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女粉絲最多的一個佛弟子,為什麼佛陀還會把他留在身邊?

2020-12-20 每日一首佛歌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75

第二十八講講阿難陀,阿難陀就是阿難。阿難大家都知道,實際上我們前面有講到過阿難,但是為了整個十大弟子的完整性,我們在講阿難這個環節當中再跟大家做一些介紹。阿難是梵語,翻譯過來意為歡喜,他是佛的堂弟,一提到帥,我心裡就傷痕累累,他又長得很帥,我想他的帥跟難陀的帥不一樣,他的帥應該是清秀,難陀的帥有點嫵媚,但阿難陀的帥,是清秀、脫俗,尤其是他的記憶力還特別好。

對出家人、修行人來講,尤其在過去那個年代是沒有文字的,一個人記憶力好比什麼都強,不像我們這個年代,像我們記憶力不好的人學佛也沒關係,因為有電腦,可以搜索,還可以網上去查你任何想要的資料。阿難,也是因為帥,在他的修行過程當中,他跟女人有許多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第一個就是《楞嚴經》裡面,大家看到的摩登伽女死活要跟著他。

摩登伽女說:我就跟著你,你不要趕我走,我在你身邊就好,我可以護法的。但是在經典裡面記載了這樣一個關鍵詞,這個摩登伽女她是首陀羅種姓,是最下等的種姓,阿難是剎帝利種姓。在印度,不同的種姓是不能夠產生交集的,碰一下手都會使得更高種姓的人受到玷汙。如果首陀羅碰了婆羅門的身體的話,據說這個婆羅門一輩子的修行都會前功盡棄,所以他們對這個是非常嚴格的。

但是這裡,因為佛陀的平等觀,在度化眾生的過程當中,阿難去度化摩登伽女,你就看到佛法的平等之處。然後阿難跟這個摩登伽女說:「你不要跟著我,我是個修行人。」摩登伽女說:「你就讓我跟著你吧,我可以護你的法。我也不想怎麼樣,我就是要想護持你。」這個小心臟受不了。然後阿難沒辦法,就到佛陀那裡去,佛陀真是高人,棋高一招,他說:「小摩登,你是不是愛戀、愛慕阿難?」

「是的,確實,我知道他是出家人,我只要跟著他就好了,我想護他的法。」「那你想不想更進一步,跟他結婚?」這個摩登伽女噌噌兩眼閃光,釋迦牟尼佛說:「你如果真有一個想法的話,那一般的你要出家一年,修行一年才行。」「真的嗎?」摩登伽女馬上出家了。很多人為無常出家,婆羅門女是為媽媽要解脫出家,這個摩登伽女是為了要跟阿難結婚出家。

釋迦牟尼佛厲害,當時的僧團也確實厲害,但摩登伽女出家修行不到三個月之後,她就知道了無常、苦、空的道理,她知道,原來自己是錯的,原來是佛陀的慈悲和包容,接引她能夠走上解脫之道,後來就放下了執念,修行也得到了解脫。這個是不簡單的事情。

再有,我們前面講到,女眾要出家,什麼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釋迦牟尼佛的前妻等等,大家都要出家。大家都要出家,釋迦牟尼佛一開始不同意,就是阿難跟舍利弗去跟釋迦牟尼佛去求情,說眾生平等的,也給她們一個得到解脫的機會。後來女眾都出家了。女眾一出家,這個阿難非常厲害。

他每每到女眾那去說法,因為那時候女眾僧團是依附於男眾僧團而存在的,每個月要請男眾的僧團去說法指導她們修行的。每次都是阿難去,女眾們聽到阿難說法,也不知道是法義說得微妙,還是實在長得太帥了,反正她們就喜歡聽他說法。所以阿難的比丘尼的粉絲、女眾的粉絲可謂是最多的。

相關焦點

  • 佛陀為什麼開示佛弟子禁食五辛?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世俗中我們常聽說誰吃素,其實我自己和身邊就有很多人吃素,但是大多數人都是不吃肉,能做到不吃五辛的就很少了,我覺得有幾個原因:其實不是,佛教中還有素葷一說,也是我們常聽說的——五辛。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開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應斷除五辛,生熟皆不可食用。那什麼是「五辛」呢?
  • 佛陀拒絕收女眾、但為什麼「佛教」第一位「比丘尼」是佛的姨母?
    大家都知道,「佛陀」也就是悉達多,小時候是由姨母(摩訶婆闍波提)照顧長大的!在經典好,曾提到過,佛陀出生七天之後,佛的母親也就是「摩耶夫人」因疾病而亡!在「佛陀」以後的日子中都是由姨母一直照顧著!在當時「悉達多」逃出皇宮,斷髮出家修行之時!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他曾以神通力量識破了蓮花色女的誘惑,得到了佛陀的極大嘉許。他也因此在佛弟子中得到「神通第一」的稱號。目犍連積極地輔助佛陀弘法度生,是佛陀一生弘法的重要助手。因此,佛陀稱他與舍利弗為其弟子中的「雙賢」。佛陀曾說:「此二人當於我弟子中最為上首,智慧無量,神足第一。」 目犍連還是佛教裡重孝道的典範。
  • 素食與佛教:佛弟子食素與食肉之辯
    然而,我們知道,在中國佛教早期的「格義」時期,一方面在佛經翻譯上常常以中國固有的哲學術語對譯來自異域的佛教概念,另一方面當時的中國人在理解與接受佛教的過程中也大量地糅合了中國文化傳統中所固有的東西,東漢時人往往視佛陀為神人、視佛法如神仙方術,即可見其一斑。
  • 佛教的母親節
    為什麼佛教經典中都是度母?《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佛升到忉利天為母說法。《地藏經》中地藏菩薩生生世世度化母親。《盂蘭盆經》目連尊者地獄救母。《父母恩重難報經》中佛在分別男女骨骼之時也重點談到報母親的恩德。為什麼經典中都是提到度化母親?
  • 為什麼說「富貴學佛難」?這裡面藏著,佛陀的一個秘密
    佛陀本身不就是帝王之子,大富貴之身,而後出家開悟的嗎?之所以有矛盾,是因為這裡面藏著佛陀的一個秘密。佛言:人有二十難。——《四十二章經》為什麼「富貴學佛難」?《四十二章經》是僧人從《阿含經》中,整理摘要後翻譯的部分經典。這裡的每一句話,都是佛陀生前為佛弟子們講過的修行道理。而這「學佛二十難」也是佛通過觀察眾生的習性,所寫出來的真理,當我們把這二十難與自我一一對照時,就會發現佛所說句句真實不虛。
  • 佛教故事,佛陀在相思林中度了第一個女人!
    任何宗教如果將她們排除在外,那一定是在自尋死活,想必以般若智慧著稱的佛教絕不會這樣做。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佛陀最初是不度女人出家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多,諸如女身垢穢、女子重情、「五漏」之體非是法器等等。這些理由都是人想出來的,什麼時候要,要什麼樣的,隨時隨心都能編得出,但原因卻只有一個,時代環境不允許。
  • 什麼是佛教?佛陀是什麼人?佛陀已經去世,他如何能幫助我們?
    什麼是佛教?問:什麼是佛教? 答:佛教這個名詞是梵文「Budhi」的音譯演變而來 的。「Budhi」的意思就是覺醒。所以佛教可說是覺醒的哲學。這個哲學出自於悉達多的親身經驗。悉達多在35歲時覺醒了,他就是佛陀。
  • 【佛教 佛法】南無羌佛說法:佛弟子行正道正行的要旨
    當時,眾多高僧大德齊聚,有高僧請示世界佛教教皇南無羌佛:「怎麼才是最好的修行學佛?唸《金剛經》怎麼樣?」南無羌佛隨之給高僧們說法:佛弟子行正道正行的要旨   基礎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釋迦佛陀教法行持, 行法兩修,行以六度萬行為基礎,法隨因緣而各應八萬四 千法門。若能行依《了義佛旨》、《解脫大手印》,則為最上 殊勝緣起,行之所冠,障業盡掃。
  • 佛教:世事無常的真相,為什麼是佛陀證悟的第一個內容?
    上一節我們講到,佛陀講法49年,只講一個內容,那就是如何解脫苦的束縛。據說佛陀的說教,並不像我們現在講課或開會一樣,有各種會議紀要等各種記錄,而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後來為了便於記憶,遂漸演變成採取偈頌的形式,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偈語。
  • 佛教:學佛人身邊有「三寶」,佛寶的含義,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學佛時,好多佛教專業名詞曾經無數次在嘴巴上掛著或在耳朵邊遛著 ,但就是不知道其中內藏的深邃意義,作為佛弟子,如果連這些基本的專有名詞也記不住,學了也毫無用處。如果僅僅知道一些簡單的皈依等意思,而佛教最甚深的教義卻一竅不通的話,也不一定能配得上佛教徒的名稱。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佛寶的含義。三寶是佛門裡講的皈依對境,而佛寶是三寶之一。
  • 佛教歷史上第一位比丘尼是誰?
    「比丘尼」是指佛教中出家的女眾弟子。佛教中的第一位比丘尼竟然是釋迦牟尼的姨姨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是釋迦牟尼母親摩訶摩耶夫人的妹妹。釋迦牟尼出生後七日,佛母摩訶摩耶夫人便去世了,摩訶波闍波提夫人便成了釋迦牟尼的養母。
  • 為什麼鳩摩羅什自稱是臭泥中的蓮花,不願成為「佛陀第二」?
    鳩摩羅什,中國佛教八宗之祖,三藏法師第一人,被視為東土最接近佛陀的佛門聖者。民間傳言,他是佛陀上首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轉世。跟舍利弗尊者一樣,在其年少之時,就已是名揚西域三十國的佛法大師。曾有三果羅漢預言:如果鳩摩羅什在三十六歲之前未破色戒,他會成為「佛陀第二」,東土第一尊佛!可惜預言未能成真,鳩摩羅什雖然有極高的聲譽,卻始終非「佛」。他究竟是在三十六歲前哪一年破戒的,我們已不得而知。
  • 佛教:只因不明白這個道理,侍候佛陀24年的佛弟子,墮入餓鬼道
    01《佛學不等於學佛》佛陀在世時,有一名名叫調達的弟子,在佛陀身邊服侍了佛陀24年之久。調達弟子聽到了佛陀的話後非常不能夠接受,認為佛陀輕視看不起他,憤怒的說道:「我的外表看起來很是莊嚴,並且我又有著非常豐富的佛學知識,在這兩點看起來,我與您並無不同。」「只是您身上散發了一些光輝,而我並沒有。我恭敬服侍您24年之久,而您卻沒有教與我任何的微妙法義。
  • 為什麼說小乘法,並不能完全代表原始佛教?
    佛像一是指佛陀住世直到第一次分裂之前的和合僧團時期,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直到部派分裂為止所形成的經典。二是指一種佛教在古印度時期形成的思潮,也就是說,佛陀入滅之後,佛弟子根據當時歷史和現實的具體情況,不完全盡信經論的說法,也不限於一個傳承與派別的束縛,而是以契經為根、以實修體證的方式、通過佛教史作為參考工具擇法進行實修,但其原則不離佛法的僧三寶的淨信,嘗試剝開並遠離一切外在形式、重新回歸世尊的本懷而形成的佛法。
  • 佛陀都沒有吃素,可為什麼到了漢傳佛教中就一定要吃素呢?
    一說到佛教,許多人想到的都是吃素,佛教徒也因此被貼上了素食主義者的標籤,可以說,在中國信佛就一定得吃素,不吃素就不配成為一個信佛之人。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了解的宇宙真理中,並不包括吃素這一條,並且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中,也詳細地說明了出家修行的戒律。 殺戒第一。
  • 佛陀故事會:佛陀十大弟子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
    佛陀十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圖片來源:資料圖)目犍連為婆羅門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樹名,禱樹神得子,因以為名 傳說目犍連住過去世中,是一個捕魚為生的漁夫。他心生歡喜,發願來生,求得神通,因此今世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舍利弗監督祇園精舍工程時,外道首領勞度差要求比賽神通,目犍連顯過十八變神通,贏得最後的勝利,舍衛城裡的人民印象深刻,推為大智慧大神通的尊者。還有一次,佛陀於十五日在阿耨蓮池邊為比丘說戒,座中少了舍利弗,叫目犍連到舍衛國把舍利弗請來。目犍連現神足通,以為一定比舍利弗先到。
  • 金剛經:關於吃飯,佛陀堅持「日中一食」,這究竟有什麼奧妙?
    這句經文的字面意思是:這個時候,到午時該吃飯了,佛陀鄭重地披上袈裟,手持缽盂,進入舍衛城中化緣。經文中的」世尊「,是佛陀的另外一個代號,意思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過,佛學裡所講的世界,不是我們常人平時所講的世界,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佛陀是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佛。
  • 五蘊是你的我的他的嗎-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五蘊是你的我的他的嗎 2005年03月28日 19:19:53 點擊:0次 佛弟子:   活著的阿羅漢還可以修大乘嗎?  一、肯定可以,很多經典上有,如佛陀之諸出家大弟子。  二、我覺得應在因果上來思考,入無餘依涅槃的阿羅漢,雖然「前五蘊滅,後蘊更不生」,而且「沒有識生起了。也沒有納和取的作用」,但是並沒有如佛陀一樣完全斷除無明,與眾生之業緣也就沒有斷盡,由於因果不可斷滅緣故,一定還能回小向大的。  三、按照大乘修法來呀。
  • 佛弟子應不應遵守世俗禮儀?
    比如見面時的禮儀,佛教徒只跪佛菩薩,世俗之人不論貴賤高低甚至包括父母都不行跪禮,甚至還要求佛教徒向高僧下跪。這顯然是王權與名教所牴觸的。隨著佛教的發展,至東晉時候,終於爆發出一場「沙門該不該敬王者」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