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來年紀後,因為牙口不好,還有腸胃消化功能的下降,很多老年人比較喜歡吃軟爛的食物。例如麵條,米粥,麵包等食物,這些食物比較方麵食用,還易於消化,但是隨著老年人的年紀增改,身體代謝方面存在異常,很多老年人可能存在高血糖的問題,從而需要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持續過高,對身體造成傷害。有些老年患者上來年紀後,害怕血糖上升,從而不敢喝粥,改吃米飯。那麼白米飯與小米粥,哪個更升血糖?醫生告訴你答案,別吃錯了。
其實升糖的因素不外乎三個方面,一個是食物所含有的糖分,一個是食物進入體內升糖指數,其次是糖負荷。糖負荷跟所含糖分以及升糖指數有關係,所以只需要看含糖量與升糖指數就可以。有關數據顯示每一百克的白米飯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為77克,含糖量為0.77,白米飯的升糖指數為83,而每一百克的小米粥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為76克,含糖量是0.76,小米粥的升糖指數為61。
通過以上的數據,不難發現,兩種食物所含有的糖分相差不大,從而食用後,人體所吸收的葡萄糖也有所相似,但是不同的葡萄糖進入身體後所造成的血糖波動也不同,如果葡萄糖被吸入血的速度快,則血糖升高的幅度較大,進食後血糖短期內可能會明顯升高。升糖指數越高,對血糖的影響越大,從而白米飯比小米粥更易影響血糖的升高。除了這兩個之間的比較,還有一個是糖負荷,也就是含糖量*升糖指數,如果糖負荷越大,則進食後對血糖的影響也越大,白米飯的糖負荷指數為63.9,而小米粥的糖負荷指數在46.4,同樣重量的白米飯,比小米粥對血糖的影響較大。飲食過程中,我們儘量要血脂含糖量少,升糖速度低,糖負荷低的食物,對血糖的穩定有一定的好處,且不易造成血糖短時間內高幅度的升高。
醫生提醒,日常我們所食用的主食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較多,如果大量食用對血糖有所影響,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佔總熱量的百分之50-60%,控制每天所攝入的總熱量,儘量保持低熱量,低脂肪,低糖,高纖維的膳食為主,少量多餐,不可過量食用,同時有利於控制體重,減少肥胖的可能。
主食儘量的選擇粗糧,減少精米細面等加工過的食物,例如饅頭,白米粥,儘可能地吃雜糧、豆類,例如燕麥、蕎麥、玉米、土豆、紅薯等,可以有利於延緩食物中葡萄糖入血的速度,減緩血糖升高的現象,有利於降血糖,降血脂,高血糖患者很友好,也可以多吃一些蔬菜,例如苦瓜、南瓜、洋蔥,番茄,芹菜,菠菜等。想要降血糖的人也要控制食鹽的攝入,每天在6克以內,如果存在高血壓情況的話更應該限制食鹽的攝入,以免損害血管一下,影響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