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魏、蜀兩國爆發長坂坡之戰。演義裡雖有趙雲七進七出救阿鬥,張飛當陽橋上呵退曹軍的壯舉,但是在蜀國實力整體遠遜魏國的情況下,蜀漢集團還是被虐成了渣!在生死存亡之際,諸葛亮勸諫劉備聯吳抗魏!然後以吳國為主,蜀漢輔助,才有了後來赤壁之戰的大勝,一舉扭轉蜀漢滅亡的危險!這是中國古代戰爭中典型的以少勝多案例,也是比較典型的借刀殺人之計的應用案例。
借刀殺人字面意思就是借別人的刀去殺人。引申為藉助第三方力量達成目的。在電商領域,大佬之間的商戰也是異常精彩,各種計謀層出不窮。說道「借刀殺人」之計的商戰案例。騰訊藉助京東對抗阿里電商,與三國的聯吳抗魏有異曲同工之妙。
眾所周知,騰訊是社交起家,阿里是電商起家。在做大之後,兩家都想擴大自己的業務領域。於是,騰訊想搞電商,搞起了拍拍等電商平臺。但是在阿里當道的情況下敗的慘不忍睹。阿里也想搞社交,但是好些年過去了,也沒有搞出什麼名堂,還是幹不過騰訊。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突然之間京東崛起了。
再後來我們可以看到,京東和騰訊越走越近。騰訊在自己電商領域乏力的情況下,與京東展開合作。以此來遏制阿里對自身的威脅。同時,在阿里的主戰場電商領域,給阿里製造難題和競爭壓力,迫使阿里無法分心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社交領域來威脅騰訊自身在社交領域的發展。京東成為了騰訊攪局電商的一把利刃。但是這把利刃並不完全受自己管控,隨時有掉頭跟自己短兵相接的可能。那怎麼辦?
再後來,我們可以在新聞裡看到,騰訊入股京東。成為了京東的股東。然後在包括微信菜單等騰訊系流量入口的加持下,騰訊和京東的配合更加密切。在電商領域對阿里的衝擊越來越大。而且騰訊在電商領域並不止有京東這一把刀。入股拼多多,助推蘑菇街。都是有一定戰略意義的。
騰訊在電商領域由自己直接搞電商和阿里競爭,轉為輔助別人壯大,然後藉助別人的力量攪局電商。這一系列的操作都可以看做是借刀殺人!目的很簡單。萬一搞成了,電商領域我有一席之地。還能讓阿里疲於應對不能掉頭來社交領域搞我。就算搞不成,對我影響不大,因為本來電商領域我的存在感也不高。
有人好奇,為什麼京東會和騰訊合作。這個拋開實際利益不談,在大佬博弈的時候,參與進來的第三方如果中立,我認為是行不通的。本來蛋糕是我們兩個瞄準的,你想進來吃一份獨食,那後果很可能就是兩位大佬握手言和,弄死第三方之後再決一雌雄!既然要站隊,那京東這類電商第三方,明顯不能站阿里那邊,因為阿里是電商皇位的攔路石。那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騰訊,就成了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