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跟有些國家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命最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
「什麼是最大的人權?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這幾段振聾發聵的話,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今年《開學第一課》上的演講。
9月1日
今年《開學第一課》開播
鍾南山院士這幾段話
讓人潸然淚下
相關話題很快衝上微博熱搜
網友感慨:
「不惜一切代價,
一個都不能少。
中國精神,值得驕傲。」
張伯禮、張定宇
陳薇、張文宏等抗疫英雄
也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戰「疫」故事
來,再一起聆聽這難忘的「第一課」——
這一課,關於「擔當」
「一個也不能少!」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
已是耄耋之年的鐘南山
向武漢「逆行」的身影
詮釋著一位醫者的責任與擔當
他敢醫敢言
提出該病存在「人傳人」現象
之後的武漢,用整整76天
換來了讓全中國少感染至少70萬人
通過這次戰「疫」,鍾南山感慨:
「敬畏生命」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堂課
教給大家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跟有些國家很大的一個區別,
就是命最重要!
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
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
(點擊視頻,看鐘南山講述的「開學第一課」↓)
在全國4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中
既有鍾南山這樣經驗豐富的專家
也不乏眾多「80後」「90後」
這些年輕的醫務人員面對疫情
表現出了青春的勇氣與擔當
(點擊視頻,看北大援鄂醫療隊講述的「開學第一課」↓)
其中,僅北京大學
就派出了428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其中35歲以下的有282位
最小的年僅23歲
吳文芳作為其中一員
剛到武漢時
在車窗上寫下八個字
「武漢加油、人民必勝」
面對未知的挑戰
她用這八個字
鼓勁自己、激勵戰友
從那一刻起,他們下定決心
一定竭盡全力打贏這場硬仗
年輕一代的援鄂經歷讓鍾南山深感欣慰
他說:「在抗疫這一公共衛生事件面前,
在未來需要的時刻,
老一輩的醫務工作者
和年輕一輩的醫務工作者,
全員報到,一個都不能少。」
這一課,關於「團結」
謝謝你們為武漢拼過命!
今年年初
武漢高三畢業生付巧感染新冠肺炎後
住進了方艙醫院
自己和家人感染,又高考在即
付巧有些焦慮
但無數的愛溫暖了她
為了不耽誤她的學習
方艙醫院裡的醫生特別為她清理出課桌
援鄂醫生劉進鼓勵她用畫筆描繪夢想
知道付巧的故事後
遠在遼寧瀋陽的80歲退休教師杜仲方
還專門為她整理了專屬數學課本寄給她
付巧說:「謝謝你們,
幫我搭建起了『夢開始的教室』,
讓我能向著夢想繼續前行!」
(點擊視頻,看付巧講述的「開學第一課」↓)
不僅患者需要幫助
當時武漢的醫護人員
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講述了他印象最深刻的事
(點擊視頻,看張定宇講述的「開學第一課」↓)
2020年那個特別的除夕之夜
一通緊急的電話打破了平靜——
「緊急通知,解放軍3支醫療隊,
陸海空450人組成的醫療隊已經集結完畢,
將搭乘軍用飛機,3小時候抵達武漢!」
「神兵天降!」
張定宇用四個字,形容當時的心情
「在我們在最無助的時候,
得到了這種幫助,讓我激動不已。
這是我在大年三十,收到的最寶貴的禮物,
也是給武漢送來的堅強支援!」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毛青
也來到了《開學第一課》的現場
在他看來,除夕夜奔赴武漢
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而言
不是「逆行」,而是衝鋒
「如果把這一次戰『疫』比作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那麼當時武漢就是戰場
我們是往戰場衝!」
兩位曾並肩作戰的戰友重逢
他們沒有擁抱,也沒有握手
而是笑著伸出了胳膊互相擊肘——
用抗擊疫情期間最常用的問候方式
表達著重逢的喜悅
張定宇和毛青用他們的故事證明:
有一種衝鋒叫誓死不退
有一種凱旋叫悄然撤離
(點擊視頻,看毛青講述的「開學第一課」↓)
少年強,中國強
對廣大青少年來說
這場戰「疫」必然會成為
人生中難忘的一堂課
它讓我們
更懂得「生命」的意義
懂得「擔當」的力量
懂得「團結」的珍貴
經過這場洗禮後
我們定能變得更加勇敢與堅定!
來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
編輯:PP 璇璇 校對:璇璇
齊魯女性郵箱:sdflxmt@163.com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