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文化在其傳承融合過程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糟粕...

2020-12-23 騰訊網

對青居來說,碼頭文化也是本鎮重要的特殊文化符號,是歷史特質。但是,碼頭文化究竟指的是什麼,「碼頭」的含義可能很多人都搞錯了。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據說袍哥是天地會分支,也有人說說是出自哥老會,更有傳言說是發展自本地黑幫「嘓嚕」。

不可否認的是,民國時期,袍哥是與青幫、洪門一起並稱三大民間幫會組織,是一股巨大的社會勢力,在四川和重慶有著獨特的影響。

關於袍哥的含義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詩經》裡「與子同袍」之義,另一種說法是「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

清朝末年,袍哥的隊伍規模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大。因為軍閥混戰,時局動蕩,貧苦百姓會加入袍哥隊伍尋求庇護,小商販也紛紛大批加入袍哥。

加入袍哥叫做「嗨皮」,這個嗨皮不是happy的意思,是「講禮節」的意思,袍哥加入新成員成為「嗨袍哥」,一年只有一次加入機會,禮節十分隆重。

碼頭是袍哥黑話,意思是各個袍哥堂口匯聚之地。袍哥人家,沒得千裡的威風,只有千裡的交情,千裡不帶柴和米,萬裡不帶點燈油。

在人來人往的江湖,只要你加入了袍哥,就一路暢通無阻。袍哥會自創了一套暗語,用於袍哥之間相互聯繫,相互扶持。

不論走到哪裡,只要你是袍哥,只要能對上暗號,對方就會熱情款待你,解決你的困難。

茶館是袍哥的聚集之地,小小的茶碗蘊含著袍哥文化的玄機。小小茶碗的擺放,袍哥自有一套規矩。茶蓋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含義。

中國最後一位袍哥羅明先親自示範「袍哥蓋碗茶茶語」:

△表示三天後我會離開,需要盤纏

△表示這事我無能為力

△將茶蓋翻轉平放在桌子上,

表示沒有事麻煩,主要是來拜望

△將茶蓋放在杯子前,

表示身無分文,需要幫助

△擺上蓋碗茶,虛位靜待客人的光臨

明末無白丁 清末無倥子

袍哥至今被人所津津樂道,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清末民初幹了不少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辛亥革命前,袍哥組織就已經深入了四川各地的城鎮和鄉村,以至於當時民間有句俗話叫做: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倥子指沒有參加過袍哥組織的人)。

1911年5月,在孫中山的策劃下,四川了"保路運動",全省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進而發展為反清武裝力量──"同志軍",實質上是利用各地袍哥組織作骨幹,導引農民推翻清朝政權。四川袍哥勢力強大,散布地區也寬,同盟會便領導各地袍哥勢力,推翻滿清的統治。

大量的下層群眾蜂擁參加袍哥組織以後,又漸漸影響士紳富戶的相互效尤,藉此保家,這樣一來,四川的袍哥組織,深入各州府、縣的城鎮鄉村。

四川宣布獨立後,川革命政府都督尹昌衡自稱「大漢公」,稱自己是「袍哥人家」,積極拜會各袍哥堂口,以示新政府對袍哥的尊重,自此,四川成為了袍哥的天下。

另外,著名人物朱德、劉湘、劉文輝、範紹增、王銘章、陳蘭亭都是袍哥,甚至還有一些外國人加入袍哥。

在那段戰亂頻繁、社會動蕩的歲月裡,袍哥的存在既合情也合理,到了和平年代,人們回過頭再看這段歷史,不禁提出了一個疑問:袍哥到底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還是殺人越貨殘害同胞的黑惡勢力?

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地看待。隨著袍哥組織的發展,人員逐漸出現分化,形成了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

清水袍哥不幹違法亂紀的勾當;渾水袍哥實則就是打家劫舍,為害一方的土匪。不過,正是因為渾水袍哥幹的這些勾當,讓人對袍哥聞之色變。

四川方言電視劇《傻兒師長》的原型,袍哥範紹增在《回憶我在四川袍哥中的組織活動》中說過:

袍哥組織的主要經濟來源有幾種,一是嗨袍哥時繳的基金或有錢袍哥的投資;二是拜碼頭、開茶館的收入;三是大擺賭博、抽頭吃利;四是經營煙毒、囤積糧食油脂等不正當收入;五是販賣槍枝彈藥武器等。後來還成立保鏢會,這些保鏢可不是豪紳們的保鏢,而是專為倒賣鴉片的人服務,袍哥保證他們順利通過關卡,然後收取百分之二十三十的保鏢費用。

賭博、販毒、販賣武器,這樣看起來,袍哥當時的一些所作所為確實和現在的黑社會有些相似。

特別是到了民國中後期,許多袍哥與軍閥、官僚以及當地的封建勢力沆瀣一氣,逐步為國民黨所利用,站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因此,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將袍哥組織取締,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

袍哥文化大受追捧,袍哥人家喜歡說暗語(黑話),很多黑話後來就直接變成了日常用語。

一、許多袍哥黑話與「情義」有關

袍哥自稱「光棍」,「光」指光明,「棍」指正直。袍哥人家重人情,講義氣,行走江湖講得是「信義」,靠得是「交情」。因此許多袍哥黑話與「情義」有關。

「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是一句袍哥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袍哥做人的基本準則。「拉稀擺帶」是指拖泥帶水,不乾脆,不耿直的意思。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袍哥會的人做事耿直,講義氣,絕對不會拖泥帶水。

「認黃」原指袍哥守信用、講規矩。現用以泛指講交情、講情面、講道義、守信用及願承擔責任,反之為「不認黃」。

落教」原指按袍哥規矩辦事,辦事得體。現用以泛指仗義、厚道、豪爽、大方、通情達理,不使人難堪等,大凡人品中有能讓人佩服稱道認可的屬性,皆可稱作「落教」,反之為「不落教」。

矮起」原指袍哥說一不二,有錯就要認。現用以泛指當眾認錯,放下架子賠罪。等同於現在的「下矮樁」。

紮起」原指袍哥兄弟之間的互相包涵、支撐、維持某種形式或者局面時使用的語言。現用以泛指提供金錢、食物、生活、飲食等方面的支持援助、饋贈、款待給對方以實惠的意思。

「打平夥」原指袍哥重情義,講求互助,共同分攤夥食錢。現意思未變,就是現在我們下飯館所說的「AA」制。

「擱平」原指袍哥講義氣為幫內的兄弟出頭,動不動就把對方往死裡打。現用泛指把某些糾葛解決了。

二、許多袍哥黑話與碼頭和船有關

青居舊社會是南充重要的古碼頭。碼頭是來錢的地方,為爭奪這塊大肥肉,各大勢力紛紛拉幫結派,碼頭的下力人便成了各個勢力拉取的對象。由於袍哥組織是以講義氣,不講地位高低為特點,很多碼頭下力人都加入尋求保護,這袍哥逐漸就成為管理碼頭的幫會組織,因此許多袍哥黑話與碼頭和船有關。

「賣碼頭」:指袍哥成員變節投敵出賣團體。現用泛指失信於人,因而在本地失去信譽,喪失信用,不能立足的意思。

「拜碼頭」是袍哥的禮節,袍哥到了外地,要按照袍哥的規矩和程序拜會當地的袍哥大爺,表示服從貴碼頭管理,絕對不是來惹事的。現用泛指拜見同行中的尊者。

「輸龍船不輸碼頭」這是袍哥組織在參加龍舟競賽時的口號。比喻要奮力拼搏,就是輸也要輸的壯烈,輸的體面,千萬不要輸掉碼頭的氣質碼頭。

「艄公多了打爛船」比喻一個集體必須服從一個總的決策或指揮官,人多了反而做不好事情。

「打水不深」比喻要求不高易於滿足。

不會划船怪河彎」比喻不具備某種專業素質的人從事某項活動遭受失敗、挫折或者損失,以某種客觀原因來推脫責任。

「梢公多了打爛船」比喻主事的人多了會壞事。

「船上人不努力,岸上人撐斷腰」比喻當事人自己不努力,旁人鼓勵也無用。

「船靠下碼頭」比喻做某事夠不上資格,只能靠邊站。

三、許多袍哥黑話至今日人們依然在頻繁使用

如「落馬」(被捕)、「點水」(出賣同夥)、「結梁子」(結下仇家)、「方起」(使人尷尬)、「涮罈子」(開玩笑)、「說聊齋」(找人扯皮)、「劃盤子」(毀人容貌)、「散眼子」(散漫無組織)、「臊皮」(傷了面子)、「天棒」(無法無天的人)、「吃通」(到處行得通)、「抽底火」(揭露底細)、「關火」(能起決定作用)、「放黃」(失約)、「三隻手」(小偷)等等。

四、結束語

俗話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袍哥文化在其傳承融合過程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糟粕早已消失殆盡。

現如今,袍哥文化留下的精華有其二:一是人性格裡的耿直、豪氣、講義氣、守誠信,這些人骨子裡的傳統美德;二是由袍哥黑話演變而來的眾多豐富多彩的方言。

歡迎您到青居古鎮遊玩

我們這裡有:

千裡嘉陵第一灣 ( Ω形灣)

千年青居古鎮(順慶府源頭)

天下奇觀曲流(世界第二大曲流359°)

充國第一雄關(青居古渡前津後津)

山水田園牛肚壩(壩上農家田園風光)

冬菜之鄉(南充特產,冬菜之源)

果州之源 (黛玉山也稱煙山古果州稱謂來源)

淳佑故城遺址(抗蒙八柱青居山)

陳以勤(青居山人)、陳以陛 黃輝詩詠地

南充第一座水電站(南充水利博物館)

這裡,山清水秀。她位於南充高坪區西南部,距南充市中心約12公裡,玉帶似的嘉陵江繞鎮而過,在此形成一個359度的大曲流,儼然一個來自外星球巨大的問號憑天而降。這裡,風景優美,山上蒼松翠柏,常年煙雲繚繞,素有「青居煙樹」之稱,舊為「南充八景」之一。

這裡,歷史悠久。她曾是南宋蜀地著名的抗蒙軍事要地。古城築建於南宋淳祐年間,故人們稱其為「淳祐城」或「抗蒙固堡」。淳祐九年(1249年)餘階徙順慶府治及南充縣治於此,並將沔州(今陝西沔縣)軍隊調集於此,與釣魚、大良、運山等城成為犄角之勢,成為「抗蒙八柱」中之堅城。

這裡,人傑地靈。她曾是明代禮部尚書陳以勤、陳以陛,和贛北紅軍創始之一林修傑等仁人志士的出生之地。

這裡,神秘傳奇。她也曾是殺害了「西安事變」中的楊虎城將軍一家的國民黨大特務、中美合作所白公館看守所所長楊進興的潛伏和最終落網之地。

這個地方的名字,叫青居。

神奇的自然奇觀與優美的風景往往令人心儀,博大精深與神奇厚重的人文則又往往令人神往。旅行的妙處其實大抵就在這裡。

去青居古鎮尋幽訪古,或者說是去輕鬆地走一走看一看,其實就是一件令人無限心馳神往的美妙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袍哥、茶館和街頭文化,一個曾經存在社會自治的城市是什麼樣?
    「如果說《跨出封閉的世界》是從精英的眼光去看社會的變化的話,那麼這後兩本著作(指《街頭文化》和第一本《茶館》)則是從下層民眾的角度探索現代化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在分析社會演變時,我更加注意下層人民的反應,以及他們與精英和國家權力的關係,並考察人們怎樣為現代化付出代價,同時揭示他們怎樣接受和怎樣拒絕他們所面臨的變遷。」他在《走進中國城市內部:從社會的最底層看歷史》一書中寫道。
  • 民國最大幫會,僅四川成員就多達1700萬,劉湘楊森都是幫中之人
    據有關部門在1949年的統計,在全川的人口中有袍哥身份的人佔很大的比例,其中職業和半職業的袍哥多達1700萬。袍哥會在川渝地區的權勢和財力也非同尋常。這一點,從夏袍哥協勝公二大爺的葬禮可以看出。在其葬禮上,袍哥會連擺七天七夜流水席,數量達到一萬多次。同時,來參加葬禮的軍政各界有頭有臉人物多達三百人,而且還有大量周邊各個區縣的「龍頭大爺」。
  • 江湖隱語裡的龍門陣:袍哥人家「堂子」深(組圖)
    為此,前不久,教育部和國家語委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其中,有關網絡低俗語言如何規範成為了眾多網友關注的熱點。專家認為,文化應發揮其主流的一面,網絡低俗語言需要整治,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社會是不斷進步發展的,作為人們交流、交際工具的語言同樣也是不斷發展的。
  • 反哺、融合、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路徑選擇
    當今社會文化結構的穩定性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程度的重要因素。中華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果。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過程中,應當特別注重不斷增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文化共識,加強不同文化身份的群體對中華文化的文化認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築牢文化根基。通過什麼樣的戰略設計來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
  • 金民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
    【摘要】 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源遠流長,應當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深度辨析和理性傳承大同社會理想、民族團結意識、愛國主義精神、道德倫理思想、個人修養學說等思想精華,把握其在差異融合中創新發展的內在邏輯和鮮明特徵,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提供思想資源、文化基因、發展經驗和歷史借鑑
  • 【文萃】新時代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探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納入「五位一體」社會總體布局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布局之中,社會各界再次掀起了研究熱潮。
  • 從梧州騎樓的建築特色,看社會及文化融合
    今天我來聊一聊社會變遷或者說文化融合的問題。從歷史變遷中我們了解到,我國社會經歷過無數次的民族大融合。魏晉以來,一些少數民族大批內遷,他們和北方漢族人民雜居相處,北方人民南遷江南地區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江南的開發;唐朝,黃河流域的人遷往邊疆;元朝時期,各民族互相遷徙。
  • 「小康社會」的文化源頭與發展
    站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節點上審視小康社會的文化源頭與發展,對於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的發展階段具有重要意義。小康社會的理想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小康」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表達的是統治者設置寬鬆政令以體恤關懷勞動人民的思想。
  •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自從近代以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西文化就象兩條原先互不相交的河流,現在相交匯流了。時至今日,運用先進通訊技術,信息傳播極快,地球上的各種文化真正進入了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和互相作用的時代。舉個例子來說,如今聖誕節已由原來傳統的宗教節日發展成一個充滿親情、友情和愛情的聚會。
  • 中國傳統文化為何被打上「糟粕」的烙印?三點原因不可不知!
    中國傳統文化的形式多樣、內涵深厚、種類豐富,是我國幾千年來形成的文化瑰寶,但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卻有很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偏見:糟粕、迂腐、落後、愚昧……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呢?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可取之處嗎?
  • 靜樂中莊「七月初二」古廟會的歷史淵源和傳承發展
    中莊農曆七月初二傳統廟會由來已久,自北宋以來,或許還更早,中莊村就有唱戲敬神的活動,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隨著社會的轉型和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改變,中莊「七月初二」古廟會的內涵和形式悄悄發生了變化,廟會原有的祀神儀式等傳統民俗活動被逐漸淡化。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一、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部署 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深層的自信和成熟,依賴供給於它的文化世界支撐。顯然,中華民族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是自信的,並以力壓群芳的成就顯示出恢弘的外在氣度。在近代列強和西方文化的硬、軟實力擠壓中,我們極不情願地變成了「學生」,甚至「自卑」起來。
  • 食醋的起源和發展已有3000多年歷史,醋文化傳承歷史、與時俱進
    中國醋的起源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一直到現在仍舊是各大菜系和廣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在數千年的使用過程中,人們還發現了醋在保健、醫療等領域的許多妙用,同時形成了許多具有久遠歷史的四大名醋和與時俱進的醋文化。
  • 讓傳統文化在創新中發展和傳承
    讓傳統文化在創新中發展和傳承 發表時間:2015-04-23   來源:赤峰文明網     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一部分人對西方「精英文化」產生了偏愛,艱苦奮鬥大公無私精神、勤儉節約樂於助人美德等等我們的民族傳統逐漸被很多人淡忘
  • 網易《毛鋪·和文化》沙龍落地鄭州,探討傳統文化融合創新之路
    而夏朝和商朝的建都,將鄭州引入了中華文明從蠻荒到文明的最關鍵發展歷史。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經歷了歷史的洗禮,薈萃了人類文明,體現出了多樣的文化載體,比如黃河文化、商都文化、拜祖文化、武術文化和戲曲文化。燦爛的中原文化,也孕育了現代文明。如今,作為河南省省會,鄭州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更是綜合交通樞紐。
  • 時政熱點分析: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
    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分析: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立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切合時代的系統闡釋,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統文化觀,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原則,具有全面性、傳承性和民族性,蘊含豐富的內容,並且進一步上升到治國理政之中,不僅包括從宏觀上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態、外交等諸多方面,還包括微觀上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 王兆力: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堅定信心 接續奮鬥推動城市發展進步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堅定信心接續奮鬥推動城市發展進步&nbsp&nbsp&nbsp&nbsp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科技創新助力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激活文化價值
    中新網8月2日電 從應用大數據分析用戶習慣打造高票房電影,到《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等節目的火爆,再到以故宮千年古畫為靈感舉辦音樂創作比賽……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融合掀起的文化熱潮,豐富了優質文化供給,正成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文化價值的助推器。
  • 地方傳統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創新性發展
    陝西南部地區的油紙傘傳統手工技藝是歷史上四川移民文化「在地化」的產物。該技藝得益於自然力量的庇護,是一種既融合了身體技巧、心智技巧和精神技巧又具備地域生態依賴性的傳統手工文化遺產。陝南油紙傘文化不僅是地方文脈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具有彌足珍貴的、隱匿於手工實踐之中的「隱性」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