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海已有半個月了,6月15日,記者走訪
城陽多家農貿市場了解到,自從進入休漁期,市場上
野生海貨的數量明顯減少,海捕的鮁魚、帶魚、黃花魚等海貨雖能見到,但價格卻有所上漲。據了解,雖是休漁期,市民們吃海貨的熱情卻不減,養殖的
蛤蜊、基圍蝦成了餐桌上的主角。
一個攤一天能賣300多斤
雖是休漁期,除了個別海貨出現斷貨外,市場上野生冰凍的、養殖的、進口的海貨可謂是多種多樣。6月15日,記者走訪城陽的多家農貿市場了解到,自封海後,蛤蜊、基圍蝦在市場上唱起了主角,而曾經風光的鮁魚、鯧魚等海貨不得不退居其後。
「這個季節是吃蛤蜊的好時候,肉比較肥,而且比起別的海貨價格便宜多了。」在華辰農貿市場的一家海貨攤上,市民王先生邊買蛤蜊邊說道,「今天家裡來客,晚上多做幾道菜,像剛剛買的蛤蜊,回家後原汁的、辣炒的各來一盤,這就倆菜了」。記者在這家海貨攤看到,鮁魚、帶魚、黃花魚、黑頭魚、海參、鮑魚、帝王蟹等海貨有近20種,但前來買海鮮的顧客還是選擇蛤蜊的較多。
在華辰農貿市場裡賣了20多年海貨的成先生告訴記者,蛤蜊和基圍蝦是目前市場上最暢銷的海貨。「蛤蜊基本上是我們這裡最便宜的海貨了,大的、肥的蛤蜊一斤是七八元錢,小點的蛤蜊一斤是四五元錢。相比較而言,平時買蛤蜊的人最多,好的時候一天能賣300多斤。」成先生說,「封海後,養殖的基圍蝦開始上市,因為價格較便宜,很受市民歡迎。現在除了蛤蜊,基圍蝦也成了主打,一天下來能賣五六十斤」。據介紹,基圍蝦主要是來自即墨、日照、天津、江蘇、河北等地方的養殖區,每年的7月~10月是基圍蝦最大、最便宜的時候,現在市場上的基圍蝦,一斤大約五六十頭的賣二三十元,一斤大約三四十頭的賣到40元左右。
冷凍海捕魚量少價漲
隨後記者又來到城陽的新宜家生鮮超級市場,在海鮮區記者看到買海貨的人不少。記者注意到一家海貨攤有幾個給海貨充氧的缸都是空著的,攤主魏先生告訴記者,自從進入休漁期後,有些野生的海鮮就見不著影了,「現在是休漁期,像鮁魚、鯧魚、黃花魚、鼓眼魚等海捕魚,基本都是在封海前儲存下來的,比封海前的量減少很多,進價至少得漲了三分之一,有的甚至漲了一半,所以現在賣的價格也漲了。海捕魚的賣價大約漲了20%~30%,例如有些原先賣15元一斤的海貨,現在差不多能賣到近20元一斤」。
記者了解到,不光海捕魚價格漲了,養殖魚也變得「高調」起來,價格也有所上漲。在華辰農貿市場賣海貨的梁女士告訴記者,她現在賣的充氧活魚基本是養殖魚,價格也較封海前漲了,「養殖的多寶魚,之前一斤賣25元左右,現在一斤賣到30元,養殖的牙片魚之前一斤賣三十二三元,現在一斤賣三十五六元,其他養殖的魚也都有小幅上漲」。
養殖魚難過食客「嘴關」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愛吃海貨的食客寧可買冰凍的野生魚也不願買新鮮的養殖魚,他們一致認為養殖魚沒有野生魚的那股鮮勁,口感好、味道美是他們對吃海鮮的基本要求。
「海捕的野生魚跟養殖的魚一吃就分辨出來了,野生魚比養殖魚味道鮮,當地人還是比較認野生海貨。」市民孫女士說,「不過個人口味不同,有的人就願意吃活的養殖魚。」
攤主梁女士告訴記者,平時魚類還是鮁魚、鯧魚、黃花魚等賣得比較多,養殖的魚類因為很多人不喜歡,所以賣得較少,「就拿多寶魚來說,在這擺了一個多月才賣了幾條而已」。
文/圖 記者 張彤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