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乳製品上市企業2019年營收排行:伊利股份第一 蒙牛乳業第二

2020-12-19 數說商業

營業收入指在一定時期內,商業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貨幣收入。作為企業補償生產經營耗費的資金來源,主要經營成果,取得利潤的重要保障,以及現金流入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營業收入管理,可以促使企業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以便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避免盲目生產。本文為2019年榜單系列文章之乳製品篇,共選取21家乳製品上市企業作為研究樣本。

據數說商業統計,21家乳製品上市企業2019年營收總額為2637.5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319.48億元,增加318.07億元,同比增長13.71%。平均營收為125.60億元。

▲乳製品上市企業2019年營收排行榜 制表:數說商業

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進入「500億俱樂部」;光明乳業、中國飛鶴、合生元等3家企業進入「百億俱樂部」;三元股份、澳優、新乳業、現代牧業等4家企業營收位於50-100億元之間;雅士利國際、貝因美、中國聖牧、皇氏集團、妙可藍多、天潤乳業、中地乳業、燕塘乳業、原生態牧業等9家企業營收位於10-50億元之間;莊園牧場、科迪乳業、西部牧業等3家企業營收均不足10億元。

TOP1:伊利股份

營收突破900億 奶粉及奶製品銷量增長31.56%

經營模式伊利股份主要從事各類乳製品及健康飲品的加工、製造與銷售活動,旗下擁有液體乳、乳飲料、奶粉、酸奶、冷凍飲品、奶酪、乳脂、包裝飲用水幾大產品系列。

經營模式:按照產品系列及服務劃分,以事業部的形式,構建了液態奶、奶粉、冷飲、酸奶、健康飲品、奶酪六大產品業務群。在公司的戰略統籌和專業管理下,事業部於各自業務領域內開展產、供、銷運營活動。

原材料採購模式:通過招標方式,對主要原輔材料進行集中採購,以提高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和議價能力。

原料乳採購供應模式:主要通過資本或技術合作,以嵌入式服務的方式,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與奶源供應商建立利益共同體,穩定並增加奶源供給,滿足乳品生產需求。

生產模式:通過實施「全球織網」計劃布局生產基地,嚴格執行產品質量與安全標準,為國內外市場提供產品服務。

物流配送模式:利用大數據技術,科學規劃物流發運線路和倉儲節點;通過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合作,藉助信息技術平臺和服務,快速、精準響應客戶需求。

銷售模式:採取經銷與直營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實現渠道拓展目標和終端門店業務標準化、規範化管理。

海外業務管控模式:對海外業務實施統籌規劃與運營流程設計。

收入構成液體乳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收入佔比高達81.95%,2019年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12.31%,毛利率為35.20%,較上年減少0.01個百分點;奶粉及奶製品收入佔比也超過10%,達到11.17%,2019年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24.99%,毛利率為48.12%,較上年減少6.66個百分點。

華北和華南地區收入佔比分別為29.49%和26.35%,2019年營收較上年分別增長11.28%和11.50%,毛利率分別為36.14%和37.67%,其中華北地區較上年減少0.63個百分點,華南地區增加0.74個百分點。

收入增速2015年公司營收首次突破600億元,2019年突破900億元,為近五年來的新高。除去2016年外,過去五年有四年營收增長均達到兩位數,其中2018年達到16.92%,為近五年來的最高營收增速。

產品銷量液體乳2019年銷量8,709,404噸,較上年同比增長7.77%;奶粉及奶製品2019年銷量143,412噸,較上年同比增長31.56%;冷飲產品2019年銷量405,850噸,較上年同比增長3.25%。

2020年計劃2020年計劃實現營業總收入970億元,利潤總額61億元。積極開拓、發展健康食品領域新業務,加快成人營養品、奶酪、健康飲品等產品創新節奏,帶動業務健康發展;建設海外生產基地,繼續拓展海外市場,通過構建全球品牌運營能力,推動海外業務穩步發展;以「居家消費」模式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新興渠道和新的消費場景,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打造全新業務模式;構建「全球健康生態圈」,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持續優化運營效率。

TOP3:光明乳業

營收近五年首次下滑 鮮奶銷量同比增長27%

經營模式光明乳業主要從事各類乳製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奶牛的飼養、培育,物流配送等業務。主要生產銷售新鮮牛奶、新鮮酸奶、常溫酸奶、乳酸菌飲品、嬰幼兒及中老年奶粉、奶酪、黃油、冷飲等產品。

牧場管理:採用「千分牧場」評價標準體系,對所有牧場獸醫保健、繁殖育種、飼料飼養、生奶質量、防暑降溫、安全生產等六大版塊進行評分。環保千分制考核機制,有效提升牧場廢棄物的處理能力及利用率,切實推進「美麗牧場」建設。

生產模式:在管理上,實施「千分工廠」審核標準,對乳品生產廠的質量系統、工廠環境、產品控制、工藝控制、員工管理五個版塊進行考核評價管理。

物流配送:採用 WMS、DPS、TMS、車載系統 GPS 及北鬥衛星監控系統等現代化信息系統,對物流運作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銷售模式:主要採用直銷和經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銷售渠道遍布全國主要省市。

採購模式:按採購物料的類型,使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單一來源及緊急採購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採購,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海外業務:下屬子公司紐西蘭新萊特主要從事工業奶粉、嬰兒奶粉生產和銷售,產品

遠銷世界各地。

收入構成液態奶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收入佔比高達61.17%,2019年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11.03%,毛利率為41.25%,較上年減少3.81個百分點;其他乳製品收入佔比為27.86%,2019年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15.39%,毛利率為14.51%,較上年減少3.08個百分點。

上海地區收入佔比為26.17%,2019年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11.66%,毛利率為40.82%,較上年減少1.27個百分點;外地收入佔比51.18%,2019年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0.80%,毛利率為32.73%,較上年減少1.73個百分點。

收入增速公司2018年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2019年營收出現近五年來的首次下滑,過去五年裡有四年營收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產品銷量鮮奶2019年銷量為318,590噸,較上年增長27%;酸奶2019年銷量為669,577噸,較上年下滑3%;奶粉2019年銷量為177,647噸,較上年增長4%;原奶2019年銷量為418,657噸,較上年下滑5%。

2020年計劃2020年爭取實現營業總收入240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5.06億,淨資產收益率7%。2020 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 11.42 億。開展「從牧場到餐桌」全產業鏈「領鮮戰略」升級,不斷完善光明乳業覆蓋全產業鏈的「5C」(Core competence 核心競爭力)領鮮標準;推進以雲計算為載體的數位化轉型項目,通過大數據驅動賦能,實現公司全產業鏈的數位化管理系統搭建;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建設,激活振興老字號品牌發展。

TOP6:三元股份

營收近五年新高 固態奶同比增長15.43%

經營模式三元股份主要業務涉及加工乳製品、冷食冷飲、飲料、食品;旗下擁有液體乳、發酵乳、乳飲料、奶粉、奶酪、冰淇淋、植物塗抹醬等幾大產品系列。

經營模式:根據產品品類與區域、以事業部加控股子公司的模式,構建了常溫奶、低溫奶、奶粉、特殊渠道、送奶到戶和電商六大事業部及核心控股子公司。

生產模式:冰淇淋業務由控股子公司艾萊發喜生產經營,植物塗抹醬業務由控股子公司 StHubert 生產經營,高端有機奶業務由控股子公司加拿大 Avalon 生產經營。截至 2019年 12 月底,公司綜合產能為69萬噸/年。

物流配送模式:通過與優質的第三方物流合作,確保公司所屬各加工廠的新鮮產品安全、及時、準確到達客戶端;尤其是佔公司產品結構中很大部分的低溫冷藏產品,保證從工廠到客戶各流通環節低溫冷鏈配送。利用車輛溫度監控等現代化信息設備,對物流管理及質量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銷售模式:主要採用直營、經銷商和電子商務相結合的銷售模式,銷售渠道遍布全國各省市。

採購模式:採用大宗物料集中採購模式,並使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等方式強化管理。

海外業務:境外公司以股東會、董事會的公司治理結構為主,由股東委派董事進行監督,日常管理以當地管理團隊為核心,並約定權利義務以及職責權限。

收入構成液態奶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收入佔比高達55.93%,2019年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13.88%,毛利率為29.02%,較上年減少0.70個百分點;冰淇淋和固態奶收入佔比分別為14.23%和12.77%。

北京地區收入佔比為49.15%,2019年營收較上年增長12.99%,毛利率為36.41%,增加1.09 個百分點。

收入增速過去五年營收最低為2015年的55.23億元,最高為2019年的81.51億元,2018年營收增速達到21.80%,為近五年營收最高增速。

產品銷量液態奶2019年銷量為548,788.88噸,較上年增長10.32%;固態奶2019年銷量為44,507.99噸,較上年增長15.43%;冰淇淋2019年銷量為121,725.17噸,較上年增長6.95%。

2020年計劃2020年新收入準則預算營業收入83億元。積極尋找外延投資增量,藉助股權投資、併購重組等手段,通過內涵式發展和外延式併購的雙輪驅動,推動產業的快速成長和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銷售及供應鏈兩大管理平臺,提升運營效能。

2019年營收排行榜系列文章

相關焦點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38期:連續6年亞洲第一!伊利2019年營收...
    連續6年亞洲第一!伊利2019年營收突破900億元4月28日,伊利股份公布了2019年年報及2020年一季度報。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02.23億元,同比增13.41%,淨利潤70億元,同比增7.73%,穩居亞洲乳業行業第一的位置。財報顯示,伊利將產品分為3大板塊,佔比最高的液體乳系列產品營收737.6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1%;奶粉及奶製品系列產品營業收入100.55元,比上年增長24.99%,增幅最大;冷飲系列產品營業收入56.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70%。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2期: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
    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穩居前十近日,荷蘭合作銀行公布了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這兩家中國公司的高端化戰略推動他們2018年以美元計算的總銷售額同比增長15%,而2017年的增幅為9%。荷蘭合作銀行是世界最大的專注農業及食品相關產業的機構之一,該機構每年依據全球乳品企業營收成績發布的20強排行榜是目前全球乳業最權威的排行榜單之一。
  • 2016年中國乳製品行業上市公司營收排行榜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乳製品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高端奶市場集中度高。通過對全國大型零售企業的市場銷售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中國高端奶市場前十品牌總份額達90.01%。截至2017年4月28日,國內13家乳製品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已經披露完畢。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55期:全球乳業20強榜單出爐!伊利進前五...
    2019年排名第三的達能,2020年下滑至第四。達能2018年營收180億美元,2019年營收182億美元。中國乳業巨頭、亞洲第一的伊利,從2019年的第8名,直接晉升到2020年全球乳業排行榜的第5。2019年排名第四的恆天然,2020年下滑至第6。2019年排名第5的荷蘭皇家菲仕蘭,2020年下滑至第7。
  • 中國乳業20年:蒙牛伊利成「雙寡頭」,新品牌的機會在哪兒?
    同一年,在草原雙雄崛起之路上功不可沒的包裝企業瑞典利樂,正式開始拓展其在華業務。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1997年,伊利引入利樂包裝生產線,我們熟悉的伊利盒裝常溫牛奶由此誕生。
  • 8月乳業動態:21家上市乳企半年報出爐 乳企牽手電商平臺展開戰略合作
    食品夥伴網訊   8月,乳業發生了以下動態:21家上市乳企半年報出爐,9家企業營收淨利雙增長;乳企牽手電商平臺展開戰略合作;多個品牌發布新品奶粉;蒙牛終止認購妙可藍多股份。   21家上市乳企半年報出爐 9家企業營收淨利雙增長   截止8月底,21家上市乳企半年報已經出爐。
  • 匯總|14家乳業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伊利淨利潤超64億元 中國聖牧...
    食品夥伴網訊 進入五月,2018年食品行業各上市公司年報都已經基本發布,食品夥伴網在此匯總了14家乳業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一起看看吧。  伊利股份2018年度淨利潤超64億元,同比增長7.48%   2019年2月28日,伊利股份發布2018年年報。
  • 優然牧業四成營收來自伊利,母公司扶上馬送多遠?
    作者 | 資本市場部 來源 | 風雲資本界近年來,伊利、蒙牛、光明、飛鶴、新希望等乳業巨頭們開始從源頭下手,大舉收購、加碼奶源企業。對於乳業巨頭來說,保障上遊原奶供應是穩定生產經營的前提條件,也是減少未來業績增長不確定性的有效措施。例如近期衝擊上市的優然牧業,從2020年上半年營收來看,其96.9%的原料奶,都供應給了它的控股股東——伊利股份。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溫氏股份分拆乳業上市,優然牧業...
    馬鞍山市政府與內蒙古蒙牛乳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11月24日下午,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與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合作打造「雙百億」產業集群戰略協議》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此次,伊利率先與國內領先科技企業小米跨界合作,將科技創新應用到乳業中,黑科技變身為「白科技」,為消費者提供更個性化的營養選擇。
  • 伊利,a2,蒙牛,光明,健合,貝因美,貝拉米,雅士利,雀巢……本周看點
    伊利暢輕亮相第十五屆益生菌大會 8月19日至21日,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60餘家科研院所和40餘家益生菌相關企業相聚一堂。 13家吉爾吉斯斯坦企業獲得向中國出口乳製品的資質 據吉爾吉斯斯坦塔扎別克新聞網站8月20日報導,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獸醫與植物衛生安全檢疫局稱,13家吉企業獲得向中國出口乳製品的資質。
  • 蒙牛乳業的「新戰爭」
    蒙牛近三年的半年報數據顯示,蒙牛乳業的成長似乎進入了下行軌道,從2018年至2020年三年財報數據顯示,蒙牛乳業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7%、15.61%、-5.83%;淨利增速分別為38.49%、32.96%和-41.67%。與此同時,2020年上半年,蒙牛乳業也交出了一份並不樂觀的「成績單」。
  • 乳企上半年業績出爐:雀巢居首位,伊利蒙牛國內領跑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家乳企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總額約為5255.62億元,淨利潤總額約為75.73億元。從營收方面看,雀巢位居第一位,營收超過3000億元;達能位列第二位,營收超過1000億;伊利位列第三位,營收超過473億;蒙牛、光明、飛鶴、澳優、現代牧業、新乳業、雅士利國際進入前十位。
  • 解碼乳製品行業「大亨」——伊利、蒙牛10年發展
    後來者居上蒙牛的「四連冠」曾經的蒙牛也是一頭猛獸。蒙牛早期超越伊利的歷程中,實現的不僅是業績的超越,更是利潤的超越,甚至一度是伊利的倍數級。2010年,也是在蒙牛最後一次蟬聯乳業冠軍的時候,蒙牛的淨利潤是12.37億元,伊利的淨利潤是7.77億元,蒙牛的淨利潤是伊利的1.6倍。
  • 中國「鮮奶大王」,份額超過蒙牛、伊利,每年還從海外賺回40億
    而提起中國乳製品企業,就繞不開伊利、蒙牛,論知名度,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他們二位都無疑是曝光度最高的,可能中國每一個喝牛奶的人都知道;論經營業績,2018年伊利營收近800億,蒙牛營收近700億,是中國僅有的兩家銷售收入過500億的乳企;論身價,伊利市值1800億,蒙牛1000億,在上市乳企中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 伊利蒙牛接連出手!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事實上,當前中國規模奶源現代牧業和聖牧等企業幾乎都被蒙牛掌控,這也是蒙牛想要追趕伊利的戰略性措施,而伊利此前在國內奶源上的布局有所欠缺,所以今年集中性地建設布局奶源地,但蒙牛目前尚未將其轉化為市場動力。
  • 【深度】伊利蒙牛漲價 帶飛29隻乳業股5天市值增逾千億
    乳業股迎來好行情,漲停股、連板股頻現,有「奶中茅臺」之稱的伊利股份更是成功突破3000億元總市值。 消息面上,有券商發布研報稱,伊利、蒙牛白奶產品近期漲價3%-5%,對此,兩家上市公司均不予回應。而熊貓乳品方面卻明確透露,「公司已於元旦前後對煉乳產品進行提價」。
  • 健合、貝因美、蒙牛、伊利發布半年報;火花思維完成1.5億美元融資...
    (21世紀教育財報) 拼多多:2020年第二季度營收121.9億元,市場預期122.04億元 8月21日,拼多多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121.9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72.90億元增長67%,高於市場121.6億元的一致預期。
  • 乳製品巨頭蒙牛和伊利的恩仇,竟然還有這些說法
    說起來蒙牛和伊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這兩大品牌作為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但是要是說起蒙牛的發家史,那也算是企業裡上演的現實版「回家的誘惑」前篇了,1983年伊利的董事長鄭俊懷破格提拔了一名很有能力的員工——牛根生,為什麼是破格呢?因為最初的牛根生只是一名刷奶瓶的工人。
  • 28家乳企年報觀察:「百億俱樂部」5成員拿下8成營收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這28家乳企合計營收約為2682.46億元。其中,以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中國飛鶴、健合集團為代表的「百億俱樂部」成員,營收佔比達8成以上;而奶粉企業則成為上市乳企中名副其實的利潤收割機。   在這28家乳企中,有5家公司虧損,佔比約為17.9%。
  • 加碼鮮奶業務完善渠道建設 蒙牛乳業2019年營收淨利雙增長
    財報顯示,2019年蒙牛常溫市場份額穩步擴張、低溫連續15年穩居行業第一、鮮奶業務實現翻番、電商銷售繼續擴大領先。蒙牛總裁盧敏放表示,2019年公司繼續跑出中國乳業的「蒙牛速度」,經營利潤率實現了可觀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