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原生家庭」,修補性格缺陷?|一周書單

2020-12-17 新京報書評周刊

「一周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來自兩位心理學家的合作作品《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原生家庭」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個概念,心理學界在分析人的性格特徵和行為模式時,常常會將分析對象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聯繫在一起。而對於那些原生家庭並不完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難免的)的人來說,如何去應對已經發生的困境,進而去修補性格的缺陷和行為的失控?這是此書的建設性意義所在。

此外,本周書單從社科、文化、兒童等類別選擇了6本好書為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鑑。

本期主持|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部

主打

《原生家庭:

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美)蘇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

譯者:黃姝 王婷

版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8年5月

「原生家庭」是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一個概念,心理學家或心理醫生在分析人的性格特徵、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時,常常會將分析對象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聯繫在一起,包括家庭的經濟狀況、生活條件、特殊經歷,而尤為重要的是父母(或其他撫養人)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方式。許多人的性格缺陷,包括懦弱、自卑、偏執、分裂、暴躁、聖母病、交際障礙等等,如果追溯童年經歷,都可以從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本書的兩位作者,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她曾在美國廣播公司主持談話節目長達6年,而克雷格·巴克曾為美國眾多報刊撰文,探討人類行為問題,兩人合著過多部心理學著作。此書從眾多心理治療案例出發,探討性格缺陷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問題,書中指出,童年的傷害往往會留下深遠影響,許多人成年後會將來自至親的傷害合理化,並且進行自責,進而造成性格上的某種缺陷,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那些深受原生家庭傷害的人走出童年陰影,釋放內心的力量,解放隱藏的自我,從而修補自身的性格缺陷。(徐偉)

小說

《渺小的偉大》

作者:(美)朱迪·皮考特

譯者:歐睿智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6月

手術室走廊已經成為大量美國小說走向讀者的通途,這裡迴蕩著不可抗拒的命運挫折,冰冷的醫學宣判,壓抑情感的爆發點以及非虛構的生活經驗。這類小說很容易引起讀者共情,但也要求作者描寫足夠精確。朱迪·皮考特是一位精確的作家,在《渺小的偉大》中,她迅速將讀者吸引到醫院產科中,通過妊娠期糖尿病、硬膜外麻醉器等醫學術語和對分娩護士工作流程的精確描寫讓人進入這個情景。而且,小說的故事沒有停滯在醫院裡,黑人護士魯斯遭遇了種族歧視,一位白人男士拒絕讓黑人擔任剛出生的孩子的護工,而當糟糕的後果發生後,魯斯遭到了指控。

在描述美國的種族問題時,朱迪·皮考特的風格依然精確,她捕捉到了大量與種族主義相關的文化符號,包括特克文在手臂上的聯邦旗,號稱「無形帝國」的3K黨組織,齊克隆B(用於殺害猶太人的神經性毒素)等等。為了完成《渺小的偉大》,皮考特做了大量調查,不過對於文學而言,過度的精確可能反是一種損害。美國評論家認為,皮考特像列清單一樣寫出了種族主義的一切,卻沒有克服小說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但作為國內讀者,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這本小說,更切身地了解美國的種族問題。(宮照華)

社科

《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

作者:(美)埃裡克·R.沃爾夫

譯者:賈士蘅

版本:後浪|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8年8月

本書選取人類漫長歷史上的1400年為時間節點,考察在這一參照點上,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巨大變化以及不同文化的不同回應方式。彼時,歐洲作為經濟與文化巨大變革的聚集地迅速崛起,而世界其他地方的族群也在逐步被捲入到這一全球性的變化之中。

全書圍繞著生產力帶來的變革,以歐洲的擴張為主線,用親屬關係、附屬納貢和資本主義三種不同的生產方式為暗線,探究到底是怎樣的不同造成了當今世界的生產力格局。難能可貴的是,本書給予生產力、生產方式變革中的「先進者」與「落後者」以相同的關注,用傾注了人文關懷與專業精神的筆觸,再現了世界上不同人群在遭遇殖民時代、工業革命、全球化等巨變時所經歷的不同變化。本書作者埃裡克·沃爾夫是著名的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他的跨學科背景為他的研究注入了人類學、社會學與政治學兼具的視野。沃爾夫深受馬克思理論的影響,他在書中試圖理解世界格局的變化時,對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的複雜關係的思考,即是以馬克思理論為線索進行的剖析。(張婷)

經濟

《韓國式資本主義》

作者:(韓)張夏成

譯者:邢麗菊 許萌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6月

收入不平等、財富分配差距擴大,是世界範圍內眾多經濟體都長期面臨的一項挑戰,且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尤其嚴峻。這其中就包括韓國。與其他經濟體相比,韓國經濟不平等的水平居於高位,甚至還出現了一些韓國式困境,比如「市場競爭結構極度不公平」、「社會財富和經濟支持向財閥集中傾斜」。而經濟增長減緩,甚至出現停滯,使情況加速複雜化。於是,人們懷戀起了「樸正熙時代」(1961-1979),昔日韓國正作為「亞洲四小龍」實現轟動一時經濟增長奇蹟。

然而,韓國經濟學家張夏成卻對此持反思態度。他認為,當下韓國的經濟發展亟須改變經濟不平等,而這絕不意味著要懷念或回到政府高度幹預經濟生產、統領一切的「樸正熙時代」。張夏成本人在韓國經濟改革中的影響舉足輕重,1990年至今執教於韓國高麗大學,曾擔任韓國金融學會會長、「經濟改革年代管理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他通過辨別韓國與歐美國家的不同,一方面不同意將韓國經濟問題歸因於「新自由主義」,另一方面也倡導政府在再分配等領域的必要性,歸根結底是主張要超越韓國語境下的左右之爭而創造出正義的、公平的市場化環境。(羅東)

文化

《肉食者不鄙》

作者:汪曾祺

版本:楚塵文化 2018年6月

關於美食的書很多,汪曾祺寫的書也很多,但汪曾祺寫的、專門的美食寶典則僅此一本。汪曾祺有關吃吃喝喝的文字,全在《肉食者不鄙》裡了。其中既有汪曾祺一生的美食體驗、吃喝歷史、飲食趣聞,還有汪氏獨有的對於美食文化的精闢理解。

汪曾祺愛觀察,也喜歡琢磨,任何平平淡淡的事情經他一寫,就充滿了趣味。美食在他的筆下,尤其使人獲得非同一般的美學感受。比如簡簡單單的乳腐肉:「我所做乳腐肉乃以意為之。豬肋肉一塊,煮至六七成熟,撈出,俟冷,切大片,每片須帶肉皮,肥瘦肉,用煮肉原湯入鍋,紅乳腐碾爛,加冰糖、黃酒,小火燜。乳腐肉嫩如豆腐,顏色紅亮,下飯最宜。湯汁可蘸銀絲卷。」

汪曾祺在這些小小的文章裡為吃貨們發出了鄭重的宣言:「吃東西也是文化!」(楊司奇)

兒童

《為孩子解讀〈西遊記〉》

作者:李天飛

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18年5月

《西遊記》的文化影響力不用多說,一代代的中國孩子都在孫悟空的陪伴下度過了童年。但是,面對這部充滿想像力的文學名著,孩子們也會提出一些問題:為什麼孫悟空會筋鬥雲,卻不能背著唐僧飛到西天?為什麼要給孫悟空戴緊箍咒?孫悟空打仗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定身法或隱身術?……大人很容易就會被這樣的問題問住,甚至覺得它們無聊。可是,在青年學者、《西遊記》研究者李天飛看來,這些看似稀奇古怪的問題背後可能有許許多多的內容,非常值得研究。

《為孩子解讀〈西遊記〉》就從小讀者最關心、最感興趣的問題出發,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做出專業認真的解答。李天飛的解讀,建立在紮實的文獻考據基礎之上,並非常規的「閱讀理解」可比,甚至有悖於不少成人讀者根深蒂固的「常識」,比如《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書中的描寫是否都是「對」的?但讀過之後,會對《西遊記》的故事乃至中國傳統文學有豐富而清醒的認識,從文學閱讀中獲得真正的智性愉悅。(李妍)

微信公眾號ID : ibookreview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賈探春的成長,就是超越她的原生家庭
    探春能在姐妹裡面脫穎而出,離不開她的成長,超越她的原生家庭。探春的母親趙姨娘,原是一個丫環,後來被寶玉的爸爸賈政收房,做了妾,生了探春和弟弟賈環。在賈府這個大家族裡,由妾生的探春和弟弟賈環都是庶出,地位非常低。
  • 《完美關係》:佟麗婭、黃軒、田依桐攜手探尋超越原生家庭之路
    原生家庭留給兒女的痛,一天天撕裂著他們的心,如何跳出原生家庭傷害帶來的後遺症,逃離魔坑,走出原生家庭的深潭,與原生家庭和解,探尋一條超越原生家庭之路成為當下許多受原生家庭所累的人的人生必修課。01找尋與原生家庭合理的界限《如何建立合理的家庭界限》一書中寫道:每個家庭裡都有不同的「部門」,這些部門體現了家庭成員的不同身份、角色、職責。
  • 修復愛情的第一步: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今天我就想來跟大家聊聊"原生家庭",其實,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很熟悉,又很陌生,熟悉的是,它離我們很近,一出生,我們便生活在原生家庭中;可是又陌生,是因為,我們從未真正了解過原生家庭。也許在我這兒諮詢過的小夥伴都知道,在諮詢正式之前,我都會先詢問你們的原生家庭,幸福或者不幸福,父母關係如何,父母的脾氣性格是怎樣的,甚至我會問到,父母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 豆瓣8.8日劇《凪的新生活》:原生家庭讓他們相愛又註定分離
    :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對於原生家庭的理論闡釋,來分析劇中男女主角的行為模式。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提到: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這些父母對於「空巢症候群」(孩子離家後父母不可避免要經歷的一種失落感)有種病態的恐懼。
  • 《原生家庭》:一個人的命運十字
    蘇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清晰地剖析當今世界問題家庭存在的現狀,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該書豆瓣評分8.2,在2018年的社科-紀實類書籍中排名第五。對於面臨原生家庭困擾,渴望卻無法逃離怪圈的人群而言,是值得探尋的教程。
  • 容易貪戀情緒價值的女子更容易遭遇渣男:原生家庭重男輕女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為什麼在原生家庭中越不被重視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努力,自尊心越強,因為她們終其一生都是想要向不認可自己的父母證明她們的價值,以此獲得父母的認可。但是她們不明白,父母雖然給了我們生命,但是人生是自己的,父母是否認可其實誰都無力改變,唯有學會愛自己,才是感受幸福的唯一通道。因為快樂只能自己給,無法向別人要。
  • 一周書單|如何理解近年興起的「日本熱」?
    「一周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是李永晶的文集《分身:新日本論》。此外,本周書單從社科、文學選擇了4本好書為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鑑。因此,這個故事也具有超越膚色的普遍性。十二年的時間讓兩個人的婚姻陷入崩潰,他們之間的秘密空間和距離感從互相尊敬逐漸變成了猜忌與不滿,我們是否應該在愛情的最初就向對方坦承所有的秘密?距離美與距離感的界限又體現在哪裡?塔亞莉·瓊斯在《美國式婚姻》中成功地捕捉到了在責任與欲望中掙扎的靈魂。
  • 蘇明玉教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實現「都挺好」!
    小組中和帖子裡,都有無數網友在控訴「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傷害,樁樁件件,說起來都是血和淚。「原生家庭」這個詞兒走進千家萬戶,帶來了很多的啟示,也帶來了很多的束縛。心理學認為:「原生家庭」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的人格特質、人際交往的習慣、常有的負面情緒以及心理情結、心理障礙等,無不與「原生家庭」,有密切關係。
  • 從樊勝美、蘇明玉到房似錦,原生家庭的魔咒困住了多少人?
    然而這些精英標籤,卻和她本人實際相差甚遠:一身廉價服裝,住著死過人但房租便宜的兇宅,高跟鞋鞋跟掉了捨不得扔,修補好繼續穿。在剛開始,她賣房十分瘋狂,甚至有點不擇手段,不符常理,而後在後面的劇情中就交待了原因。
  •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愛自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
    她是不幸的,家庭帶給她的傷害,恐怕要用一生來彌補了。為什麼家會傷人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尚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中提到:因為父母自身的人格不正常,經濟狀況不好,文化程度低,厭惡上癮等原因,父母會把自己的憤怒、厭世、不滿、自我厭棄等,投射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軟弱可欺,不會還手,也無處可逃。
  • 原生家庭原因造成的情緒敏感,如何療愈自我?
    一切都要回到原生家庭尋找原因:孩子小時候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愛。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如此大。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情感聯結最緊密。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身上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如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願意著手改善就不算晚。
  • 原生家庭、滿足型記憶,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擇偶標準?
    原生家庭的氛圍(熱暴力、冷暴力、溺愛等)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性格形成,這段時期帶來的記憶令人印象最深刻、對人生的影響最大。:從小在家庭中被賦予過高的期望(例如,長子、獨子等),或得到了特殊的優待。這類人的人格不夠獨立,生活上強烈依賴於類家庭關係(戀愛關係、同居關係、家庭關係等),只有處於類家庭關係中,才會感到舒適和安全。這類人一旦進入戀愛關係,就像找到了人生歸宿,往往會忽視與朋友的相處,進入一種相對封閉狀態,淡化與外界的聯繫。 什麼是戀父情結?:就是渴望無條件呵護。
  • 牆面掉皮如何修補更好,牆面修補越快越好,千萬別拖延
    在家庭生活中,牆面掉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一修房屋快修牆面修補那麼牆面掉皮應該如何修補呢?在剷除後的牆體上應該先進行固化處理,然後再刷上一層界面劑,這兩個步驟都可以防止牆面受潮。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婚姻觀的影響竟然這樣大!
    如果此刻孤單不妨抬頭看看月亮很多人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很大。 可很少有人明白,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婚姻觀的影響,竟然這麼大。在坦然的愛裡長大的人很幸運,因為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所以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因為體會過真正的愛,也學會了如何去愛,所以很容易就往幸福的方向跑。如今人人都說,「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影響輸贏的,遠遠不止物質基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最大的影響,其實是 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 《以家人之名》: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了糖
    在缺乏溝通與理解,人際關係和情感習慣保持距離的當下,《以家人之名》描摹了一個「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的溫馨家庭,啟示我們要珍惜家人和幸福,用暖心的青春成長故事展現了生活的溫度,傳遞出超越血緣的人間真情與大愛。
  • 從聖經中雅各和約瑟的故事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束縛?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被提出後,一直受到很大的關注。原生家庭概念的提出本來是為了治癒個體的心理傷害,試圖從成長的家庭環境中尋找心靈受傷的病因,通過與家庭的互動和參與來治療心理異常,並緩解患者與家庭的關係。但是,原生家庭在後來的發展路徑中,普通民眾的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原生家庭對自己成年之後性格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而忽略了原生家庭的治療目的。
  • 原生家庭,可以決定出身,但是不要決定未來
    一說起「原生家庭」,可能就會有很多人有話要說,因為原生家庭不但決定著一個人的出身,很多時候還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那是因為孩子的性格的形成,習慣的培養等,無不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而大家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原生家庭的差異,就是未來孩子之間的差異的因素。
  • 如何修補鐵鍋
    【網民諮詢】近日,網民「時間煮雨」諮詢,一不小心就把剛買的鐵鍋弄破了,有沒有快速修補的方法?  【記者打聽】家住溫泉體育路的居民周大姐介紹,鐵鍋做飯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鐵,並且鐵鍋較厚實,炒出來的菜比較有味道,因此,很多家庭都使用鐵鍋。對於不小心把剛買不久的鐵鍋弄破了,很多人選擇花錢請人修補。
  • 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是為了拯救自己
    原生家庭在社會上的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重大,甚至當一個人需要尋找配偶的時候,他希望從配偶身上得到的就是在原生家庭所沒有的東西。
  • 【婚姻課堂25】原生家庭(二)
    第二十五期:原生家庭(二)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晉中婦聯婚姻課堂,今天我繼續分享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系列之二。上一次的婚姻課堂中我們分享了心理學各個流派對原生家庭的詮釋,無一例外地認為一個人的早年經歷對人一生成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