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工人正在撿雞蛋
工作隊了解養殖場發展情況
8月29日,記者走進和靜縣和靜鎮克再村養殖大戶陳梅賀家中 ,眼前的壯觀景象讓人驚嘆不已。在全封閉式的雞舍內,上萬隻蛋雞採用水、飼料、清理機械一體化培育模式養殖,溫度、溼度、光照、飼養都有嚴格的規定。成排的蛋雞正在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產下的雞蛋密密麻麻排成一排,工人正在緊張而有序地撿拾雞蛋。
「我今年養了17000隻蛋雞,目前蛋雞5個月,每天能產500盤雞蛋,以每公斤9.5元批發給超市、商店等。一個月以後將進入90%產蛋高峰期,產量每天約1.2萬枚,給超市和商店定點批發供應,以目前市場價9.5元/公斤銷售,年產值不少於100萬。」說起預期收入養殖戶陳梅賀臉上樂開了花。
據了解,今年50歲的陳梅賀已經養殖蛋雞15年了,從最初的散養蛋雞到如今規模化養殖的跨越,經過多年的打拼和磨礪,採取滾雪球的方法逐步擴張,發展到現在上萬隻雞的現代化養殖場,陳梅賀也摸索總結出了自己的「致富經」。近年來,陳梅賀引進層疊式全自動化蛋雞養殖生產設備,餵養、清糞、撿蛋、清洗乃至包裝,都實現了標準化流水線作業,養殖技術逐漸成熟,產出的蛋圓滑透亮,蛋黃凝結富有彈性,營養價值高,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已有穩定的客戶群體和銷售渠道。
「現在養殖場有3個固定工人,專門負責飼料加工、撿蛋和搬運等,每人每月工資3000元。除了賣雞蛋,雞糞也能往外賣,又是一筆收入。」養殖場員工王東玉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和靜縣國土資源局駐和靜鎮克再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依託該村蛋雞養殖優勢,積極探索「致富能手+扶貧+培訓」的模式,發動全村致富能手獻智獻力,搭建農民夜校平臺對有養殖意向的貧困戶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能培訓。通過免費發放雞苗、推廣科學養殖技術、養殖大戶帶動銷售等舉措,引導村民擴大養殖規模,著重推動綠色、無公害蛋雞養殖產業的發展。
「今年陸續有村民加入到養殖行業中來,全村蛋雞養殖大戶達到8家,發展蛋雞養殖3.5萬餘只,散養蛋雞100餘戶,蛋雞產業已初具規模。相信隨著蛋雞產業的興起,經濟效益的逐步提高,必然吸引更多農民養雞致富,逐步實現蛋雞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帶動更多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幸福之路。」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沙·哈西巴特說起發展前景信心滿滿。(嵇麗豔、李萍)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