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居來說,碼頭文化也是本鎮重要的特殊文化符號,是歷史特質。但是,碼頭文化究竟指的是什麼,「碼頭」的含義可能很多人都搞錯了。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據說袍哥是天地會分支,也有人說說是出自哥老會,更有傳言說是發展自本地黑幫「嘓嚕」。
不可否認的是,民國時期,袍哥是與青幫、洪門一起並稱三大民間幫會組織,是一股巨大的社會勢力,在四川和重慶有著獨特的影響。
關於袍哥的含義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詩經》裡「與子同袍」之義,另一種說法是「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
清朝末年,袍哥的隊伍規模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大。因為軍閥混戰,時局動蕩,貧苦百姓會加入袍哥隊伍尋求庇護,小商販也紛紛大批加入袍哥。
加入袍哥叫做「嗨皮」,這個嗨皮不是happy的意思,是「講禮節」的意思,袍哥加入新成員成為「嗨袍哥」,一年只有一次加入機會,禮節十分隆重。
碼頭是袍哥黑話,意思是各個袍哥堂口匯聚之地。袍哥人家,沒得千裡的威風,只有千裡的交情,千裡不帶柴和米,萬裡不帶點燈油。
在人來人往的江湖,只要你加入了袍哥,就一路暢通無阻。袍哥會自創了一套暗語,用於袍哥之間相互聯繫,相互扶持。
不論走到哪裡,只要你是袍哥,只要能對上暗號,對方就會熱情款待你,解決你的困難。
茶館是袍哥的聚集之地,小小的茶碗蘊含著袍哥文化的玄機。小小茶碗的擺放,袍哥自有一套規矩。茶蓋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含義。
中國最後一位袍哥羅明先親自示範「袍哥蓋碗茶茶語」:
△表示三天後我會離開,需要盤纏
△表示這事我無能為力
△將茶蓋翻轉平放在桌子上,
表示沒有事麻煩,主要是來拜望
△將茶蓋放在杯子前,
表示身無分文,需要幫助
△擺上蓋碗茶,虛位靜待客人的光臨
明末無白丁 清末無倥子
袍哥至今被人所津津樂道,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清末民初幹了不少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辛亥革命前,袍哥組織就已經深入了四川各地的城鎮和鄉村,以至於當時民間有句俗話叫做: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倥子指沒有參加過袍哥組織的人)。
1911年5月,在孫中山的策劃下,四川了"保路運動",全省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進而發展為反清武裝力量──"同志軍",實質上是利用各地袍哥組織作骨幹,導引農民推翻清朝政權。四川袍哥勢力強大,散布地區也寬,同盟會便領導各地袍哥勢力,推翻滿清的統治。
大量的下層群眾蜂擁參加袍哥組織以後,又漸漸影響士紳富戶的相互效尤,藉此保家,這樣一來,四川的袍哥組織,深入各州府、縣的城鎮鄉村。
四川宣布獨立後,川革命政府都督尹昌衡自稱「大漢公」,稱自己是「袍哥人家」,積極拜會各袍哥堂口,以示新政府對袍哥的尊重,自此,四川成為了袍哥的天下。
另外,著名人物朱德、劉湘、劉文輝、範紹增、王銘章、陳蘭亭都是袍哥,甚至還有一些外國人加入袍哥。
在那段戰亂頻繁、社會動蕩的歲月裡,袍哥的存在既合情也合理,到了和平年代,人們回過頭再看這段歷史,不禁提出了一個疑問:袍哥到底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還是殺人越貨殘害同胞的黑惡勢力?
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地看待。隨著袍哥組織的發展,人員逐漸出現分化,形成了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
清水袍哥不幹違法亂紀的勾當;渾水袍哥實則就是打家劫舍,為害一方的土匪。不過,正是因為渾水袍哥幹的這些勾當,讓人對袍哥聞之色變。
四川方言電視劇《傻兒師長》的原型,袍哥範紹增在《回憶我在四川袍哥中的組織活動》中說過:
袍哥組織的主要經濟來源有幾種,一是嗨袍哥時繳的基金或有錢袍哥的投資;二是拜碼頭、開茶館的收入;三是大擺賭博、抽頭吃利;四是經營煙毒、囤積糧食油脂等不正當收入;五是販賣槍枝彈藥武器等。後來還成立保鏢會,這些保鏢可不是豪紳們的保鏢,而是專為倒賣鴉片的人服務,袍哥保證他們順利通過關卡,然後收取百分之二十三十的保鏢費用。
賭博、販毒、販賣武器,這樣看起來,袍哥當時的一些所作所為確實和現在的黑社會有些相似。
特別是到了民國中後期,許多袍哥與軍閥、官僚以及當地的封建勢力沆瀣一氣,逐步為國民黨所利用,站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因此,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將袍哥組織取締,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
袍哥文化大受追捧,袍哥人家喜歡說暗語(黑話),很多黑話後來就直接變成了日常用語。
一、許多袍哥黑話與「情義」有關
袍哥自稱「光棍」,「光」指光明,「棍」指正直。袍哥人家重人情,講義氣,行走江湖講得是「信義」,靠得是「交情」。因此許多袍哥黑話與「情義」有關。
「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是一句袍哥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袍哥做人的基本準則。「拉稀擺帶」是指拖泥帶水,不乾脆,不耿直的意思。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袍哥會的人做事耿直,講義氣,絕對不會拖泥帶水。
「認黃」原指袍哥守信用、講規矩。現用以泛指講交情、講情面、講道義、守信用及願承擔責任,反之為「不認黃」。
「落教」原指按袍哥規矩辦事,辦事得體。現用以泛指仗義、厚道、豪爽、大方、通情達理,不使人難堪等,大凡人品中有能讓人佩服稱道認可的屬性,皆可稱作「落教」,反之為「不落教」。
「矮起」原指袍哥說一不二,有錯就要認。現用以泛指當眾認錯,放下架子賠罪。等同於現在的「下矮樁」。
「紮起」原指袍哥兄弟之間的互相包涵、支撐、維持某種形式或者局面時使用的語言。現用以泛指提供金錢、食物、生活、飲食等方面的支持援助、饋贈、款待給對方以實惠的意思。
「打平夥」原指袍哥重情義,講求互助,共同分攤夥食錢。現意思未變,就是現在我們下飯館所說的「AA」制。
「擱平」原指袍哥講義氣為幫內的兄弟出頭,動不動就把對方往死裡打。現用泛指把某些糾葛解決了。
二、許多袍哥黑話與碼頭和船有關
青居舊社會是南充重要的古碼頭。碼頭是來錢的地方,為爭奪這塊大肥肉,各大勢力紛紛拉幫結派,碼頭的下力人便成了各個勢力拉取的對象。由於袍哥組織是以講義氣,不講地位高低為特點,很多碼頭下力人都加入尋求保護,這袍哥逐漸就成為管理碼頭的幫會組織,因此許多袍哥黑話與碼頭和船有關。
「賣碼頭」:指袍哥成員變節投敵出賣團體。現用泛指失信於人,因而在本地失去信譽,喪失信用,不能立足的意思。
「拜碼頭」是袍哥的禮節,袍哥到了外地,要按照袍哥的規矩和程序拜會當地的袍哥大爺,表示服從貴碼頭管理,絕對不是來惹事的。現用泛指拜見同行中的尊者。
「輸龍船不輸碼頭」這是袍哥組織在參加龍舟競賽時的口號。比喻要奮力拼搏,就是輸也要輸的壯烈,輸的體面,千萬不要輸掉碼頭的氣質碼頭。
「艄公多了打爛船」比喻一個集體必須服從一個總的決策或指揮官,人多了反而做不好事情。
「打水不深」比喻要求不高易於滿足。
「不會划船怪河彎」比喻不具備某種專業素質的人從事某項活動遭受失敗、挫折或者損失,以某種客觀原因來推脫責任。
「梢公多了打爛船」比喻主事的人多了會壞事。
「船上人不努力,岸上人撐斷腰」比喻當事人自己不努力,旁人鼓勵也無用。
「船靠下碼頭」比喻做某事夠不上資格,只能靠邊站。
三、許多袍哥黑話至今日人們依然在頻繁使用
如「落馬」(被捕)、「點水」(出賣同夥)、「結梁子」(結下仇家)、「方起」(使人尷尬)、「涮罈子」(開玩笑)、「說聊齋」(找人扯皮)、「劃盤子」(毀人容貌)、「散眼子」(散漫無組織)、「臊皮」(傷了面子)、「天棒」(無法無天的人)、「吃通」(到處行得通)、「抽底火」(揭露底細)、「關火」(能起決定作用)、「放黃」(失約)、「三隻手」(小偷)等等。
四、結束語
俗話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袍哥文化在其傳承融合過程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糟粕早已消失殆盡。
現如今,袍哥文化留下的精華有其二:一是人性格裡的耿直、豪氣、講義氣、守誠信,這些人骨子裡的傳統美德;二是由袍哥黑話演變而來的眾多豐富多彩的方言。
歡迎您到青居古鎮遊玩
我們這裡有:
千裡嘉陵第一灣 ( Ω形灣)
千年青居古鎮(順慶府源頭)
天下奇觀曲流(世界第二大曲流359°)
充國第一雄關(青居古渡前津後津)
山水田園牛肚壩(壩上農家田園風光)
冬菜之鄉(南充特產,冬菜之源)
果州之源 (黛玉山也稱煙山古果州稱謂來源)
淳佑故城遺址(抗蒙八柱青居山)
陳以勤(青居山人)、陳以陛 黃輝詩詠地
南充第一座水電站(南充水利博物館)
這裡,山清水秀。她位於南充高坪區西南部,距南充市中心約12公裡,玉帶似的嘉陵江繞鎮而過,在此形成一個359度的大曲流,儼然一個來自外星球巨大的問號憑天而降。這裡,風景優美,山上蒼松翠柏,常年煙雲繚繞,素有「青居煙樹」之稱,舊為「南充八景」之一。
這裡,歷史悠久。她曾是南宋蜀地著名的抗蒙軍事要地。古城築建於南宋淳祐年間,故人們稱其為「淳祐城」或「抗蒙固堡」。淳祐九年(1249年)餘階徙順慶府治及南充縣治於此,並將沔州(今陝西沔縣)軍隊調集於此,與釣魚、大良、運山等城成為犄角之勢,成為「抗蒙八柱」中之堅城。
這裡,人傑地靈。她曾是明代禮部尚書陳以勤、陳以陛,和贛北紅軍創始之一林修傑等仁人志士的出生之地。
這裡,神秘傳奇。她也曾是殺害了「西安事變」中的楊虎城將軍一家的國民黨大特務、中美合作所白公館看守所所長楊進興的潛伏和最終落網之地。
這個地方的名字,叫青居。
神奇的自然奇觀與優美的風景往往令人心儀,博大精深與神奇厚重的人文則又往往令人神往。旅行的妙處其實大抵就在這裡。
去青居古鎮尋幽訪古,或者說是去輕鬆地走一走看一看,其實就是一件令人無限心馳神往的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