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十年「商標之爭」的背後: 老字號振興之痛

2020-12-17 贏商網

  蘇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作為傳統老字號,不該以打官司的方式解決爭端。現在雙方商標之爭,對品牌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要妥善解決老字號商標爭議,還需要格局與心胸。

  11月17日,因為商標糾紛,兩家稻香村再次鬧上法庭。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稻)將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蘇稻、稻香村集團前身)旗下三個公司:稻香村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蘇稻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以侵害商標權糾紛和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至法院,要求蘇稻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後的企業名稱必須在「稻香村」前面添加「蘇州」二字。

  據了解,此案當天並沒有出審判結果,但這是雙方2015年以來4起民事侵權訴訟中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對此,蘇稻方面表示,作為一個全國性的老字號,將不會在字號加上蘇州二字,將一個全國品牌「降級」成一個地方品牌。

  參加當日庭審的蘇稻一位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蘇稻始於1773年,北稻始於1895年,都有歷史積澱,雙方亦多有合作,此前蘇稻還曾兩次授權北稻商標使用權。

  在業界看來,北稻與蘇稻十年來的商標糾紛,實際是原有地域格局隨著市場的變化而逐漸被打破,也逐漸引發了南北稻香村商標之爭。

  對於雙方的糾紛,蘇稻執行董事長周廣軍在兩次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及很多公開場合都表示,這對品牌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希望雙方能夠共同攜手發展稻香村這個品牌,做強老字號。

  南北稻香村十年商標之爭的背後,更折射出傳統老字號在傳承與振興過程中的焦慮與無奈。

  十年商標之爭

  11月17日上午9點,北稻與蘇稻商標糾紛案在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在開庭後,北稻提出了6點訴訟請求,分別是要求蘇稻變更其企業名稱,並且在變更後加上「蘇州」二字,停止在其旗下和平東橋店、王府井旗艦店、王府井體驗店和前門體驗店使用「稻香村加扇形邊框」和「稻香村」商標;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350萬等。

  北稻認為,儘管北京高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就已做出二審判決和再審裁定,明確指出蘇稻使用的商標與北稻使用的商標會造成市場混淆,不予核准註冊和使用,並指出蘇稻應當劃清彼此商標標識,避免雙方標識之間存在混淆誤認。但至北稻起訴之日,蘇稻仍在持續大量使用相似商標,並且在北京地區加速擴張開店,且均以「稻香村」為店面招牌,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市場混淆的後果。

  對此,蘇稻代理律師羅銘君在法庭上回應稱,該扇形稻香村商標在此前最高法院已經被查明證實,印證了蘇稻創立於乾隆年間的說法,而且蘇州稻香村就稻香村有充分的在先權利,並且不認可賠償數額。

  「1997年,北京稻香村之所以能成功註冊『稻香村』商標,原因在於其主張3007類『餃子、粽子、元宵』與3006類『糕點』不是類似商品。但2006年蘇州稻香村註冊商標時,北京稻香村卻又認為其是近似商品,前後說法互相矛盾。蘇州稻香村是糕點類『稻香村』商標的唯一權利人,並就『稻香村』享有絕對的在先字號權、在先著作權、在先註冊商標權、在先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在糕點類食品上的使用具有絕對的排他權利。」 羅銘君表示。

  上述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蘇稻將繼續堅持不更改企業名稱, 「蘇稻作為一個全國性的老字號,將不會在字號加上蘇州二字,將一個全國品牌『降級』成一個地方品牌。」

  據了解,蘇州稻香村曾經兩次授權北京稻香村公司使用「稻香村」商標。在2008年1月22日,蘇稻與北稻籤訂了《商標許可合同》並於商標局備案,許可使用期限從2008年1月22日至2008年12月30日,約定許可使用費為北京稻香村公司銷售額的3%。與此同時,北京稻香村公司在被許可期間申請註冊了「北京稻香村」商標。

  就此,北稻表示,蘇稻授權北稻使用商標是針對「稻香村」和「DXC」組合成的圖形商標,而非「稻香村」文字商標,且蘇州稻香村也並不擁有「稻香村」文字商標,同時這份授權從未被執行。

  「北稻稱沒有使用『稻香村』商標,但實際上他們一直在使用『稻香村』商標主體的三個字,而且在當時的許可費明確由北京稻香村用於『稻香村』品牌的推廣,實際上我們沒有收取一分錢,現在對方有『三禾』商標不用,卻註冊『北京稻香村』、『稻香村』等商標,有違誠信原則。」上述負責人表示。

  雙方各執一詞,結果如何需等待法院裁決。

  市場博弈

  蘇州稻香村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蘇稻始創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蘇州觀前街,持續經營至今已經243年,完整傳承了南派糕點的傳統手法技藝,是1999年國家在糕點類首批命名的中華老字號。

  而北京稻香村提供的資料顯示,北稻始建於1895年,由金陵人郭玉生帶著稻香村的夥計來京,在前門大柵欄觀音寺外大街開設了「稻香村南貨店」。但由於軍閥混戰、社會動蕩,稻香村南貨店在1926年關閉,直到1984年,由劉振英重建稻香村,並且重新得到了京城百姓的認可。

  兩家稻香村都是有著較長的歷史傳承,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他們並不是最早註冊「稻香村」的廠家。

  1983年,保定稻香村註冊了糕點類別的「稻香村」,最早註冊了「稻香村」 商標。該廠和北京新亞食品技術開發公司進行整合,成立了「保定稻香村新亞食品有限公司」。

  2004年4月,整合後的公司和北京新亞趣香食品有限公司、蘇州稻香村食品廠共同成立了「蘇州稻香村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此時「稻香村」文字及圖商標幾經轉讓後,歸到了「蘇州稻香村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名下。

  其間,保定稻香村曾與北京稻香村籤訂協議,許可後者在糕點品類上使用「稻香村」商標。

  在2005年之前,兩家稻香村彼此的市場之間並無太多交叉,蘇州稻香村主要在南方市場,而北京稻香村則深耕北京。但是這種地域格局隨著市場的變化而逐漸被打破,也逐漸引發了南北稻香村商標之爭。

  資料顯示,目前北京稻香村擁有270餘家連鎖店,600餘個經銷專櫃,年銷售額達50多億元,除了經營糕點,其門下連鎖店如同小超市還經營各類其他品牌食品,在北京當地頗受歡迎。

  但近年原本在南方的蘇稻快速拓展北方市場,在北京、蘇州、江蘇、山東等地建有六個大型的食品加工中心。除保定稻香村之外,蘇稻還與瀋陽等地的稻香村分支保持合作關係,或成立合資公司,並成立了稻香村集團。目前稻香村集團旗下擁有九家分公司。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在此次訴訟中,北稻還特意提到電商、微信的問題。據介紹,蘇稻實體店面沒有北稻多,但2009年即開始涉足電商,近幾年電商發展很迅速,目前佔蘇稻營收30%-40%,今年中秋月餅網絡平臺銷售兩億元。

  整合發展

  不過,對於雙方的發展問題,蘇稻方面多次表示希望雙方能共同發展「稻香村」的品牌。

  蘇州稻香村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根富表示,蘇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不該以這種方式解決爭端,以前兩家關係不錯,北京稻香村還曾到蘇州稻香村拜訪取經,代理過蘇州稻香村產品,雙方都有來往交流。但現在雙方商標之爭,對品牌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要妥善解決老字號商標爭議,還需要格局與心胸。

  在一次中華老字號振興計劃系列活動上,周廣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稻香村作為老字號的發展其實還面臨很多困難需要解決。因為歷史原因,各地都有稻香村,包括北京、瀋陽、天津、保定、長沙等地,甚至還有傍字號的。周廣軍表示,稻香村集團正嘗試以合資等合作的方式共贏發展品牌。

  周廣軍還指出,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很多傳統企業遭受斷崖式衝擊,為了更好地發展,稻香村也在積極地布局「網際網路+」。據了解,經過多年積累,稻香村在網絡大數據、消費者體驗等方面獲得的數據沉澱推進了稻香村產品從外觀設計、包裝形式,以及口味口感等方面作出調整。

  事實上,如何在目前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者口味變化等多重挑戰中實現傳承和創新,培養市場競爭優勢,是老字號都必須思考的現實問題。

  據了解,兩家稻香村都在進行相關的整合、發展以適應市場發展。

  近年來,蘇稻在整合資源,並於2014年成立「稻香村集團」,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觀前街老門店仍保持運營。目前稻香村集團已在蘇州工業園、北京通州、遼寧瀋陽、江蘇張家港和山東等地建有六個大型的現代化食品加工中心,共佔地600餘畝,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並在江蘇、山東、湖南、雲南等地聯合建有原料基地。生產車間按照GMP認證要求,生產過程全程監控,實施全方位透明化無菌生產,確保產品安全高品質。

  同時,蘇稻還依託江南大學、國家食品科研和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強大技術研發和檢驗能力,聯合成立「中國糕點食品技術研發中心」、「福臨門聯合烘焙研究所」、「蘇州工業園區稻香村博士後孵化站」 等產學研合作平臺。

  周廣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蘇稻單一模式發展已經不能適應當代生產規模與市場變化,取而代之的是以蘇稻技術、人員為主的稻香村集團式運營模式。

  而北稻亦同樣意識到這個傳承發展的問題。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畢國才認為,北京稻香村是傳統的食品老字號,最基本的銷售方式是實體店、面對面銷售,但為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企業也應跟上趨勢,探索網絡銷售渠道。

  據了解,北稻也在嘗試觸網。北京稻香村從2014年首次在天貓、京東開設旗艦店,去年5月,聯手百度外賣和京東到家探索老字號糕點零售O2O模式。去年4-6月,僅北京稻香村天貓旗艦店銷售額就達到246萬元;截至去年底,北京稻香村在85家專賣店開通了京東到家和百度外賣業務。去年網絡銷售渠道整體取得了30%左右的增長。

  北京稻香村在堅守自己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的同時,也在推進企業的經營轉型和管理升級,培養新的市場優勢。

  上線天貓、京東旗艦店,讓北京稻香村在南方城市沒有門店布局的情況下,也能滿足港澳地區消費者吃到正宗北京稻香村糕點的需求;北京稻香村主動試水O2O,與京東到家、百度外賣的合作,是傳統老字號糕點零售企業最早與O2O相結合的嘗試。

  畢國才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京稻香村將在去年重點滲透京津冀地區戰略重點的基礎上繼續深耕,加大對銷售網點開發的布局力度,跟進新開拓市場的品牌營銷活動,以產品帶動品牌,培育品牌的美譽度和消費者的忠誠度。

本文轉載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稻香村商標之爭2017稻香村月餅價格表
    正值國慶中秋節時期,對於即將到來的中秋節而言,目前正是月餅銷售的大好時機,而正當這個時候,稻香村品牌卻迎來了稻香村商標之爭的戰爭,2017稻香村月餅價格表怎麼樣?稻香村商標之爭正值月餅銷售旺季,國內的兩大月餅品牌卻在這時候開啟了商標的爭奪之戰,這使得好好的中秋月餅節都有了一股硝煙的味道,早在9月22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便裁定立即停止這兩大月餅品牌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銷售帶有「稻香村」品牌標籤的所有產品,這無疑是要了月餅企業家的命呢,稻香村商標之爭持續不下。
  • 全聚德、王致和、稻香村、慶豐包子頻躺槍,老字號商標糾紛不斷!
    作為在殘酷商業競爭中勝出的佼佼者,每個中華老字號背後都有一段悠久歷史,蘊藏著創業的艱辛和守業的誠摯。近年來,中華老字號商標爭奪、商譽受損、域名侵權等智慧財產權侵權事件頻發。全聚德提及老字號烤鴨品牌,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全聚德。
  • 南北「稻香村」之爭,不妨多點共贏思維
    【閱讀提示】稻香村南北之爭 如此叫勁為哪般10月12日,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法院對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訴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侵害商標專用權糾紛案做出一審判決:北京稻香村立即停止侵害商標權的行為,立即停止在其生產銷售的糕點商品包裝上使用「稻香村」文字標識;而就在上個月,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卻給出截然不同的判決:被告北京蘇稻公司、蘇州稻香村公司停止在「粽子、月餅、糕點」等商品上使用「稻香村」商標。
  • 「稻香村」,一塊糕點引發的商標之爭
    敗訴方北京稻香村被判停止在糕點類商品上使用「稻香村」標識,並賠償蘇州稻香村115萬元。然而,在一個月前的9月10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就此作出的一審判決卻截然相反——根據判決結果,被告北京蘇稻公司、蘇州稻香村公司被要求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在粽子、月餅、糕點等商品上使用「稻香村」文字標識,並賠償原告北京稻香村公司經濟損失3000萬元。
  • 「稻香村」 一塊糕點引發的商標之爭
    然而,在一個月前的9月10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就此作出的一審判決卻截然相反——根據判決結果,被告北京蘇稻公司、蘇州稻香村公司被要求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在粽子、月餅、糕點等商品上使用「稻香村」文字標識,並賠償原告北京稻香村公司經濟損失3000萬元。這已經是兩家稻香村因為「稻香村」商標問題的第N次交鋒。
  • 南北稻香村之爭,我只關心哪個更好吃
    當然,如果還能有個華麗的品牌商標表明一下身份,那就更高大上了。蘇州向來是老字號食品的發源地,所以稻香村的字號,我想也不想,就會認為蘇州更正宗。然而,一個蘇州稻香村,一個北京稻香村,爭奪品牌商標時,所有人都蒙圈了。
  • 南北稻香村之爭丨「北稻」被判糕點停用「稻香村」標識,「蘇稻」需...
    法院判決,被告北京稻香村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侵犯原告蘇州稻香村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即停止在其生產銷售的糕點商品包裝上使用「稻香村」文字標識。法院判決,被告北京稻香村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侵犯原告蘇州稻香村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即停止在其生產銷售的糕點商品包裝上使用「稻香村」文字標識。法院同時判決北京稻香村於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賠償原告蘇州稻香村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合計115萬元。▲10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北稻侵犯蘇稻商標權,賠償合計115萬元。
  • 知名品牌商標之爭何時止?專家呼籲健康發展
    因為商標保護主要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被動維權往往耗時費力不一定得到理想結果,比如已經爭論了多年的「南北稻香村」案件如今依然沒有定論。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稻」)和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稻」)也相繼申請各類商標,前者申請了201件,後者申請了589件。商標註冊導致競爭失序?
  • 老字號品牌的南北之戰,究竟誰是「正牌」?
    時值中秋佳節,糕點界的鼻祖稻香村也成為大眾選擇的熱門品牌。而稻香村這個老字號竟有兩個品牌,恐怕很多人都無法區分北京稻香村和蘇州稻香村(以下簡稱北稻與蘇稻),他們同為「中華老字號」,也均對外宣稱自己才是「正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兩個品牌商標侵權案的始末。
  • 「關注」南北兩個「稻香村」,「老字號」的新路在哪裡?
    →國家層面應推出保護和扶持政策,推動企業品牌建設,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進一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學界加強對老字號保護的研究,共同促進老字號健康發展,讓類似的商標權之爭儘可能少地發生。儘管商標之爭還沒落幕,但南北兩稻的角力已經引起消費者群體的撕裂:吃慣了北稻的人紛紛留言攻擊蘇稻「盜版」,對他們宣稱是「北京特產」的行為十分不齒;而蘇稻的擁躉則反唇相譏北稻「不正宗」。
  • 「慶豐」包子引發商標之爭
    原標題:河北一企業推出「慶豐速凍包子」,北京慶豐包子鋪聲明該產品涉嫌侵權  「慶豐」包子引發商標之爭    河北稻香村(玉田)對「慶豐」商標的註冊信息趙文廣告訴記者,「最近,稻香村(玉田)生產的慶豐包子又籤了十幾家經銷商,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華北地區。」    據了解,現在稻香村(玉田)平均每天發1000多箱貨,產品供不應求。經銷商反饋的信息也很樂觀。據東北某經銷商介紹,慶豐包子的口感不錯,目前在商超和流通兩個渠道都賣得不錯。
  • 稻香村南北之爭 蘇稻被裁定停止在電商平臺用品牌標識
    中秋將至,不少人購買月餅時都會選老字號,比如說稻香村。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稻香村分為北京稻香村和蘇州稻香村,兩家圍繞「稻香村」商標的爭奪由來已久,最近又再起波瀾。蘇州稻香村被裁定,停止在電商平臺上使用「稻香村」標識。
  • 普洱茶老字號商標之爭第一期——同慶號商標之爭
    2014年4月3日,易武同慶號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易武舉辦2014年春茶品鑑會,會場的橫幅使用「同慶老號」字樣,現場使用的燈籠等裝飾物上不僅標識「同慶號」,且其活動現場籤到簿使用「同慶十年籤到薄」。此外,自西雙版納同慶號成立以來,其在經營過程中通過對涉案註冊商標及其企業字號的長期持續性使用,建立了其與「同慶」文字及圖文、「同慶號」、「同慶號」的密切聯繫,對老字號的回歸、維護和傳承作出了貢獻,客觀上使得該老字號商業標識的功能愈加顯著。因此,涉案註冊商標在有效存續期間應獲得合法有效的保護。
  • 南北稻香村之爭極反轉 蘇稻被線上停售產品又可以賣了
    先是9月22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根據「北稻」公司的申請,裁定「蘇稻」「北京蘇稻」兩公司在多家電商平臺上「立即停止」銷售帶「稻香村」扇形標識、「稻香村」標識的糕點等產品;26日,法院又根據「蘇稻」「北京蘇稻」兩公司的申請,撤銷了上述裁定。  南北爭端,讓臨近中秋節的「稻香村」沒了「稻香」,而是瀰漫著爭奪線上買賣的火藥味。
  • 細數「稻香村」商標註冊:「稻香村」到底屬於誰?
    其實,兩家因使用「稻香村」商標產生的衝突也持續了十餘年之久,從法律角度講,同類別的商標所有人只能有一個,「稻香村」的商標究竟該屬於誰呢?1.「稻香村」vs「北京稻香村」2010年,北京稻香村開始申請「北京稻香村」商標,註冊類別為第30大類,包括3006類小類,直到2015年註冊成功,獲得了「北京稻香村」糕點類商標。在蘇州稻香村已有「稻香村」商標的情況下,北京稻香村以「地名+稻香村」註冊成功,是否合理合法?
  • 武漢熱乾麵兩碗「蔡」引發商標之爭
    武漢熱乾麵兩碗「蔡」引發商標之爭   法院判定訴爭商標易造成混淆誤認,駁回原告請求  本報訊(記者盧越)4月24日,一起關於武漢熱乾麵品牌「蔡林記」與「蔡明緯 蔡林記創始人及圖」的商標互搏案件線上開庭審理。
  • 又是一年中秋季,247年老字號蘇州稻香村往30餘個國家和地區寄出思念
    又是一年中秋季,一走進各大商超和糕點店,大片各色的月餅映入眼帘,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各大主流電商平臺的月餅銷量冠軍「蘇州稻香村」。作為中國糕點食品行業的老字號,蘇州稻香村被業界稱作「糕點泰鬥、餅業至尊」。提及糕點行業老字號,自然得提到南北「稻香村」之爭。
  • 「卡斯特」商標之爭背後現渠道亂象
    近日,上海班提酒業、上海卡斯特酒業亮相第一屆進口葡萄酒中國峰會,這家曾因歷時10年的商標之爭備受爭議的企業再次受到業界關注。今年初,歷時十年的「卡斯特」商標之爭,終於落下帷幕。
  • 「紅牛」商標之爭再起波瀾!麥匯網解讀商標轉讓平臺
    近幾日紅牛商標之爭又有了新動態。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簡稱「北京紅牛」)與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簡稱「天絲集團」)接連發布聲明,掀起了新一輪的商標之爭。
  • 北京和蘇州稻香村,誰才是正宗
    正是他和過去「稻香春」的師兄弟一起,在1983年恢復了北京老字號——「稻香村」。如果你已經感到凌亂,一句話提示一下重點:「李圭」的徒弟,重振了「李鬼」的名號。南稻北稻爭的是什麼這麼多名稱類似的品牌,總不能傻傻分不清楚。各個品牌都面臨提高辨識度的問題,而這一步,也是蘇州稻香村走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