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關於學齡前兒童參加體育培訓班」的報導,引發了不少讀者的熱議。在前期的調查中,記者發現,家長盲目跟風的心態並不少見,作為家長,不顧及孩子個體情況,「硬性」選擇讓孩子報班的,往往也是事倍功半。
這兩天,記者又對甬城30位學生家長進行了一次小型隨機調查(孩子在六周歲左右),就家長們的觀點與意見進行了梳理與匯總,是否適合提前給孩子報各種體育培訓班,今天就聽聽各位家長怎麼說。記者鄒鑫
觀點一
自己很喜歡運動
也會帶著孩子一起鍛鍊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去年寧波也有家長專門帶孩子前往上海參加親子鐵人三項。不足六周歲的孩子遊泳、自行車、跑步樣樣都不遜色。
原來,這名孩子的爸爸是寧波遊泳協會成員,平時自己也常常參加鐵人三項的比賽。
在本次隨機調查中記者發現,因為家長的喜好,帶孩子從小接觸體育運動的就有10位家長,佔到了樣本數據的三分之一。
在西堤陽光幼兒園讀大班的豆豆從去年夏天開始學習遊泳,至今已經堅持了七個月時間。豆豆的爸爸告訴記者,自己開公司,工作時間有彈性,不忙的時候會經常遊泳鍛鍊。「遊泳讓人很放鬆,而且不會造成運動傷害。我一直都很享受和喜歡這個項目,所以也讓孩子接觸了遊泳運動。」豆豆爸爸說。
多多目前正在寧波聞裕順幼兒園讀大班,她的媽媽不是很擅長遊泳,但自己比較喜歡,尤其喜歡中國遊泳隊的孫楊、汪順等運動員。多多去年六月份開始遊泳,「中途孩子出現咳嗽、發燒等狀況,我們也曾有過動搖,但還是堅持下來了。」為了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媽媽還會扮演「記者」,採訪未來的「冠軍女兒」多多,「請問你現在是什麼心情?」多多媽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也對這項運動越來越感興趣了。
觀點二
在不少家長眼裡
技能達標才是最重要的
現如今體育項目越來越受到學校教育的重視,中考體育抽測範圍也在不斷擴大。上周,記者留意到慈谿教育部門最近發布了慈谿初中畢業學生升學體育考試選測項目,包括:籃球運球投籃、跳繩、立定跳遠、實心球。包括必測項目1000米(男)或800米(女)。記者採訪過程中,有五位幼兒家長已經開始未雨綢繆,打算讓自己的孩子練籃球,學跳繩。
竹福園幼兒園金豆豆班的一位學生家長,目前正在為孩子跳繩成績發愁,作為母親,她也決心好好監督孩子體育鍛鍊。
據了解,這個班的不少孩子都將進入寧波市實驗學校讀書,而跳繩是一年級孩子體育技能達標的重點內容。
為了讓孩子們在跳繩方面幼小銜接,幼兒園在戶外活動時間,讓孩子們練習跳繩,並隔一段時間進行測試,因為怕測試成績不好,所以媽媽們開始著急上火。
還有兩位媽媽也是如此,為了讓孩子提高跳繩成績費盡心思。一位媽媽說:「跳夠50下,買一個玩具。」另外一個則從技能分析入手,「先讓孩子學會踮著腳空跳和手腕甩繩,再配合著跳,第一天連跳10個,第二天升至15個,每天遞增。」
竹福園幼兒園金豆豆班的老師童春波也表示,讓孩子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技能達標是家長最在乎的。「班上參加藝術培訓的孩子比較多,體育培訓大概5個。孩子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自己主動要求的很少,多是家長的引導。如果是學校有體育技能要求,家長會重視起來。」
觀點三
鍛鍊不是為了成績
而是增強體質
記者曾和世界遊泳冠軍汪順的媽媽交談過,汪媽媽非常鼓勵孩子們去遊泳,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有一個好身體。
她透露,汪順在讀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會感冒發燒。最開始支持汪順練遊泳,也是希望他今後能更健康。
奧運體操冠軍陳一冰最開始練體育也是因為身體弱。陳一冰的父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一冰是個早產兒,出生的時候重量只有4斤多,在暖箱裡呆了一個星期,當時差點沒能活下來。「他小時候身體太弱,一冰比其他小孩都要小一號,當初考慮說送他去練體育,讓他鍛鍊鍛鍊。」
有了這些體質弱的孩子成為運動健將,甚至世界冠軍的先例,鼓勵著不少爸爸媽媽,把抵抗力差的孩子送上運動場。
周女士家住環城西路附近,最近打算給孩子報個羽毛球班。「孩子身體弱,人也瘦弱,去年夏天扁桃體炎住院。一直希望參加體育鍛鍊,一是希望他身體好,還有就是男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能通過體育運動釋放自己。」
觀點四
孩子時間是有限的
不可能樣樣都學
採訪中有四五位家長沒打算讓孩子在幼兒階段接受體育項目的培訓。
翁爸爸是一位音樂愛好者,他們家的女兒一直在學樂器和畫畫。「孩子的時間終歸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都學,幼兒園每天有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早上做操,跳繩,參與各種遊戲,我覺得差不多夠了。」
雙胞胎糖糖果果去年被選入寧波市遊泳隊訓練,但媽媽並未為此開心。在媽媽看來,體育運動太苦,春夏秋冬無休,還是選擇舞蹈和畫畫這樣相對輕鬆,陶冶情操的培訓班。
家住太古城的吳女士的女兒下個月五周歲,參加的培訓班包括英語和畫畫。她不打算讓孩子在幼兒階段接受幼兒園之外的體育項目培訓。「如果學校以後有要求,孩子的體育成績又跟不上,我會給她報名,現階段還是覺得太小,萬一有個碰著,傷著,很麻煩。」
年輕家長健身意識較強
記者調查的30位學生家長均為80後,有17位家長關注體育培訓或幼兒教育,平日也瀏覽幼兒教育方面的新聞。他們對自己孩子參與幼兒體育項目表示支持。
這17位家長中,有4位家長覺得自己孩子身體抵抗力不強,希望可以通過體育運動,逐步進行改善。而另外13位家長希望孩子通過體育鍛鍊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但能否長久地堅持,家長都說很難。比如孩子生病、家長工作忙等因素。
就體育技能測試項目,30位家長都表示會竭盡所能幫助孩子達標,甚至為了提高孩子成績,自己起到示範作用,每天也跟著一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