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帆船最後的輝煌時期:芬蘭圖爾庫海事博物館的19世紀飛剪船船模

2020-12-15 看北朝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大帆船模型。

▼停泊在外面的sigyn號的模型。

1887年建於哥德堡的sigyn號長45.5米,寬9.04米,吃水5米,排水量359噸。sigyn這個名字大約取自北歐神話,傳說是洛基的第三任妻子。

▼側面,這應該算是典型的飛剪艏吧。

▼前甲板。

▼後甲板,可以清楚地看到前面我拍攝實船時發現的那個風車狀結構。經超大那邊高人解惑,這確實是風車,用來帶動下面的水泵排水,同期也有帆船用它來發電。

▼正面。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帆船,這種船形算不算飛剪艏?

▼19世紀末的雙桅斯庫納船。

▼德國製造的訓練船Herzogin Cecilie號,精細的線圖,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船形。

▼模型,這是艘大型的鋼鐵船殼四桅大帆船,她所處的時代也是大帆船最後的輝煌時期,鋼鐵突破了木材對船殼和桅杆的限制,使其真正達到風帆動力船的頂峰。

▼船體側面,與芬蘭天鵝號不同,這是艘純風帆動力船,完全沒有螺旋槳的痕跡。

▼正面,利用鋼鐵來實現飛剪艏這樣的線性相對木材也更加容易。

▼芬蘭沉船helios號 1896年建造 其位於煙囪後面的主羅經會不會有點影響觀測。

▼14世紀船。

本文作者:h__l

相關焦點

  • 芬蘭圖爾庫海事博物館遊記
    芬蘭圖爾庫海事博物館和圖爾庫城堡離得不算遠(這是對於開車而言),同樣位於Aura河岸,除了博物館功能外,據說也是現在芬蘭一個活躍的海事研究中心。由於其直接建在河畔的地理優勢,使博物館擁有好幾艘博物館船,並且相對於勞馬,其規模龐大許多,展品則側重於各式船舶本身,而非航海儀器。
  • 飛剪船,海運茶葉的跨洋比賽
    隨著飛剪船的問世,紐約迎來了「紐約時代」,每年有50艘快船往來中國,每年接收來自150個海外港口駛來的超過3000艘船,成為美國的首席大港口。航海大國英國,當然不甘人後,也風湧搶建飛剪船。 飛剪船大大提高了海上運輸的速度,於是有了載入帆船史的「茶葉競速比賽」。
  • 風之傳承:走入21世紀的傳奇老帆船
    飛剪船——「短襯衫」號為了滿足海戰特別是海上貿易的需要,在航海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種快速帆船——飛剪船(Clipper)於19世紀應運而生。5月30日,快速帆船「羚羊」號與「塔平」號同時離開中國的福州碼頭,用99天航行16000英裡(合25600千米)到達英格蘭目的地,「塔平」號僅以早到20分鐘而贏得勝利!「短襯衫」號(英文船名CUTTY SARK)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快速帆船,也是來往於歐亞大陸進行茶葉運輸的快船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原船,許多教科書都曾拿她作案例剖析快速飛剪帆船的結構。
  • 關於帆船的那些小常識,孩子們入門了解這些就夠了
    古代最快的帆船:飛剪船(clipper)的名稱來自該型船具有較高的航速,可以縮短海上航行時間,也就是可以「剪去(clip)」旅客的旅途時間,也可以劈風剪浪,這種船也成為高速帆船。該船有顯著突出的傾斜的船首柱,凹入的船首部外形。船上有三根桅杆,每根桅上掛5面方帆,船長47米,寬9.5米,船長與寬之比為5。此後,飛剪船因其高速而廣泛使用,其最高速度可達21節,是有史以來最快的帆船。
  • 北歐歷史藝術匯總——芬蘭博物館完全攻略
    此外還有一小部分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的外國藝術品,其中包括羅丹的銅雕「思想者」,以及梵谷、高更和塞尚的繪畫作品。Lake-Fishing Museum, Fishing Farm and Museum of Local History (湖釣博物館,漁場和歷史博物館)芬蘭最古老的垂釣博物館,展示了19世紀以來各種傳統和現代的2300多件漁具複製品。
  • 風力帆船速度119公裡!來看看乘風到底可以有多浪
    帆船帆船(Sailboat)是利用風力前進的船,是繼舟、筏之後的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按船桅數可分為單桅帆船、雙桅帆船和多桅帆船。所以無動力帆船隻會在完全靜風的情況下才會沒有動力,只要有風,不管風向如何,通過調整帆的角度都可以獲得前進的動力。關於帆船的航速在大航海時代的西洋帆船速度很慢,如著名的西班牙大帆船的航速在7-10節左右(13~18公裡每小時)。
  • 旅遊:荷蘭維納斯神廟和國家海事博物館
    Sexmuseum Amsterdam Venustempel,也被稱為維納斯神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第一個性博物館,位於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圖片,錄音,照片,繪畫和文物,讓遊客可以探索各個時代人類性行為的演變。Venustempel第一次打開大門在1985年以19個色情的對象只是一個小的顯示屏個世紀。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面向海洋的科技人文之光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泉州在海洋交通、貿易和文明交融上,保留著不少歷史遺存,有著豐厚的「家底」——泉州灣出土的宋代沉船及大量古代錨具,宋元時期外國僑民在泉州經商、傳教及其後代遺留下來的數百方石刻,200多艘中國歷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各個時期的外銷陶瓷器,等等。這些文物均藏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泉州海交館」),見證著泉州港當年的輝煌。
  • 湖南老人手工製作木帆船模型 冀建船文化博物館
    在湖南長沙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憑藉著自己的記憶,在沒有建築圖紙的情況下,完成了數艘木帆船模型。老人介紹,這些船都是幾百年前至上世紀70年代末行駛在湖南各地水域上的船隻。  在湖南長沙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憑藉著自己的記憶,在沒有建築圖紙的情況下,完成了數艘木帆船模型。老人介紹,這些船都是幾百年前至上世紀70年代末行駛在湖南各地水域上的船隻。
  • 東山復古非動力船模試航成功
    10月7日,在東山島美麗的梧龍礦泉湖,一艘沒有安裝任何動力設施,以有數百年歷史、東山澳角村獨有的澳角大翹船型設計製作的「文章號」船模,乘著5-6級東北風起航,半小時後,從湖的一邊順利駛達彼岸。這是東山島船模師孔炳煌人工製作的船模第一次試航成功。
  • 除了天文臺,這個世界遺產還有宮殿、公園、市集和博物館
    坐這段火車一定要坐在第一排,面向車頭大玻璃,可以體驗到軌道上下起伏,左彎右繞,如同過山車般的遊戲感。繪畫大廳這裡算是格林尼治的最新地標了,修復工程花了整整兩年,直到2019年4月才正式重新開放。因為其極其輝煌的壁畫,它也被稱為「英國版西斯廷教堂」。
  • 遊覽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徵途是星辰大海的機械帆船模型
    今天我們繼續大英博物館的歷史之旅吧。小編就分享大英博物館的洛泰爾水晶,徵途是星辰大海的機械帆船模型。帆船上的計時器更是了不起的設計,小編認為正是這個計時器的存在人們終於無法阻止英國人去徵服是星辰大海的野心。
  • 船艏金色飛龍清晰可見,我海軍第一艘風帆訓練船最新近況
    於2016年5月開始在廣船國際建造的破浪號帆船,建造工期約18個月,於2017年底下水,目前,已經進入了緊張的舾裝階段,通過最新的照片可以看出,船艏精緻的金飛龍雕刻已經安裝,突顯了該船與眾不同的中國特色。
  • 藝術的熱那亞,藝術的博物館
    這兩座宮殿在「二戰」後得以重修,2004 年以來,因其豐富的藏品以及華麗宏偉的室內裝飾,紅宮與白宮成為熱那亞博物館中的佼佼者,而原為市政廳的多利亞-圖爾西宮的加入更是錦上添花,這三座宮殿共同構成了新街博物館群。現在,三座宮殿共同構成參觀整體,在加裡波第路這條著名的新街上熠熠發光。新街形成於16 世紀中期,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熱那亞人文民居文化的典範。
  • 《宜昌記憶》:消失的工匠——宜昌船模
    然而,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木帆船,卻早已隨著時代的進步駛出了我們的視野。如今,曾經響噹噹的宜昌船模,也僅存於記憶中。我在查閱《宜昌水運志》時,總是沒有看到舊時的宜昌城有木船造船廠的記載。我開始困惑了。宜昌城是長江中上遊的重要轉口碼頭,帆檣林立接踵,是木船的大世界。風帆桅杆之上懸掛著葫蘆,葫蘆之下便是狼牙鑲邊的形形色色的船幫旌旗。
  • 廈門「船王」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雕刻40多艘船模
    10歲,他的父親第一次帶他去參觀船模小組時,「第一眼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想知道它內部的每一個細節和構造」。21歲,洪偉雄用少兒時代在船模小組學來的知識,加上後天的勤學鑽研,開始了他的造船之夢。對每一艘船模背後的故事,洪偉雄都了如指掌、如數家珍:「這是『海上主權號』,這艘英國戰艦建造於1635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艘船,1696年時,船上的廚師忘記將燃燒的蠟燭吹滅,導致整艘船被燒。」
  • 它以鐵路事業聞名,是芬蘭的紡織大城,也是北歐最大的內陸城市!
    坦佩雷市(Tampere)是擁有20多萬人口的北歐最大的內陸城市,位於芬蘭西南部,距首都赫爾辛基180坦佩雷公裡,人口19萬,是芬蘭第二大城市。坦佩雷是由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KingGustarIII)於1779年下令建立的。坦佩雷位於兩大湖泊之間的狹長地帶,風景優美,貫穿市中心的坦梅爾河是坦佩雷工業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