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魚,因其口大似張開的馬嘴俗稱馬口。
每年的春夏極為活躍,釣友們在平常用手竿垂釣中經常遇到。相比較白條,小麥穗,由於其口較大極易釣獲,而且肉質緊實鮮美,口感更佳,個體也大上不少。
現在已經初冬,水溫已變得較涼,和其它魚類一樣它的活動範圍也隨之減小,平常水域已難以釣獲,尤其是個體較大的馬口魚。
但掌握了方法手竿也能連竿飛魚,魚獲不輸春夏,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天氣
大家都知道,冬季早晚溫差不大的連續晴天好釣魚,但個體較大的馬口魚有點不太一樣。早晚溫差不大的晴天反而不好釣,而是早晚溫差較大的晴天要好釣得多!尤其是清早霜凍,中午大太陽的天氣。
因為大個體的馬口魚是較兇猛的獵食魚類,常常捕食小魚蝦,甚至個體較小的同類。溫差大的晴天表層水溫升高較快,底層水溫與表層水溫差較大,各種小魚都會趨曖成群上浮曬太陽,相對集中,易與大馬口捕食。而溫差不大的連續晴天,表層與底層水經過幾天對流,水溫普遍升高,小魚不會集中上浮,變得分散不易捕食。
抓著這種天氣出釣大馬口,就成功了一半。
釣點
選對了天氣,再就是如何選擇釣點了。馬口魚不耐低氧,喜歡在含氧量較高的流動水域活動覓食,雖然已入冬季,但水溫相比寒冬還是要高上不少,馬口魚又較耐低溫,一年四季都可以釣獲。
這時的馬口不會像寒冬那樣遁入深水,而是在流水灘附近,相對較深的地方做小距離遊動,當天氣突晴時就會伺機而動。流水灘帶來了上遊的食物,聚集在灘邊的洄灣,是各種小魚的活動覓食場所,大馬口魚常常以流動水為掩護,逆流而上,擇機攻擊捕食流水邊洄水的小魚。
同時由於是手竿做釣,要選狹長的小河小溪,所以初冬手竿釣大個體的馬口魚,釣點首選狹長的小溪河中的流水灘。
手竿與線,漂,鉤的選擇
由於水較流,換餌頻率高,而且是走釣飛魚,得選較輕的5米4左右長度的,且調性在二八調的竿子。太長釣著累,短了有時夠不著釣點,太硬的竿不利拋竿,太軟了馬口魚中鉤後掙扎厲害,容易飛魚過程中脫鉤,二八調的竿子剛剛合適。
線組上主子搭配3+2較合理,粗了流水阻力大,細了不利飛魚上岸,而且灘底亂石眾多,掛著鉛皮容易扯斷主線。
子線不能太長,雙鉤對摺後20釐米剛好,長了在頻繁拋投飛魚時極易纏擾打結,而且要柔軟。
漂選浮力較大的小型短尾淺水漂,由於灘上水較流而且淺,長漂在流水中極不穩定,很難清晰的反應魚口。
鉤得用袖鉤,袖型鉤輕而細,刺魚迅速,最好是紅袖,紅色在陽光下顯眼,便於魚發現。
二八調5米4的竿,3+2的線組搭配,浮力較大的短尾淺水漂,紅色的袖釣就是最佳的搭配!
釣法
最後就是手竿飛馬口的方法了,首先找靜水調漂,得調得較高,空鉤半水調成滿目並露出一點漂肩,掛雙餌後剛剛滿目。
因為灘上水流較急,亂流也較多,調低了容易衝沉浮漂,不利觀漂抓口。
餌料用紅色的濃腥商品拉餌做釣,加多些拉絲粉耐水衝刷,釣前先在灘頭撒幾把幹的粉狀釣餌順水漂往下遊誘魚,再拉上雙餌貼底走釣。
需要注意的是,得貼著流水的邊邊順水衝下走釣,不能拋在流水的中央,否則再大的漂都衝滅了。
聞味而來,逆流而上的大馬口魚發現順水飄下舞動的紅色雙餌,會豪不猶豫的一口吞下。漂相多是迅即的黑漂,一拉一個準,飛魚上岸,魚多搶食時更是經常雙飛出水。
抓著天氣,選好釣點,用好釣法,冬日手竿也能狂飛大馬口!這美美的魚獲你愛是不愛呢?
馬口魚有公也有母哦!上面圖中哪個是公哪個是母,釣友們分得清麼?
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