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也有網紅?
清明將至,一款青團意外走紅,成為上海本地熱搜詞,在網上口碑相傳,成了眾多網友追捧的「網紅青團」。
「網紅青團」什麼味道?既不是傳統口味的豆沙餡,也不是近年來備受歡迎的馬蘭頭青團,而是蛋黃肉鬆餡的。3月3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走訪獲悉,有不少市民不惜排隊6小時買「網紅青團」。為了減少食客排隊時間、防止黃牛高價倒賣,上海老字號食品店除了採取限購措施,還於31日推出預訂。傳統的豆沙青團則不用排隊,可直接買。
3月31日,上海福州路杏花樓總店,市民在店內挑選青團。 文內圖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食客:排隊6小時才買到「蛋黃肉鬆青團,每人限購5盒」——3月31日上午,上海福州路上的杏花樓總店門口掛著這樣一塊牌子。
當日上午10點半,買青團的隊伍從杏花樓總店(福州路343號)一直延伸到福州路379號,隊伍足有65米長,粗略估計超過300人。上午11點左右,隊伍又延長到80多米,而10點半排在隊尾的食客僅向前挪了不到10米。
買青團的隊伍中以中年食客居多,也不乏年輕人的身影。「還沒開門就來排隊,6個小時總算買到了。」家住附近的小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一口氣買了5盒,說是兩盒留著自己吃,三盒拿去送人。
也有一大早就來等到中午還在排隊的食客。魏小姐說,她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款「網紅青團」,就想買一盒嘗嘗,「排了5個多小時的隊,估計還要等半個小時。我還要趕下午4點的飛機。」
一位路過的大爺看到那麼多人排隊,以為出了什麼大事,一打聽才發現都是來買青團的。他搖搖頭離開,邊走邊說:「都吃飽了,要來湊這個熱鬧。」
「櫃檯上的都是蛋黃肉鬆餡的,這是今年新出的,很快就賣光了。都是現做的現蒸的,新鮮出爐。豆沙餡不用排隊直接買。」杏花樓店員表示,傳統的豆沙青團銷量也非常好,但最熱銷的還是蛋黃肉鬆青團。
該店員表示,杏花樓的蛋黃肉鬆青團現做現蒸現賣,店中師傅1分鐘能做3-4個青團,蒸好一籠青團需要10多分鐘。澎湃新聞記者觀察現場師傅做青團的過程,發現與傳統青團的做法類似,以艾草等取汁或剁碎與米粉相拌,再裹進做好的蛋黃肉鬆餡。至於「網紅青團」的用料和傳統青團有何不同,店員則表示不便透露。
澎湃新聞記者又來到位於南京西路的沈大成和王家沙,發現這兩家上海傳統老字號店門口也排起了長龍,都是購買蛋黃肉鬆青團的食客。這兩家老字號的青團不是現做現賣,排隊的食客也不如杏花樓多。
3月31日,上海福州路杏花樓總店,市民排隊購買鹹蛋黃肉鬆青團。店員:今天開始可以預訂在福州路杏花樓總店門口,還有一支稍短的隊伍,大約有100多人。澎湃新聞記者上前打聽得知,這是排隊預訂蛋黃肉鬆青團的。
「你現在排隊,要到下午五點多才能買到,昨天下午五點半就賣光了。還不如現在預約,但要到4月6日拿貨,兩盒起訂。」杏花樓工作人員說,因為蛋黃肉鬆青團銷售情況太過火爆,店方才想到了預訂的方法,「預訂青團是今天才開始的,是為了防止黃牛。」
蛋黃肉鬆青團售價8元/個,一盒6個,一盒售價48元。在杏花樓門口,一名中年男人懷中藏著一盒蛋黃肉鬆青團,一旁的人讓他以100元一盒的價格賣出。該男子笑笑沒說話。另一人說:「你昨天80元一盒賣了十幾盒吧。今天那麼好的生意怎麼不做?」3月31日中午,澎湃新聞記者觀察了一個多小時,排隊人群周圍有店員維持秩序,並沒出現大量黃牛高價叫賣青團的現象。黃浦公安表示,近期是杏花樓銷售旺季,會安排警力維持秩序。
當日下午3時15分左右,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買青團的隊伍有所縮短,大約有100人。此時,杏花樓店員走到隊尾告訴前來排隊的食客:「沒有了,不要排了,明天早上八點半再來吧。」
對於老字號青團熱銷,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王榮發表示,清明前夕吃青團是中國傳統習俗,青團如此受歡迎也表現出了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重視。對於上海本地人來說,杏花樓、王家沙等老字號是做糕點起家,因此更得人們信賴,但也不排除從眾心理的作用。
記者臨近中午趕到杏花樓總部,目測大概隊伍排了近一百多米,有學生,也有白領,還有退休叔叔阿姨,各色人群都有。抽檢:72批次中4批次不合格青團熱銷,質量靠譜嗎?
清明節前夕,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上海生產經營的青團食品進行了監督檢查,共抽檢72批次,其中本市生產企業15批次、流通企業40批次、餐飲單位自製的17批次。樣品涉及杏花樓、沈大成、老大房、喬家柵、功德林等知名品牌。其中,易初蓮花、老同盛、清美等企業售賣的青團產品抽檢不合格。
上海食藥監部門透露,本次抽檢依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青團》(DB 31/2001-2012)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等國家標準及相關標準要求,檢驗項目主要包括鉛、總砷、鋁、酸價、過氧化值、黃麴黴毒素B1、苯甲酸、山梨酸、脫氫乙酸、丙酸、糖精鈉、甜蜜素、安賽蜜、亮藍、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黴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結果顯示,有68批次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合格率94.44%。
4批次不合格的分別是在上海易初蓮花連鎖超市有限公司川沙店抽樣的,標稱生產企業為上海華榕食品有限公司的華榕悠品青團(麻蓉)、華榕悠品青團(紅豆沙),不合格指標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在上海老同盛有限公司西凌食品商場抽樣的,標稱生產企業為上海遙力食品有限公司的薺菜青團,不合格指標為菌落總數;以及在上海清美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開魯路店抽樣的,標稱生產企業為桐鄉市烏鎮泰豐齋旅遊工藝品食品有限公司的艾草青團,不合格指標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不合格食品已下架,相關區縣市場監管局將對以上企業依法查處。
上海食藥監部門指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作為一種廣譜食品防腐劑,按標準規定的範圍和使用量使用是安全可靠的,但青團作為糧食製品,依據相關標準規定是不得添加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
食藥監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食用青團時,可聞其味、看其色,不採購有異味薄膜包覆的產品。食用時需重複加熱的,必須去除塑料薄膜。青團屬於易腐敗食品,購買後應儘快進食,避免長時間貯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