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近兩年,許多明星和各類養生博主帶起了一陣戒糖之風。無論你是否養身、健身,關於戒糖的這些「奇效」都或多或少有所耳聞。
(某視頻平臺上的博主分享戒糖經驗)
然而,很多人都懷著對糖又愛又恨的複雜情緒加入戒糖的隊伍,又在反覆的甜食誘惑面前以失敗告終。
游離糖,澱粉,蔗糖,果糖......究竟應該戒掉什麼糖?哪些飲料可以喝,而哪些應少喝?從生酮飲食到輕斷食,市面上流行的種種飲食法可取嗎?
//本期話題//羅曉
註冊營養師(中國、澳洲)
這個問題非常好,雖然答案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標準的確是有的!
戒糖的標準就是把「游離糖」(包括所有添加的白砂糖,糖漿,蜂蜜,以及果汁裡的糖)的量降到大約20-25g/每天(大約值,與總能量需求不同而變化)。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很嚴格的科學證據給出的推薦。
那麼話說回來,游離糖並非人體必需,所以我所說的戒糖就是指把游離糖降到一個安全水平(上面給出的標準)。
而人體的確又是需要碳水化合物的,這不僅僅是能量需求,還包括其他的很多生理作用。根據科學數據,
人一天比較合適的碳水化合物攝入佔全天總能量的50%-60%都是合適的,而更重要的是碳水化合物的質量要高——比如來自全穀物,蔬果還有雜豆類。所以這裡雖然沒有辦法給你一句話說清需要多少碳水化合物(1米6小姑娘跟1米8大漢需求當然不一樣),但是這個比例還是非常通用的,可以記住。
不吃米飯,麵食是不是好習慣一定要看他們總的飲食結構。比如有的人為了保持身材不吃米飯和麵食,但是又餓,於是多吃很多肉來填飽肚子,這種自然是更加不健康的——雖然體重很可能會瘦,但是多吃肉本身是有健康風險的,這裡不展開細說。這種就是錯誤的飲食結構。
又比如,有的人不吃米飯麵條,但是吃大量的蔬菜,雜豆類彌補這部分食量,這樣的飲食結構就相對合理,所以不能直接認為這種不吃米麵是不健康的。這些具體的原理在《戒糖——改變一生的科學飲食法》中都會非常詳盡的解釋,尤其是對「飲食結構」的闡釋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c_wolf(no2):請問老師,無糖可樂等飲料真的無糖嗎?這些人工甜味劑也會引發慢性病?,比如安賽蜜,甜蜜素,三氯蔗糖,甜菊糖,羅漢果苷等高甜度甜味劑。而其他類型的
很多無糖飲料,會添加另一類代糖:糖醇類(這一類甜味劑是有熱量的)。前者沒有熱量但是會有強烈的甜味,它們別批准使用,證明它們安全性是過關的。
但是這類高強度甜味劑對健康的長期作用,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目前對於「甜味劑對腸道菌群和代謝紊亂」的研究都是在動物身上做的,因此不能直接推論到人體。
其次,大規模的觀察性試驗雖然發現喝無糖可樂等飲料與更高的體重相關,但是這並不能解讀成喝無糖可樂變胖,而可能是被其他幹擾項混雜了:比如愛喝無糖可樂的人通常也喜歡吃零食,或者吃其他高熱量食品。
最後,關於代糖最嚴謹的實驗(隨機對照實驗)的確是支持如果用代糖飲料完全代替含糖飲料,同時不吃其他食物補回來這部分熱量缺口,是有利於控制體重的(因為畢竟減少了熱量啊!)。
所以科學界目前對代糖的攝入有兩個明確態度:
1.代糖僅僅代替非吃不可的糖才有意義。2.最好的飲料是水。
關鍵詞 >> 問吧精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