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隱語裡的龍門陣:袍哥人家「堂子」深(組圖)

2020-12-16 網易新聞

  【編者按】

  《鬼吹燈之尋龍訣》上映後,一些「盜墓

行話

」又有點小小躁動了。不知是不是杞人憂天,這些影視劇裡沒什麼現實價值的「

江湖

語言」,會不會猶如某些粗糙的網絡語言泛濫開來。

  2014年是中國正式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第20個年頭,網絡語境中孕育出的網絡語言已經成為漢語中比較活躍的一部分,然而,部分網際網路新詞如「草泥馬」「屌絲」「逼格」等,造詞格調不高、品位低下,卻被一些人包括青年學生使用,低俗的網絡語言大量湧現,聚集了社會戾氣,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為此,前不久,教育部和國家語委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其中,有關網絡低俗語言如何規範成為了眾多網友關注的熱點。專家認為,文化應發揮其主流的一面,網絡低俗語言需要整治,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社會是不斷進步發展的,作為人們交流、交際工具的語言同樣也是不斷發展的。然而就像流行感冒是一種病毒一樣,流行的語言也並不是都代表時代發展的先進的健康的一面,也有一些垃圾和病毒。這裡,針對影視劇帶出來的所謂行話、「隱語」等,我們希望讀者朋友要有正確的認識和鑑別能力,如同對影視劇本身一樣,它無非是大眾娛樂和茶餘飯後的談資品,沒必要當真,更沒必要把那些早已深埋於民間泥土的糟粕用語翻撬出來,因為,那些短暫「流行」的東西是根本沒有生命力的。

  《華西都市報》「寬窄巷」策劃這組報導,除了「曬」糟粕,也希望通過文史檔案資料,再現成都歷史上或民間行業中曾經使用過的用語以及它曾經承載的故事,如此而已。

  《鬼吹燈之尋龍訣》上映前,很多人已經通過小說知道了影片中的某些行話或隱語,如「盜墓」叫「倒鬥」,「殭屍」叫「粽子」,「盜墓者」叫「摸金校尉」……曾幾何時,秘而不宣的江湖用語其實早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例如電影《非誠勿擾2》說「蒼孫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讓「蒼孫」(老年男子)這個詞兒在北方就流行過一陣。

  從古到今,四川人從來不缺在這方面的「龍門陣」,事實上,對今天的人們來說,這些江湖行話帶來的作用,無非是讓人娛樂消遣而已。

  四川

袍哥

的隱語「堂子深」

  王笛的《神秘的語言和溝通—19世紀四川袍哥的隱語、身份認同與政治文化》中,曾寫了這樣的場景:民國時期的成都街頭巷尾,經常出現不少穿著奇裝異服、背刀掛彩、頭上挽個「英雄髻」、足蹬草鞋的人,走來走去 ,他 們 就 是 袍 哥 人 物 。

  成都地區的袍哥組織,其形式與全省其他縣市相類,有高度的內部一致性。該組織以「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信條,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凝聚力。

  袍哥人家跟我們普通人說話可不一樣,它內部流行了許多行話隱語。袍哥專門術語大致有:出門找門路稱為「搖線子」;搶劫財物稱「看財喜」或「打啟發」;綁票叫「拉肥豬」;把人藏起來叫「關圈」;講贖錢叫「稱價錢」,價講成了叫「上盤子」,未說成而把人殺了叫「撕票」;被官兵包圍叫「水漲了」;報仇叫「拿梁子」;暗殺叫「寫臺口」;招出口供叫「拉稀」;被捕叫「落馬」;內部處死叫「毛了」;中途加入行劫叫「趕水」;分得的贓物叫「冰股子」;被打死叫「丟翻」;名片叫「花葉子」;傳達事情叫「走字 樣 」;吃飯叫「造粉子」;筷子叫「壕竿」;飯碗叫「蓮花子」;肉叫「片子」;雞叫「啄頭子」等等。

  袍哥中最初又分「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兩種。所謂「清水袍哥」一般指雖然參加了袍哥組織,但不幹違法亂紀的勾當;「渾水袍哥」則是一些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土匪。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了。

  我們從李劼人、沙汀的《大波》《死水微瀾》《淘金記》《南行記》等巨著中,都可以看到大量關於袍哥人家的用語。

  民國川東盜墓「行業」的隱語

  《尋龍訣》電影裡,提到了「大粽子」,這不只是電影中的用語,也是一句在舊時川東一帶盜墓「行業」中流傳過的暗語,就像山裡土匪之間談話也不能直接說自己殺人放火,都有一套黑話切口。粽子是指墓裡屍體保存的比較完好,沒有腐爛;摸到大粽子就是說碰上麻煩了,指殭屍、惡鬼之類不乾淨的東西;幹粽子是指墓裡的屍體爛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了;還有肉粽子,就是說屍體身上值錢的東西多。

  在老川東的奉節、巫山和巫溪等地民間傳說中,血屍墓,指代的是地層下有保護層的墓穴。一般比如說設置了火頂、酸頂,或者硃砂頂的古墓,用洛陽鏟探出來是紅色的。特別是酸頂,那土色若如鮮血,裡面必定含有大裡的硃砂。古墓有這等構造,就表示規格很高,所以才會形成血屍墓下面都是寶貝的說法。

  黑驢蹄子當然不是什麼黑色的驢蹄子,是一種糯米的製品,古代相傳糯米之類的對殭屍有克製作用,黑驢蹄子是糯米採用茅山秘術製成的,形狀如驢蹄子,顏色發黑,所以稱為黑驢蹄子,如同克制殭屍的法寶一般。

  此外在長江三峽一帶,盜墓黑話也如《尋龍訣》所說差不多。重慶舊日鄉下習俗中,最嚇人的是「禁婆」,乃是女人遭人凌辱後拋屍水中,一縷怨恨不散,在屍體中吸足陰氣則形成禁婆。

  行話用語也有「教材」

  其實,社會發展到今天,不少行業都有自己的暗語,比如今天有些成都計程車司機聊天,「今天跑到現在才到三樓,運氣不好!」「我還可以,都六樓了。」這裡一層「樓」就是一百元。

  在成都五塊石、九眼橋等地一些服裝店,如果店員發現小偷來了,會悄悄提醒同事,「有章魚哈。」

  100年前,學者傅崇矩編寫的一本志書《成都通覽》就專門收錄有「成都之江湖言語」「成都之袍哥話」。比如:上當——江湖術語叫「受了腥了」,見面——江湖術語叫「碰盤」,逃跑——江湖術語叫「扯活」,翻臉—一江湖術語叫「鼓了盤兒」,丟臉——江湖術語叫「抹盤」,放火——江湖術語叫「竄轟子」。

  不過,想學會行話沒那麼容易。行話的創製有術語和避諱的需要,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掩人耳目、信息保密和行業保護,所以行話與一般的社會方言不同,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對於學習和使用者的身份有嚴格限制,行話本身也決不允許外洩。

  四川民俗作家張義奇介紹,民國時期,在雙流、新津、彭山一帶,民間戲稱某人為張麻子、李麻子,甚至直接戲呼對方為「麻子」,背後稱呼某領導為「麻科長」、「麻主任」均比比皆是,而不管對方是否臉上光鮮。這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猶如四川名菜「麻婆豆腐」的得名一樣。這其實更多是一種語言的機趣、幽默或四川話所說的「涮罈子」。

  華西都市報記者 李貴平

相關焦點

  • 民國川東盜墓「行業」的隱語:「殭屍」叫「粽子」
    這裡,針對影視劇帶出來的所謂行話、「隱語」等,我們希望讀者朋友要有正確的認識和鑑別能力,如同對影視劇本身一樣,它無非是大眾娛樂和茶餘飯後的談資品,沒必要當真,更沒必要把那些早已深埋於民間泥土的糟粕用語翻撬出來,因為,那些短暫「流行」的東西是根本沒有生命力的。
  • 走,到「重慶袍哥碼頭老火鍋長安分舵」喝江湖酒 擺龍門陣
    (西部新聞網記者 張龍)在這裡,喝的是江湖道義酒、擺的是知心龍門陣;在這裡,鍋中煮三江,美名傳八方;在這裡,重慶老火鍋,麻辣味道香……這裡就是「袍哥碼頭老火鍋」,袍哥闖碼頭,燙的喜洋洋!重慶袍哥碼頭老火鍋長安分舵總舵主李雯熱忱歡迎三秦父老來袍哥碼頭品正宗重慶老火鍋。
  • 重慶:留不住的江湖袍哥
    重慶虎變,江湖已遠。重慶性格成了一個神話。但全中國都希望重慶人留住江湖,做一個永遠的袍哥。九開八閉十七門重慶是一座奇幻之城。穿隧道,跨大橋;旋轉的街道,無盡的石梯;列車在屋頂呼嘯,索道飄然過江;商業都會、防空洞納涼點、城門公園、軌道交通、挑夫、遊輪出港、火鍋進洞……其他城市只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重慶還添加了上下兩個方位,難怪我頭暈目眩。
  • 重慶作家寫的重慶故事:袍哥情懷、茶博士,遊走於重慶江湖文化
    這部只能發生在「3D立體」重慶的科幻小說,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對重慶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1、重慶人的袍哥情懷袍哥會發源於清朝初期,盛行於民國時期,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雲南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行走於黑白之間的袍哥,有清水袍哥與渾水袍哥之分。
  • 袍哥文化在其傳承融合過程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糟粕...
    碼頭是袍哥黑話,意思是各個袍哥堂口匯聚之地。袍哥人家,沒得千裡的威風,只有千裡的交情,千裡不帶柴和米,萬裡不帶點燈油。 在人來人往的江湖,只要你加入了袍哥,就一路暢通無阻。袍哥會自創了一套暗語,用於袍哥之間相互聯繫,相互扶持。
  • 安州文史|安縣袍哥史略
    我以此 作為研究方向,結合安縣民間相關說法,認為「袍哥」之「袍」,或取自「刨食」之「刨」。刨食,即雞用鋒利的爪子在地上撥扒土壤找吃的樣子,或是,農民拿著鋤頭在土裡翻找食物。這是非常符合當時那些閒散無業游民的形象。
  • 重慶掌故| 老重慶十大袍哥排行榜(上)
    在重慶,他率先引進社會主義概念,早在1912年3月,就以他的新袍哥組織——漢流唯一社為班底,聯合重慶部分新聞界、企業界人士,成立了社會黨四川支部,辦平民教育、平民工廠,在重慶轟動一時;他在袍哥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說是重慶袍哥第一人。而且他當袍哥老大的時候,非常年輕,只有26歲,這在袍哥中,及其少有。而且由於他特別講義氣,辦事公平,深得兄弟們敬仰。
  • 東北立堂子
    對於立堂子或者有人點播你要出堂口的緣分弟馬幾句話關於你到底是不是真正有緣分的,我在以往文章裡寫的很清楚我今天主要是想跟接受使命的人說一句話,仙家找到我們很不容易,也許經歷了一代人,也許經歷了好幾代人才找到咱們
  • 袍哥碼頭6歲啦
    PART 01 || 袍哥是誰比起鴨腸我更愛鵝腸,口感更厚實,這份長長長鵝腸更是深得我心!PART 03 袍哥碼頭在深圳六年啦!今年是袍哥碼頭在深圳的第六年店裡座位很多,還有包間,包間記得提前預定噢~
  • 鬧中取靜,吃江湖菜,擺龍門陣,準媽媽的店帶你走進重慶麻辣江湖
    說起江湖菜,那是重慶美食的閃光點吧……麻辣生活,麻辣江湖,到這裡可以品味一番。今晚很幸運,很幸福,陪著她一起來到店裡打探都市夜色中的江湖菜。人齊了,菜也陸續齊了。大家都忍不住要嘗一口熱氣騰騰香噴噴的硬菜,來吧,讓我們一邊吃著江湖菜,一邊給你們擺一回重慶麻辣江湖的龍門陣。
  • 老北京南城的戲園和「堂子」
    而且,筵宴上,沒有歌郎就被認為不夠檔次;宴遊時,沒有歌郎也會覺得缺少樂趣……逛堂子、打茶圍成為一種時尚,是晚清獨特的景觀。蕊珠舊史在《夢華瑣簿》中,也描述了道光二十二年時宣南一帶夜生活——「打茶圍」的盛景:赴諸伶家閒話者,亦曰「打茶圍」。有改「一去二三裡」詩者曰:「一去二三裡,堂名四五家,燈籠六七個,八九十碗茶。」
  • 龍門陣擺四川|茶館小成都
    如果說成都是泡在茶裡的城市,茶館又何嘗不是將大千世界濃縮了的成都。在成都的茶館裡,你可以採耳、可以嗑瓜子、可以吃點心、可以看報紙(現在是玩手機)、可以賞演出、可以擺龍門陣,甚至還可以喝茶!無需出任何招式,你只需在那把可能比你年紀還大的竹椅上輕輕一靠,就有「笑傲江湖」那味兒了,餘滄海看了直呼內行!總之,就這麼小小的一壺茶,就把四川人從容又知足、執著又專注的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方寸之間,寬窄自如。在成都茶館喝茶,圖的就是一個安逸。
  • 龍門陣,這次真的不擺了!重慶最大主題樂園宣告破產
    龍門陣,不擺了!這個「龍門陣」,是曾紅極一時重慶龍門陣國際旅遊度假區。「不擺了」,是因為正式宣告進入破產清算。這個在2009年建成營業的「龍門陣魔幻山」、「龍門陣水魔方」兩大主題樂園,曾給很多重慶人留下了美好回憶,如今黯然收場。
  • 自駕中國看古鎮—古鎮裡的文化博物館
    羅明先老人作為「中國最後一個袍哥」的光輝已隨時代遠去,但他卻是土城生活的見證,是一代江湖的傳奇,看到袍哥堂口裡老人照片,回憶那過去的江湖歲月,從未離我們遠去……在貴州遵義土城古鎮,最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當屬土城「十八幫」文化,過去,土城石板街生存著鹽幫
  • 袍哥、茶館和街頭文化,一個曾經存在社會自治的城市是什麼樣?
    相比許多中國歷史學家熱衷宏大政治敘事,他更關心地方社會裡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喜歡微觀歷史和大眾文化。但是,起初王笛並沒有這樣的學術取向,而是經歷了長達 10 年的學術轉型。1993 年,王笛出版了《跨出封閉的世界》。
  • 這家藏在鋼管廠五區的江湖火鍋,實力演繹酒香不怕巷子深
    」是一家藏在小區裡的地道重慶火鍋,在鋼管廠五區這個地方紮根了很多年。店裡的裝修是非常質樸的風格堂子雖然不大在牛油鍋底裡翻滾之後的鴨腸口感彈牙不說,還非常的細膩有嚼勁。九葷六素還包鍋底油碟,快來get同款美味吧~商 家 信 息『江湖火鍋』地址:成都市錦江區鋼管廠5區60棟使用時間:10:00-22:00
  • 醜女無鹽的神奇事跡:隱語諫齊王,巧計退敵軍
    在這些傳說當中,最為令人稱讚的有兩個——隱語諫齊王和陣前退敵軍。傳說鍾離春自小習武,能夠將一把百斤的桑鉤耍得得心應手,而且還會法術,比如說隱身術。她一家人生活在齊國的無鹽邑裡,倒也安居樂業。她也知道淳于髡的為人,兩人雖不明說,但都知道彼此的心思——因為淳于髡當初也曾以隱語諷諫。在淳于髡的幫助下,齊宣王同意聽聽她有什麼好說的。於是她先是揚眉,然後是切齒,再是兩臂前揮,口裡說到「殆哉,殆哉」。齊宣王自然不知道這是何意,便將目光投向了淳于髡。
  • 5本武俠仙俠文:江湖是浪子的歸宿,一入江湖深似海
    5本武俠仙俠文:江湖是浪子的歸宿,一入江湖深似海各位看官好,小編又來給大家推薦好看的文章了。今兒個給大家帶的是5本武俠仙俠文:江湖是浪子的歸宿,一入江湖深似海。《我在江湖興風作浪》作者:青草朦朧文案:陸峻天本是某國際公司的中高層,收入不菲,可惜他不甘現狀,通過關係參加了一個比賽,被扔進了亞馬遜熱帶雨林,他從小熱愛古武身手過人,從兩萬人中脫穎而出,結果被逼著參加了什麼「穿越計劃。」結果他就真的穿越了。2.
  • 出馬仙堂口如何判斷堂子是不是立對了
    對於,很大一部分剛剛接觸出馬仙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醉迷茫的可能就是到底自己的堂子是不是立對了。眾說紛紜,越說越迷茫。那麼怎麼判斷自己的堂子是不是立對了呢?下面就自己的經歷提供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