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養殖戶日日相伴的蛋雞,可能還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下面這些冷知識,也許你真的不曉得。
1、雞舍內環境均衡性更多受負壓影響
雞舍內環境也分三六九等,向陽一面的雞一般產蛋性能比較好。在調節雞舍環境內部均衡性上,負壓要佔主導地位,所以控制好負壓絕對是控制好雞舍環境的重要因素。如何結合風速和小窗開啟角度調整負壓,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2、打油苗時為什麼要預溫
我們都知道打油苗的時候需要進行預溫,為什麼?這是為了讓疫苗的溫度和雞的內部體溫接近一致,這樣注射到雞的身上可以減少冷應激的反應。雞耐受的溫差不超過8℃,如果把溫差大的疫苗直接打到雞身上,很容易造成冷應激,疫苗不吸收,所以說打油苗前一定要預溫。
3、產蛋雞最理想的溫度是18℃-24℃
產蛋雞適宜的溫度區間是18℃-24℃,超過27℃會降低採食量,低於18℃會增加採食量。採食量低會影響產蛋性能的發揮,採食量高會提高料蛋比,降低養殖效益。
同等條件下,18℃-24℃產蛋性能最佳,也許這個溫度有春天般的感覺,潛在基因被激發了。所以調控好雞舍溫度,是提高隱形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4、脛骨決定了蛋雞的產蛋性能
我們都知道青年雞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脛骨,原因有二,一是脛骨代表全身骨骼發育,骨骼發育不達標,容易造成脫肛及死淘。二是脛骨是蛋雞重要的鈣元素儲存器官,能容下更多的鈣,蛋殼自然更好。所以脛骨的長度很重要,粗度也很重要,又長又粗的大腿更重要。
蛋雞第8周骨骼發育基本完成85%,第12周骨骼發育基本完成95%,這兩個節點的參數比較重要。所以青年雞更應多關注脛骨長,而不僅僅是體重。
5、消毒劑的配製,一半一半效果更好
我們經常需要給雞舍消毒,那麼消毒劑怎麼配置更好呢?實驗證明,先放半壺水,加入消毒劑,再慢速加滿水,儘量不要產生大量泡沫,否則影響消毒劑配比均勻度,進而影響消毒效果,這樣配出來的消毒液,消毒效果更好。
6、雞沒有汗腺,散熱靠體表和呼吸
雞和狗一樣沒有汗腺,所以不能和人一樣靠排汗蒸發降溫,只能依靠體表降溫和呼吸降溫,因此夏天溫度高時會發現雞群張嘴呼吸,架起翅膀增加表面積降溫。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就要採取降溫措施,避免造成損失。
7、雞蛋小而重,產蛋高峰更長,效益更好
雞蛋個小而且重量大,有利於延長產蛋高峰,降低死淘,有利於提高養殖效益。
(於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