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10日訊
本文對近幾年國際及我國蛋雞產業生產和貿易的情況,對雞蛋的產、供、銷的整體情況及進出口貿易進行了概括性的闡述。重點介紹了2014年我國及國際蛋雞產業技術發展狀況,並從蛋雞生產產業鏈的每個環節上分別介紹了2014年蛋雞產業技術發展的概況,並就2014年雞產業技術的發展在蛋雞育種、疾病防控、營養、生產與環境控制、雞蛋加工與檢測等方面對蛋雞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進行了探討。
1.國際生產與貿易概況
1.1國際生產情況
總體上看,2014年世界主產國蛋雞存欄量與上年相比有增有減,美國、印度蛋雞存欄量增加;歐盟蛋雞存欄量減少,雞蛋價格持續走低。
2014年10月,美國蛋雞存欄量3.026億隻,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90萬隻。2014年底預計商品蛋雞存欄量3.059億隻,比上年增加550萬隻。由於7月份以來,美國蛋雞飼料成本表現為下降態勢,使1~11月雞蛋平均生產成本由去年同期每打77.1美分,減少到69.5美分,成本降低9.9%。
在蛋雞福利養殖方式轉換中,歐盟由於蛋雞數量減少導致雞蛋價格持續上漲。然而當蛋雞養殖恢復,產量增加後,雞蛋價格開始下降。為了穩定市場,生產者減少孵化雛雞數量和雞蛋產量。截至2014年6月歐盟蛋雞存欄量比2013年7月低6.5%。2014年7月每百千克雞蛋價格6555歐元,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2.0%。與上年同期比,2014年6月荷蘭大籠飼養(15.3%)比例減少,棚舍平養(64.3%)比例增大、自由放養(16.4%)比例不變,有機飼養(4%)比例稍減。2014年德國雞蛋產量增加,進口減少。雞蛋自給率有所提高,預計由2013年的73.7%增至75.0%。英國截至2014年8月市場量增長1.1%。但雞蛋的價格降低了1.6%。有機雞蛋生產恢復增長。
2014年日本蛋雞存欄量略增,戶均養殖規模擴大,雞蛋平均價格提高。2014年2月日本蛋雞存欄量1.335億隻,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2014年前10個月雞蛋價格保持高於上年同期的水平,11~12月價格有所下降。全年中號(M)雞蛋平均價格比上年提高了14.4%。
印度蛋雞產業呈增長趨勢,就業潛力巨大。人口過快增長,導致雞蛋需求擴大。為促進蛋雞產業發展,印度政府建立家禽投資基金,通過國家農業及農村發展銀行向個體蛋雞養殖戶提供25%的資金補貼。但蛋雞養殖增加使飼料需求大幅提高,印度依然面臨飼料及飼料作物短缺挑戰。
1.2國際貿易情況
2014年1~10月美國加工蛋品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4.3%,餐桌用雞蛋(table egg)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5%。蛋品出口量佔蛋品產量的4.9%。
2014年1~12月歐盟蛋品出口21.5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5.6%。同期,歐盟進口蛋品1.98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了46.9%。
2014年1~11月日本蛋品進口額增加,其中,雞蛋和蛋黃進口額比上年同期增長26.9%,液體蛋增長3.2%。美國仍是日本第一大蛋品進口來源國,但佔日本蛋品進口總額的比例由過去約1/3的份額下降至23.9%。從義大利進口的蛋品繼續較快增長。義大利超過荷蘭成為日本第二大蛋品進口來源國,進口額佔蛋品進口市場份額達到17.9%;從第三位進口來源國荷蘭進口的蛋品也有所增長,進口額佔日本蛋品進口市場份額達到16.7%。位居第四位的泰國(3%)所佔市場份額略高於位居第五位的中國大陸(2.7%)。
2 .國內生產與貿易概況
2.1國內生產情況
生產方面,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近年來蛋種雞產能一直處於過剩狀態,尤其在2014年度在產祖代種雞存欄數量嚴重高於實際需要量。父母代種雞雖然大都盈利,但利潤比較低,勉強維持。商品代蛋雞利潤較好,仍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各個企業都在積極布局。由農業部定點監測數據得知,由於2011年高蛋價、2013年人感染H7N9流感事件、2014年春節前後禽流感的流行等因素致使蛋雞養殖量從2012開始一直處於下降狀態,並於2014年2月達到低谷,隨後由於蛋價行情的回暖引發蛋雞存欄的緩慢回升。蛋雞存欄結構方面,2014年1~7月份新增雛雞同比一直減少;8~12月份同比持續增加,11、12月份新增雛雞數達到近5年較高水平。由於受到禽流感疫情影響,1月份和2月份淘汰雞數量較多,而後隨著疫情減少、雞蛋價格回升,3~8月份淘汰雞數量逐漸減少,雖然9月份和10月份淘汰數出現短暫增加,但11和12月份連續兩月的下降使淘汰雞數回到了9月份前的水平。
市場方面,2014年我國蛋雞產業經受了年初流感疫情的困擾及行情低迷態勢,從第二季度開始行情回暖,雞蛋價格不斷攀升並維持在歷史高位水平;全年總體上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與以往慣例不同,2014年初春節節日效應拉動並不明顯,整個一季度雞蛋價格呈小幅漲跌,養殖盈利基本處於保本狀態。由於2012~2013年蛋雞存欄的持續下降,導致雞蛋上市量明顯減少,從而促動了2014年4、5月份雞蛋價格的大幅度提升,加上端午節的節日效應,使5月份的雞蛋價格提升更加明顯,節日過後的6月份雞蛋價格小幅下跌,新增雛雞數量因季節規律也小幅減少。但隨後由於中秋、國慶雙節的提振效應,雞蛋價格再創歷史同期新高,隨後價格持續小幅回落,但仍維持在歷史同期較高水平。2014年淘汰雞價格整體呈增長趨勢,4月份以來處於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尤其是11、12月份淘汰雞價格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成本與收益方面,2014年雞蛋生產成本基本穩定,較去年同期微幅上漲,其變動趨勢趨同於飼料成本變化;蛋雞養殖全價飼料價格以9月份為分界線,9月以前整體呈上升趨勢,9月以後價格逐步下降。據農業部定點監測數據,2014年只雞平均單產維持處於較高水平,反映出蛋雞飼養效率較高;雞蛋總產量全年呈現U型特徵,以4月為分界點,前降後升;由於產蛋雞存欄量相對穩定,總產量波動幅度不大。2014年一季度只雞盈利基本處於保本狀態;自4月份只雞盈利水平開始大幅回升,並與5月端午前達到高峰;隨後有所回落並於中秋、國慶節日前再創盈利新高;節日後持續小幅回落,但仍處於歷史同期較高盈利水平。
2.2蛋品貿易情況
我國蛋品貿易改變了上年蛋品貿易總額減少局面,蛋品出口額增加,蛋品進口額減少。2014年1~10月蛋品貿易總額1.6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其中,蛋品出口額1.651億美元,佔蛋品貿易總額的99.8%,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3.5%;蛋品進口額為21萬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58.3%。蛋品淨出口額為16485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3.8%。我國蛋品貿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2.2.1蛋品進口品種結構改變,鮮雞蛋成為主要進口品種
2014年1~10月鮮雞蛋進口額佔蛋品進口總額的79.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43%。幹去殼禽蛋進口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倍多,孵化用受精雞蛋進口額比上年同期減少了55.5%。
2.2.2蛋品進口來源地趨於分散化
2014年1~10月從美國進口蛋品所佔比例由上年同期的94.7%下降至84.7%,自法國和中國臺灣的蛋品進口額增長迅速,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0.2%和33.1%。鮮雞蛋和幹去殼禽蛋進口主要來自美國,進口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6%。孵化用受精雞蛋的進口來源國由美國變成了法國。自中國臺灣的鹹蛋和皮蛋進口增長了37.36%。
2.2.3除南美洲外,對世界各大洲蛋品出口都不同程度增加
與上年同期比較,2014年1~10月,我國對亞洲和北美洲的蛋品出口額分別增長了13.1%和14.1%;對歐洲和大洋洲的出口額分別增長了近2倍和1倍,對非洲的蛋品出口額則增加更加迅猛。
2.2.4中國香港依然是大陸最大的蛋品出口市場
2014年1~10月,大陸對中國香港的蛋品出口額為12086.1萬美元,佔蛋品出口總額的73.2%,比上年同期增加1885.6萬美元;第二大出口市場是澳門,對澳門出口額為1331.8萬美元,佔蛋品出口總額8.1%,比上年同期增加155.4萬美元;第三大出口市場是日本,對日本出口額為1331.8萬美元,佔蛋品出口總額5.6%,比上年同期減少159.7萬美元。
2.2.5湖北、廣東、遼寧三省蛋品出口勢均力敵
在5個傳統主要禽蛋出口省(湖北、廣東、遼寧、山東、福建)中,2014年1~10月湖北、廣東、遼寧3省蛋品出口佔全國蛋品出口額比例分別為25.8%、24.7%和23.5%。與上年同期相比,湖北、廣東和福建省蛋品出口額增長超過了10%,而山東和遼寧省蛋品出口分別減少了6.3%和0.1%。五省蛋品出口額佔我國蛋品出口總額比例依然保持在93%左右。
2.2.6鮮雞蛋出口量增加,一些蛋製品出口增速
2014年1~10月鮮雞蛋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1%,出口額增加22.6%,鮮雞蛋出口平均價格達到1.74美元/千克,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4%。鮮雞蛋出口額佔蛋品出口額比例達到6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7%。另一方面,醃或煮的帶殼禽蛋和蛋黃等蛋製品出口額比上年同期增幅分別高達39.8%和66.3%。
3.國際蛋雞產業技術研發進展
3.1蛋雞育種
國際蛋雞育種生產實踐中,傳統育種仍然為主要的手段。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標記輔助選擇和全基因組選擇等分子育種技術在蛋雞育種中逐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14年繼續將現代育種技術應用到蛋雞選育的實際工作中。
3.2疾病控制
對於禽流感、新城疫等烈性傳染病的防控,國際上傾向於依靠先進的集約化養殖模式和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但是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在世界範圍內危害依然嚴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變異株數量眾多且分布於世界各地,很容易傳播給沒有獲得保護的雞群,因此疫苗接種在增加雞群對疫病的抵抗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疫苗研製領域,基因工程疫苗的應用已經顯示出了非常廣闊的前景,其效果已得到了眾多用戶的肯定。
3.3蛋雞營養
國內外蛋雞飼料技術的發展前沿與2013年類似,主要表現在如何精準評價飼料營養價值、如何減少或替代飼用抗生素和改善雞蛋品質等方面。在精準評價飼料營養價值的技術方面,如何對蛋雞飼料的營養價值、安全品質進行快速檢測與評價是技術需求熱點,也是研究的熱點。另外,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消化程序的自動控制,這一技術的應用使操作變得更加簡便和規範;還有,對飼料營養價值變異影響因子的積累逐年增加,這有利於建立飼料有效養分的動態資料庫,從而能更準確評價成品飼料的營養價值。在飼用抗生素的替代技術方面,國際上目前著力研究開發的替代技術包括植物提取物、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和酶製劑等。另外,針對如何科學合理評價新一代飼料添加劑的功效是2014年研究討論的熱點之一。蛋雞的營養調控研究方面,國際上主要關注蛋殼品質的形成機理及調控技術。針對新型植物來源的抗氧化物質篩選研究備受青睞,其目的是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學合成抗氧化劑,這對提高雞蛋深加工產品的安全質量意義重大。
3.4蛋雞生產與環境控制技術
蛋雞生產和環境控制領域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所關注的重點仍然是蛋雞的福利養殖環境、技術標準及技術模式問題。2014年歐洲家禽業協會和亞太家禽業協會分別召開了四年一度的國際家禽研討會,可以看出,歐盟國家正不斷推進蛋雞福利養殖技術向前發展,整體產業上已基本實現了福利養殖的基本要求,傳統籠養方式已被替代。亞太地區在蛋雞福利化養殖技術的研發相對落後,該領域的論文交流和參會人數也還相對較少。美國用了近3年的時間,連續跟蹤和比較了蛋雞的富集型雞籠(Enriched cage)養殖、傳統8層疊層籠養和可開放的棲架籠養殖等3種模式下的蛋雞行為表現、舍內空氣環境質量、蛋雞健康狀況與生產性能等福利相關指標。取得了大量的對比數據,並在《Poultry Science》等刊物上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結果表明,富集型雞籠的應用效果較佳,有較好的發展潛力。由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加州戴維斯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等多所高校和科研單位對美國不同區域氣候條件的蛋雞舍熱環境、空氣粉塵濃度、病原微生物含量等質量參數的連續多年變化規律進行了監測,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資料。
3.5雞蛋加工與分級技術
為了解世界和我國蛋品科學研究的發展現狀和研究熱點,以2002~2014年期間「Web of Sci-ence」收錄的SCI論文及其相關引文數據為對象,對世界和我國蛋品科學SCI論文從國家/地區、研究機構、研究學者、引用情況、關鍵詞詞頻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美國是刊發蛋品科學SCI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研究學者也以歐美科學家為主。蛋品科學SCI論文相對集中於農林科學、獸醫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分子生物學等4個學科,家禽、食品相關期刊是刊發蛋品科學SCI論文的主要期刊。我國蛋品科學SCI論文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逐漸成為國際主要研究力量。禽蛋蛋白質結構及功能、家禽育種與蛋品品質、禽蛋營養與過敏原、蛋殼成分及其礦化機制等是目前蛋品科學研究領域熱點。
3.6蛋雞產業經濟
國際上蛋雞產業經濟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蛋雞福利制度及其影響、蛋雞育種改良效益、蛋雞飼料配方投入產出以及蛋雞養殖方式綜合評價等方面。歐盟蛋雞福利制度實施後,歐盟雞蛋價格隨著市場雞蛋供應量的變化而波動較大,蛋雞養殖利潤率降低。蛋雞育種及改良效益研究,通過選育指數理論將有價值的改良和預測結合,分析遺傳改良產生的收益,遺傳改良的投資來源與分配以及遺傳改良投資的回報。蛋雞飼料處理技術的投入產出比較研究,通過比較兩種飼糧處理技術以及兩種飼料配製方法,確定飼料中蛋白變化較小的方式,以便最大限度節約成本。蛋雞養殖方式綜合評價研究,通過對籠養、寬鬆籠養、散養等多種蛋雞養殖方式,從環境、動物福利、消費者需求、農場主利益等多個方面,經過多重指標測度分析,對不同養殖模式進行評判。
4.國內蛋雞產業技術研發進展
4.1蛋雞育種
2014年度體系研究室從傳統育種及分子育種兩方面著手,在雜交配套和制種技術研究、品系選育常規育種技術應用及功能基因鑑定、基因型快速測定、基因組掃描等分子育種技術及分子標記研發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我國知名的育種企業已經將部分技術應用到蛋雞育種工作中。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方向:①地方蛋雞遺傳資源及育種素材挖掘和利用;②重要經濟性狀分子標記的開發及其育種應用;③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與基因組選擇技術;④蛋雞新品系選育。
4.2蛋雞疾病
4.2.1主要蛋雞疾病
2014年對蛋雞產業影響最大的疾病問題仍然是禽流感。H7N9流感病毒可在我國多個省市的活禽市場的家禽和環境中分離到,該病毒對我國家禽業的危害和影響將持續存在。2014年我國流行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的NA亞型增多,流感流行範圍更廣。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常與其他病原體乃至環境因素協同致病,常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特別是近年來以支氣管堵塞為特徵的H9N2亞型禽流感和IB混合感染。新城疫的流行態勢與前兩年相似,2014年度的監測顯示國內流行的IBV基因型較為複雜,但QX型仍為優勢基因型。
4.2.2新型疫苗研製
針對現有疫苗株與流行株間的差異,研製出針對流行毒株的新型疫苗已成為疫苗的研製方向。利用反向遺傳學技術研製的重組新城疫病毒滅活疫苗(A-Ⅶ株)於2014年11月成功獲得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研製出H9亞型WJ57株滅活疫苗,已完成臨床前試驗和中試生產,相關研究內容在2014年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在IB新型疫苗研製方面,培育的QX型疫苗株安全性良好,在此基礎上研製的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活疫苗已經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此外,利用火雞皰疹病毒(HVT)和馬立克氏病病毒CVI988/Rispens為載體研製出了H9N2亞型禽流感、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等重組疫苗,並顯示出了廣闊的開發前景。
4.2.3免疫程序優化
2014年蛋雞免疫程序的優化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根據蛋雞自身生理規律、疫苗誘生抗體的消長規律和疫病流行規律,對已有免疫程序進行了優化,優化效果通過成本核算和生產性能測定數據得到了具體、充分顯示。
4.3蛋雞營養
2014年,國內蛋雞營養方面主要是以蛋雞飼料原料營養價值評定、營養需要量、飼料資源開發與安全質量控制、飼料配製技術、雞蛋品質形成主要因素及其調控技術和蛋雞營養代謝及其調控技術等6個方面為研究熱點。
4.4蛋雞生產與環境控制技術
我國在蛋雞生產和環境控制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適度規模和高密度疊層籠養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及其支撐技術研究;其中在山西大正農牧有限公司等建成了8層疊層籠養的傳統籠、大籠及福利籠3種模式的3棟相同雞舍,現已開始了這三種不同籠具的生產線實驗驗證,為我國開展高密度大型雞舍的參數研究與應用效果對比等建立了重要平臺。在蛋雞舍通風與環境控制技術方面,主要包括養殖環境對蛋雞健康和生產性能的影響研究、蛋雞節能型光照制度、雞舍空氣環境安全淨化技術研究等。在適宜家庭農場高效飼養的萬隻棟舍規模的新型離地立體棲架養殖裝備開發方面,進入了生產性中試試驗,在自由採食、均衡餵料、糞便自動收集等關鍵技術與設備方面均獲重要突破。尤其在蛋種雞的本交養殖技術方面推進速度較快,取得了不同地區和不同雞種的實際生產數據,並通過召開蛋種雞發展模式研討會,進行了廣泛地技術交流。對北方地區夏季溼簾降溫可能形成的急性冷應激開發了改進的調控技術和設備。間歇式光照制度的改進與應用在不同地區多個雞場進一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規模化雞場的雞糞自動幹清糞技術改造、雞糞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的實用化方面得到較好突破。在規模化養雞環境控制關鍵技術與設備的集成應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形成了蛋雞標準化規模養殖的系列支撐技術。
4.5雞蛋加工與分級技術
新型蛋製品發展速度十分迅速,通過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許多關鍵技術正在國產化。綜合運用層析、離子交換結合超濾或膜濾,創新聚乙二醇沉澱、親和色譜純化等技術,創建蛋中多種功能成分提取分離技術,突破多功能成分無損聯合提取技術;建立超臨界CO 2萃取與膜分離提取卵磷脂和蛋黃油的方法;研究蛋液濃縮、超巴殺、脈衝電場等殺菌方法,建立瞬時間歇式超巴殺等綜合處理技術,延長貨架期,保持原有功能性質。通過蛋白質糖基化修飾和酶法改性,形成高凝膠性蛋白粉製備技術;建立高乳化性蛋黃粉的生產技術;水為媒介環保分離殼膜技術,創建製備有機鈣技術;針對蛋膜強抗酸鹼性,突破製備可溶性蛋膜蛋白關鍵技術,攻克鹼性蛋白酶水解膜蛋白製備抗氧化肽技術;開發出純天然乳化性和油溶性塗膜保鮮劑;發明機械溼擦清洗機,改變傳統水浸、淋、衝方法,使潔蛋生產線國產化。目前,我國蛋液產品、清潔蛋、專用蛋粉(功能蛋粉)、蛋品飲料、蛋黃醬、方便蛋製品、蛋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卵磷脂等新型蛋製品生產規模為100~120億元人民幣。
4.6蛋雞產業經濟
隨著我國蛋雞產業進入加速轉型升級時期以及「十三五」規劃階段,國內對蛋雞產業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需平衡、技術應用評估與效率提升、產業發展戰略與政策措施等3個方面。在未來供需平衡方面,本領域內主要通過定量化經濟模型,對未來的雞蛋消費需求進行預測,估算我國中長期的雞蛋供需平衡,制定蛋雞產業發展戰略;在產業發展戰略和政策選擇方面,重點圍繞經濟「新常態」以來的雞蛋消費趨勢、城鎮化進程以及環境治理方面的問題,系統探討我國蛋雞產業發展的區域布局、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市場體系建設和技術重大工程問題,研究的結果普遍認為我國蛋雞產業應從追求經濟效益為主過渡到以追求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並重的發展模式上,未來蛋雞產業的約束性政策將不斷增強、扶持性政策更加系統化,蛋雞產業進入加速調整期。
(文章來源:中國家禽)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