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發地市場內一加工點,工人將加工好的「娃娃菜」裝袋。 本報實習生潘之望攝
「娃娃菜」在超市上架銷售。本報實習生潘之望攝
將「發育不良」的大白菜剝去菜幫,一棵價值不過幾毛錢的白菜心立刻身價倍增,變身為遠產自雲貴高原的「高山娃娃菜」,堂而皇之地登上各大市場、超市的貨架。近日,本報接到讀者舉報,稱有商販以白菜心冒充高山娃娃菜銷售。
經過逐層探訪,記者終於揭開了大白菜「變身」高山娃娃菜的真相。昨日,記者向北京市工商局舉報此事,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高山娃娃菜造假
前天上午,家住垂楊柳中街的董先生在垂楊柳中街菜市場買回來一包3棵裝的「綠源」高山娃娃菜。回到家中後,董先生發現這次買的高山娃娃菜和平時吃的有點不同。
在娃娃菜包裝背面的產品簡介中,雖然寫有「高山娃娃菜產於雲貴高原昆明、曲靖、楚雄、玉溪高山地區,用優質的山泉水和農家肥澆灌」等字樣,但卻沒標記產地、廠名和廠址,其封口處也只是用普通透明膠帶纏上。
「我吃了十來年娃娃菜」,董先生說,他斷定自己買到的絕不是娃娃菜,「外觀和口感都不一樣」。
前天中午,記者隨董先生來到垂楊柳中街菜市場的這家攤點,攤位上仍擺放著「綠源」高山娃娃菜。面對董先生的質問,攤主堅稱所售娃娃菜為「正宗的高山娃娃菜」,「產自雲南」,之後便不再說話。
在市場內的另一處攤點,記者以大學生調研為名,與另外一家商販攀談。該攤販向記者道出了實情。
■市民質疑
娃娃菜實為白菜心
這名商販透露,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散裝「娃娃菜」都是黑心攤主將賣不出去的大白菜剝掉爛葉,充當娃娃菜賣的。她說,目前一斤大白菜批發價才2毛多,一棵大白菜在3斤左右,合計不過7毛,而剝掉菜幫的白菜心售價3元一斤,一棵菜心至少能賣1塊5。
「所以白菜即使壞了都不用怕,剝掉外皮能賣出更多的錢。」攤主說這已經是市場上的「潛規則」,很多攤主都是這樣幹的,有的還買來了高山娃娃菜的包裝袋,自己加工生產「高山娃娃菜」。
該攤主還透露,目前北京有很多假冒的高山娃娃菜,都是由加工點「批量」生產、銷售,而這個地區的商販都是從大洋路市場進貨。
■商販自曝
貨源地藏身新發地
前天下午,記者以「超市採購員」的身份來到商販進貨的大洋路市場「進貨」。
在一個蔬菜配送點,貨攤上琳琅滿目地擺放著「綠源」、「雲萍」、「山野」、「豐順」等多個品牌的高山娃娃菜。這些菜基本3棵為一袋,重量約一斤,價位都是2元左右,部分質量較差的價位更低。當記者指出這些娃娃菜「像白菜心」時,老闆會心一笑。
「這事,業內人都知道」。
老闆說,這些「高山娃娃菜」並非產自雲南,而是北京,「說得明白點就是白菜心」。他說,去年冬,他還出售過娃娃菜的包裝袋,讓小商販把那些爛掉的大白菜剝成「娃娃菜」,自行裝袋出售。
記者以採購名義詢問了多家攤點的老闆,他們均推薦這種價格便宜的冒牌「高山娃娃菜」。而據這些攤點老闆透露,這些「冒牌貨」均來自豐臺區新發地農貿市場的「生產基地」。
(責任編輯:劉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