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4月1日電 (記者 姜煜)青團,這種中國清明時節江南地區的傳統食品成為了當下滬上最火的「網紅」美食。在南京東路的老字號新雅粵菜館,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隊才能限購兩盒其創新產品——「醃篤鮮」青團。
「網紅」美食是指在微信等網絡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的食品。傳統青團的餡料是豆沙,新雅粵菜館此次別出心裁,把上海本幫名菜「醃篤鮮」的食材竹筍、鹹肉包進青團,吃的時候滿口鮮鹹的湯汁,繼去年杏花樓的「鹹蛋黃肉鬆」青團之後一炮而紅。該菜館的營業員說,目前店裡每天都要賣掉近萬隻「醃篤鮮」青團。
資料圖:上海一家老字號飯店的師傅們全力生產「網紅」青團。
中新社記者 潘索菲 攝
就在離新雅粵菜館不遠的人民廣場附近,還有幾家網紅食品店的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消費者正在搶購杏花樓的「鹹蛋黃肉鬆」青團,以及「喜茶」奶茶、「鮑師傅」糕點。上海人戲稱,這是人民廣場「三巨頭」。
杏花樓去年的「鹹蛋黃肉鬆」青團爆紅,今年新雅的「醃篤鮮」青團也來勢很猛,其他老字號食品店也不甘人後,王家沙的青團以初春時鮮「馬蘭頭」為原料,沈大成則堅持使用經典的細豆沙,更有商家推出榴槤、芒果青團……這個清明節,滬上「青團大戰」熱火朝天。
老字號如何創新是滬人熱議的話題,上述這些老字號店家以青團小試牛刀,加之網絡傳播的助推,取得如此銷售佳績,創新帶來的市場效應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喜茶」門前排著「之」字形的隊伍,這家來自廣東的奶茶店主打芝士奶蓋果茶,由於人氣太旺,一杯二三十元的奶茶在黃牛手中已經炒到了100多元。芝士、水果、靚茶,「喜茶」標配了新一代中國年輕人的喜愛元素。「我在人民廣場喝『喜茶』」已成為微信上被點讚最多的朋友圈日誌。
高峰時得排上7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鮑師傅」的糕點,且每人限購4斤。顧客需要先在人民公園裡排隊,分批排到店鋪後面的位置時拿取號牌,憑號牌再排到店鋪門前的隊伍裡。由於慕名而來的消費者實在太多,加上「黃牛」活躍,店家不得已自己僱傭了數名保安維持秩序。
有知情者介紹,「鮑師傅」來自北京,由於北京門店較多,現在已基本不用排隊,上海這邊的情形「太誇張了」。品嘗過「鮑師傅」糕點的一位消費者則說,這家店的糕點味道確實不錯,但好像也不值得排這麼長時間的隊去購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