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術 林下散養土雞效益好(圖)

2020-12-19 網易新聞

  稿件來源:周超文文/圖

  「這些年我都沒有外出

  打工,就靠著房屋背後這片10餘畝的山林和我所掌握的技術,規模養殖生態土雞,年年收入都超過10萬元,比打工來得輕鬆。」8月23日,記者來到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平橋村,土雞養殖業主徐石海高興地對記者說。

  據記者了解,徐石海算不上養雞大戶,一年下來他出欄的生態土雞隻有5000—6000隻,但他能年年獲利超過10萬元,在於他過硬的養殖技術。他認為,要發展林下養雞,關鍵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養殖技術。具體如下—

  品種場地

  土雞一般要求體型大小適中,上市活重2.5公斤左右,外觀清秀,胸肌豐滿,腿肌發達,羽毛豐滿美觀,羽色斑斕多樣,頭小冠大,腳細長。除選擇本地品種外,規模飼養時也可選擇一些國內地方良種或由地方選育雜交的商品土雞進行飼養。

  飼養土雞的林地應遠離居民區、化工和屠宰加工企業等場所,空氣清新,地勢高燥以有利於排水,防止潮溼。林區內水源要豐富,水質要優良。

  養殖設施

  首先是育雛舍。從出殼到6周齡雛雞,雞舍要求防寒保溫,通風向陽乾燥,密閉性好。為減少育雛舍投入,土雞育雛也可在規模養殖場或由合作社集中育雛後,再分散至各林地

放養

  其次是放養棚舍。在林中或林邊選擇地勢高燥的地方搭建雞舍,要求坐北朝南,與飼養人員的住室相鄰搭建,便於夜間觀察。棚舍應主要注重保溫性能。一般按10—15隻每平方米進行設計。

  再次是放養場圍網。林地四周可以建圍牆或設置籬笆,也可以選擇尼龍網。

  最後是餵料和飲水設備。包括料槽和

飲水器

,料槽要放置在雞舍內或雞舍附近,飲水器一般為5—10升的真空飲水器。最好為紅色、白色,以便飼養人員識別,按每50隻雞一個,計算配備飲水器數量。

  飲水器除在飼餵用具附近擺放外,在林地中也要至少30米內有1個。

  育雛階段

  育雛時間決定本批雞的放養期的時間,大部分地區放養時間為4—10月。這期間野生飼料資源豐富,環境溫度適宜。因此育雛安排在12月份比較適宜,可實現翌年4月份在戶外飼養。

  土雞在育雛期間儘量使用自配飼料,常用配方如玉米62%、麥麩32%、豆粕31%、磷酸氫鈣1.3%、石灰1.3%、食鹽0.3%、複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劑1%。開始飼餵時要少餵勤添,育雛後期可飼餵一些青菜、牧草、野草等。

  放養階段

  根據林下植被生長情況,每畝地可以放養20—50隻雞。如密度過大,地下植被會被嚴重破壞,最好進行分區放養。

  可將林地分隔成4—6個小區,讓雞群在一個小區放養一段時間後,再換到下一個小區內放養,有利於植被恢復和疫病的控制。

  放養階段的雞要充分利用野生飼料資源青草、草籽等,以保證在放養階段有充足的青綠飼料,保證雞群生長條件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的要求。

  放養階段,補充餵養飼料時間,一般在傍晚雞群進雞舍時進行。

  還要根據不同季節和氣候條件採用不同的調節措施。低溫季節要加強補飼,同時採取保溫措施,在無風、晴朗的天氣,上午10時後讓雞群到室外活動。

  衛生防疫

  場地要定期清掃,把糞便、剩餘的青綠飼料、樹葉等汙物及時清理。

  當雞群到舍外放養場地活動時,要把雞舍的窗戶、門、風機打開進行充分的通風換氣,使雞舍的有害氣體、空氣中的粉塵、微生物等儘可能排出。

  在溫度低的季節每周噴灑1次消毒藥,溫度高時每周消毒2-3次。

  放養因與外界環境接觸範圍大,應按照免疫程序和當地雞病流行性做好新城疫、法氏囊、禽痘、禽流感等疫病免疫接種,並要根據疫病發生的季節性和年齡特點,合理使用藥物,預防疫病的發生,應儘可能使用中草藥,以有效避免藥物殘留問題。 遊歡 彭芸特約記者 周超文 文/圖

  作者:周超文

  (來源:周超文文/圖)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農村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湄潭縣洗馬鎮:發展「林下養殖」 養出生態土雞
    它們在坡上散養,喝的是山泉的水,吃的是林下的蟲,餵養的糧食主要是玉米、麥麩、豆粕、糠,每天產蛋大概在500到600枚。通過微信平臺、朋友介紹,都是直接發到客戶手裡去,基本上每天撿的雞蛋全部都是賣完了的,一年大概有10來萬的純收入。」談起他的雞和雞蛋,金大志底氣十足。林下養雞,不僅是雞蛋品質好,雞本身的價值也不菲。
  • 魯山縣曹意恆:林下養土雞 生出「金蛋蛋」
    養殖戶曹意恆散養的土雞 「我們的土雞是在自家近百畝的林地裡面散養的,餵的是五穀雜糧,喝的是地下引出來的山泉水,蛋黃飽滿金黃,清香無腥味;蛋清粘稠
  • 「鞏固脫貧20條」林下散養土雞 綠色農產品有可為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崇尚返樸自然的生活,對綠色生態食品的追求也就越來越多,本地土雞已成為禽類主導的綠色食品。在平塘縣平舟鎮土寨村新寨組,有一個養雞場,致力於本地土雞林下養殖,生產無公害綠色農產品。
  • 宣恩縣範家坪村:林下養土雞鞏固脫貧成果
    地處椿木營鄉西部的範家坪村是省級貧困村,在宣恩縣紀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接力幫扶下,於2018年退出貧困村序列。作為已脫貧村,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增加群眾收入,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思考最多的問題。經過多次調研和講座,村裡決定發展林下經濟,在生態公益林中散養土雞。
  • 長順:林下散養「生態雞」 綠了山頭 富了群眾
    近年來,長順縣按照「定養殖方式、定養殖合同、定收購價格,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銷售」的「三定三統」,及庭院生態散養模式,大力發展林下養殖,盤活山地林地資源,做強綠殼蛋雞產業,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 農村養什麼品種的土雞好?
    土雞,也叫「柴雞」、「草雞」或者「笨雞」 等,是各地地方品種的統稱。土雞品種繁多,並非特指某個品類,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代表的土雞品種。下面給大家看一看我國都有哪些地方品種吧!這些品種知識,養雞訓練營裡都會介紹哦!
  • 葡萄藤下養土雞果甜雞肥有「錢」途
    葡萄架下,一群群油亮脖子金黃腳的大公雞悠閒地叨著青草、啄著昆蟲…… 種葡萄和養土雞在一般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這裡卻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這是葡萄種植戶馬宏喜摸索出的一條林下循環種養的新路子。 葡萄園裡養雞好處多多 記者在馬宏喜的設施大棚裡看到,葡萄已經迎來了成熟期,每到周末就有不少的市民來這裡採摘。
  • 生態林下養土雞 輕鬆走上致富路
    四川新聞網瀘州4月7日訊(周超文 陳玲  文/圖)「咕…咕…咕」,隨著一陣清脆嘹亮的口哨聲,一群土雞撲撲稜稜地飛向主人。這是4月6日上午,筆者在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魏國村九組位於林坡上的鴻睿土雞養殖農場見到的一幕。
  • 我國特有樹種,養土雞妙用杜仲
    今天,農家營就來為大家介紹如何在杜仲林下養殖杜仲雞。 首先,提醒大家,並不是所有的杜仲林都適合養殖土雞,要注意樹齡和株距。農家營項目專家建議:苗木米徑3-4CM,建議株行距1.5M*1.5M;米徑8CM,建議株行距2.5M*2.5M。同時不同的階段,散養土雞的密度也要控制得科學合理。在杜仲林下放養土雞,育成雞、中雞和成雞的養殖密度可以諮詢農家營。
  • 前幾年推崇的「林下養雞」,如今為何不火了?土雞蛋有多少真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前幾年流行的散養土雞、林下放養、生態養殖等創業概念養殖模式,雖然在電視臺和網上宣傳的天花亂墜,但是在實際創業中,基本上都是血本無歸,那麼為什麼看似比較時髦新穎的綠色原生態生雞養殖模式卻無法創業成功呢?
  • 土雞散養戶該怎麼辦?散養土雞真的沒有出路嗎?
    最近土雞滯銷的信息甚囂塵上,可見散養雞沒有銷路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土雞養殖業遭受前所沒有的困境。不禁有養殖戶會問:散養土雞真的是個坑了嗎?散養土雞到底還有出路嗎?禽妹妹認為土雞養殖戶已經到了不得不尋求改變的非常時期,否則真有被淘汰的危險。
  • 養殖土雞的管理與效益,怎麼打破傳統養殖,開創農村創業新項目!
    並且養殖土雞在達到一定規模數量的時候,還可以申請政策性的補貼,比如老家廣安這邊,今年農戶土雞養殖只要達到30隻以上的話,就會有五元一隻的政府補貼。提高了農民養殖土雞的積極性。 但大家知道土雞都有哪些品種與如何識別採購土雞苗嗎?養殖的模式有哪幾種?雞食該如何配方以及該怎麼去管理才能獲得好的市場效益?農村土雞快速的銷售方式又有哪些?
  • 走向勝利 | 枝頭蜜梨香 林下土雞壯
    「蜜梨種植前,芷江的專家專程來到村裡,給大家講授種植技術。果苗種下後,專家每月也會來村裡指導。」合作社股東李和平說。  「為了讓村民儘快看到希望,我們選擇的都是大苗,第二年就可以掛果。」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魯雲生告訴記者,去年8月大苗掛果,4000公斤蜜梨一周售罄,收入8萬元。
  • 一畝地能散養土雞多少只,該怎麼養?
    散養土雞一般快成體之後一畝地能放養2400~4000隻左右,如果在黑龍江這邊整個山頭都是雞的領地,不論畝那要論垧算了。土雞,家離的一種,有別於籠養雞,土雞又叫草雞、笨雞,是指養在山野間林間、果園果的雞。土雞培育。
  • 銅川土雞散養致富?年盈利70萬元
    土雞散養致富?年盈利70萬瑤曲鎮村民不一般銷往內蒙、四川、甘肅、河南在脫貧攻堅中,銅川市耀州區瑤曲鎮教場坪村利用產業扶貧資金,與家家生態專業合作社規模化散養土雞養殖場籤訂了產業扶貧分紅協議,並通過勞務用工方式帶動多戶貧困戶實現務工脫貧。
  • 散養土雞吃什麼,關於散養土雞養殖技術,你知道多少?
    因為根據人們對健康食材的要求不斷提高,過去圈養的飼料雞肉越來越被人們詬病,人們討厭沒有味道的雞肉;而在自然條件下,土雞可以在果園、樹林以及山坡上進行散養,散養土雞活動空間廣闊,食物來源天然健康,不僅能為養殖戶節省養殖成本,也可以保障土雞的綠色環保,散養土雞肉質緊實,口感極佳。
  • 山地貴州大開「林下空間」
    目前,全省林下經濟發展面積達2203萬畝,產值365.9億元,實施主體1.7萬個,帶動285萬農村人口增收,實現了林下經濟發展面積、產業效益和助農增收「三提升」。 「兩年多年的實踐證明,我省發展林下經濟大有成效、大有希望,為全省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發展林下經濟,可以實現發展和生態的相互協調相互促進,讓綠水青山實實在在變為金山銀山。」
  • 陳守益養土雞,舞出產業好前景
    於是,積極籌措到了資金50萬元,依山建起了500平方米的標準化雞舍,並將房前屋後的1000多畝荒山林地圈圍起來,建起了能散養20000萬隻土雞的標準化養殖場,從2020年5月1日開始,第一批散養土雞15000隻,當第一批15000隻土雞進場,那天他的莊園沸騰了,小雞清脆的叫聲讓幽靜的山谷充滿了靈氣。全家人熱情滿滿,仿佛看到了希望和夢想。
  • 在山區養土雞需要注意什麼,到底受不受環保限制
    土雞很受市場歡迎,發展有特色的農產品,也是未來農村的發展方向;飼養土雞不失為一種致富的好方式。但如何去做,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山區散養土雞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農村致富門路,山區地處偏遠,山林面積大,可供雞覓食的種類多,汙染又較小,可適合大中型散養場。
  • 承包10畝地來散養土雞,這個項目怎麼樣,能賺多少錢?
    而在農村裡,養殖土雞的多是這麼幾種人,一種人是農民,他們養殖的土雞並不多,大約有十幾隻左右,一般他們需要餵養10個來月,體重達到4斤左右才賣,在不算糧食的情況下,他們是賺錢的,如果算上糧食,只能是賠錢。還有一種人是養殖的專業戶,就是所謂的包山頭養殖,他們在購買小雞後,然後經過專業的養殖後再投入市場,如果土雞的行情好,這些養殖專業戶就是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