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泥鰍,背上有刺愛吃肉的魚,過去用來餵鴨,如今60元1斤

2021-01-08 棒奔霸

導讀:長得像泥鰍,背上有刺愛吃肉的魚,過去用來餵鴨,如今60元1斤

過去的環境好,尤其是水資源豐富,南方地區水塘水域是最為多見的,水質清澈裡面生物諸多,各種各樣的小雜魚更是數不勝數。閒暇之餘去釣魚,雖然沒有現如今的高端裝備,但魚多啊!即便使用竹竿蚯蚓釣魚,不一會也能夠收穫滿滿,跟現在拿著一萬多塊錢的魚竿相比還釣不釣魚相比,這種差距是相當明顯的。

對於泥鰍大家都不陌生,泥鰍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強,在農田、水塘之中從來都不缺少泥鰍,泥鰍光光滑滑很難捉,釣魚的時候也偶爾會有泥鰍上鉤,在南方的水域,有一種跟泥鰍長得非常相似的魚,這種魚可以說是釣魚人的噩夢,釣魚人最怕遇到它,別看它個頭不大,但是異常的兇猛,而且很愛吃肉,是一種食肉性的魚類,體型跟泥鰍非常相似,但這種魚的背上有一溜的倒刺,不但堅硬而且相當的鋒利。稍有不慎就會被刺傷手。

這種魚之所以被釣魚人所擔心,也是因為只要有這種魚的存在,其他的魚兒一般就不敢前來開口進食,而且這種魚吞食十分兇猛,直接將魚鉤全部吞到肚裡,這讓釣魚人最麻煩的事就來了,因為背上帶有尖銳的倒刺,而且還把魚鉤給吞進肚子裡,這也給摘鉤帶來了無比的麻煩,用手捉很容易被扎傷,不捉有無法摘鉤,也有的釣魚人乾脆把魚鉤剪掉,重新使用新魚鉤,這也是無奈的選擇,這種長有倒刺的魚就是刀鰍,也被叫做鋼鰍、刺鰍,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刺錐。是一種南方水域比較常見的魚類。

刀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少有人食用的,村民捕捉到這種魚之後,也大都是用來餵鴨子。一來是這種魚個頭不大,普遍認為它食用價值不高,二來是背上有倒刺,收拾起來也比較的麻煩,搞不好還會被蜇傷,所以這種刀鰍只能用來餵鴨子。很少有人吃,這幾年刀鰍卻日漸走俏,不但很受大家的歡迎,而且野生的刀鰍由於數量少,價格更是一路的飆升,野生刀鰍的價格更是上漲到了六七十塊錢一斤。

這也是環境改變帶來的後果,現如今的水域跟過去相比,汙染嚴重,而且很多水塘都已經多年無水,加上環境的惡化。很多生物都變得稀少起來,刀鰍也是如此,這種魚類對於環境要求比較高,喜歡生活在無汙染清澈的水體之中,由於近幾年的環境影響,這種過去農村水域常見的刀鰍,數量也變得少了很多,隨著刀鰍的經濟價值提高,人工養殖刀鰍也早已經開展,為市場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刀鰍食材,對於這種背上長刺的刀鰍,你喜歡吃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長得像泥鰍,背上還有刺的魚是什麼
    在農村,我們有很多青春年華留在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放牛,放羊,種地,插田,割小麥,割稻穀,挖花生,還有農閒的時候去野外的水溝,水塘裡摸魚抓蝦,好是痛快。對於我們男孩子來說,摸魚抓蝦是最喜歡幹的事,每到周末或者放假的時候,就是我們叫上小夥伴一起抓魚摸蝦的時候。
  • 酷似泥鰍,背上帶「刀」,曾被釣魚人嫌棄,如今100元1斤難買到
    導讀:酷似泥鰍,背上帶「刀」,曾被釣魚人嫌棄,如今100元1斤難買到文/農夫也瘋狂農村到了年底,集市上就會變得比以前熱鬧,尤其是在越接近年底的時候,就會越熱鬧。這個時候去農村的集市上,就會看到很多之前沒看到過的新奇「土貨」。
  • 長得很像泥鰍,背上長有倒刺,這種小雜魚如今70元一斤
    導讀:長得像泥鰍,背上有倒刺,釣魚人最討厭它,如今卻賣到70一斤釣魚是一項很上癮的運動,愛釣魚的朋友,一到時間節點,不由自主地就想出門,去坐到水邊垂釣。釣魚人是最勤奮的群體,只要有魚釣,永遠都不會覺得累,也不會覺得餓,自己吃什麼無所謂,不吃也沒事,當務之急的是要搞清楚魚最愛吃什麼才是最關鍵的。釣魚人垂釣過程之中,對於一些小雜魚是相當討厭的。
  • 農村水庫釣到條2斤重的「泥鰍」,背上有倒刺,這是什麼魚?
    因為是農村,有些水域裡面的魚都是野生的,而且農村裡釣魚的也少,如果大家喜歡都可以去釣的,並且是真正不花錢的。而前不久有個朋友就跟我們分享了一個釣魚的趣事。他說在水庫裡釣到一條兩斤重的大「泥鰍」,但是去捉它的時候卻被刺傷了,劃拉出了一道大口子。細看才發現原來這種魚的背上有一排倒刺,非常的鋒利。這是什麼魚呢?為什麼還會有倒刺呢?
  • 此魚曾被嫌棄,農民用來餵貓,如今身價「暴漲」1斤80元味道好吃
    導語:此魚曾被嫌棄,農民用來餵貓,如今身價「暴漲」1斤80元味道好吃在我國農村,有很多豐富的物產,這裡相信很多城裡人也認可的,特別是一些本身就是從農村搬遷或者買房到城裡的人們。一種被農民嫌棄,用來餵貓的魚,身價暴漲這是一種非常喜歡趴窩的魚,時常爬在水底的砂石上一動不動等著獵物的到來,因此老百姓送給它一個稱呼——石頭魚。石頭魚個子不大,吃東西卻很兇猛,在農村的小河裡,有蚯蚓也能順利把它們釣上來,但它很小,一般只有10釐米左右。
  • 長得像泥鰍,天生有3根毒刺,1年長不到1兩,市場200元1斤少見
    導讀:長得像泥鰍,天生有3根毒刺,1年長不到1兩,市場200元1斤少見文/農夫也瘋狂冬天很多人喜歡吃火鍋,在寒冷的天氣裡大家一起圍著吃熱氣騰騰的火鍋,而目前火鍋的食材越來越豐富了,魚火鍋就很受歡迎。多數人都喜歡用黑魚、草魚來下火鍋。但是在四川地區則喜歡一種冷水魚,它長得像泥鰍,但是天生有三根毒刺,並且生長很緩慢,一年長不到一兩,如今市場上賣到了200元一斤,還非常少見哦,你們認識嗎?
  • 酷似泥鰍,有「魚中珍品」美譽,離水數小時能活,60元1斤難買到
    導讀:酷似泥鰍,有「魚中珍品」美譽,離水數小時也能活,市場60元1斤泥鰍是在農村十分常見的一種淡水魚類了,去到農田裡幹活了,也經常能抓到泥鰍。在南方剛剛經歷過「雙搶」,相信不少人在農田中看到過,也抓到過泥鰍。
  • 在水庫中抓到一條1斤多重的魚,看上去像泥鰍,背上居然長刺,這是什麼?
    記得有時候會從池塘裡捕到泥鰍、黃鱔和螃蟹,我們一樣是照吃不誤,但有時會抓到和泥鰍相貌差不多、但體型要大一些的魚類,背上居然還長有一排排刺,一不小心還會將手扎傷。
  • 4年長不到3CM,農民稱它「垃圾魚」,被用來餵鴨子,如今30元1斤
    導讀:4年長不到3CM,農民稱它「垃圾魚」,被用來餵鴨子,珍貴卻少人知現在喜歡釣魚的朋友們不少,很多人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叫上三五個好友一起去野外釣魚。而在釣魚的過程中,最充滿吸引力的地方就在於,永遠不知道下一條被釣起來的是什麼魚。
  • 過去用來餵鴨的小河魚,如今成為香餑餑,80塊錢一斤,成下飯好菜
    過去農村的小溪小河裡面的野生河魚特別的多,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多到人們只吃大的而不吃小的,那些小的河魚就用來餵鴨子,在當時用小河魚餵鴨是很常見的,但是現在因為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捉,小河魚的數量銳減,如今小河魚卻成為稀有食材,成為餐桌上的香餑餑,80塊錢一斤供不應求,不管是小河魚炒青辣椒、剁椒醬蒸小河魚還是小河魚煮湯,都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下飯好菜,深受人們喜歡。
  • 南方1種冷水魚,長得像泥鰍,1年長不到1兩,天生3根毒刺,1斤200
    導讀:長得像泥鰍,天生有3根毒刺,1年長不到1兩,市場200元1斤少見 文/農夫也瘋狂 冬天很多人喜歡吃火鍋,在寒冷的天氣裡大家一起圍著吃熱氣騰騰的火鍋,這種氛圍還是很不錯的。而目前火鍋的食材越來越豐富了,魚火鍋就很受歡迎。
  • 農村1種「髒魚」,以前拿來餵雞鴨,如今15元1斤,不吃可惜了!
    導讀:農村「誤會」最深的1種魚,以前拿來餵雞鴨,如今15元1斤熱銷說到吃魚,以前人們都是以草魚和鯉魚為主,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朋友,可以直接在村旁的小溪中撈幾條,不過隨著環境被破壞,如今在小溪中已經很難撈到魚了,就算僥倖撈到幾條
  • 這魚長得像一把刺刀,被鄉下小孩嫌棄,卻被當補品快吃絕了
    導讀:這魚長得像一把刺刀,背上長1排硬刺,以前捉到就扔,如今被當補品快吃絕了。對於在農村長大的朋友來說,那是農村雖然沒有城市生活好,可是農村的天很藍,水很清,山上長滿各種野菜和野果。那時河裡的魚蝦很多,仿佛總也捉不完,雖然說河裡的野味讓鄉下孩子忘記午飯,不過有一種長得像刺刀的泥鰍卻不受待見,捉到了都扔,如今20元一斤,野生的被當補品快吃絕了。
  • 農村1種「髒魚」,不清內臟也能吃,過去一抓一大桶,如今35元1斤
    導讀:農村1種「髒魚」,不清內臟也能吃,過去一抓大半桶,如今35元1斤 小暑節氣到了,因為氣溫高人容易沒有食慾,常常表現出無精打採,渾身沒勁,而這種症狀就是常說的「苦夏」,一般建議要吃一些清淡一點的食物,及時補充身體所需要的水分能量。
  • 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過去一撈幾十斤,如今30元1斤
    導讀: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10年前河裡很多,如今30元1斤 我國南北方的飲食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北方愛吃甜的,而南方則更偏愛吃鹹的。就拿吃魚來說,鯉魚在北方很受歡迎,可是在南方卻並不吃香,很多人不愛吃鯉魚。另外在南方有不少的淡水魚,北方人也吃不習慣。
  • 農村人視為「髒魚」,以前餵鴨子,如今2元漲到30元,吃不起了
    導讀:農村人「誤會」最深的魚,以前2元1斤沒人吃,如30元1斤熱銷以前的時候,如果人們想吃魚,可以直接去小溪中撈幾條,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村的小溪都已經受到了汙染,就算是有魚類也很少有人敢食用了,如今人們食用魚類一般都是在市場上購買人工養殖的魚類
  • 農村1種「變性魚」,體長可達1米,不清內臟也能吃,如今60元1斤
    導讀:此魚天生會「變性」,不清內臟也能吃,體長可達1米,如今60元1斤酷暑天來了,現在小暑節氣也到了,馬上就要入伏了。而在小暑節氣的時候民間有吃三寶的習俗,分別是蓮藕、豆芽和黃鱔。筆者記得當時村裡很多的小孩子,他們雖然不愛吃黃鱔,但是卻很喜歡抓黃鱔,每天都樂此不疲。那你可知道,黃鱔是一種天生會「變性」的魚呢?黃鱔又叫鱔魚,是一種很普通的淡水魚,主要是生活在水田、小河、池塘、水庫等有淤泥的水底層。它雖然叫鱔魚,但是和我們平時所見到的魚並不一樣,而長得有點像蛇。一般體長是20-60釐米左右,但是有些年數比較久遠的黃鱔,可以長到一米以上。
  • 農村1種「吃貨魚」,長得酷似草魚,卻是淡水魚中的極品,1斤80元
    導讀:農村1種「吃貨魚」,長得酷似草魚,卻是淡水魚中的極品,1斤80元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飲食的選擇方面也更多樣化了,平時去菜市場了也會購買一些肉類、蛋類回來。其中不少人還有野釣的愛好,遇到節假日了就會叫上三五好友出去釣魚,有時候還會釣到一些「大貨」,或者是稀罕的魚類,其中有一種魚被稱之為「吃貨魚」,它長得酷似草魚,卻是淡水魚中的極品,吃它連魚鱗也不要刮,市場上更是賣到80元一斤。草魚大家都認識,它是四大家魚之一,個頭很大、生長也很快。而這種吃貨魚,就常被很多的年輕人誤認為是草魚。
  • 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動物,一般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除了用來做菜,還可以入藥,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稱為「水中之參」,那麼,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一、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
  • 農村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形似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
    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長得像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文/ 農夫也瘋狂南方這個時候正在忙著插秧,而在水田中就常見到泥鰍、黃鱔和一些小魚。對於泥鰍,估計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這種魚在農田中是最常見的,其對於稻穀的生長還是有利的。因為其在水田裡面活動,不僅能疏鬆泥土,並且還能促進根系的呼吸,同時泥鰍還會吃掉一些昆蟲和雜草,而它的排洩物更是很好的農家肥,所以對於莊稼的生長非常有利。另外泥鰍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素來有著「水中人參」的美譽。不過,今天農夫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並非泥鰍哦,只是和泥鰍長得很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