱,高蛋白,富含膠質,土筍凍正是由蟲體自身的膠質冷凝而成,所以我更願意稱之為「海鮮果凍」。晶瑩剔透,肉清甘美,有嚼頭,令人慾罷不能。
碗裝的土筍湯,搭配少許蘿蔔酸、芫荽,拌入芥末花生醬、醬油蒜蓉醋,吃起來就更過癮了。
小時候我對醃血蚶是排斥的,總覺得血淋淋的,好可怕,但長大後,突然有一天味蕾被打開了,用手把蚶殼掰開,送到嘴邊,連肉帶汁一起吸食吞咽下去,真是鮮到沒朋友呢!
滷牛肉,紮實耐嚼。
大腸卷皮蛋,風味獨具。
凍豬皮,清涼軟滑。
涼拌海蜇皮,又松又脆。
涼拌海草,香脆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