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拼,每天凌晨2點多就要起床!杭州70歲陳阿姨和她的鼓樓煎包餛飩店

2020-12-21 騰訊網

佑聖觀路上著名的鼓樓煎包餛飩店,去年11月初剛上過「早餐中國」,11月21日突發大火,火燒之後,老闆娘陳志平加班加點搶修,煎包店三天後就重新開張,生意依舊紅火。

陳阿姨,70歲,杭州人,家裡排行老二,1米5左右個頭,一頭紅髮。

煎包熟了,陳阿姨走到煤氣旁將火關掉,一個人端著整鍋近100個煎包到前臺。她說一天能賣100鍋,差不多1萬隻煎包煎餃。

下午三點多,店裡客人少了,店員開始搞衛生:灶臺要擦,抹布要洗,地要拖,幾大桶髒水要倒……幾個幫工忙得不可開交,陳阿姨也沒例外,拿抹布擦拭灶臺,先擦了幾遍,又把蘇打粉撒上去,再擦三遍才算完工,又開始清洗鍋具。

一輛小麵包車開到門口,送麵粉的來了。一袋袋麵粉,陳阿姨指揮著搬進放好,對帳付錢,然後繼續洗鍋。春節期間餛飩店需要的麵粉今天一次性送來,糧油店就打算歇業過年。餛飩店不休息,陳阿姨這個春節一天也沒打算給自己放假。

「春節太累了,幾個幫工回老家,我兒媳婦還有她爸媽從東北趕來幫我。後半夜2點多起床,洗臉刷牙,2點40分到店裡,雷打不動……」陳阿姨疲憊寫在臉上,語速慢了下來。

「你兒子結婚啦?」我很好奇。

「沒有,是小兒子,一直都在大慶呢。」陳阿姨說著,嘆了口氣。

鼓樓煎包店開了這麼多年,大兒子趙賢偉比陳阿姨名氣大得多。

10年前趙賢偉參加一檔相親節目《相親才會贏》,十分自信地介紹自己「我很帥,很有錢,年薪20萬元以上,有家族企業,是煎包店……」從此一舉成名,他「留下來做老闆娘,整個煎包店都可以送給你」的說法也被網友傳成了相親金句——這句話現在做成標語掛在店裡。

一位幫工悄悄告訴我,陳阿姨原來一直想讓大兒子接手煎包店,不知為什麼後來他不肯了。前段時間聽說趙賢偉去臨平開了家小吃店,人氣不太旺,人現在也還沒結婚。

下午4點左右,晚飯做好了,大家圍著吃,陳阿姨還在忙著清潔。「這個抹布要在吃飯前用熱水浸一下,吃完飯好洗,還有這個鍋要用熱水衝一下……」

「她就是那麼個人,做事情太仔細,畢竟是自己的店。」拖完地開始吃飯的幫工老徐說,「幹我們這行,只要一坐在凳子上休息,就不想再動,哎喲,太累了!她兒媳婦和親家估計還不適應,我每天早上4點到店裡,早上一個雞蛋打打底,實在沒工夫吃早飯,中飯嘛一碗拌麵挖一口馬上幹活,趁著間隙再挖一口。現在4點吃完飯嘛睡覺了。」

10分鐘後,陳阿姨開始吃飯,我在店裡的兩天,她都是吃飯最遲的。

吃著飯,陳阿姨跟我聊起她20歲去黑龍江插隊下鄉,從杭州坐7天7夜火車到大興安嶺。她說從杭州出發時,火車站臺上到處哇哇哇哭成一片,好像這一走永遠也不會回來……剛聊幾句,陳阿姨放下筷子,去查看明天要準備的茶葉蛋熟了沒,一看還沒熟,心放下來,繼續挖手中的米飯。

到大興安嶺伐木,吃苞谷 子、小米、高粱饅頭,20個人睡一個帳篷,工資45元錢一個月……她說他們這些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是最不怕吃苦的一代人,哪像現在,要加班就要加錢……兩年後去了大慶做油水分離,認識一個上海知青,後來成為丈夫,25歲結婚,那時條件苦,啥也沒辦,只有一張結婚證。35歲離婚,她帶兩個兒子……說到後面,陳阿姨聲音越來越嘶啞,我也就沒再多問。

「不好意思啊,我太累了,一會還要包煎餃煎包,本來都是幫工做的,現在我只能提前包一部分,事情太多了……」她說。

幾乎每天下午3點多,71歲的幫工老陸都是第一個吃飯的。

「第一碗飯吃的是中飯,第二碗飯是晚飯。」老陸說著,端起盛滿的一大碗飯,坐到椅子上開始扒拉。吃完單獨找一張桌子,開始包餛飩,他一隻手迅速用竹籤將一小塊肉餡趕進皮裡,另一隻手輕輕一握,節奏明快速度均勻,就像提前設好程序的機器。

老陸一邊包餛飩一邊和我聊。原來自打煎包店2000年開起來,他就在了,還是創始人之一,當時他和陳阿姨兩個人投了兩萬元錢,僱了三個幫工,40平方米小店就此開張。

「這麼說,你和陳阿姨之前就認識?」

「那當然!」

老陸年輕時作為上海知青也去了黑龍江,在同一列火車上認識的陳阿姨。那時老陸25歲,陳阿姨24歲。後來他32歲回到上海,有了家庭,和陳阿姨這麼多年早就成為默契的老朋友。

30斤餛飩皮老陸一個小時多點就包完了,他說1斤皮能做11碗餛飩,30斤皮就是330碗餛飩。

這兩天採訪時,我注意到陳阿姨一直穿著拖鞋,她說因為自己腳骨頭突出,導致腳面很寬,只有拖鞋才穿得進。

「陳阿姨啊,你都70歲了,為啥還這麼拼,為了啥呀?」

「我也不知道,習慣了吧,365天天天這樣子。可能,是為了孫子吧。」陳阿姨說。

記者 朱家豪 文/攝

編輯 吳晶晶

相關焦點

  • 真拼!每天凌晨2點多就要起床!杭州70歲陳阿姨和她的鼓樓煎包餛飩店
    都市快報訊 佑聖觀路上著名的鼓樓煎包餛飩店,去年11月初剛上過「早餐中國」,11月21日突發大火,火燒之後,老闆娘陳志平加班加點搶修,煎包店三天後就重新開張,生意依舊紅火。陳阿姨,70歲,杭州人,家裡排行老二,1米5左右個頭,一頭紅髮。
  • 70歲陳阿姨和她的鼓樓煎包餛飩店
    佑聖觀路上著名的鼓樓煎包餛飩店,去年11月初剛上過「早餐中國」,11月21日突發大火(快報2019年11月22日《上過〈早餐中國〉的杭州網紅鼓樓煎包店今早發生火災!消防抱出兩個煤氣瓶其中一個還在燃燒》),火燒之後,老闆娘陳志平加班加點搶修,煎包店三天後就重新開張,生意依舊紅火。
  • 上過《早餐中國》很有故事的杭州鼓樓煎包餛飩店今早失火,暫停營業
    今天(10月21日)上午9點多,杭州上城區佑聖觀路70號的鼓樓煎包餛飩店冒出了滾滾黑煙。杭州消防上城大隊緊急調派鼓樓、湖濱、近江三個中隊及附近中心微型消防站到場救援。9點06分,鼓樓消防中隊最先趕到現場處置,起火的位置是煎包店的廚房。
  • 杭州小吃店上了《早餐中國》 盤點杭州好吃的生煎包
    共100集,每集5分鐘,只介紹一家市井早餐店,選取的都是口碑老店,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片子的結尾處還會搭配一首老歌,每一幀都透露著濃濃的人情味。在上周播出的《早餐中國》中,杭州的早餐終於露臉了,這家店就是「鼓樓煎包餛飩店」。攝製組在微信公眾號中寫道,當編導們問老杭州人早餐吃什麼時,老杭州人回答,說不出。
  • ...看看當年的打銅巷餛飩店老闆要找一部20多年前的杭州本土電視劇
    陳先生39歲,女兒讀小學二年級。他在城東三裡亭有一家店,叫「大眼餛飩」,以餛飩為特色,也有餃子、麵條和炒菜。  「這裡有很多以前上城區拆遷過來的老居民,大家歡喜吃老杭州的味道,我就一家小店,賺賺小鈔票。」陳先生說。  餛飩是陳先生老婆自己做的餡兒,都是老杭州的吃法:菜肉餡、鮮肉餡、蝦肉餡,最便宜8元一碗,最貴12元。
  • 小小一家早餐店為何牽動這麼多人的心?
    煎包最大的特色是皮薄、底脆、肉頭厚,還加了皮凍,所以煎熟後汁水充足。  利兵小吃:錢潮路636號瑞凱水湘大廈2號樓底商118號  這家店做煎包有30多個年頭,最早開在景芳五區南大門,每天都要大排長龍。他家煎包用的是發麵,每天早上兩點鐘就要起床,手工揉面,現做現煎。
  • 杭州上了《早餐中國》的鼓樓煎包店,比煎包更有名的是老闆的相親...
    上周《早餐中國》首次取景杭州,吃貨小編也麻溜替大家探了店,戳這裡回顧詳情哦。探店文章一po,不出意外的在後臺收到了好多吃貨的留言,但吃貨妹子沒想到的是,大家感慨的點除了煎包本身,老闆娘兒子的相親故事竟然也炸出來一片回憶殺!
  • 凌晨4點到中午12點,餃子餛飩店都經歷了什麼?10年堅持終會有回報
    我是做手工餃子餛飩的三姐,喜歡我的文章,請點「關注」,文末有驚喜哦。每天凌晨4點,手機鬧鐘一響就起床,這10年來早上一直是這樣,有時到點自己就會醒。無論颳風下雨;無論下雪下冰雹;也無論是有什麼病痛,都得堅持早上4點起床到店開門營業,可以想像在寒冷的早上,從被窩裡爬起來會有多麼困難;下雨下雪時會淋著雨到店裡;冬天因為每天洗菜、洗碗手會凍裂。10年來能堅持下來真不容易。有朋友會問,為什麼要這麼早起床?因為咱主要是做早餐,要在早上6點以前,必須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完,才能迎接顧客到店消費。
  • 80後夫妻開的早餐店,凌晨2點起床,一塊一根的油條日銷千根
    ,因為有時候來晚了,就要排隊了。每天準時準點的食客,因為店面不大,就擺了這張桌子,食客們都拼桌而坐說說著,老食客阿姨還介紹說,這是老闆娘,那個胖子是老闆,因為熟悉經常光顧,老闆和阿姨叔叔們都認識,阿姨也就喊胖子不叫老闆了。
  • 老底子餛飩勾著老杭州人的魂
    鼓樓古老城牆下並肩林立著名噪一時的賢偉生煎餛飩、正宗銀花餛飩等三家餛飩店,幾乎是24小時營業。一碰上用餐尖峰時間,不怕候點排隊的食客幾乎踩爛了門檻。建國北路上160號附近短短幾十米的街道,挨個開的都是餛飩店,使得美食都退居在餛飩之後了。  杭州人鍾愛的老底子餛飩,在漫漫的歲月中消磨,卻顯得寂寞了。
  • 杭州江城路上這家餛飩店天天上演「杭州話版脫口秀」!加起來180多...
    每天晚上六七點,祝家人齊聚——是的,這是真正的家族企業,店裡的一切都由自家人操持,沒有一個外來僱工。店裡每天上演「杭州話版脫口秀」8月的某天下午1點,掀開阻擋熱氣的塑料帘子,我滿頭大汗地走了進去。坐在門口包餃子的老阿姨抬頭看到我,瞬間「炸」了:「你!你介個(杭州話,意為怎麼)又來了!
  • 六個「70」後的無名小店,一天賣出4000個鍋貼
    「你可要早點去,晚上10點以後就排長隊了!」一個超級愛吃的小夥伴提醒我。祝家三姐妹的店開在江城路410號,一條小弄堂裡,不說多好的裝修,就連招牌也是沒有的。但是這裡的生意,卻足以讓周邊的小吃攤眼紅。這店是祝家三個姐妹和她們的老公一起合開的,三家老人,個個都是70歲上下了。
  • 太拼了!凌晨3點,杭州媽媽曬出一張照片!網友直呼:太難!
    手巧的,凌晨三點起來開工;手殘的,外賣壽司、零食來湊;還有人偷偷請外援。朋友圈裡媽媽們的「暗戰」悄然開啟……親媽和閨蜜合作,凌晨3點起來做便當,刷爆朋友圈!這兩天,家住臨平的琛琛和閨蜜苗苗製作的網紅秋遊便當刷爆朋友圈!
  • 杭州72歲阿姨奎元館點一碗三鮮面 悄悄把一隻蝦包起來
    「吃了這麼多年,黃鱔我覺得還是奎元館的最香,家裡做,一是沒那麼大的鍋,二是放不了那麼多油,要大火爆炒才香的……」 4月15日,楊阿姨72歲生日。晚上6點多,老伴又帶她去了奎元館。這次楊阿姨想換個口味,點了碗三鮮面,裡面有河蝦,雞塊,豬皮。老伴喜歡吃豬肉,點了子排面。
  • 喚醒杭州人的不是鬧鐘,而是一鍋金黃酥脆,皮軟肉香的煎包
    3點多鐘,周師傅就要起床做準備了,店裡的煎包最大的特色是用牛肉餡、發麵和菜籽油做的,整個煎包70克左右重,包著約30克的餡料,包一個煎包用時約10秒,一爐能放50多個煎包煎餃。5點半,店裡開始供應拌麵,6點到6點10分,第一爐煎包開始售賣,每天都要賣出上千個,還有上了年紀的老客人從喬司、丁橋趕來吃呢。
  • 杭州這家生煎店,生煎7毛錢一個,很多老杭州人把它當成自家廚房
    杭州風景秀麗,美食也多,單是杭州人吃的早餐,就多到數不清,隨便問個杭州人,早餐最喜歡吃的是什麼?他肯定會迷茫地說答不出,餛飩,大餅油條,牛肉粉絲湯太多了,不知道選哪個好?除了這些美食以外,杭州的生煎包也是非常受食客們歡迎的。
  • 上過《早餐中國》的杭州網紅鼓樓煎包店今早發生火災!消防抱出兩個...
    都市快報訊 今天中午,快報接到讀者報料:早上9點多,杭州佑聖觀路的鼓樓煎包店,兩個煤氣瓶爆氣,很多食客紛紛跑出,最後鼓樓消防衝進去把煤氣瓶拉出來,現在小營派出所把人帶走了。中午,快報記者趕到了事發現場,煎包店位於佑聖觀路70-1,正是前不久上過騰訊視頻的《早餐中國》的一家有故事的煎包店,這家店的兒子還有個蠻有名的相親故事。在佑聖觀路管停車收費的大爺告訴記者,早上九點不到,他就看到煎包店突然有食客紛紛跑了出來,並喊著「著火了!著火了!」
  • 30歲男子每天凌晨2點熬羊肉湯,1碗10元泡麵隨便吃,顧客:真值!
    30歲男子每天凌晨2點熬羊肉湯,1碗10元泡麵隨便吃,顧客:真值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隨著當地一些氣候以及地理環境而變得各有特色,基本上每個地區都有他們當地的一些特色美食,而且差異比較大,尤其是現在到了冬天之後,我們國家南方地區還是處於氣候適宜的春季
  • 杭州這些小吃才是「真網紅」,看得流口水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幾十年前的生煎包,在杭州算得上是「高檔」早點,一鍋煎好,香氣誘人。 說到生煎包,不得不提」寶美點心「,說起這家「網紅」老底子早餐店,故事可真不少,最早在大學路社區的小巷子裡,幾經搬家,落地城頭巷,仍舊擁躉無數。 搬家之後,環境比以前乾淨不少,座位也變多了,現在來這裡堂吃不太需要排隊。
  • 太拼了!凌晨3點,杭州媽媽曬出「工作照」!網友直呼:太難!
    手巧的,凌晨三點起來開工; 手殘的,外賣壽司、零食來湊; 還有人偷偷請外援。 朋友圈裡媽媽們的「暗戰」悄然開啟 …… 親媽和閨蜜合作, 凌晨3點起來做便當,刷爆朋友圈! 這兩天,家住臨平的琛琛 和閨蜜苗苗製作的網紅秋遊便當刷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