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中,會出現這樣的一種奇異現象,其它鳥類會撫養和餵食小布穀鳥,這是為何?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這簡直就是鳥類中的奇葩......
布穀鳥的叫聲對於英國來說,是非常著名的,詩人稱之為「漂泊之音」。 它的叫聲是春天到來的預示,是鄉村生活的圖騰,它也被人稱為騙子或是盜賊。
布穀鳥從不築巢,相反它們將蛋下到其它鳥類的窩裡魚目混珠,它們會將其它鳥類的蛋偷走並吃掉。剛剛出生的小布穀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第一個本領,就是殺鳥窩中其它雛鳥。最不可思議的是,個頭碩大的小布穀鳥,會設法欺騙它較小的養父養母,讓它們餵養並照顧它幾周的時間。這個破壞者是如何做到這點,而又不被發現的呢?
經過一個世界的研究,布穀鳥的秘密逐漸的浮出了水面。尼克·戴維斯是劍橋大學的一名行為生態學家教授,他是全國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並且像之前的很多鳥類學家一樣,他也被布穀鳥奇特的習性所困惑,並被其深深地吸引。
在過去的二十三年中,尼克戴維斯一直在研究布穀鳥。他不停地奔走於劍橋大學的校園裡,和他的研究中心之間。為了能更好的研究布穀鳥,他來到了某一處的沼澤中心。他發現這個沼澤地是研究布穀鳥最理想的地方,沼澤地是布穀鳥最喜歡生存的棲息地之一。在沼澤地的周圍生活著許多的蘆葦鶯,這也正是布穀鳥喜歡沼澤地的原因。在沼澤地中水路相連,它們可以從高大的樹木上,觀察可以借窩生蛋的鳥窩。
每年的四月下旬,布穀鳥的宿主(被借窩生蛋的受害者)蘆葦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旅途後,從遙遠的非洲遷徙回到了這裡,而蘆葦鶯只是布穀鳥在歐洲選中的二十種宿主之一。在英國,布穀鳥還有其它四種鍾意的宿主,它們分別是草地鷚、更知鳥、林巖鶇和鶺鴒。 一些雄性布穀鳥,只對一種鳥類情有獨鍾,這就是蘆葦鶯。
布穀鳥和蘆葦鶯一樣,都是從非洲遷徙回來的鳥類。布穀鳥很清楚到達這裡的最佳時機,就是蘆葦鶯築巢的時候。雄性布穀鳥首先來到此地,它們用嘹亮的歌聲宣布它們的抵達。雄性布穀鳥會選擇蘆葦鶯巢穴密集的地方,建立自己的領地。它們飛來飛去、橫衝直撞,趕走其它的雄性競爭者。 在英國,這種情況會持續十周的時間。
在蘆葦鶯聚集的地方,如威肯沼澤一小片區域內會有數隻雄性蘆葦鶯。尼克戴維斯知道布穀鳥叫聲的含義,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種宣告領地所有權,和驅趕其它雄性競爭者的叫聲。如果有其它雄性入侵它的領地,它就會飛過來進行攻擊。
雄性布穀鳥也會用叫聲吸引雌性,布穀鳥的求愛方式是難得一見的高空表演。雌性布穀鳥的叫聲有別於雄性,雌性布穀鳥會叫聲比較奇特,罕聞而活潑。在繁殖的季節,幾隻雄性會同時追逐一隻單身雌性,繁殖的開始意味著欺詐之劇即將上演。
五月中旬,第一批蘆葦鶯的巢穴已經竣工了,它們的蛋也即將產下。然而它們不知道那些棕紅色胸脯的雌性布穀鳥,正在虎視眈眈地窺視著它們的巢穴。與雌性蘆葦鶯不同,雌性布穀鳥從不築巢。古人們了解布穀鳥的一切,它們知道這些傢伙是「寄生蟲」,只是難以理解布穀鳥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顧,任由它們自生自滅。
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前,布穀鳥的習性確實一場古怪,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達爾文準確地指出布穀鳥借巢生蛋的奇特天性,是由它們築巢的祖先進化而來的。在演變成巢寄生的過程中,布穀鳥越來越缺乏父母的責任感,這樣反而會讓它們產下更多的蛋。這個如此成功的騙局,會遺傳給它們的下一代。
但是布穀鳥是如何欺騙其它鳥類,使它們撫養自己的孩子呢?早期的鳥類觀察者不能肯定布穀鳥是否會偷蛋,甚至是借巢生蛋。這是一個從亞里斯多德時期起,就困擾了無數自然學家的難題。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謎團才被解開。
當時,有一位英國人在布穀鳥身上,發現了許多前人不曾發現的秘密。最終,他證明了布穀鳥是如何借巢生蛋的。他叫埃德加·錢斯,是一名商人。但是他酷愛鳥卵學,熱衷於收集鳥蛋。當然,如今這是違法的。作為一名富翁,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週遊全國,他不惜長途跋涉尋找並收藏更多的鳥蛋。
1915年,錢斯不再滿足於僅僅做一名鳥蛋收藏家,他想成為一名傑出的自然學家,他沉迷於獲悉布穀鳥神秘的習性。1920年,他在一個位於英格蘭中部的伍斯特郡的公園裡,對布穀鳥做了一些細緻入微的觀察,使他成為了最早證明布穀鳥是如何生蛋的人。
在錢斯附近的龐德公園,是一個布穀鳥眾多的地方。在哪裡還有布穀鳥最鍾意的宿主之一,草地鷚生活著。錢斯僱傭了當地的孩子們為他尋找草地鷚的鳥巢,他付出了很高的報酬。因為下在草地鷚蛋中的布穀鳥,具有很高的觀察性。他仔細地觀察了布穀鳥的鳥蛋,發現大部分鳥蛋的顏色和斑點十分相似,他意識到這些蛋肯定是由同一隻布穀鳥產下的。
錢斯稱它為布穀鳥「A」,並開始追尋它的蹤影。很快他找到了,並將布穀鳥「A」借用過的窩,把窩裡的蛋都收集了起來。任何一枚布穀鳥蛋都是獨一無二的,蛋殼的表面上印有鳥類的指紋。通過辨認每枚鳥蛋,他可以確定布穀鳥「A」是何時去過哪個窩的。埃德加所掌握的有關布穀鳥的一切,幾乎都來源於對布穀鳥「A」的蛋的研究。
錢斯給他觀察的每隻布穀鳥,都一絲不苟地做了詳細的記錄。在此過程,他有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發現。他的發現之一便是布穀鳥隔一天產一次蛋,每次產蛋的時間都在下午。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因為大部分鳥類都會在清晨產蛋。
為了證實布穀鳥在下午產蛋,錢斯花了幾周時間,在黎明或更早就起床觀察。一旦掌握了布穀鳥產蛋的時間段,他就能更加細緻地觀察它們的習性了。他能很準確地預測出布穀鳥選擇的下一個窩,這樣他就可以布置一個隱匿處,第一時間拍攝到布穀鳥產蛋的過程。
1921年攝影師奧利費·派克,為了埃德加錢斯拍攝的寶貴鏡頭,是最早的野生動物影片之一。一旦錢斯預測出布穀鳥選擇的下一個草地鷚巢,他就會提前在附近布置好他的隱匿處和攝像機,並祈禱這次能夠揭開布穀鳥產蛋的奧秘。
在拍攝到的影片中,雌性布穀鳥從遠處的一顆樹上,在一株石楠花的遮擋下,它已經仔細地觀察了好幾天。接下來,布穀鳥會直接飛過去,在草地鷚攻擊它的同時,將蛋產在宿主的窩裡。最終,經過堅持不懈地觀察,這位愛德華時代的自然學家,解開了這個古老的謎題,布穀鳥會把蛋直接產在宿主的窩裡。
儘管埃德加錢斯證明了布穀鳥是如何產蛋的,但它們究竟是如何欺騙宿主,接受並撫養它們的後代,這個問題在半個世紀後才有了答案。這也是為何自然學家對布穀鳥會如此著迷的原因,它們是大自然中最著名的騙子之一。
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欺騙激發了宿主和布穀鳥之間的競爭。一旦宿主展開了防守,就會激發出布穀鳥更高明的騙術;反之,也會激發宿主更全面的防守。以此類推,所以這次競爭的雙方都將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提高他們的適應性和逆適應性。
為了弄清楚是否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尼克的方法不僅僅是觀察,他還想用科學性的實驗來揭開布穀鳥的騙術之謎。布穀鳥是瀕危物種,如今在英國,布穀鳥的數量還不到錢斯時期的一半。只有想尼克一樣,更加詳細地了解布穀鳥才有可能拯救他們。
在威肯沼澤,布穀鳥將蛋產在蘆葦巢中,因此它們的蛋必須與蘆葦鶯的蛋極其相似,兩者的顏色、圖案和大小必須一致。尼克可以證明模仿的重要性,他將一枚顏色不同的蛋放入蘆葦鶯的巢中,並觀察蘆葦鶯的反應。
一開始,蘆葦鶯並未察覺有何異常,但沒過一會,蘆葦鶯發現自己巢中的蛋有一枚並非是自己的蛋,並開始出現了啄蛋的行為。但是將一枚大小、顏色相似的鳥蛋放入它們的巢中,蘆葦鶯就難以發覺。通過這樣的實驗,我們發現布穀鳥這種模仿的蛋,是它們騙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布穀鳥分為幾種,每種蛋均與其宿主的蛋顏色相符。藍色的布穀鳥蛋與紅尾鴝鳥蛋相似,帶綠色斑點的布穀鳥蛋與鳴鳥蛋等等相似,它們是唯一可以這樣做的物種,但是每隻雌性布穀鳥只能產一種蛋。只有將蛋模仿的惟妙惟肖,布穀鳥才能瞞天過海。
然而一枚惟妙惟肖的蛋,並不意味著布穀鳥的工作完成了,它們必須計算出產蛋的精準時間。蘆葦鶯每四天或五天會產下一枚蛋,雌性布穀鳥必須緊盯著蘆葦鶯,以確保它們在同一天生產。當宿主外出尋找食物時,雌性布穀鳥就會飛到宿主的巢中。瞬間將蛋產下,並且叼走巢中的一枚鳥蛋。
儘管雌性布穀鳥不如蘆葦鶯那般勤奮,會築巢、孵蛋、養雛鳥。但是也會按時履行繁衍的職責,卻不會撫養自己的後代,它們都後代都是由養父養母撫養長大的。雌性布穀鳥可以在一個繁殖季裡產下10多枚蛋,但是它一巢只產一枚蛋。這意味著在布穀鳥的領土內,它必須監視更多的蘆葦鶯巢。以確保在最好的鳥巢和最佳的時間段,產下寶貴的蛋。為了完美的時機,它可能會登上幾天或是幾周。
一隻布穀鳥在一個繁殖季裡,雌性布穀鳥最多能產下多少只蛋呢?錢斯在這項研究中,他打破了世界紀錄。在他的觀察下,他最鍾愛的布穀鳥「A」在一個繁殖季裡產下了25枚蛋。這25枚蛋現在仍保存在特靈自然歷史博物館。
對於被布穀鳥選中的宿主,鳥蛋孵化之後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小布穀鳥率先孵化出來。這時剛剛出殼連眼睛都沒有張開的小布穀鳥,會用盡一切辦法將未孵化出來的鳥蛋統統推出巢外。讓自己獨霸鳥巢。
第二種,小布穀鳥與宿主的小鳥一同孵化出殼,但是小布穀鳥仍然會個機會將其它的鳥或者蛋推出鳥巢,留下自己獨自在巢。
這樣的行為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原來,它們從一出生就已經算計好了。為的就是讓自己活得更多的食物,保證自己能存活下去。
剛孵化出來的小布穀鳥是如何欺騙其它鳥類撫養它們的呢?難道宿主沒有發現自己撫養的雛鳥,不是自己的後代嗎?
為此,尼克還專門做了觀察。從觀察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無論從蛋裡孵化出了什麼,被選中的宿主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孵化出來的雛鳥是自己親生的。小布穀鳥在養父養母的好生撫養下,個頭遠遠超過了同齡的宿主雛鳥。出於父母的本性,被選中的宿主對巢裡的任何雛鳥都視如己出。它們會一直撫養小布穀鳥,直到它飛離為止。
自從這種現象被首次發現後,就讓鳥類觀察者和鳥類學家困惑不已。原來,小布穀鳥一出生就在玩一個把戲,它們會發出吱吱的叫聲,祈求獲得食物。通過視覺上欺騙宿主,讓它們不停的給它餵食,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能看到別的鳥類餵食布穀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